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的天命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转自:正和岛

罗振宇专爱搞大事。

10年的每天60秒,他做到了;20年的跨年演讲,他已经做了第9年。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今年罗振宇51岁,他又发下宏愿,押上后半辈子干一项“前路漫漫的大工程”,持续时间20年。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为什么罗振宇能坚持那么久?又为什么能得到脱不花和快刀青衣的鼎力相助?

近日,我们和罗振宇聊了聊,谈谈创业这十年,罗振宇的爱与怕。

口述:罗振宇 得到App创始人

采访:孙允广 正和岛内容总监、微信主编

编辑:星辰

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中国最狠合伙人,再“卖身”十年

创业的第一件事是要找合伙人。

很多人感叹于携程的成功,惊讶于小米的爆发力,但鲜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如果背后没有联合创始人的不离不弃,企业很难有现在的辉煌。

中国著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在多年的创业、投资中得出经验,合伙人比商业模式重要得多,但找合伙人,其实比找对象还难。

数据显示,民营企业的平均存续周期,只有2.9年。

中国式创业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同心协力、同床异梦、同室操戈,合伙人之间反目成仇的例子数不胜数,大多数合伙人会在利益、困难、纠纷面前撞得粉碎。

创业十年,罗振宇与脱不花、快刀青衣三位得到合伙人,堪称中国合伙人的典范,完美避开了合伙人的坑,几乎没吵过架,也没有因利益而掀桌。

5月26日,三人在长达4小时的直播中,再度签下了下一个十年的“卖身契”。

为什么他们能持续10年不散伙?

除了运气,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那一张“散伙协议”。

这份君子协议由罗振宇起草,别看只有短短六条,其严苛程度远高于法律协定。

罗振宇、脱不花、快刀青衣创业协议范本

一般来说,合伙企业更多的是合资,所有股份按照投资份额划分,这是几百年来资本主义的一个基础逻辑。

但在罗振宇的构想中,合伙要合的是人,把人的因素放进来,意味着合伙人要把所有的时间、精力和潜在的个人收入都放在公司里。

所以,协议的第一条规定是,在公司之外,不投资、不参股、不顾问任何其他可能分散自身精力的项目。

丘吉尔说,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利益永远是高悬在人类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尤其是企业家做IP,他们往往有直接的变现渠道,出去讲一堂课,就能入账十几万,这笔钱在合伙人制度里属于模糊地带。

但这份协议最大的特点是开诚布公、没有模糊地带,所有丑话都说在前面。

三位得到合伙人的出书稿酬、讲课等费用都要归于公司,就算是收到一盒茶叶,也要交由行政部门处理。

人心是很微妙的,“面上干净心里就干净,很多合伙人散伙就是因为小钱处理不好。”罗振宇说,如果把讲课费装进自己口袋,那么三人之间就撕开了一条不信任的缝隙。

更狠的是,罗振宇还设计了一条看似是“口袋罪”的规定——不学习、不进步、不勤勉,可以随时要求他退出公司。也就是说,三人要对公司全情投入,不能摆交情、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而是要自我倒逼,持续为公司创造利益和价值。

“说白了,本公司不认历史功劳。”罗振宇坦言。

三人以公司命运为第一优先级,如果有两位创始人觉得另外一位创始人不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后者就必须交出股份、自行离开。三人都有过创业经历,目睹过太多合作伙伴分手时混乱地利益纷争,如果未来出现变数,他们希望能体面分手。

看似残酷到近乎无情的条款,更多是用来约束罗振宇自己,让两位伙伴安心的。

三人之中,罗振宇的名气相对最大,影响力最高,所以,他一直在提防一件事:假如他自己出了问题怎么办?

他想到了一种最极端的情况,假如他出了交通事故,不幸去世,那从法理上说,他的老婆是可以直接来公司,要求继承协议,由她来当这个董事长的。但如果走到那一步,毫无疑问,这家公司就完了。

这份“严苛”的范本背后,恰恰是一份真诚与坦诚,让合伙人之间得以相互信任,敢将后背交给对方。

就像罗振宇常说的那句话:没有任何道路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10年来,这份协议就是一条准绳,让三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丝毫不敢懈怠。最终,它成了三人之间的“铁纽带”。

敢进窄门,愿走远路

如果你去过西藏,一定见过这样一群人:

他们甘愿倾家荡产,三步一叩首,从家乡一路磕到拉萨(大昭寺),有时历时几年甚至十年,在漫漫长路中,经过严酷的高原、可可西里无人区、翻越高海拔的唐古拉山……历经坎坷,但朝圣之心不死。

在商界,“发大愿、磕长头”的人不少,但真正能做到的少之又少,罗振宇就是其中一个。

2012年,罗振宇在互联网上吆喝一声,要每天早上发一条60秒的语音,请大家一起关注和监督,结果,他坚持了整整10年,3652天,合起来100多万字,最多一次录了50遍,但从未间断。

2015年,罗振宇又带来一场长达4小时的跨年演讲,就算在极端不确定的情况下,罗振宇从未失约。在2021年末的成都,他对着12000个空座位和熊猫玩偶,激情澎湃地讲了4个小时。

截止到目前,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已经持续了9年。

可以预料到的是,未来11年他的跨年演讲也不会缺席,因为他已经写好了第十年到第二十年的演讲内容,他说,如果他中途死掉,这就是他的遗嘱。

十年,看起来轻飘飘的数字,但它足以让一个孩童长大,一家公司经历兴衰。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罗振宇坚持的力量来自哪里?是用户的反馈?是强大的毅力?或是那份责任感?

罗振宇在采访中说,最根本的原因无非两点:一是个性使然;二是一道利益公式。

罗振宇坚持把一件事做下来是,把目标和动作分离,就像是刷牙一样,刷牙是为了保护牙齿、保持口腔健康。但是,我们每天刷牙,并不是为了这个目标,而是养成了习惯,不挑地点、不挑环境,每天都得刷,不刷就难受。

所以,一个人如果罕见地坚持做一件事,靠的不是意志的胜利,那只是习惯的支撑。习惯,分解了目标,却将具体的动作变成了自己的一部分。

罗振宇曾引用过王阳明的一句话“持志如心痛”,心里有一个做事的志向,就像心里有个痛处,时刻提醒着它的存在。不是摩拳擦掌,不是下定决心,而是用他全部的精力去填满它。

再小的一件事,坚持10年,足以封神,我们有理由相信,他能干成更多大事

另一个原因是罗振宇从历史的规律中寻找到一道利益公式,他特别喜欢一个朴素的词,叫出摊。“创业没那么复杂,就是准时出摊”。

世事变迁,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在商业层面,资本对企业唯一的要求是持续增长,商界崇尚快速、聪明的变革,往往忽略了持久、坚持的力量。

罗振宇说,常听说创业风险高,可家门口倒腾衣服的小店,农村赶大集的馄饨摊,有的连个固定经营场所都没有,却几乎没有破产的,为什么?

因为他们准时出摊,到点就在!

传统社会中有太多的生意人,一辈子守着一个摊,再交给下一代,他们不对资本负责,只为一家人的生计负责,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拥有了品牌,声望的价值也在累积。

罗振宇从《罗胖60秒》开始,突然意识到:不多不少60秒、准时发出的确定性,比语音本身的魅力大。公司成立之初,没有资产、没有产品,别人凭什么信任你?《罗胖60秒》和跨年演讲至少向市场释放了一个信号:老板不跑、准时出摊。

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罗振宇提供了一种稳定性,这是一种契约精神,没有一纸文件,也没有律师见证,但它真切地存在于日常的积累中。信任是企业最大的资产。

历史无数次印证了这一最大的商业利益积累。司马光在洛阳一住十五年,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这种超大规模、有历史传统的作品,只要做出来,就能在历史上留下来。

当AI以不可阻挡之势汹涌而至,颠覆千行百业时,建立在信息差基础上的知识服务和产品面临时代大考。

在追求确定性的同时,罗振宇找到了新的算法:构建稀缺性资源的组合。

稀缺性原则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在罗振宇看来,商业价值和内容价值在这个逻辑之下是相通的,谁构建稀缺,谁越有价值。

举个例子,论形象、论口才,比罗振宇强的不乏其人,但罗振宇跨年演讲的影响力和声势是更高的,因为罗振宇是真跨年,在每年12月31日准时敲钟,时间的精确性恰恰构成了稀缺性的资源要素。

另一个例证是罗振宇重走“蜀道” :从西安永宁门出发,驱车800多公里,直至东坡故里四川眉山,全程直播15个小时。最后他还在苏轼的故居——三苏祠直播讲苏轼。所有这些要素加在一起,就凑够了稀缺性的资源组合。

“手撕白菜未必比机器切得好,但它更有意义,这不是商业上的意义,而是渐渐形成了特定人、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文化资源的一种非常独特的IP模型。”罗振宇说。

当信息差越来越不值钱时,意义变得越来越有价值。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凿个眼”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在罗振宇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创业者应当具备的理性、自律、克制。他参透了时间的奥秘,以十年的时间尺度去做事,最终成为了时间的朋友。

正是这份理性的“算计”,罗振宇受到过诸多非议。2017年,一篇名为《罗振宇的骗局》的文章刷屏了,文章称他“贩卖焦虑”,罗振宇的形象被无限扭曲。

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罗振宇有过纠结与痛苦,他无法认同自己的身份:是读书人,还是商人?

刚刚合伙创业时,脱不花的一句话给了他内心支撑,脱不花说:挣钱光荣。

这些年,有人将他奉为“精神导师”,也有人说他是“网红里的知识分子”,但罗振宇说,自己只是一个手艺人,一个“知识的搬运工”。

在两个小时的交流中,罗振宇不曾直接表达过自己的“理想主义”,而是兴致盎然地分享着自己在历史中洞察到的永恒定式,但我们还是看到了他身上知识分子的底色。

脱不花说,罗振宇在公司内训的时候,会反复强调,一定要对得起“两个爷”。第一个爷,是老天爷。就是天理、良心、基本常识。第二个爷,是祖师爷。祖师爷给了我们这碗饭,我们做的这个东西,在他那儿能不能交代得过去。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今年,罗振宇51岁,他的天命又是什么?

51岁,罗振宇再次发下宏愿,他将从公元1000年开始,一年一年地讲述中国历史,一直讲到1912年民国建立。一共913期节目,每周更新一次,持续时间20年。

古时,朱熹、孔子是与天地、宇宙、人的根本性问题直接对话,所以他们是大师。过去十年,罗振宇考虑最多的是公司怎么活下来。51岁后,罗振宇强行转变了对话对象,他要去回答今天中国人灵魂深处“我是谁”“我从何处来”“我将向何处去”的困惑。

罗振宇自小在长江边上长大,曾亲眼看着放进江边的一艘纸船,借助水流的势能,向前带上几里路,这也让他意识到历史自有其方向,人没有能力去改变。

这份谦卑和敬畏心之下,同样藏着一份野心。

他想做的是在历史的潮流中凿个眼,把自己的一点东西往里放,恳求历史把这代人创造的东西,往前带一带。倘使后世创作出《中国文学史》的史书时,在卷帙浩繁的丛书中,它能留下一个篇章、一个自然段、一句话,又或是只言片语也是好的,“你奔着目标努力,这就是我的天命”。

《三体》中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叫林格,他痴迷于天文学观测研究,学术水平极高,他发现并证实三体舰队与三体探测器穿越尘埃云的航迹,协助面壁者罗辑设计并发射恒星坐标“咒语”。在后文中,人类挖油膜矿,搞雪地计划,也都是基于这一点的发现。

罗振宇就像是林格一样,是人类文明的守夜人,站在历史的长河边上,打捞着文明碎片,钩沉发掘被遗忘千年的历史细节。

走进得到办公区,你会发现得到的很多会议室都以先贤的名字命名。这是致敬、是警醒、也是传承。其中最独特的是蔡元培和张元济,这两位先生也一直坐在得到的董事会上。

罗振宇说蔡元培和张元济就是他的精神幕僚,他们虽为前清翰林,但务实的创业精神深深影响了自己。

1912年,蔡元培被任命为教育总长,连办学经费都没有,蔡元培问教育部办公场地在哪里?孙中山说“自己解决”。第二天,蔡元培兜里揣着个大印,搭个黄包车满南京城找地方,最后在碑亭巷找到个小楼,租了二楼三间房子,从此这里就是民国教育部了。

“很多人看到蔡元培先生的美学思想和办学教育思想,但没看到他身上的创业精神,从筹集第一笔款、找办公地点开始,脏活也干、累活也干,一点点做起来的。”罗振宇说。

在清末民初的诸多名人中,张元济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字。但在行业内,他是一个泰山北斗级的人物。当中国的知识分子拿到一部现代化的印刷机时,有很多用法,比如印黄色小说,能迅速来钱;再比如办报,迅速赚取流量,张元济选了第三条难走的路,做文化整理。

张元济带领商务印书馆编纂“百衲本二十四史”,要用整整一个柜子才装得下,后来商务印书馆还做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到现在超过850种。今天中国印量最大的书是《新华字典》,就是在张元济时期做成的。做着“来钱慢”的生意,但商务印书馆是当时中国最挣钱的民营公司。

“这种产品不需要赌,只要你选择做时间的朋友,坚定地做下去,就一定会成功。”罗振宇说,那代人带给他最大的启示:走正道也能赚钱,只有做主流的、长期的、终极性的价值判断,一家公司才能真正在商业上站稳脚跟。

罗振宇的爱与怕

弗洛伊德说,人的本能是工作和爱。

有人认为,十年如一日的干一件事是苦行僧,但在罗振宇的眼中却是方便法门,世界上好事没多少, “干完即干成”是一等一的好事,他唯一的怕是自己干不完。

所以他规律跑步健身,学会了自由泳,计划写完《文明》的框架。

“人这一辈子,身体、智力各方面都在走下坡路,但有一件事是在走上坡路,那就是对自己的了解和对自我的要求,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完全做到,你可以进步到最后一刻。”

罗振宇在年轻时就意识到,人不能歇着,必须折腾,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口气。他的前半生也践行了这句话,出生于安徽芜湖,靠读书改变命运,拿下中国传媒大学的博士学位,成为著名栏目《对话》的制片人。40多岁,罗振宇实现财富自由后,他又开启了创业路,直到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知识服务供应商。

他对于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一套精准地刻度表——

20岁成功,有人愿意带你;30岁成功,有人愿意用你,放心把一摊事交给你;40岁成功,有人愿意捧你,你在人群中有声望;50岁成功,有人愿意跟你,你桃李满天下;60岁成功,有人愿意请教你,而且你还挺可爱。

他把自己比作《西游记》里的唐僧,不管美猴王跟不跟,自己一定要去西天取经,这就是他的姿势。就像《文明之旅》不追求流量,也不追求名与利,而是从世界夺回自己的出题权,给自己出题,题目已定,永不更改。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20年后在哪里,但罗振宇知道。

在他的理解中,爱是一种能力,是为世界创造更大的价值。当了父亲以后,罗振宇对世界阴暗面的容忍度变低了,见不得世界不好。如果《文明之旅》干成了,它将影响整整一代人。

罗振宇说,试想一个场景: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在人生价值观形成的20年中,我陪他们走完。被影响的这一代人继续向前走,为社会贡献二三十年,“这就是我锚定的目标,也是我爱世界的方式”。

按照人生刻度表,到了70岁,罗振宇想要给世界留下各种各样的温暖和关照,以另一种姿态倒着退出舞台。

结语:

罗振宇,牛在哪儿?

最近流行一个词,叫做历史进入到垃圾时间。

过去一年,世界不怎么太平,大时代转型的痛点落在每个人身上,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艰难跋涉,期待能有一个答案。

在罗振宇身上,我们找到了答案。他理性地近乎残酷,坚信并严格执行着自己的公式,但他也带着读书人的自觉,像一名布道者,在历史的广袤星河中,把人类文明尽可能的薪火相传,照亮更多人的生命旅途。

他的存在带给我们向上的力量,让我们确信:天底下很多事情没有捷径、无法逃脱,但你仍旧可以相信知识和时间的力量。

罗振宇在三苏祠直播的最后,引用了钢琴演奏家古尔德的名言致敬东坡先生:

“我们的生命不止是过好这一生。我们是要通过我们这一生不断地采撷、编织、堆积、解构再重构,用这个世界上的天材地宝、所有的资源来形成我们最独特的结构。这个结构本身要美、要好,要能够影响所有的时代,这才是我。

我在这个世界上对什么东西打钩打叉,我对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看得惯还是看不惯,对什么东西评价是高还是低,世界不在乎——能在乎我的,只有我。”

 罗振宇在苏轼的塑像前鞠躬行礼

历史的垃圾时间也好,历史的繁荣期也罢,都可以成为“天材地宝”,个人命运在时代的洪流中沉浮,并非完全没有还手之力,正如茫茫无际的柴达木雅丹地貌,在7500万年间,任尔东西南北风,经由风雕刻成如今瑰丽的模样。

那把刻刀始终握在自己手中,你才是你自己的雕塑者。

参考资料:

[1]. 被低估的罗振宇,刘润

[2]. 罗振宇:我要从世界夺回我的出题权,凤凰卫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罗振宇的骗局 罗振宇 创业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