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行业“小巨人”,核电、IDC新业务前景广阔——克莱特(831689)深度报告

风机行业“小巨人”,核电、IDC新业务前景广阔——克莱特(831689)深度报告
2024年07月12日 17:35 市场投研资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克莱特深耕风机行业23年,专注于通风冷却设备研发生产,是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研发能力强,多次承担国家火炬计划等科研项目并参与编制国家标准,拥有一定行业话语权。公司客户结构高端,和GE、西门子、中车等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业务粘性高。轨交、制冷等风机是公司传统基石业务,营收占比大且盈利能力强,可持续提供稳健的现金流。核电、IDC新业务发展预期明确,未来可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订单充裕,一季度末在手订单达4.3亿元,产能急需扩张,公司工业热管理装备产业化项目(一期)达产后,将实现产值翻番。

公司业绩表现亮眼,经营底色良好。①公司成长性强:2018-2023年营收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8.65%和27.65%,在目前宏观经济偏弱的背景下,更能凸显出成长能力。②盈利能力佳:公司2024年一季度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高达33.56%和11.13%,核电等高门槛业务未来有望持续抬升盈利能力。③公司现金流充沛: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连续6年为正,现金生成能力强,具备应对经济不确定性和市场波动的韧性。④有息负债率低,偿债能力强:公司日常经营中对有息负债的依赖较低,2024年一季度有息负债率为16.36%,呈现下降趋势。

公司轨交产品市场地位高,营收占比大,毛利率高,是基石业务。①轨交风机是公司第一大业务,2023年收入1.17亿元,营收占比23.11%,毛利率达38.88%,盈利能力突出。②公司参与编制了铁道部机车、动车组牵引电动机通风机组行业标准,拥有一定的行业话语权,与中车、阿尔斯通等知名企业合作粘性高,轨交风机收入稳定性强。

公司核电业务区位优势明显,在手订单充足,未来业绩弹性大。①山东是核电大省,公司是目前山东省内唯一具备核电项目资质的风机企业,区位优势明显。②公司核电产品实现从非安全级-核岛-核级风机-空气处理机组的订单全覆盖,与四大核集团均有合作,目前在手核电订单超过9000万元。③国内核电审批提速至10台机组/年,核电新开工年度投资规模达2000亿元,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AI催生算力需求爆发,数据中心建设驶入快车道,公司IDC风机有望赶上风口。①ChatGPT、Sora等AI大模型快速迭代发展,算力成为紧缺资源,2023年国内IDC在用机架为810万标准机架,2028年预计将达到2000万标准机架,未来增长空间大。②公司ECL630-1型离心风机成为唯一一款入选国家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的数据中心用风机,公司数据中心冷却塔、精密空调等多个产品在IDC场景中均有应用,IDC业务有望深度受益IDC行业快速发展。

PCTC和集装箱船需求旺盛、公司海工风机规模翻倍增长。①2023年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汽车滚装船(PCTC)需求激增,去年全球PCTC订单达80艘,刷新历史记录。②公司海洋工程与舰船风机2023年收入达到7057万元,同比增长122.46%,毛利率27.87%。公司与中集来福士、中国船舶等知名船舶制造商合作紧密,未来将持续受益于船舶行业高景气。

公司风电风机主供盈利相对较好的海风项目,冷却塔需求较为稳定,制冷风机技术先进。风电业务竞争激烈,价格战持续,公司优选盈利保障能力较好的海风项目,海上风电产品占比约70%。冷却塔下游应用广泛,需求较为稳定,公司成功参与过大型项目。公司制冷风机具备排风量大、噪声小、重量轻、电耗省等特点,与烟台冰轮、四方科技等知名冷冻行业企业长期合作。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根据业务拆分及盈利预测模型,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98/7.03/8.2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5/0.80/1.01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0.8/8.7/6.9倍。公司轨交、制冷等传统风机业务基本盘稳固,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在核电、IDC新业务的发展前景,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市场需求变动引起的业绩波动风险;国外市场政策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研报使用的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等。

1、公司概况

1.1、简介:深耕风机行业23年,通风冷却设备“小巨人”

公司专注于风机等通风设备生产。公司于2001年成立,是一家专业从事通风机、通风冷却系统等通风与空气处理系统装备及配件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为从事轨道交通通风冷却设备、能源通风冷却设备、海洋工程和舰船风机、冷却塔和空冷器风机、制冷风机等中高端装备行业通风设备产品及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检修服务。

公司产品聚焦中高端市场,定制化开发生产。公司产品以高可靠性、高效率、低噪音和轻量化为核心竞争力。通过为中高端市场客户提供设备配套风机定制化服务,塑造品牌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公司研发实力较强,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公司设有省级院士工作站及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多次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先后被评为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军(培育)企业,参与编制了1项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具有较高的市场影响力。

公司重点聚焦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风电、燃气轮机、核电等)、海洋工程与舰船(海上钻井平台、高技术船舶等)、冷却塔和空冷器等中高端领域。公司生产的各类型产品以及不同产品的功能和应用领域简介如下:

1.2、财务分析:成长性凸显,营运能力扎实

公司营收和净利维持高增长,业绩表现亮眼。公司营收从2018年的2.16亿元增长至2023年5.08亿元,复合增长率18.65%。公司克服了疫情冲击以及后疫情时期经济下行压力,实现了2019-2023年连续5年营业收入同比均实现正增长,充分说明公司的成长性较强。公司2018年净利润0.18亿元,2023年的净利润增长至0.61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27.65%,体现出公司较强的盈利能力。

公司毛利率自2023年起持续回升,净利率近3年均维持在11%以上。公司所处行业料重工轻,公司原材料中钢材占比较大,其波动对毛利率有显著影响。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上半年,钢材价格高企,导致公司毛利率呈现一定下滑。2022年下半年之后,随着钢材成本下行,公司毛利率逐级回升,2024年一季度已提升至33.56%。公司净利率较为稳定,近3年均在11%以上,维持较强的盈利能力。

成本控制能力提高,管理、财务费用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公司销售费用率虽有小幅波动,但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24年一季度销售费用率下降至6.06%。2024年一季度公司管理费用率上升至7.65%,较2023年增加了1.72 pcts,主要原因是公司为了拓展海外场业务,国外差旅费增加,以及支付经营咨询费所致。公司日常经营中对融资活动的依赖较低,融资成本很低,2021年以来财务费用率一直维持在1%以下,2024年一季度财务费用率-0.50%,主要是汇兑损益增加导致。

公司重视研发,研发人员和费用稳步提升。公司坚持原创技术积累,持续打造人才聚集“洼地”,引进技术领军人才,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支持产业技术向绿色制造转型升级。2023年公司研发人员125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增至25.15%,研发人员占比延续上升趋势。公司2023年研发支出达0.20亿元,研发支出持续提升,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常年为正,公司经营活动质量较高。2018-2023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每年均为正值,只有2019和2021年的数值低于1000万元。2019年经营性现金流374万元,出现较大下滑,主要原因是公司应收账款结算方式承兑汇票、云信等方式增加,电汇结算占比减少所致。2021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934万元,主要原因是公司采购付款采用电汇付款方式增加。

存货周转率呈上升趋势,公司产品销售良好。公司近3年存货周转率均接近3,较2018年的1.9有大幅提升,说明公司原材料采购、风机生产、销售的效率以及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均在持续提升。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自2021年来随着营收规模的扩大虽然有小幅下滑,但仍维持在3以上,保持在较高水平。公司下游客户为中国中车、明阳风电、金风科技东方电气、大船重工、中集来福士、冰轮集团、BAC、GE等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信誉水平较高,付款能力强,客户履约良好。公司已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和信用期管控制度,提升回款效率和质量。

公司资产负债率不高且结构健康,偿债能力良好。公司资产负债率呈现下行趋势,2024年一季度资产负债率为34.27%,较2023年下降1.2pcts。公司控制有息负债的规模,有息负债率从2018年的21.36%下降至2024年一季度的16.36%。公司短期借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下行明显,2024年一季度短期借款为2703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3.84%。公司偿债能力良好,公司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呈现趋势上行,2024年一季度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为2.27、1.67,公司资产变现能力强,偿债能力良好,抗风险能力强。

1.3、股权结构:公司股权集中,结构保持稳定

盛才良家族为公司实际控制人。2022年3月21日,公司成功登陆北交所,此次IPO公司公开发行1000万股,发行价格为10.80元/股,募集资金1.08亿元。公司实际控制人是盛才良家族,包括盛才良、盛军岭、王盛旭、王新。截至2023年年末,盛才良家族直接及间接控制公司 51.61%的股权,占据绝对控股地位。公司股权较为集中,结构保持稳定。

公司订单充裕,正积极扩产解决产能瓶颈。

公司订单持续增加,正积极扩产应对产能紧张。截至2024 年一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约4.3亿元,订单充裕但产能遇到瓶颈。为了加速市场布局,巩固和完善公司行业领先地位,公司通过投资100亩地工业园建设——工业热管理装备产业化项目(一期),以满足未来加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整个项目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计划配置激光切割机、数控机床、焊接机器人生产线,自动装配生产线,自动风机检测设备,自动风机测试设备约400多台。项目达产后可增加产能约 47000平方米,将主要用于生产制造核电空调、海洋工程和高技术船舶风机、能源通风冷却设备等通风与空气处理系统,预计年可生产工业热管理装备产品10万台,年产值约5亿元。

公司募投投项目与主营业务高度吻合,能有效提升生产和研发能力。公司IPO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新能源通风冷却设备制造车间项目”、“新能源装备研发中心项目”。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能够增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以及行业竞争能力。

2、风机行业概况:风机需求持续增长,国内产品竞争力提升

2.1、风机下游应用领域广,需求稳定增长

下游高端装备需求不断发展,行业营收持续增长

风机主要分为通风机、鼓风机和压缩机。风机是一种用于压缩和输送空气的动力设备。通风机属压力较低的风机,一般压力低于15kPa,气体流速较低。风机产品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矿山冶金工程、石油化工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能源工程装备、车辆装备、船舶工业等行业,主要用途为通风、冷却、除尘等。

我国风机产品设计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竞争力增强。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与改造,国内风机加工制造技术、产品检测技术、设备成套水平、系统设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部分企业已经具备了自主设计、开发与集成能力,竞争能力与市场适应力大幅度提高。

风机行业受下游高端装备制造的发展,需求保持增长。根据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风机分会2019年对157家会员企业的统计,风机生产企业共生产风机18,027,233台,同比增长15.7%,生产风机数量保持高速增长。随着风机下游高端装备领域不断发展,风机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长。

产品端来看,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年全球市场中,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市场规模占传感器总市场规模比例分别为19%、14%;据华经产业研究院,2021年中国市场中,压力传感器在细分品类中占比最高,为18%,温度传感器占比8%。

2.2、风机行业产业链:上游为电机和铸件,下游为新能源等制造业

风机制造处在产业链中游,下游应用包括轨交等多个行业

风机上游是制造原材料,下游是轨交等行业应用。风机制造的上游主要包括电机制造业及碳钢、不锈钢、铝板、铝型材等金属制造行业。风机下游主要是轨道交通、船舶制造、新能源电力和石油化工设备等制造业。

2.3 、风机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2.3.1、国内风机行业集中度不高,转型升级已成为行业趋势

风机行业竞争加剧,多元趋势明显

1)技术竞争加剧:技术竞争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行业内不仅有风机制造商,还涌现了一批智能控制和运维服务企业。

2)多元化趋势明显:新兴的海上风电、重复利用风能等领域成为风机巨头争夺的新目标,行业不仅仅注重单纯的产能扩张,转型升级已成为行业共同的趋势。

风机行业面临新的发展前景:高效、大型化、智能化等是新发展方向

随着风机的不断发展,预计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景展望将呈现以下特点:

1)提高效率:风机的效率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因素。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是提高转换效率,减少能耗,降低成本,同时提高风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大型化:随着风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风能开采需求的增加,风机制造商不断开发更大型号的风机。未来发展方向将会更加向大型化的方向发展。

3)智能化: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风机的智能化程度将不断提高。未来风机可逐步实现远程监控、自动调节、故障诊断等功能,进一步提高其效率和稳定性。

2.3.2、国内风机竞争格局:市场竞争激烈、集中度较低

风机应用领域广泛,行业制造企业众多

目前风机行业内主要企业有南风股份金盾股份亿利达山东章鼓等上市公司,也有联诚风机、明新风机和双阳风机等非上市企业。

2.3.3、公司拥有研发、客户等多重竞争优势

公司产品定制化属性强,拥有研发和客户资源等优势

公司主要为高端装备行业头部企业提供定制化通风冷却产品,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市场竞争相对温和。和行业竞争对手比,公司拥有研发、产品认证和客户资源等优势:

1)公司研发能力强,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公司设有省级院士工作站及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多次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先后被评为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军(培育)企业,参与编制了1项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截至2023年年末,公司拥有专利129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99项、外观专利13项,同时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项。

2)公司差异化竞争优势明显,下游客户高端。公司提供下游行业重大装备的配套通风冷却产品定制化服务,并不断改进设计支持大客户产品配套升级,确立战略供应商地位,塑造品牌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公司凭借突出的开发创新能力、可靠实用的产品、先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专业的售前售后服务,已与下游国内外知名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轨道交通方面,主要客户为中国中车、庞巴迪、西屋制动、阿尔斯通等世界级机车车辆制造商。在造船及船舶工业,公司与中集来福士、中国船舶、招商工业等大型造船企业合作。在新能源装备领域,公司与通用电气(GE)、明阳智能、东方电气等风电、燃气轮机主机企业开展合作。在冷却塔空冷器及工业制冷领域,公司客户包括烟台冰轮、SPX、凯络文等。

2.4、公司能源和海工风机营收占比稳步提升,轨交风机毛利率最高

公司轨交和能源通风冷却设备占比近五成,海工风机占比提升。公司2021-2023年轨道交通风机收入分别是1.13、1.28和1.17亿元,能源通风冷却设备收入分别0.93、0.70和1.14亿元,轨交和能源风机占比近50%,冷却塔、空冷器风扇占比稳定在20%左右,海洋工程风机占比从6.63%大幅提升至13.98%,制冷风机占比也提升至21%以上。

公司轨交风机的毛利率最高,制冷风机毛利率最低。2023年轨交风机毛利率达38.88%。冷却塔、空冷器风扇毛利率逐年稳步提升至28.09%,海工风机毛利率为27.87%,制冷风机毛利率最低,2023年制冷风机毛利率为21.61%。

3、传统风机:轨交等行业需求稳健,公司客户结构高端

3.1、轨交风机景气度稳定,公司产品竞争力较强

3.1.1高铁和城轨行业持续发展,带动轨交风机需求增长

国内轨道交通装备行业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轨道交通技术越来越发达,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得以快速发展。截至2023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9万公里,其中高铁达到4.5万公里,电气化率达到 73.8%。根据“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主要设施网络指标,2025年铁路营业里程预期达到16.5万公里,高速铁路营业里程预期达到5万公里,未来三年CAGR至少达到5.8%,到2025年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占比将达到30%左右。

国内城市轨交建设有序推进。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55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06条,运营里程10165.7公里,车站5897座。2023年全国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6条,新增运营里程581.7公里,新增红河和咸阳2个城市首次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

3.1.2公司轨交产品市场地位高,与国内外高端客户合作紧密

公司轨交风机产品竞争力强,下游客户高端

公司技术实力强,参与编制了轨交风机行业标准。轨道交通领域产品主要用于轨道交通变流器、变压器、牵引电机、制动电阻等重要设备的冷却散热。公司参与编制了铁道部机车、动车组牵引电动机通风机组行业标准。

公司开发出了高效无蜗壳离心风机和低噪声高效轴流风机等产品,广受客户好评。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领域,并经过轨道交通领域客户及市场验证。

轨道交通领域对通风产品存在资质认证要求,进入门槛较高。公司已经通过国内的CRCC铁路产品认证、美国铁路协会的AAR认证。

公司下游客户高端、合作关系良好。公司与中国中车、西屋制动、阿尔斯通、庞巴迪等领先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在轨道交通领域具备较高市场地位。公司自成立以来即与中国中车开始合作,轨道交通装备牵引系统通风方案已历经设计开发、验证、试运行、批量装车、车辆长期运行、检修,拥有充分的知识积累和实战能力,同中国高铁国产化进程一道共同成长。伴随“中国高铁”作为国家名片,公司已在轨道交通海外市场取得成效,如公司与西屋制动的合作、为中国中车配套的“埃及斋月十日城”项目等。

3.2 、风电行业快速发展,风电风机竞争激烈

3.2.1 风电行业市场规模广阔,大型化成为主机厂新选择

风力发电装机规模维持快速增长。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12月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约4.4亿千瓦,同比增长20.7%。2023年1-12月全国新增风电并网装机7590万千瓦,同比增长102%,超过2020年“抢装潮”时期的 71.67GW,创造历史最高装机纪录。据机构预计,2023-2026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有望达61/70/87/87GW,2023-2025年CAGR为19%。

国内大力发展陆上风电,稳步推进海上风电。“十四五”期间,我国计划新增陆上风电装机289GW,新增海上风电24GW。山东省在《山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制定了203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比“十二五”末增长6倍,其中,风电力争达到23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

风电行业竞争激烈,价格战持续,整机厂商业绩承压。①据锐轩咨询统计数据,2023年12月,陆上风电项目均价为1210元/kW,全年降幅达28.6%,较2022年均价13.1%的降幅大幅增加。2023年12月海上风电项目均价为2503元/kW,全年降幅达12.9%。②风电产品招标价格下降,整机厂商价格战愈发严重之际,大型化成为国内风机厂商不约而同的选择。

3.2.2 公司风电产品下游客户优质,参与多个重大项目

公司风电产品和知名企业达成合作,参与了多个典型项目。公司凭借优异的产品品质,获得了明阳智能、东方电气、GE等能源装备制造行业知名企业的高度认可,公司已参与多大重大风电项目。公司海上风电产品占比约70%、陆上风电产品占比约30%。

3.3、燃气轮机受益于环保政策,行业发展态势较好

3.3.1 燃气轮机效率高、污染低,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燃气轮机效率高、污染低,未来市场空间广阔。燃气轮机具有高能量转换效率、低污染排放、低噪声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燃气发电、船舰和机车动力、管道增压等能源、国防、交通领域,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燃气轮机已成为能源行业绿色变革的“引擎”。

燃气轮机市场规模持续上升,2026年预计突破280亿美元。2015-2020年全球燃气轮机市场规模呈现不断上涨趋势,2020年全球燃气轮机市场规模达到了225.4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6年,全球燃气轮机市场的规模预计将达到283亿美元。

3.3.2 公司燃气轮机风机绑定高端客户,加速市场布局

国外合作GE和西门子,国内开拓新客户。公司已在燃气轮机领域深耕近10年,已与全球燃气轮机三大厂商中的通用电气(GE)及西门子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其提供燃气轮机通风冷却设备,同时为抓住国内燃气轮机市场未来的发展机遇,公司持续开发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等国内燃气轮机领域新客户。

4、核电风机:国内核电建设提速,公司核电业务预期明确

4.1、国内核电审批提速,核电设备需求旺盛

4.1.1在碳中和背景下,核电业务发展前景广阔

国内核电发电量占比低于世界整体水平,未来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在2030碳排放达峰、2060碳中和的中远期目标下,核电作为清洁能源将是未来主要电力能源之一。①核电在全球发电总量中的占比基本稳定在10%左右,2019年全球核电发电量占比9.9%。②2022年我国核电总装机容量占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2.2%,发电量为4177.8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5%,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7%,核能发电量达到世界第二,但核电发电量占比仍低于全球整体水平,未来还有较大增长空间。③《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3)》预计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在世界核电产业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预计到2035年,我国核能发电量在总发电量的占比将达到10%左右,相比2022年翻倍。

国内核电审批建设提速,2030在运装机规模有望成为世界第一。①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20个核电基地,现有在运核电机组55台,装机容量居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法国。截至2023年底,国内在建核电机组26台,装机容量保持全球第一。2022-2023年连续两年每年核准10台核电机组,在数量上创过去十年新高。同时,单体机组容量均超1200MW,侧面反映了国内对于核电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核电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②《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3)》预计,中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有望在2030年前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核电建设提速,带动核电设备需求旺盛。按照单个核电站每期2台机组约250万千瓦以及三代机组约1.8万元/千瓦的单位造价预估,每一期工程将拉动约450亿元的项目投资额。风机系核电机组建设的组成部分之一,每台核电机组风机投入额2000-3000万元,仅上述26台在建的核电机组将为核电风机提供 5.20-7.80亿元的市场空间。

4.1.2 山东拥有3大核电基地,在运在建核电装机规模超千万千瓦

山东是核电大省,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已成为山东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目前山东省拥有海阳、荣成、招远三大核电基地。①海阳核电1、2号机组分别于2018年、2019年投入商运,累计发电超过950亿千瓦时,二期工程于2023年4月实现全面开工。②荣成石岛湾厂址两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顺利实施,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正在开展功率运行试验,国和一号示范工程1号机组开始热试工作。石岛湾扩建一期工程于2023年7月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③招远核电一期工程,前期工作正加快办理。截至目前,山东核电在运在建及核准装机1060万千瓦,累计发电超过950亿千瓦时,到2025年在运核电装机将达到570万千瓦。

4.2、公司区位优势明显,核电业务进入收获期

核电设备壁垒高,山东省内供应链有短板。核电设备壁垒高,山东省内供应链有短板。核电设备生产需要资质,门槛高,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核电设备生产商必须取得国家核安全局颁布的相应领域资质。公司已取得《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许可(金麒麟分析师)证》和《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截至2023年12月31日,国内仅有7家单位具备相关资质,竞争门槛较高。山东推动核电设备锻长板补短板,加快高质量发展。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3年12月印发《山东省推动核电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瞄准提升核电装备产业规模实力出台八项措施,加快产业链锻长板补短板。

公司核电订单陆续交付,将逐步贡献业绩。公司借助山东省能源发展规划的政策,在海阳、乳山等地设立公司,大力开展核电业务。公司与四大核集团均有合作项目,2023年公司在核电领域实现较大突破,完成了从非安全级-核岛-核级风机-空气处理机组合同的签订,目前在手核电订单超过9000万,2024年开始这些订单将陆续交付。

5、IDC风机:AI带动算力需求爆发,IDC风机有望赶上风口

5.1、受益于AI快速发展,IDC需求旺盛,液冷成为新趋势

5.1.1 AI催生算力需求爆发,IDC建设驶入快车道

ChatGPT、Sora等AI大模型快速迭代发展,带动算力需求高速增长。据OpenAI的分析,自2012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工智能训练中使用的计算量以3.4个月的倍增时间呈指数增长。未来人工智能将进一步推动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据OpenAI推算,GTP-5的参数量将是GTP-3的100倍,需要的计算量则是GTP-3的200-400倍。国内算力基础设备完备,算力基础设施、平台、服务、运营能力持续提升。2023年我国算力总规模230EFLOPS,居全球第二位。根据《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国内2025年算力规模超过300EFLOPS。

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IDC需求旺盛,迎来新建高峰。IDC用来在网络基础设施上传递、加速、展示、计算、存储数据信息,是促进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发展的数据中枢和算力载体。我国着力打造数据中心集群,促进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协同联动、加强算力资源统筹。截至2023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810万标准机架,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的预测,2028年国内在用数据中心机架的数量将达到2000万标准机架。

IDC基础设施包括五大系统,空调系统是其中重要的系统之一。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一般分为以下五个系统:①供配电系统,主要包括市电引入、变电站、高低压配电设备、备用发电机组等,提供数据中心最基础的动力来源、能源配送和可靠性保障。②不间断电源系统,主要包括开关电源、UPS、蓄电池组等,为服务器提供240V直流、380/220V交流、-48V直流等不同制式的不间断电源,确保服务器可靠运行。③终端配电系统:主要包括电源总柜、头柜、机柜PDU等直接服务于通服务器的末端配电设施。④电源辅助系统,包括接地与防雷系统、动环监控系统、电力电缆等,为机房及设备的运行安全、沟通连接及维护支撑提供基本的保障。⑤空调系统,数据中心常采用水冷冷冻水空调系统,主要由冷水机组、板换、末端设备、冷冻水泵、冷却塔、冷却水泵、蓄水池、水处理设备、定压补水设备及管路阀门等组成,为服务器提供所需要的冷量。

5.1.2大算力带动高散热,IDC液冷成为新趋势

IDC风冷和液冷散热各有优劣,风冷散热能力弱,液冷成本高。IDC服务器分为风冷和液冷,其中液冷又可以分为三种。IDC服务器冷却方式分为风冷和液冷,风冷和液冷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风冷成本低,但散热能力弱且噪音大;液冷散热能力强,但成本高。液冷方式按照液体与发热器件的接触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冷板式、喷淋式和全浸没式。冷板式散热均匀但成本高;喷淋式散热快速,但适应范围窄;沉浸式散热效果好,但维护难度大。

为了区分不同的能耗等级,国家将数据中心PUE分为3级。IDC能耗高,2022年全国数据中心耗电量达到27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约3%。国家对数据中心能耗提出明确限制,PUE是评价IDC能耗的指标。PUE=数据中心总能耗/IT设备能耗。《数据中心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将IDC能效等级分为3级,1级表示能效最高,数据中心电能比不应大于1.20,2级能效数据中心的电能比不应大于1.30,3级能效的数据中心电能比不应大于1.50。2023年5月,工信部等部门印发《绿色数据中心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试行)》,文件明确规定自2023年6月起,数据中心PUE不高于1.4,2025年起不高于1.3。

为控制能耗,各地严控新建IDC的PUE。①上海出台《上海市智能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算力浦江”智算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5年)》,力争到2025年上海市新建智算中心PUE值达到1.25以下,存量改造智算中心PUE值达到1.4以下,智算中心内绿色能源使用占比超过20%,液冷机柜数量占比超过50%。②2023年7月,北京发改委印发《进一步加强数据中心项目节能审查若干规定的通知》,要求新建、扩建数据中心,年能源消费量小于1万吨标准煤的项目PUE值不应高于1.3。年能源消费量大于等于1万吨标准煤且小于2万吨标准煤的项目,PUE值不应高于1.25。年能源消费量大于等于2万吨标准煤且小于3万吨标准煤的项目,PUE值不应高于1.2;年能源消费量大于等于3万吨标准煤的项目,PUE值不应高于1.15。

受AI大算力需求和PUE值限制等多重因素影响,液冷成为新的趋势。今年以Chatgpt 、Sora为代表的生成式AI大模型的跨越式发展,算力服务器功耗和热密度不断增加,传统风冷已无法满足高热流密度电子器件的散热,液冷散热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赛迪顾问《2023中国液冷应用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国内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近三年来飞速发展,市场部署规模达到111.6MW。根据国际数据公司预测,2023年国内液冷服务器市场15.1亿美元,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9亿美元,2023-2027年复合增长率55.81%。

5.2、公司风机已在数据中心实现应用,有望赶上IDC风口

公司IDC风机能耗低,成功入选国家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公司风机应用于数据中心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场景,一是数据中心机房使用、二是数据中心精密空调、三是数据中心冷却塔使用。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发布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年版)》,公司的ECL630-1型数据中心用离心风机产品成功入选,能耗优于一级,是目录中推荐的30款风机中唯一的一款数据中心用离心风机。公司ECL630-1离心风机为数据中心使用,现已经完成样机制作。

6、制冷风机持续增长,冷却塔稳定增长,海工风机景气度高

6.1、制冷风机市场扩容,公司具有技术优势

6.1.1 制冷风机容量不断扩大,食品冷藏等需求呈上升趋势

食品冷冻储藏需求增加,冷库容量稳健增长。2018年至2022年我国重点企业冷库容量从4307万吨增长至5686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7.19%。随着冷链基础设施政策的引导和企业布局完善,预计2023年我国重点企业冷库容量将达到6095万吨。我国冷库行业建设的支持性政策较多,预计冷库行业建设将迎来进一步发展。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制冷风机市场的销售量为14.2万台,同比增长 15.91%,连续6年呈上升趋势。

6.1.2 公司制冷风机应用于食品加工等行业,与烟台冰轮等客户合作良好

公司的制冷风机技术优势强,具有排风量大、制冷效果好等特点。公司制冷领域风机产品广泛应用于制冷设备、食品加工行业。公司的制冷风机产品具有风机排风量大、制冷效果好、噪声小、结构简单、重量轻、电耗省、运行平稳等特点,已与烟台冰轮、四方科技等知名冷冻行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6.2、冷却塔应用广泛,公司参与过大型项目

冷却塔下游应用广泛,需求较为稳定。冷却塔通过热交换散热,达到制冷效果,是现代工业重要配套设施,广泛用于石化、冶金、电力等领域。我国冷却塔市场空间近200亿,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调查机构的最新报告,到2025年,全球冷却塔市场预计将达到48.5亿美元。国内市场主要企业包括海鸥股份、览讯科技、金日冷却塔、BaltimoreAircoilCompany(BAC)、浙江联丰、良机冷却塔、湖南元亨、斯必克、飞扬集团、益美高等。

公司冷却塔与海鸥等企业配套合作,项目经验丰富。公司2023年冷却塔空冷器风扇业务收入0.92亿元,产品毛利率28.09%。公司常年与海鸥、览讯、金日、BAC、良机、湖南元亨、斯必克等进行配套,参与过大型化工项目和宁夏鸳鸯湖电厂等多个项目。

6.3、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实力强劲,风机需求持续增长

6.3.1 海洋强国战略推进,海工装备需求呈现上升趋势

国家对海洋资源持续开发利用,拉动海洋装备需求。随着国家对深水油气资源开发、海上风电建设、深远海科学考察等海洋经济的重视,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整体呈上升趋势。2018-2021年中国海洋工程新增项目持续增加,2021年新增项目为854项。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3年中国海洋工程新增项目将达868项,2023年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企业营收将达808亿元。

中国造船业实力强大,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3年第一。2022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项指标的国际市场份额均保持世界第一, 我国造船业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或开启新一轮船舶集中交付周期,更新替代叠加环保新规或将加大及加快船舶集中交付需求。

6.3.2 公司海工风机应用领域广泛,营收实现快速增长

公司产品通过多家国际船级社的认证,客户结构高端。公司海洋工程风机通过中国CCS、法国BV、美国ABS欧洲DNV GL等国际船级社的认证。公司海洋工程风机主要提供给中集来福士、中国船舶等船舶制造商,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领域,包括集装箱船、海上钻井平台、LNG 船舶、豪华邮轮等。

PCTC和集装箱船需求强劲,公司海工风机去年收入同比增长1.22倍。2023年全球汽车运输船订单继续刷新历史记录,全年订单共80艘合68万CEU(标准车位)。国内市场看,随着中国汽车出口的快速增长,比亚迪等整车出口商对汽车运输船(PCTC)的需求激增。PCTC船所用的风机价值量较大,一艘PCTC船需要的风机在100-350万之间。下游旺盛的需求,带动了公司海工风机营收的快速增长,2023年公司海洋工程风机营业收入7057.89万元,同比增长122.46%。随着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下游领域的不断发展,将进一步带动相应品类高端通风冷却产品发展,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司海洋工程与舰船领域业务预计将持续增长。

7、盈利预测与估值

关键假设:

(1)轨道交通风机:轨交行业下游需求波动较小,客户粘性较大,增长较为稳定,预计2024-2026年该业务保持稳健增速5%。公司轨交业务毛利率较为稳定,2022-2023年毛利率分别为37.8%和38.9%,预计2024-2026年轨交业务毛利率维持在39%。

(2)能源通风冷却设备:燃气轮机风机保持相对稳定,核电设备交付周期一般为2-3年,公司核电风机订单在2024年开始贡献增量业绩。风电风机竞争较为激烈,收入增速未来可能会降低,预计能源通风冷却设备2024年收入增速为前两年平均增速20%,2025-2026年收入增速分别为18%和16%。公司核电业务从2024年开始逐年贡献利润,预计能提升毛利率,假设2024-2026年毛利率逐年增加,分别为33%、35%和37%。

(3)制冷风机:受食品冷冻储藏、工业恒温恒湿需求带动,以及考虑到IDC风机业务的发展,制冷风机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2024年制冷风机的收入增速较2023年提高,约为26%,2025-2026年制冷风机的收入增速随需求增长而继续提高,分别约为30%和30%。预计IDC风机未来随需求增长而提升毛利率,我们假设2024-2026年毛利率分别为22%、25%和28%。

(4)冷却塔和空冷器风扇:下游石化、冶金、电力等领域需求稳定,参照2022-2023年的收入增速,预计2024-2026年该业务增速维持稳健为5%。该业务毛利率历年来较为稳定,2022-2023年的毛利率分别为26.6%和28.1%,预计2024-2026年毛利率维持在27%。

(5)海洋工程风机: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实力强劲,海工装备维持较高的景气度,公司海工风机预计维持较高的增速,但随着收入基数的增大,未来增速可能会下降,预计2024-2026年该收入增速分别为38%、27%和20%。2021-2023年海工风机毛利率从30.1%小幅下滑至27.9%,但整体波动不大,预计2024-2026年毛利率为26%。

投资建议:

制冷风机行业的主要上市公司有南风股份(300004)、金盾股份(300411)、山东章鼓(002598)和亿利达(002686),但是上述4家公司没有Wind一致预期盈利预测。因此选取风机行业中鼓风机制造企业陕鼓动力(维权)(601369)、拥有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和风力发电业务的湘电股份(600416)、轨道交通电气装备领域的时代  电气(688187)作为可比公司。根据业务拆分及盈利预测模型,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98/7.03/8.2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5/0.80/1.01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0.8/8.7/6.9倍。公司轨交、制冷等传统风机业务基本盘稳固,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在核电、IDC新业务的发展前景,给予“增持”评级。

8、风险提示

1.1、深耕智能传感器20余年,产品矩阵丰富

下游市场需求变动引起的业绩波动风险。如果宏观经济增速下滑或下游产业政策发生重大调整,从而减少下游市场对公司通风机、通风冷却系统产品的需求,将存在公司经营业绩下降的风险。

国外市场政策风险。公司境外销售主要出口地区为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未来若公司主要海外客户或主要海外市场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贸易政策等发生较大变化或经济形势恶化或我国与这些国家或地区之间发生重大贸易摩擦等情况,均可能对公司的出口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公司生产经营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为电机、板材、型材等,如果上游供应链的供求状况发生重大变化、价格有异常波动,将会直接影响公司的生产成本和盈利水平。

研报使用的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文章来源:《风机行业“小巨人”,核电、IDC新业务前景广阔》- 20240711文章来源:《风机行业“小巨人”,核电、IDC新业务前景广阔》- 20240711

 特别声明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中泰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订阅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中泰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报告版权归“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事先未经本公司书面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翻版、发布、复制、转载、刊登、篡改,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

先进产业组介绍

冯胜,中泰证券研究所中游制造组负责人,先进产业研究首席,执业编号:S0740519050004。硕士毕业于南开大学世界经济专业,本科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3年机械行业实业工作经验,7年证券公司机械行业研究经验;具备深厚的产业资源,熟悉企业发展规律和运营管理,对产业与资本的结合具有细致的观察和体会。2019年5月加入中泰证券研究所,2020年机械行业新财富入围团队。

杨帅,博士,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金融学博士,2022年2月加入中泰证券研究所。重点覆盖人形机器人、光伏、储能、工程机械等先进产业领域。

曹森元,墨尔本大学和莫纳什大学金融、会计双硕士学位,现任中泰证券研究所先进产业研究员,曾就职于澳大利亚金融研究中心,有多年全球权益投研、宏观策略、金融科技相关研究经验,目前负责北交所、先进产业相关研究工作。

齐向阳,北京大学软件工程硕士,2022年10月加入中泰证券研究所。重点覆盖工控设备、人形机器人、电动化等先进产业领域。

宋瀚清,悉尼大学金融学、商业分析硕士。2022年3月加入中泰证券研究所,目前覆盖锂电回收、钒液流电池等新兴产业领域研究。

蔡星荷,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硕士,2022年3月加入中泰证券研究所。重点覆盖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先进产业领域。

万欣怡,华南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2022年7月加入中泰证券研究所,重点覆盖人形机器人、机械设备、北交所等先进产业领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23 博实结 301608 --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21.21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30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