银行|TLAC常态化助力我国G-SIBs经营能力提升

银行|TLAC常态化助力我国G-SIBs经营能力提升
2024年08月07日 08:16 中信证券研究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肖斐斐  彭博  林楠  李鑫

TLAC监管体系要求国有四大行在2025年1月1日完成第一阶段达标。年初国有大行公告TLAC发行计划上限达4400亿元,积极推进达标工作,当前中行、工行已完成首批共计800亿TLAC债券发行,后续发行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我们测算,若存款保险基金按照2.5%的上限计入,四大行在第一阶段达标压力不大,但对于银行经营而言,TLAC债券常态化发行既能支持银行规模扩张,也有望促进负债成本下降,助力我国G-SIBs经营能力提升。

TLAC监管框架:针对G-SIBs的附加能力要求。

1)监管背景:提升大型金融机构风险吸收能力。金融危机后,为提升大型金融机构风险抵御能力,FSB建立TLAC监管体系,对全球G-SIBs加强监管。我国监管积极跟进,及时推出针对国内G-SIBs的监管政策体系,实现与国际TLAC监管体系接轨。

2)监管内容:根据《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2025 /2028年我国G-SIBs的TLAC风险加权比率需达到16%/18%。满足期限要求的资本工具、合格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以及存款保险准备金均可计入TLAC。

3)监管对象:2023年5家国有大行已入选G-SIBs名单。4家股份制银行得分进入前40名,未来我国或将有更多的大中型银行进入G-SIBs。

4)TLAC债券:G-SIBs为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而发行的非资本金融债券。政策文件对其偿付顺序、转股条款、赎回限制、期限要求等方面属性给出了明确要求。

TLAC债券发行情况:目前中行、工行已完成800亿发行。

1)TLAC缺口测算:预计达标压力较小。静态测算来看,若G-SIBs存款保险基金按照上限计入,四大行TLAC风险加权比率均满足达标要求,预计达标压力较小。

2)国有大行TLAC债券发行情况:工行、中行已完成首批800亿债券发行。五大行均在年初的董事会决议中公告了本年的发行计划,计划发行规模上限处于500-1500亿元区间,上限合计达到4400亿元。当前工行、中行已先后完成首批共计800亿TLAC债券发行,期限分为“3+1”和“5+1”两类,票面利率分别为2.25%/2.35%。

我国G-SIBs经营回顾:资本充足,分红突出。

1)资本实力整体充足。近年来,我国G-SIBs资本水平持续夯实,资本新规落地施行后,资本充足率进一步提升,2024Q1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19.21%/ 18.40%/ 19.34%/ 18.52%/16.09%。

2)资产投放回归稳健。我国G-SIBs资产增速相对稳健,2022-2023年在金融支持实体背景下资产投放有所提速,但预计未来资产增速有望回归稳健区间。

3)盈利能力稳定,成本优势突出。国有大行ROE稳定性突出,2024Q1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年化ROE分别达到10.06%/11.39%/11.59%/9.86%/10.79%,主要得益于规模、网点优势和稳健的风险偏好。

4)分红水平突出且稳定。我国G-SIBs现金分红率自2012年以来持续保持在30%以上,五大行股息率均保持在5%以上,在当前利率中枢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国有大行的股息回报水平仍然具有较高的吸引力。

TLAC发行对银行经营的影响。

1)助力银行规模扩张。受到防范资金空转、“手工补息”监管等多方面影响,2024年国有大行存款增长动能仍有待修复,主动负债发行需求提升。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既能助力G-SIBs完成TLAC达标,也能支持银行规模扩张。我们测算,国有五大行每通过发行TLAC债券提升TLAC风险加权比率1%,总资产/总负债增速将分别提升0.54pct/0.59pct。

2)促进银行负债成本优化。TLAC债券清偿顺序在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之前,首批TLAC债券发行以来,其信用利差亦明显低于可比二永债。考虑当前国有大行资本充足率较优,提升TLAC债券发行规模,并适当调整TLAC债券和资本债券的结构,有望实现负债成本的节约。我们测算,国有五大行每提升风险加权资产1%的TLAC债券规模,并从节约负债成本角度减少二永债相应规模,应付债券付息率有望节约3.2bps左右。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增速大幅下行;银行资产质量超预期恶化;监管与行业政策超预期变化;区域经济景气不及预期;各公司战略推进不及预期。

投资策略:负债结构多元发展,助力G-SIBs量价优化。

TLAC监管体系要求国有四大行在2025年1月1日完成第一阶段达标。年初国有大行公告TLAC发行计划上限达4400亿,积极推进达标工作,当前中行、工行已完成首批共计800亿TLAC债券发行,后续发行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我们测算,若存款保险基金按照2.5%的上限计入,四大行在第一阶段达标压力不大,但对于银行经营而言,TLAC债券常态化发行既能支持银行规模扩张,也有望促进负债成本下降,助力我国G-SIBs经营能力提升。板块投资来看,银行股估值提升具备基本面支撑,叠加金融产品配置偏好逻辑不改,分红收益空间确定性强。个股方面,推荐两条主线:1)稳健打底,产品逻辑下高分红、估值波动小的大行更具配置价值;2)成长进攻:增长逻辑下,具备持续阿尔法的公司更有估值提升空间。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4年8月6日发布的《银行业资产负债观察—TLAC常态化助力我国G-SIBs经营能力提升》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8-15 小方制药 603207 --
  • 08-12 国科天成 301571 --
  • 08-05 珂玛科技 301611 8
  • 08-05 巍华新材 603310 17.39
  • 07-26 龙图光罩 688721 18.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