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需要数据资产入表?

谁需要数据资产入表?
2024年05月21日 07:01 市场资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转自:饶教授说资本

数据资产入表是件大事。

2023年8月财政部发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拉开了数据资产(数据资源)入表的大幕。

我之前也写过一篇文章《数字资产入表,100万亿的机会?》。据我的观察,数据资产入表,金融圈很热,研究员喊出100万亿的机会、替代土地财政云云。

同时,数据资产入表是个会计事务,但是会计圈热度并不高,反差挺大。

究其原因,在数据资源入表的会计处理上,财政部《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并没有突破现行会计规则,首先基本三条:

  1. 要入表的数据资源要满足会计对于资产的确认条件,即未来能产生可计量的经济利益流入。

  2. 如果打算对外出售的数据资源,按存货进行会计处理。

  3. 如果是自用的数据资源,按照无形资产进行会计处理。

从这三条原则看,即使没有数据资产的“新大词”,只要是符合会计原则的数据资产也是这么处理,并没有质的变化,只是再次明确了下会计处理原则,并在会计报表的存货、无形资产、开发支出下单列了数据资源的条目。

准备出售的,符合条件的数据资源作为资产列入存货。

准备自用的,符合条件的数据资源作为资产列入无形资产和开发支出,两种情况,第一是外购的数据资产例如无形资产,第二是自己创造的无形资产,先列入开发支出,符合条件后转入无形资产,自研数据资产入表,基本和研发费资本化路径一致。

例如中信重工2024年一季报

在中信重工一季报中,存货中单列了数据资源0.716亿,这是准备出售的数据资产。无形资产和开发支出中没有数据资源。

不过后来中信重工又更正了一季报,把数据资源0.716亿重新分类到合同资产。

另一家上市公司航天宏图在一季报中披露了无形资产中的数据资源0.1717亿元,可以理解为航天宏图将一部分自研的数据资源按照无形资产的会计规则入表了。

根据厚雪研究的数据统计,2024年一季报,已经有23家上市公司在数据资源入表上有了实际动作。分成两类一个是准备出售数据资源的,列入出货。自己用的数据资源,按无形资产入表,你可以比照研发费资本化理解。

此外,数据资源入表,更多的动作在城投公司。一种路径是将持有的数据资源经确权、交易形成数据资源入表,典型路径是成立一家数据子公司,将母公司持有的数据资源确权、评估,通过交易注入数据子公司。

这就回答了朋友经常问我的问题,企业自己已经拥有的数据资源怎样才能入表?直接入,当然不可以,不能让评估师做个评估,会计就做账了,这肯定不行。

如果是2024年1月1日后的自用数据资源,可以比照研发费资本化来玩。

之前的存量数据资源,需要通过确权、评估和交易环节,交易到另外一个主体,在对方资产负债表上出现,也就是入了别人的表。城投公司的做法就是类似,这与之前其他无形资产的路径是一致的,例如土地、特许经营权等,也都是从别处通过确权评估交易环节注入,形成相应资产,然后用来向银行借款,资本的车轮就开动了。

例如某地国资运营当地自来水水源地水库,将若干年水资源特许权通过确权评估交易环节注入原先管理该水库的运营公司,运营公司账面多了一块资产,就可以向银行进行增量融资。数据资源的思路也是类似,可以比照理解。

数据资源入表到目前的情况大体清楚了。

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搞数据资源入表?谁需要数字资源入表?

之前我一直懵懵懂懂没想明白,4月我听了交大高金李峰教授一个演讲,茅塞顿开,李峰教授也是我的老师,当时我就和他讲,教授就是水平高,这玩意就是一层纸,我们就在外面转悠,教授轻描淡写几句就直达本质。

我用李峰教授思路讲一下,版权属于李峰教授。

思考,为什么要搞数据资源入表?,以及,谁需要数字资源入表?

我们从底层开始思考,数据资源入表的起点是,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在国家战略层面将数据提升到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又一重要生产要素。

从这个角度,我们去思考数据资源入表,实际上我们只要去观察其他要素入不入表?怎样入表?即可回答我们之前的疑问。

在数据之前,生产要素有四个: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

我们一个一个来看,他们是如何入表?

土地

土地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作为资产,是入表的,作为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目内。在国内土地是以土地使用权形式出现。根据用途,企业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分别列在存货和无形资产中。

例如2023年万科年报显示,存货按成本进行初始计量,房地产开发产品成本包括土地成本、施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在2023年万科年报中,自用的土地使用权包括在无形资产之中。

劳动力

所有价值创造都离不开人,劳动力是基本生产要素。李峰教授指出,在人类历史上,除了奴隶制,人天生自由,不能成为某人或者某机构的权属资产,从这个角度,人或者劳动力本身是不能作为资产,也就不能入表。

在会计上,劳动力的费用,也就是雇佣劳动力付出的薪酬作为费用列入利润表。也有一些劳动力的有限制权利可以作为无形资产进入资产负债表。例如足球队,在职业联赛体制中,球员转会要付对方注册转让费,这些球员的转会费是作为无形资产入表,并在一定期限内摊销。

上图是在纽交所上市的英超球队曼联2023年报,单位是千英镑。作为球队,球员支出是主要成本,表现在利润表的两个地方,一个是雇员福利开支,另一个是摊销。

球员的转会注册费作为无形资产列在资产负债表中。

曼联年报称,与获得球员和主要足球管理人员注册有关的费用按应付对价的价值资本化,该价值是根据相关协议应付的现金流量的贴现值。然后,这种折扣将在每一份合同的有效期内通过融资成本解除。成本包括转会费、英超联赛规费、俱乐部产生的经纪人费用以及其他可直接归属的成本。成本还包括任何或有对价的估计价值,一旦有可能支付,该对价将主要支付给球员的前俱乐部。

所以,劳动力这个要素通常情况下是不入表的。

只有在特定游戏规则下,例如球员转会的费用可以资本化并在一定期限内摊销。

资本

资本是晚于土地和劳动力进入人类生产要素的行列。

由于现代公司制度和会计报表也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物,资本这一生产要素自然是需要入表的。

在资产负债表左面资产,右面是资产的来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右面是债权人和股权所有者投入的资本记录,左面资产是投入资本的运用形式。

李峰教授指出,资本自然是要入表的。

技术

资本追求增值,借助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效率,提升资本的增值速度。

王德峰教授说:技术是资本是孪生兄弟,资本的目标是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两个途径:一是延长劳动时间,这有天花板。二是提高劳动效率,所以机器来了,不断进步,形成进步强制,原有的技术很快被新技术取代。

那么,技术这个资本时代的生产要素,入表吗?

在一定条件下,有前提的入表。

如果技术本身是要出售的商品,则按照存货计量。

自己用的技术,如果是买来的,则按照按无形资产进行会计处理,并在一定年限内摊销。如果技术是自己开发的,能够满足资本化条件,也就是满足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条件,这部分投入先计入开发支出,入表了,满足一定会计标准后转入到无形资产,入表,在随后的岁月中,按照一定的规则摊销。

好了,四个生产要素是不是入表都分析过了。

你很容易发现,所谓第五大要素,数据资源,不过是技术的一个专门的、特殊的品类,至少在会计上是这么看。

那么我们已经有了技术入表的规则,数据资产入表也会与技术一样进行会计处理。那么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另立一个会计新品类?

同时,我们也要了解,数据资源入表在我国之外的会计上并没有特别规定。而我国会计政策这些年一直在做的就是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综上,我的结论是,数据资源入表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制度设计,是为了拥有大量拥有数据资源的国家队量身定做的,所以我们看到实施最积极的是城投类公司,将数据资源作为土地的替代品,作为我国向新质生产力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和资本动力。

至于其他上市公司,做数据资源入表,无非是和研发投入资本化一个逻辑,自然也会产生类似的结果和信号。

一家之言,管窥窥豹,说的不对,大家批评!

个人兴趣不构成投资建议看官留意

饶钢书籍:

《资本市场的会计逻辑》正版新书已经脱销,出版社也无库存,正在商议加印事宜。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