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1、 叉车是物料搬运的核心设备
1.1、 叉车种类多样、功能各异
叉车是指对成件托盘类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重物搬运作业的各种 轮式搬运车辆,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TC110 称其为工业车辆。叉车能够实现高 效率的物流机械化作业、减轻人工搬运劳动强度,具有通用性强、机动灵活、活 动范围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储、电气机械、食品饮料、电子商务、汽车 制造、批发零售、石油化工等各个行业。 叉车种类多样,按照动力源分类,叉车可分为内燃叉车、电动叉车、手动叉车; 按照功能与结构分类,叉车又可分为托盘叉车、堆垛叉车、平衡重式叉车、前移 式叉车、拣选叉车、越野叉车、重载叉车、伸缩臂式叉车。
目前行业内叉车的主流分类方法是将叉车分为 I-V 类,分别为电动平衡重叉车(I 类)、电动乘驾式仓储叉车(II 类)、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III 类)、实心轮内 燃平衡重叉车(IV 类)、充气轮内燃平衡重叉车(V 类)。
1.2、 叉车行业需求与制造业景气度关联性高
叉车行业主要下游以物流转运、制造业为主。随着物流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叉车 属具的发展以及配套件的技术进步,叉车的用途愈加广泛,由最初主要用于军事 领域,发展到现在广泛适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主要应用于制造业、交通运 输业、仓储物流以及批发零售等多种行业,现已成为一种多系列、多品种的物流 运输、装卸、仓储搬运机械装备。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协会工业车辆分会数据,2022 年制造业、物流转运行业需求分别占叉车下游总需求的 52%/16%。
叉车行业与制造业景气度关联性较高。由于下游行业以制造业、物流业为主,因 此叉车行业与一般工程机械行业不同,叉车行业景气度与房地产、基建投资增速 关联性较弱,但与制造业景气度关联性较高。
制造业复苏带动叉车需求持续上升。根据光大证券(维权)宏观团队,2024 年 5 月制造 业 PMI 为 49.5%,较上月回落 0.9 个百分点。尽管制造业总体生产经营有所放 缓,但结构上仍然存在一定亮点。5 月大型企业生产经营进一步加快,产需均保持在扩张区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均保持较好增长态势,新动能相关行 业发展平稳向好。向前看,5 月制造业 PMI 回落主要由于需求偏弱,随着大规模 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效果逐渐显现,预计企业生 产经营将逐步回暖,国内叉车龙头有望深度受益。
1.3、 叉车行业规模增长迅速,中国是主要市场
全球叉车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根据世界工业车辆统计协会数据,2013-2022 年全 球叉车销量由 98.9 万台增长至 200.6 万台,CAGR 为 8.2%;其中 I/II/III/IV&V 类叉车销量由 15.5/9.9/28.1/45.4 万台增长至 33.5/14.0/94.1/59.1 万台,CAGR 分别为 8.9%/3.9%/14.4%/3.0%。
中国叉车销量位居世界第一,增速全球领先。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数据,2013-2023 年中国叉车销量由 32.9 万台增长至 117.4 万台,CAGR 为 13.6%。自 2009 年以来,我国叉车销量稳居全球第一,且 2013-2022 年叉 车销量增速也领先于全球其他地区。
1.4、 全球呈“一超多强”格局,国内呈“双寡头”格局
全球叉车行业呈现“一超多强”格局。2022 年全球叉车销售额前三的叉车厂商 分别为丰田自动织机公司、凯傲集团、永恒力集团,叉车销售额分别为 168.6/78.5/50.8 亿美元。国内叉车龙头安徽合力与杭叉集团分别位列 7、8 位, 2022 年销售额分别为 22.6/20.7 亿美元,与国际叉车龙头仍有较大差距。2022 年安徽合力与杭叉集团叉车销量分别为 26.1/23.0 万台,与丰田自动织机公司 (31.7 万台)差距不大,高于永恒力集团(12.9 万台)。国内叉车龙头与国际 叉车龙头销售额上的较大差距主要由产品单价以及产品结构导致。
国内叉车行业呈现双寡头格局。2023 年安徽合力、杭叉集团叉车销售收入分别 为 173.1/160.3 亿元,二者销量市占率常年维持在 20%以上,行业地位较为稳 固;中力股份、中国龙工、诺力股份叉车销售收入分别为 49.8/36.6/36.0 亿元, 处于第二梯队。市占率方面,2021 年安徽合力、杭叉集团销量市占率分别为 25%/23%,位于第一梯队;中力股份、中国龙工、诺力股份销量市占率分别为 15%/8%/7%,处于第二梯队。
国内双龙头优势显著,双寡头格局较为稳定。世界主要叉车制造国多呈现双寡头 格局,日本为丰田自动织机公司与三菱物捷士、德国为凯奥集团和永恒力集团、 美国为科朗设备与海斯特-耶鲁物料搬运公司、韩国为斗山工业车辆与克拉克物 料搬运公司、中国为安徽合力与杭叉集团。 我们认为国内双寡头格局将一直持续,因为国内两大龙头主要有以下几个核心竞 争优势:
(1) 成本控制能力:售价自重比的含义是一个商品售价与自身重量的比值, 在工程机械行业中售价自重比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商品的附加价值。我们分别以 杭叉集团的 A 系列内燃平衡重叉车、中联重科的 ZE 系列履带式挖掘机、国机重 工 GE 系列履带式挖掘机为例,计算其售价自重比,结果显示叉车的售价自重比 主要集中在 1.3-2.0 万元/吨的区间内,挖掘机的售价自重比普遍在 3.0 万元/吨 以上。叉车行业双龙头在产品附加值偏低的情况下,仍能实现较为稳定的盈利能力,体现出其极强的成本控制能力。两家龙头公司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一方面提 高了新进入者的进入门槛,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公司在面临潜在的价格战时能够持 续创造利润,从而确保了行业格局的稳定。
(2)销售渠道优势:截至 2022 年底,安徽合力在国内设立了 25 家省级营销机 构和近 500 家二、三级营销服务网络;杭叉集团在国内外市场设立了 70 余家直 属销售分、子公司及 600 余家授权经销商和特许经销店,两家公司的直属销售 与经销网点数量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完善的销售服务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不仅 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投入,更需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敏感度的支撑。对于潜在 的新进入者而言,难以在短期内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因此行业具有一定的销售 渠道壁垒。
(3)研发优势:2023 年安徽合力、杭叉集团研发投入分别为 8.9/7.3 亿元,研 发费用率分别为 5.1%/4.5%,两家龙头企业研发投入均领先于行业其他公司。 反映到成果端,截至 2021 年 11 月安徽合力与杭叉集团专利申请数量分别为 2267/539 个,位于全球一、二位。强大的研发实力保障了产品不断迭代更新, 也确保了两家公司能在叉车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中不断巩固行业地位。
2、 叉车行业发展趋势:电动化+国际化+人 力替代
2.1、 叉车行业发展阶段复盘
全球叉车发展历程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 产业创新阶段(20 世纪前中期):1924 年美国克拉克设计出标准叉车命名为 Duat, 随后海斯特、Rudolf、耶鲁和 Towne 等企业陆续发明生产电动叉车、跨腿式叉 车、BT 型叉车等不同叉车类型,叉车产品种类迅速扩充。 快速发展阶段(20 世纪中后期):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叉车同人工装卸相比,大大 提高了机场的装卸效率,因此在战争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叉车的技术和销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逐渐 形成了美国、德国和日本三个叉车主要生产基地。 制造业转移阶段(20 世纪末-21 世纪初):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全球叉车制 造业开始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叉车制造行业迅速崛起,并且在国际市 场中开始抢占市场。
通过对国内叉车销量增速以及龙头上市公司股价进行复盘,可将国内叉车行业的 发展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国产替代主导(2009 年以前):此阶段国产叉车行业迅速崛起,行业销量增速 处于较高水平,国产化率提升迅速。 宏观政策主导(2009-2015 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此阶段初期国内叉车行业处 于需求底部。随着“四万亿计划”的推出,我国经济平稳复苏,带动叉车行业持 续发展。 下游电商物流主导(2015-2019 年):随着电商、物流行业迅速发展,物流、仓 储行业对叉车的需求迅速增加。 电动化、出口趋势主导(2019 年至今):随着国内叉车行业电动化、国际化趋 势不断推进,叉车需求进一步提升。 无人化、智能化趋势主导(远期):随着劳工成本逐渐上升,叠加人工智能技术 在机器人领域的广泛运用,未来无人化、智能化叉车渗透率有望逐渐提升。
2.2、 “国四”标准下电动叉车优势尽显,替代内燃叉车 是大势所趋
“国四”排放标准提高叉车制造、采购成本,电动叉车优势凸显。为实现“双碳” 目标,国家生态环境部出台系列法规,其中包括 2022 年 12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 非道路移动机械“国四”排放标准。“国四”排放标准明确规定了 37-560kW 的 非道路移动机械应加装壁流式颗粒物捕集器(DPF),不同功率段非道路移动机械 采用不同的排放控制技术。相比“国三”设备,预计“国四”设备氮氧化物排放 量可减少 13%-45%,颗粒物排放量可减少 50%-94%。同时对设备排放控制系 统提出了远程监控的要求。“国四”标准对叉车制造厂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燃油叉车在采购成本上的优势被削弱,电动叉车有望凭借其环保、使用成本低的 优势进一步提高渗透率。
电动叉车在全生命周期经济性上占据绝对优势。我们分别对载重为 3 吨的内燃平 衡重叉车以及电动平衡重叉车进行全生命周期经济性测算,当叉车的使用年限分 别为 1、3、5、8 年时,电动叉车的累计使用成本分别为柴油叉车的 117%/78%/65%/57%。测算结果表明虽然电动叉车的采购成本较高,但在全生命周期累计使用成本上更具优势。
全球与国内电动叉车销量均稳步增长,国内增速高于全球。2013-2022 年全球电 动叉车销量由 53.5 万台增长至 141.6 万台,CAGR 为 11.4%;国内电动叉车销 量由 8.9 万台增长至 67.5 万台,CAGR 为 25.3%。相比之下 2013-2022 年全球 与国内内燃叉车销量 CAGR 分别为 3.0%/5.0%,电动叉车销量增速显著高于内 燃叉车。
全球与国内 III 类叉车销量增速最快,22 年 I 类叉车销量增速超过 III 类。 2013-2022 年 , 全 球 I 、 II 、 III 、 IV&V 类 叉 车 销 量 CAGR 分 别 为 8.9%/3.9%/14.4%/3.0%;国内 I、II、III、IV&V 类叉车销量 CAGR 分别为 16.5%/6.8%/31.1%/5.0%。价值量相对较低的 III 类叉车增速较快,但 2022 年 与内燃叉车存在直接替代关系的 I 类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销量增速超过了 III 类叉车。
国内叉车电动化率增长迅速,但仍与欧美存在一定差距。2013-2022 年中国电动 叉车市场占有率由 27%增长至 64%,与欧洲等叉车电动化率较高的地区差距不 断缩小。从产品结构来看,由于 III 类叉车价值量较低且与内燃平衡重叉车应用 场景存在较大不同,因此与 IV&V 类叉车存在直接替代关系的 I&II 类叉车更能反 映一个地区的叉车电动化水平。2022 年中国、欧洲、美洲、全球的 I&II 类叉车 市场占有率分别为 15%/26%/28%/24%,可见国内叉车电动化率与欧美等叉车 电动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仍有一定差距。
国内叉车龙头电动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以国内叉车龙头安徽合力为例,2022 年安徽合力销售叉车中,电动叉车销量占比约为 51%,其中 I&II 类车占比为 12%; 杭叉集团在投资者交流平台披露,公司销售的叉车产品电动化率约为 55%。国 内两大叉车龙头电动化率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叉车电动化趋势的不断推进, 国内叉车龙头产品结构有望不断优化。
铅酸叉车向锂电叉车转型是叉车电动化的内部趋势。2020 年国产叉车电动化趋 势开始提速,主要由于国产叉车龙头厂商对锂电池技术的导入。在此之前,国产 叉车仍以铅酸电池为主,但是铅酸电池充放电次数少,使用寿命短,维护要求高, 对环境影响较大,且充电时间较长。相较于铅酸电池,锂电池具备质量更轻、体 积更小、能量密度高的特征,因此锂电池叉车车型更加紧凑,整车稳定性更高; 此外,锂电池较铅酸电池充电速度更快,使用寿命更长,维护成本较低,绿色环 保。因此锂电池叉车逐渐对铅酸电池叉车形成替代。 国内锂电池产业链优势大,锂电池叉车销量占比提升迅速。2017-2022 年我国锂 电叉车销量由 0.9 万台增长至 43.3 万台,CAGR 为 118.5%,其中锂电叉车在电 动叉车中的销量占比由 4.3%提升至 64.2%。凭借国内得天独厚的锂电池产业链 优势,国内电动叉车锂电化率提升迅速。随着锂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锂电池替 代铅酸电池的进程将加速,锂电池叉车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老旧叉车即将迎来大规模更新,将推动国产叉车电动化率进一步提升。2024 年 3 月 1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 动方案》。方案提出,要结合各类设备更新换代差异化需求,加大财税、金融等 政策支持,更好发挥能耗、排放、技术等标准的牵引作用,有序推进重点行业设 备更新改造,形成更新换代规模效应。通常叉车的使用寿命为 8-10 年,我们通 过公式:更新需求=1/3*[(T-8)年销量+(T-9)年销量+(T-10)年销量] 可以计算得到 每年我国叉车行业老旧叉车更新需求,根据测算 2024-2026 年我国叉车更新需 求分别为 35.2/39.8/48.8 万台,同比增长 4.1%/13.0%/22.6%。我们认为我国 叉车行业更新需求将于 2025-2026 年进入高速增长期,老旧内燃叉车向电动叉 车更新符合政策指引方向,将推动我国叉车电动化率进一步提升。
2.3、 叉车出海空间广阔,国内厂商优势显著
国内龙头加大海外市场开发力度,海外营收提升显著。以安徽合力与杭叉集团为 例,2023 年安徽合力完成了南美、大洋洲公司设立,全年实现叉车出口销量同 比增长 21%,海外营收同比增长 32%;杭叉集团墨西哥公司、巴西公司、美国通用锂电池有限公司相继投入运营,全年海外营收同比增长 30%。随着国内叉 车厂商产品力不断增强、海外布局逐渐深入,国内厂商出口份额有望不断提升。 国内叉车龙头厂商出海主要有几大优势:
1) 价格优势:2022 年杭叉集团与安徽合力销售叉车营收销量比均为 0.9 万美 元/台,不到丰田自动织机公司叉车的 1/5。尽管国内龙头与海外龙头差异一 定程度上由产品结构差异导致,但相同规格的产品国内厂商仍具备绝对的价 格优势。
2)交期优势:2022 年北美市场受通货膨胀、国际航运受阻、欧洲能源供应短缺 等影响,欧美主要叉车生产商交付周期明显拉长,部分平衡重叉车交货周期超过 1 年。国内叉车厂商有望凭借国内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弥补欧美市场潜在的产能缺 口,加快锂电平衡重叉车等高端产品的出口速度。 国产叉车出口销量与海外占比双双提升。2018-2022 年我国叉车出口销量由 16.7 万台增长至 36.2 万台,CAGR 为 21.3%;我国出口叉车销量占海外叉车总销量 比例由18.7%增长至37.7%。2023年我国叉车出口40.5万台,同比增长12.0%; 2024M1-M4 我国叉车出口 14.4 万台,同比增长 21.1%。得益于产品的价格优 势以及稳定的供应体系,我国叉车出口销量增长迅速。
出口叉车电动化率较高,但以 III 类叉车为主。2018-2022 年我国电动叉车出口 量由 10.8 万台增长至 26.7 万台,CAGR 为 25.4%;我国内燃叉车出口量由 5.9 万台增长至 9.5 万台,CAGR 为 12.6%。2020 年我国出口叉车电动化率已达 70%,其中 I-III 类叉车占比分别为 9%/1%/60%,可见我国出口叉车虽然电动化率较高, 但仍以价值量较低的 III 类叉车为主,未来我国出口叉车产品结构仍具备较大的 优化空间。
叉车出口有助于改善国内叉车企业产品结构。相较于内销产品来说,我国出口的 叉车主要以高端化、电动化产品为主,产品配置与总体定价较内销较高,因此我 国叉车企业出口毛利率普遍高于内销毛利率。2016-2023 年,国内叉车龙头厂商 安徽合力与杭叉集团海外销售毛利率始终高于内销毛利率,其中 2023 年安徽合 力出口毛利率高于内销毛利率 5.9pct,杭叉集团出口毛利率高于内销毛利率 8.7pct。随着叉车出口趋势的不断推进,国内叉车龙头产品结构有望持续得到改 善,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为了预测我国叉车出口市场未来增长空间,我们建立了叉车出口市场空间测算模 型 。 根 据 我 们 的 预 测 , 2024-2026 年我国 叉 车 出 口 销 售 额 增 速 分 别 为 18.8%/17.2%/16.4%。
(1) 模型假设一:全球与国内叉车新增需求增速
我们将每年叉车销量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对应存量老旧机车的更新需求,一部 分对应新增的叉车需求。对于未来每年存量机车的更新需求,我们参考叉车使用 寿命 8-10 年,通过公式:更新需求=1/3*[(T-8)年销量+(T-9)年销量+(T-10)年销量] 可以计算得到。对于每年新增的叉车需求,考虑到叉车行业较为成熟、发展 较为稳定,我们将 2018-2022 年的叉车新增需求复合增长率作为未来几年叉车 行业新增需求的增速,便可计算得到未来每年新增叉车需求,与存量更新需求相 加便可计算得到未来每年全球与国内叉车销量。 我们假设 2023-2026 年全球叉车新增需求增速保持在 7.8%,计算得到 2023-2026 年全球叉车销量分别为 212.5/226.5/244.5/268.5 万台;假设 2024-2026 年国内叉车新增需求增速保持在 11.9%,计算得到 2024-2026 年国 内叉车销量分别为 128.7/144.4/165.9 万台。
(2) 模型假设二:国内叉车出口销量占海外市场销量比例
我们将全球叉车销量与国内叉车销量相减可计算得到海外叉车销量,通过假设未 来几年国内叉车出口销量占海外市场销量比例,便可计算到我国未来几年叉车出 口销量。 过去几年我国叉车出口销量占海外市场销量比例呈稳定上升趋势,考虑到我国叉 车企业海外布局不断深入,我们认为该上升趋势将持续。因此我们假设 2024-2026 年我国叉车出口销量占海外市场销量比例分别为 45%/47%/49%。
(3) 模型假设三:国内出口叉车平均单价
我们通过将我国叉车出口销量与平均单价相乘便可得到我国叉车出口的市场空 间。由于不同品类叉车价格差异较大,因此我们需要对每种品类叉车的销售占比 与对应价格分别进行假设,从而计算得到该年叉车出口的平均售价。 我们参考中力股份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每种叉车的平均售价,并在此基础上给予 出口产品 20%的溢价 空 间,假设 I、II、III、 IV&V 类叉车售价分 别为 12.0/10.8/1.1/6.7 万元,并在 2024-2026 年保持不变。考虑到我国叉车出口整 体向电动化、高端化发展的趋势,因此我们假设 2024-2026 年 I、II 类叉车销售 占比整体呈上升趋势,III、IV&V 类叉车销量占比整体呈下降趋势,整体来看, 我们假设 2024-2026 年国内叉车平均出口单价分别为 5.4/5.9/6.4 万元。
(4) 国内叉车出口市场空间测算
经测算,2024-2026 年我国叉车出口市场规模分别为 237.7/278.6/324.2 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 18.8%/17.2%/16.4%。测算结果显示,未来几年我国叉车出口市 场规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趋势,因此我国叉车龙头企业海外营收有望保持高速增 长。
2.4、 “叉车替人”需求日益迫切,叉车渗透率有望不断 提升
劳动力缺口增大、劳工成本增加驱动叉车需求增长。根据优必选招股说明书, 2020-2030 年,中国劳动人口预计将从 9.9 亿人下降至 9.6 亿人;根据世界银行 数据,2013-2023 年我国 15 岁以上人口劳动参与率由 70.0%下降至 66.4%,我 国未来或将面临一定劳动力缺口。同时我国劳工成本增长迅速,根据国家统计局 数据,2013-2023 年我国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由 4.3 万元增长至9.3 万元, CAGR 为 8.0%。随着我国劳动参与率逐渐下降、劳工成本逐渐提升,机器替人 的需求日益迫切,制造业、物流仓储等行业对叉车的需求有望不断提升。
我国叉车渗透率较日本、欧洲等发达地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叉车寿命通常为 8-10 年,我们通过公式:叉车保有量=过去十年销量之和-(T-10)年销量-(T-9) 年销量*2/3-(T-8)年销量*1/3 可计算得到 2022 年中国、日本、欧洲叉车保有 量分别为 535.8/92.6/391.8 万台。我们以每亿人叉车保有量作为叉车渗透率的 参考数据,计算得到中国、日本、欧洲每亿人叉车保有量分别为 38.0/74.0/52.9 万台,由此可见我国叉车渗透率较日本、欧洲等发达地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5、 “叉车替人”的终极目标:无人化、智能化
叉车替人的下一阶段是实现叉车无人化、智能化。目前主流的乘驾式或步行式叉 车虽然能够大大提升搬运效率,但仍需要操作员进行手动操作。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具备无人驾驶、远程监控、管理等功能的智能工业车 辆产品成为行业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无人叉车具备更高的搬运效率,应用前景广阔。叉式移动机器人是在叉车上加载 各种导航技术,构建地图算法,辅以避障安全技术,实现叉车的无人化作业。相 比于传统叉车,叉式移动机器人能保证操作精度、效率和安全性,协助实现整个 生产流程的无人化作业,维持 24 小时全天候稳定运转,有效提高搬运效率。 因此叉式移动机器人广泛应用于重复性搬运、搬运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等搬运 场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传统叉车龙头向叉式移动机器人积极转型。目前多家传统叉车制造商已有相关叉 式移动机器人的实际应用案例,如安徽合力的 AGV 整体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应用 于宜欧国际物流公司智能仓储系统项目;杭叉集团的 AGV 进驻阿里菜鸟物流, 协助仓库物流运输;中力股份的X-Mover搬马机器人应用于物流公司转运中心, 有效提高搬运效率。传统叉车制造商有望凭借其自身的行业技术积累与渠道优势, 进一步推动叉式移动机器人产业化加速。 叉式移动机器人市场高速增长。根据中国移动机器人(AGV/AMR)产业联盟数 据,2015-2022 年中国叉式移动机器人销量由 0.03 万台增长至 1.33 万台,CAGR 为 71.9%。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等相关技术持续突破,叉式移 动机器人销量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3、 投资分析
3.1、 安徽合力
3.1.1、叉车行业国企龙头,产品品类全面
深耕叉车行业数十年,打造国产叉车领军企业。1958 年公司前身合肥矿山机器 厂新厂正式成立,最初主营业务为起重机械和冶金矿山设备;1983 年公司确定 叉车为主营业务;1993 年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成立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1996 年公司于上交所挂牌上市。 公司主要从事工业车辆、智慧物流产业及其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产 品覆盖了 0.2-46 吨内燃和电动工业车辆、智能物流系统、港机设备、特种车辆、 工程机械及传动系统、工作装置等关键零部件。公司是国内叉车行业领军企业, 根据《MMH 现代物流搬运杂志》统计,2022 年公司叉车产品销售额为 22.6 亿 美元,位列全球第七、国内第一。
公司实控人为安徽省国资委,股权结构稳定。公司为国有控股企业,实控人为安 徽省国资委,截至 2024 年 4 月 18 日,安徽省国资委合计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为 36.85%,股权结构稳定。
3.1.2、业绩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优化
公司营收呈持续上升趋势。2018-2023 年,公司营收由 96.7 亿元增长至 174.7 亿元,CAGR 为 12.6%。2023 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 10.8%,受宏观经济回升向 好影响,工业车辆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公司营收增长显著。 海外业务增长势头强劲。公司主营业务按区域划分为大陆业务、海外业务及其他 地区业务,对应 2023 营收分别为 111.9/61.1/1.6 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 64.1%/35.0%/0.9%。其中海外业务由2018年的16.1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61.1 亿元,CAGR 为 30.5%,保持持续增长趋势。
净利润近年来稳定增长。2018-2023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由 5.8 亿元增长至 12.8 亿元,CAGR 为 17.0%。受到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影响,2021 年公司归 母净利润短暂出现小幅下降,随后在 2022 年和 2023 年恢复增长。2022 年公司 实现归母净利润 9.0 亿元, 同比增长 42.6%;2023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2.8 亿元,同比增长 40.9%。归母净利润表现良好主要得益于行业需求改善,业务 销量增长,同时公司费用控制稳定。 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回升。2018-2019 年公司毛利率维持在 20%左右,净利率维 持在 7%左右。2020-2021 年,公司毛利率及净利率出现短期下行,主要因为面 临原材料价格上涨及人民币升值等压力。自 2022 年以来,毛利率及净利率有所回升。2022 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17.0%/6.5%;2023 年公司毛利率、 净利率分别为 20.6%/8.1%,随着原材料价格及汇率等趋于稳定,公司盈利能力 将持续向好。
公司费用率控制较为稳定,研发费用有所增加。2023 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 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4.1%/2.6%/5.1%/0.1%。公司重视 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由 2022 年的 3.9%上升到 2023 年的 5.1%,核心竞争力 持续提升。
3.1.3、产品布局全面,积极扩产巩固龙头地位
以合肥总部为中心,全面布局海内外市场
五大整机制造基地+关键零部件制造厂助力公司提升产业协同效率、缩短产品交 付周期。公司建立了以安徽合肥 为总部中心,以陕西宝鸡、湖南衡阳、辽宁盘 锦、浙江宁波湖州等地区为西部、南部、北部和东部整机生产基地,以合肥铸锻 厂、六安铸造、蚌埠液力、安庆车桥等核心零部件体系为支撑的百亿产业平台。 规模化、智能化、柔性化的整机及零部件产业链协同优势,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公司提升产品品质、并大大缩短产品交付周期。
逐步深化全球布局,充分把握叉车出海机遇。2023 年公司新设立了澳洲、南美 两大海外中心,目前已建立了欧洲、东南亚、北美、中东、欧亚、澳洲、南美七 大海外中心,产品畅销全球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全年实现整机出口销量 同比增长 21%,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32%。随着公司海外布局逐渐深入,公 司有望充分发挥海外渠道优势,持续扩大公司产品出口份额。
产品图谱完备,积极布局叉车电动化赛道
深耕叉车行业多年,产品图谱完备。公司产品系列拥有 30 多个吨位级、600 多 类产品、5000 多种型号,产品覆盖了 0.2-46 吨内燃和电动工业车辆、智能物流 系统、港机设备、特种车辆、工程机械及传动系统、工作装置等关键零部件。 积极布局叉车电动化赛道,核心技术储备丰富。公司重视叉车电动化领域研发, 目前已具备叉车半车身式轻量化技术、电动车辆高性能桥模块化技术等十余项专 门针对电动叉车的核心技术。2022 年公司全新上市了具有环境适应能力强、全 生命周期综合成本低等特点的 H4 系列电动平衡重式产品;推出了 G2 系列同步 磁阻系统锂电专用车,该产品较同规格交流异步系统产品综合节能 12%,上市 首年便实现了产销突破 1 万台的佳绩。
持续整合优质资产,推动助力公司电动化进程加速。2018 年 12 月,公司以 2.5 亿元收购公司母公司安徽叉车集团及相关自然人持有的宁波力达合计 66%的股 权;宁波力达主要从事电动托盘搬运车和托盘堆垛车的生产制造,此次收购将有 利于公司进一步扩大电动叉车的市场份额,巩固龙头地位。2023 年 8 月,公司 以 0.6 亿元收购公司母公司安徽叉车集团全资子公司和安机电所持有的和鼎机 电合计 60%的股权;2024 年 5 月,公司决定以自有资金等方式向和鼎机电增资 0.7 亿元,增资完成后公司持有股权比例将上升至 65%;和鼎机电主要从事叉车 电池 PACK 的制造,技术行业领先,截至收购时锂电池系统产能电量约为 0.55GWh,此次收购有利于公司充分整合产业链优质资源,发挥产业协同作用, 推进公司产品电动化进程持续加速。
产能利用率较为饱和,积极扩产把握行业机遇
公司近年产能较为饱和,扩产需求迫切。截至 2022H1,公司电动叉车与内燃叉 车全年产能分别为 14.0/13.2 万台,2022H1 公司电动叉车与内燃叉车产量分别 为 7.2/6.8 万台,产能利用率分别为 103.5%/103.6%。
可转债项目用于电动叉车项目建设,巩固公司龙头地位。2022 年 12 月,公司 发行可转债 20.5 亿元用于叉车整机及零部件扩产项目。其中公司拟使用募集资 金 1.9 亿元、总资金 3.0 亿元用于建设“新能源车辆建设项目”。该项目预计 2025 年 3 月建成,建成后将新增年产 4 万台电动托盘车和堆垛车、14.5 万件关键零部件(包括 2-3.5 吨整体式制动鼓轮毂、1-3.5 吨差速器壳体和 1-3.5 吨驱动桥 壳)。该项目扩产有助于公司充分把握行业电动化与出口机遇、充分发挥产业协 同作用,从而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
3.2、 杭叉集团
3.2.1、民营叉车行业龙头,专注于叉车研发
专注叉车行业研发数十载,铸就国内叉车龙头企业。1958 年公司前身杭州机械 修配厂成立,最初主要从事修配业务;1979 年公司改名为杭州叉车厂,将主营 业务确立为叉车的研发与销售;2003 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并于 2010 年改 名为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6 年公司于上交所挂牌上市。 公司主要从事叉车、仓储车、牵引车、无人驾驶叉车(AGV) 等工业车辆、高空作 业车辆、强夯机、清洁设备等整机及其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现已具 备 1-45 吨内燃叉车、0.75-8.5 吨电动叉车、1-8 吨内燃牵引车、2-25 吨电动牵 引车等多系列、多品种工业车辆的生产能力。公司是国内叉车行业龙头企业之一, 根据《MMH 现代物流搬运杂志》统计,2022 年公司叉车产品销售额为 20.7 亿 美元,位列全球第八、国内第二。
公司由民企控股、国资参股,股权结构稳定。公司实控人为巨星控股、巨星科技 董事长仇建平先生,截至 2024 年 3 月 31 日,其间接控制公司股份比例为 41.34%。 同时浙江省国资委也通过公司第二大股东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持 有公司股份 18.35%。
3.2.2、海外业务增长迅速,归母净利润大幅提升
公司营收稳健增长。2018-2023 年,公司营收由 84.4 亿元增长至162.7 亿元, CAGR 为 14.0%。2023 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 12.9%,未来随着国际形势的稳定 及行业持续向好,公司营收有望持续增长。 海外业务占比高速增长。2018-2023 年,公司海外业务营收由 16.4 亿元增长到 65.4 亿元,CAGR 为 31.8%,营收占比由 19.5%上升到 40.2%。2023 年公司海 外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29.7%,公司持续加强海外营销,海外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公司有望从海外业务中持续获利。
净利润持续增长。2018-2023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由 5.5 亿元增长至17.2 亿元, CAGR 为 25.8%。2023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74.2%,主要得益于公司持 续优化产品结构,实现降本增效,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盈利能力持续回升,维持行业较高水平。2018-2020 年公司盈利能力突出,毛利 率维持在 20%左右,净利率维持在 8%左右。2021 年,公司毛利率较 2020 年 同比下降 4.9 个百分点,主要系受到原材料上涨、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2023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20.8%/11.3%,在行业内保持较高水准,未来随 着原材料及汇率影响减弱,公司盈利能力有望维持增长趋势。
公司费用控制得当。2023 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 费用率分别为 3.7%/2.1%/4.5%/-0.5%,除公司不断拓展海外渠道导致销售费用 率有所增加外,其余费用率与 22 年相比基本维持稳定。
3.2.3、“两头强,中间精”模式,有望深度受益于电动化及出海
重视研发投入,产品性能行业领先
公司常年注重研发投入。2019-2023 年公司研发投入由 3.6 亿元提升至 7.3 亿元, 研发人员由 637 人增长至 1067 人。公司研发费率常年维持在 4%以上,2023 年公司研发费用率为 4.5%。
专注于锂电叉车研发,产品性能行业领先。公司目前已有 XE 系列永磁锂电专用 叉车(1.5-3.8t)、XA 系列轻型电动叉车(2-3.8t)、氢燃料电池专用叉车(2-18t)、 国四排放内燃叉车(1-48t)、越野叉车(1.5-1.8t)等 50 余个大类超千种型号 的新产品正式推向市场。2022 年 4 月 15 日,杭叉 XH 全系列重工况高压锂电专 用叉车正式向全球发布,该系列产品包括 1.5-48t 平衡重式叉车以及集装箱正面 吊和空箱堆高机等港口机械,实现了新能源叉车对传统内燃叉车从替代到超越的 历史性突破和创新。
营销网络完备,助力公司海内外业务快速拓展
70 多家直属销售+600 余家经销商打造强大销售网络。公司重视国内外营销渠道 建设和市场推广,构建了行业最为完备的全球化营销服务网络。截至 2023 年底, 公司在国内外市场设立了 70 余家直属销售分、子公司及 600 余家授权经销商和 特许经销店,打造了广州、南京、无锡、上海、济南、合肥、重庆、长沙、沈阳 等 60 余个国内区域性营销服务中心。公司 70 多家直属销售与 600 余家经销商 在数量上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由此构成的强大销售网络助力公司国内业务实现 稳定增长。 海外市场方面,公司陆续成立美国、欧洲、加拿大等 10 家海外销售型子公司及 欧洲配件服务中心,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都拥有众多代理商,并成立了海外研 发中心,公司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2023 年,公司实现海外营收 65.4 亿元,同 比增长 29.7%,营收占比提升至 40.2%。
产销率维持高位,积极扩产应对叉车电动化需求
产能利用率过度饱和、产销率高,公司扩产需求迫切。截至 2020 年 Q3,公司 内燃叉车、电动叉车、其他工业车辆年产能分别为 10.0/5.0/0.2 万台,2020Q1-Q3 公司内燃叉车、电动叉车、其他工业车辆产 能利用 率分别为 131.7%/122.4%/100.7%,产能利用率处于过度饱和状态。同时 2018-2023 年 公司叉车产销率始终保持在 97%以上。
建设电动叉车项目,积极把握行业电动化机遇。2021 年 3 月,公司发行可转债 11.4 亿元用于新能源叉车产能扩张与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其中公司拟使用 募集资金 8.3 亿元用于建设“年产6 万台新能源叉车建设投资项目”,该项目目 前已结项,可为公司新增年产 6 万台新能源叉车产能。该项目扩产有助于公司充 分把握行业电动化与出口机遇、充分发挥产业协同作用,从而进一步巩固行业地 位。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