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与黄立平面对面:中电光谷坚持做正确的事 | 博鳌新力量·产业篇

观点与黄立平面对面:中电光谷坚持做正确的事 | 博鳌新力量·产业篇
2024年07月27日 07:30 市场资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汇聚全链条环环相扣及互相赋能的新力量,寻找下一个大机会。

“中电光谷很希望按照黄金分割的一般规律来工作,始终在有限的20%的中发挥80%的价值,在高质量发展总方向上完成正确的工作。”

编者按:2024年以来,新质生产力成为中国经济最核心的议题,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则是最主要的动力,各行各业都在寻找高质量发展之路。

因应行业变化,博鳌房地产论坛将升级扩展为覆盖全产业链的“博鳌周”,并且全新策划和推出“2024博鳌访问”系列报道——“博鳌新力量”。

通过对全产业链代表性企业的调研与交流、深度采访与对话,探寻新周期的新力量。期待这些力量成为滚滚洪流,带动产业链及经济的焕新发展。

作为其中的“产业篇”,我们将挖掘产业、物流与供应链企业和代表性人物,讲述他们在新的行业历史发展机遇期中的所思、所想与所得。

 “就我个人而言,企业存在的根本意义不在于大,也不在于强,甚至无关存在的状态。而是在于长期存在、始终存在,在于存在本身。”

沉浸艺术、哲学世界多年,黄立平对企业的思考愈发厚重,多次对外演讲采访中金句频频。

这一次观点新媒体与他再次相聚,就像亲临一堂生动的企业管理、产业业态高端课堂。

于黄立平本人而言,对产业园区业态创新的20年专注,铸就了发展过程中的一座座里程碑。从业至今,他带领团队主导策划、建设的园区项目已逾100个。

“做园区这件事,对我而言,所花费的时间比做其它事情都要长。现在看起来,一时半会儿还停不下来。”

步履不停,尽管在过去的20年中,作为企业家的黄立平曾不止一次收获市场的赞许,但他还兼任了学者的角色。

“今年出第一部--《园区方法论讲演录》,明年将出第二部,未来几年,预计每年出一部。”《重新定义产业园》丛书凝结了黄立平20年以来的思考与感悟,虽然还未公布具体出版时间,但市场已经做好了更进一步了解黄立平与他背后实践轨迹的准备。

面对观点新媒体的所有问题,黄立平直言不讳,一一作答,一场关于产业园区运营思维的深度对话也就此拉开序幕。

“企业不能为建设而建设”

“如果企业不能够建立一套自己的经营方法论,将很难适应当下的宏观经济形势。”黄立平时刻捕捉着行业内的新动向,即便是去年才提出的“新质生产力”,他已在心里琢磨出了一套理解的方法论。

“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正在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概括和阐释,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中,深刻阐明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任务的主要考虑。

“大家对即将召开的三中全会寄予了很高的期望,都在耐心等待中央的声音。简单回忆一下,这些年从提出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来,我们依靠'供给侧结构改革'思路和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格局'解决了错综复杂国际形势下的许多难题,现在要寻找发展的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概念来得非常及时,准确地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不过,黄立平坦言,各行各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光喊口号不行;关键是如何跟自己的工作建立关系。如何因地制宜找到突破口,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联系实际思考和研究。

尤其是企业需要努力建立起一套自己的经营管理方法论,以适应大变局下的经济形势。

多年以来,黄立平在从事产业园区建设工作中获得了相当多的实践经验,对他而言,中电光谷的服务对象是创新企业和着眼于科学作为的地方政府,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则直接跟产能建设和城市空间秩序相关。

“当产能不足、跟不上需求的时候,相关业务的发展会比较迅猛,企业经营也相对比较容易;但当产能供大于求的时候,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不仅犯错的概率会提高,失败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因此,他将自己工作的基调放在洞察宏观经济形势趋势上:“必须更敏锐地看到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以及经济结构中的主要矛盾。如果认识不清楚这些问题,业务就很难跟得上时代的节奏。”

他希望,在大变局之下,能够跟上时代的节奏,做一些理论思考,并将自己的思考重新带回到产业组织实践中,推动行业进步。

从本质上讲,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政府与市场的双重推动,“现在政府作用的重要性不能忽视,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担起经济增长的责任,努力更好地发挥作用;当然,市场的作用更加直接,也更为根本。”

借用上文所谈到的方法论,黄立平表示,现在,大量新项目的建设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性,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无效供应因素,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这与过去多年市场快速发展所形成的路径依赖惯性有关。

这样的状况显然已经不适应目前经济增长的客观需求。现在需要重点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大家都知道科技进步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但是,不同地方的科技创新资源条件不一样,众多三四线城市如何参与到以突破核心技术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来,并且通过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增长?

从产业园区的发展角度理解新质生产力,首先要帮助地方政府寻求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商业模式提升和转变的突破口,努力开创一种产业园区超越房地产发展的新商业模式,“我们要构建一种以服务为主导、与客户需求紧密结合的园区规划建设方式。这需要具有战略前瞻性和体系化服务能力作支撑。”

在他看来,现在,园区发展商如果要推动产业升级和业态进步,最根本的着眼点是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空间环境,进而塑造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我们能不能为企业提供更有效、更低成本的空间承载条件?这直接关系到产业园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不能为建设而建设,而是时刻把企业的发展需求作为出发点,掌握企业的真实需求,用我们的专业判断力和整合能力使空间利用效率更高,进而促进资源整体利用效率的提高。” 

“低空经济很好,但不能低估应用的约束条件”

“当今的经济发展环境正在发生历史性变革,无论是新技术还是新商业模式,保鲜时间都很短,需要不断演化,不断创新。但如果你连基本的条件都不具备,就无从在过往的经验基础上寻找突破,偶然性成功与必然性失败,很难讲哪一个可能性更大。”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重心的转移,新发展的机遇层出不穷,但矛盾的积累和转化也在加快。“产业园区这个领域,的确是我们这个时代矛盾性和复杂性汇集的焦点。”黄立平如此思考,并以供求关系中“供应大于需求”现象打比方,同样的现象在产业园业态上体现得更突出,造成边际成本增高,项目成功的概率降低。

“比方说交通基础设施毫无疑问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但高铁和高速公路修到一定程度,继续修下去,投资的效益就难以保证,经济风险就会提高。作为建设主体,企业必须要面对整体行业边际成本提高,投资收益下降的现实,并且在这个趋势中学会从容自处,即在这样的环境中实现持续增长的战略目标。”黄立平言下之意,是告诫企业要坚定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不仅要学会应变,更要主动求变,结合企业经营实际超前布局,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提及经济增长新动力和企业发展新路径,观点新媒体提出了一个近期处于上升趋势的大热词汇--低空经济。

或许是出于职业敏感性,黄立平思考了30秒,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国家把发展低空经济看作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这是具有战略敏锐性和前瞻性的。从产业园区发展角度看,具有普遍性的价值取向是营造适宜于人的工作环境。哪怕是以生产制造为主要功能的园区,也要把宜人作为主要目标。”

在他看来,具有移动性的终端产品生产,无论是飞行器还是船舶、汽车、飞机、火箭等,都是特殊产业,不是通常所讲的产业园区服务的主要方向。

曾因参观三井总部以及资生堂、京瓷等企业美术馆的经历,黄立平创办了合美术馆,“艺术精神与企业竞争文化紧密相关,政治、经济、科学、艺术四种思维方式的并用,对企业经营管理不可或缺。”

抱有独特管理理念的黄立平,在低空经济发展方向上展现了更多商人本色以外的思考。

“如果我们从建筑里面走出来,看到空中导出是送快递的飞行器,这样的城市会不会让人觉得不够安全,这是个问题?低空飞行器会给城市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困扰?我们现在恐怕还难以预料。”

话锋一转,黄立平又表示,在郊区和广袤的乡村,人群活动密度低的场域发展低空经济,会有较多机会,“我们低空飞行器的数量与先进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城市里广泛应用低空飞行装置首先要立法,需要更多的专业规范约束。低空经济发展或许会成为未来城市建筑空间更新调整的计划之一,可能会有三五个城市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器以及提供相关服务方面取得优势,更多地方的机会大概率是应用,低空飞行器可以替代不少人的工作,可以提高作业效率,但问题又来了--这跟智能时代的基本问题是一样的。被替代的人将来做什么?”

“数字化是时代大趋势”

“我们从10年前就开始尝试数字化转型,第一步是通过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我们现在使用的数字化平台整合了多种应用,功能比较强大。我每天都会用,看公司的各种数据、报表,与相关人员沟通都在平台上完成,还会在手机上处理文件,每天平均处理30-40份文件,人在哪里活动都不影响处理文件。若依然采用PC机,现在的工作方式和工作量是完全无法想象。”

三两言语间,中电光谷数字化发展的脉络已呈现。在黄立平口中,数字化是时代趋势:“我们今天已经具备了更好的通讯条件,更好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企业不充分利用,就是落伍。”

目前中电光谷是将一切需要的数字化工具整合在平台中,从策划、设计到财务费用管理、工程建设、招商服务流程管理,还有动态预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都可以在平台上解决。“我们做过预判,这个平台可以同时支撑三百个项目的开发和上千个项目的运营,保证工作效率。”

黄立平还向观点新媒体透露,要将数字化平台变成可以与客户互动的平台,“对于产业园区来讲,建筑设计、施工竣工和运营数据需要打通,难度非常大,我们从2018年开始往这个方向努力,现在可以实现。”

那么,黄立平又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流行与应用?

“对人工智能应用的关注和研究是我们近几年的重点。去年以来,我们开始具体实施人工智能应用,希望能够在行业内领先。从产业资源的分布、特别是产能分布,我们正在建立一个基于生成式AI的分析平台。”比如,目标企业是哪些?它们有什么样的发展动向?有什么样的产能布局需求?正在培育中的企业、未来的潜力企业在哪?中电光谷正在通过AI持续关注和把握一些关键性数据。

对于黄立平而言,中电光谷已经建立了一定的数字化能力,并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走在行业前列,可以为更多企业提供一些借鉴。

一个半小时的对话临近尾声,观点新媒体最后提出了关于烂尾园区整改的问题。

“现在,各地都有一些烂尾楼,包括有些园区烂尾项目。我们把自己定位成产业组织的问题解决者,解决烂尾楼问题可以说是我们的本分。但作为市场主体,我们对于项目会有所选择,也必须量力而行。坦率讲,一个项目,到了残局阶段,盘活的代价比较大,我们更希望,能够在项目策划阶段就参与,以我们的方法论为基础对项目的发展框架作出判断,为建设方出谋划策,避免项目因为策划的缺失和规划环节的工作不到位导致烂尾。”黄立平坦言,几乎所有烂尾项目都是因为项目策划的缺失所造成的。

“建设业主往往不知道究竟要干什么,也不知道究竟服务谁就开始盖房子,或者机械地按照领导意图行事,未经充分论证和系统策划就建了一大片,过程中专业能力不足,导致不好的结果,关键是没有人对结果负责。实际上这是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问题,也是投资、建设的责任机制问题。我们若能更早期参与进去,就能提出可行的建议,保证项目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进。”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而言,黄立平一贯坚信“二八定律”:“我们坚信一条基本规律,即不均衡是绝对的。如果按照黄金分割理论(二八定律)来分析,我们的原则是保证我们参与的工作能够始终处在20%范围内。”

但中电光谷也无法判断和顾及剩下的80%将会以什么方式存在。按照市场机制,那不是他们考虑的范围。

“企业必须认知自己的能力边界并自觉设定自己的业务边界,坚持做正确的事,这样才能始终”有质量地活着“。如果我们的努力能让别人得到启示,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社会价值。”黄立平最后指出。

以下为观点新媒体对中电光谷总裁黄立平先生的采访实录:

观点新媒体:2024年已经过半,您对中国经济上半年的总结以及对下半年发展的观点和见解是什么?如何看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对当下经济发展的影响?

黄立平:我们简单回忆一下这些年中央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和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基础的双循环格局”,解决了错综复杂国际形势下的许多难题,现在要寻找发展的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概念来得非常及时,也很准确。

各行各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光喊口号不行;关键是如何跟自己的工作建立关系。如何因地制宜找到突破口,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联系实际思考和研究。从我们的实践中,可以深切感受到在大变局中,如果企业不能够努力建立一套自己的经营管理方法论,就很难适应大变局下的复杂经济形势。

从国家经济大局看,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是核心的宏观经济目标,但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内涵如何,有巨大差别。

我们从事产业园区建设工作,服务对象是创新企业和着眼于科学作为的地方政府,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则直接跟产能建设和城市空间秩序相关。当产能不足、跟不上需求的时候,相关业务的发展会比较迅猛,企业经营也相对比较容易;但当产能供大于求的时候,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不仅犯错的概率会提高,失败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所以,产业园区建设业务会比一般消费品市场更早感受并面对供求关系的变化。

因此,我们把自己的工作的基调定位于洞察宏观经济形势趋势。必须敏锐看到今天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以及经济结构中的主要矛盾。如果不能清楚认识这些问题,业务发展就跟不上时代的节奏或者走偏方向。

时代变了,但你的经营方法没有变,这样的状况显然很难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要么就会遭遇无法承受的风险,因而退出市场,要么就会停滞不前。

我们希望在大变局中,能跟上时代的节奏,做一些深入的理论思考,并把思考带回到园区建设和产业组织的实践中,推动行业进步,发挥中央企业的引领作用。

观点新媒体:在商业实践中,如何把握好政府和市场的不同作用?

黄立平:我个人的看法是,不可否认政府对于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作用。宏观经济状况越困难,政府的作用就越重要。现在,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担起经济增长的责任,努力更好地发挥作用。当然,市场的作用更加直接,也更为根本。我们希望能够发挥专业能力优势,帮助地方政府更好发挥作用。

以产业园区为例,大量新项目建设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性,有些甚至成为无效供应因素,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原因何在?就是与过去多年市场快速发展所形成的路径依赖惯性有关。各地方政府主导的地方国企,专业素养不够,采用的非专业化经营方法显然无法保证服务质量,更不适应当下产业升级的需求。

有人从宏观经济增长角度算过一笔账,各行各业有多少新型工业化产能更新提升需求?因此需要新建多少厂房才能满足这个需求?还有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量数字很大,所以这个行业是可以继续做下去的。这样的论断有多少可信度?跟每一个项目建设又是什么关系?只有实践的成效才有说服力。

中央明确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肯定地讲,各地方、各企业与发展新质生产力都有关系,但是不能泛泛而谈,需要深究是什么问题?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科技进步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但是,不同地方科技创新资源条件不一样,众多三四线城市如何参与到以突破核心技术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并且通过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增长?如果脱离实际就有可能犯错。

科技革命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但对一个地方而言具有科技革命意义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机会是有限的,甚至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现在要想办法,寻找一些适合不同地方的发展策略,通过园区建设,促进产业生态发展,创造更多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

现在对地方经济而言,科技投入对生产力进步的直接作用究竟如何?还需要一些客观的评价。从产业园区的发展角度理解新质生产力首先要帮助地方政府寻求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商业模式提升和转变的突破口,努力开创一种产业园区超越房地产发展的新商业模式,“我们要构建一种以服务为主导、与客户需求紧密结合的园区规划建设方式。这需要具有战略前瞻性和体系化服务能力作支撑。

从这个意义上讲,园区产业组织的专业服务的总体能力目前是不足的。需要更多人才的汇聚,形成更加强大的专业力量。只有人才才能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发展的空间环境,进而塑造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观点新媒体:低空经济是最近热词之一,您如何理解市场目前对于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机遇的期望?低空经济会成为产业园业态下一个发展重点吗? 

黄立平:国家把发展低空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我觉得是具有战略敏锐性和前瞻性的。但是从产业园区发展角度看,具有普遍性的价值取向是营造一个适宜于人的工作环境,哪怕是以生产制造为主要功能的园区,也要把宜人作为主要目标。

凡是具有移动性终端产品的生产,无论是飞行器还是船舶、汽车、飞机、火箭等,都是特殊产业,占用物理空间巨大,本地化构建产业生态的空间规模更大。不是通常所讲的产业园区服务的主要方向。如果遇到低空经济产业园区的策划和规划项目,我们会非常慎重。

我对低空经济在城市的发展持谨慎的乐观判断。如果我们从建筑物里走出来,看到空中到处是送快递的飞行器,这样的城市会不会让人觉得不够安全?这是个问题。低空飞行器会给城市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困扰?我们现在恐怕还难以预料。

但是,在郊区和广袤的乡村,在人群活动密度低的场域发展低空经济,会有较多机会。与先进国家比,我们低空飞行器在数量上还有很大差距。城市里广泛应用低空飞行装置首先要立法,需要更多的专业规范约束。低空经济发展或许会成为未来城市建筑空间更新调整的计划之一,可能会有三五个城市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器以及提供相关服务方面取得优势,更多地方的机会大概率是应用,低空飞行器可以替代不少人的工作,可以提高作业效率,但问题又来了--这跟智能时代的基本问题是一样的。被替代的人将会做什么?

拿快递业来举例,现在规模稍微大一点的社区都会有快递中转点、分拨点,统计一下就会发现,千万人口级别的城市因为快递业发展增加了数十万平米甚至上百万平米的仓储、分拨空间。但未来不一定需要再规划这样多的空间,很有可能是利用已有的空间满足增量需求。不能盲目乐观判断低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建筑空间增量需求。

未来的飞行器一定是智能化的,这类机器的组装可能会根据城市进行分布式产能布局,这会带来产业规划思想的改变。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提升产业规划的能力?产业集群的这个群将是什么样的群?

我发现,有一些做产业园区规划机构甚至包括产业园区的投资主体,经常会将项目轻易定位成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园、大数据科技产业园、低空经济产业园等等,容易用新概念、新词语作为项目名称招来企业,这无可厚非,但如果作为产业生态构建目标就要认真判断可行性。

我觉得,这与通常经济和产业组织的实践经验不符。因为在任何一个地方,哪怕是科技力量最强、产业基础最雄厚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发展外延小、内涵大的产业,整合起来也非易事,何况一般城市。

我们前一段时间研究过北京的机器人产业园项目,发现机器人产业经过长期发展以后,无论是技术要素还是生产要素,已经在这座城市形成了既定布局。那么,你是要选择搬家的方式寻找新增长点吗?增量需求在哪里?这个逻辑不想明白,构建产业生态就是盲目的。今天所讲的产业生态,是多样化的产业集合体,而不是单纯某类企业的集合体。

以养鱼来举例,鱼群里有鲑鱼,有草鱼,有黑鱼,叫群落。如果池子里面只有一种鱼,叫种群。只有单一种群,就不存在生物多样性,这样的生态环境一定是脆弱的;种群也是短命的。

从上述案例看,我们现在似乎找不到一种能够直接指导实践的理论。我们在实践中要积极思考并整合跨学科知识及时归纳总结,从成功的实践中提炼出理论。

如果大家满足于盲目做事,并且做错了还不知道错在哪里,这怎么谈得上高质量发展呢?

观点新媒体:国内产业园区发展生命周期分为几个阶段?中电光谷如何研判几个阶段间的经营模式变化?

黄立平:产业园区的生命周期大概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项目策划。包括在什么城市、什么区位,发展什么产业方向,目标如何,构建什么样的空间形态,需要什么样的基础设施条件,包括发展的步骤、建设的计划、当地的要素整合等等。我们现在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分析的逻辑。

我们比较感兴趣的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在经济发达城市,我们希望找到产业组织的新方式;第二个方面,中心城市周边受虹吸效应影响比较大的小城市,我们希望践行”反虹吸“产业组织理论假设,让小城市(包括县域经济)少受大城市虹吸效应的影响,能够发展出独特、具有非对称竞争力的产业;第三个方面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肯定不能仅仅搞农业,农业、工业、服务业这种三产融合方式,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主要方式。

当然,我们现在精力不够,也缺乏更多的实践经验。涉及县域产业和乡村振兴项目有一个逐步实验、扩大的过程。去年做了一点尝试,今年还会继续尝试。

我相信,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来自乡村。我们的工业化、城市化已经到了后期,发展新质生产力,新科技带来革命性变化指日可待。乡村的发展迫在眉睫,在解决了脱贫问题以后,乡村如何有序发展适合的产业?未来的乡镇企业将会是什么样子?很值得研究。

总体布局上,我们会按照国家战略重点--长三角、大湾区、长江中游城市群、京津冀、成渝地区、东北等,每年的工作安排都会着重考虑这几个地方。当然,考虑乡村振兴,也会选择从这些地方先行实验。

把经营性实验跟文化实验、社会实验结合起来,用企业的方式推动并组织实践。如果取得了经验,有了一些成效,就逐渐扩大,逐渐深入。

中电光谷不应把精力放在适合标准化事情上。某一件事情能做到标准化,参与者就多了,实际上也就不需要我们了。我们不做那些”有我们不多,没我们不少“的事,而应该集中精力做探索性的事情。做这种事情更有意思,也更有社会价值。

第二个阶段是设计。我们现在很多的开发主体把这项关键性工作主要交给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单位,自己甚至连像样的设计任务书都写不出来,这是不行的。在项目的整个策划、规划建造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工作都必须到位。完全由建筑师经验主导的项目,几乎没有不出问题的。

作为建设主体,就应该在城市规划、项目空间规划和建筑设计等环节中发挥主导作用,这是我们过去20年来工作方式中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

第三个阶段是建设,第四个阶段是运营,第五个阶段是更新,也可以叫做可持续运营,不一一展开讲了。在我们20年的实践中,主要是新建遇到城市更新方面的问题比较少。但全生命周期中就包括更新。理念我们已经建立起来了,现在,但凡新项目策划,都会把园区更新的内容放在规划里面系统考虑。

如何做可持续的园区?比如说今天用于生产的,20年以后也许不再有生产的需要,那时候用于干什么?办公、商业,还是居住?今天的建设,20年以后是否能够不拆?我们在过去20年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中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未来不再会有同样方式的城市化,也不能把拆了再建作为一种合理的城市化。如果房子只能用20年、30年,不能叫成功。

建筑的可持续性,其实是对资源的真正节约、对环境的真正友好。对于园区发展主体来讲,坚持策划、设计、建设、运营、更新,这样一个生命周期的循环理论非常重要。

在策划中要把运营的经验带进去,要有产业组织方式创新的思路,要有招商运营的思维,要掌握足够的产业发展信息。我们今天对制造型园区已经在这样做了--没有客户不做规划、没有策划不做设计。

就是在做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明确的企业需求。只有将真实的企业需求体现到图纸上,才不会造成无效供应。这是园区建设方式的重大历史性改变。

如果说一个园区建设主体在完全不知道需求的方向和规模的时候,就盖了一堆房子;或者按照领导意志未经科学论证就搞建设,过程中专业能力无法支撑,必然导致不好的结果,关键也没有人对结果负责。实际上这既是决策的科学性问题,也是投资、建设的责任机制问题。如果我们在项目策划阶段就参与进去,提出专业意见,就可以在很大程度减少错误,控制风险。

观点新媒体:中电光谷轻资产业务的计划是什么?希望轻资产做到整个公司多少比例?

黄立平:任何商业行为都有可能出现客户的信任问题、自身的能力问题、市场环境问题以及社会文化价值观问题等等,使得商业模式的有效性受到影响。

究其原因,还得看商业本质。所谓轻和重的选择问题以及轻和重的比例问题,都有主观性,或者说都是想象中的。

在我看来,现在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深刻矛盾性,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应对多目标要求的思想方法。

产业园区建设常常面临三个主要目标,一个是产业发展目标,即引进项目、引进人才、增加税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这是政府最关心的。作为产业园区的开发运营主体,如果不能实现这个目标,项目最终难以立得起来。

第二个目标是不动产收益率,即不动产投资回报如何。作为市场化的投资主体,设立这个目标比较清楚,就是要取得较高的投资收益。但是产业园区的存在价值的核心不是不动产收益,而是地方产业发展价值。这正是地方国企与一般市场主体出发点上的差异。政府的参与往往着眼于第一目标。

为什么一般市场主体要参与?因为资本有获得较大收益的可能性,包括土地要素有价格上涨的空间。不同的投资主体,出发点是有差异的,这一点不可否认。怎样取得共识至关重要。

还有一个目标是不动产的利用效率。

一旦同时强调三个目标,就会出现一种悖论,经济学上叫”三元悖论“,即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也叫”不可能三角“。

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我们就要分析,如果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税收为主要目标,那么为投资主体设定政策底线和绩效评价底线是必要的。比如,对一般市场主体来说,净资产收益率达不到6%,投资就不成立。地方国企更容易得到政策支持,并且融资成本也较低,目前只要能够达到3%,就可以覆盖长期资金成本。因此,应该更多选择由地方国企作为投资主体,有利于实现首要目标。

对于不同市场主体目标不尽相同。而产业园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且复杂的商业行为,应该考虑税收、城市发展、人口增长、消费增长等综合性收益。

对政府而言,首先要明确目标是什么?既然是产业发展,又能同时追求不动产收益和利用效率目标。相关方面须达成共识。有了共识,就有协调余地,也就有了信任基础。

商业模式选择非常重要,设定的一个商业模式如果不能够化解语义上的歧义和目标上的分歧,必然会面临利益上的冲突和信用上的风险。所以我们强调与地方政府开始接触就要充分交流,在双方信息对称的前提下达成共识。

相对而言,我们现在遇到的信用问题和利益冲突比较少,原因就是我们首先致力于找到了双方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明确了有限目标。

归根到底,是商业模式选择问题,表现出来似乎是轻重资产的选择问题,实际上是对优势资源价值的理解问题,也是商业理念的认知问题。

观点新媒体:中电光谷产业资源共享平台上有一个总裁面对面交流专栏,过去这一年,您有收到过哪些对于中电光谷发展有意义的留言?这一年对中电光谷和产业的总结是什么?

黄立平:开设总裁交流专栏以后,我当然需要拿出一些时间回应和交流。我们的一些合作伙伴、地方政府公司,包括一些市场化主体都有关注我们,收到的信息更多是寻求合作,也有提意见和建议的。

做这项工作给予我的最大启示,就是有机会看到各地更多的问题和具体需求,有利于我们提升对项目发展方式选择的判断力。

过去,中电光谷内部的主要交流方式是除了个别谈话就是会议。对我而言,个别谈话的时间是极有限的。而与地方政府交流也多是比较正式的会谈。线上交流让我有机会接触更多地方的领导或工作人员,让我增加了信息渠道;公司员工有什么想法找我也方便了许多。

地方政府现在最看重的是外来投资。随着产业园区的供应增大、供求关系调整,投资边际效益也在逐渐下降,外来投资的可能性将会减少。我让更多地方的领导尽快认识到这一点。

现在,各地都有一些烂尾楼,包括有些园区烂尾项目。我们把自己定位成产业组织的问题解决者,解决烂尾楼问题是我们的本分。但作为市场主体,我们对于项目会有所选择,也必须量力而行。坦率讲,一个项目,到了残局阶段,盘活的代价比较大,我们更希望,在项目策划阶段就参与,以我们的方法论为基础对项目的发展框架作出判断,为建设方出谋划策,避免项目因为策划的缺失和规划环节的工作不到位导致烂尾。在我们的眼中,所有烂尾项目都是因为项目策划的缺失所造成的。

企业必须认知自己的能力边界并自觉设定自己的业务边界。中电光谷希望按照黄金分割规律作为战略目标来工作--始终处在20%范围内。在高质量发展总方向上坚持做正确的事,把我们的政治和市场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样企业才能始终”有质量地活着“。如果我们的努力能让别人得到启示,为这个时代做更多的贡献,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社会价值。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地方经济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8-05 巍华新材 603310 --
  • 08-05 珂玛科技 301611 --
  • 07-26 龙图光罩 688721 18.5
  • 07-23 博实结 301608 44.5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40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