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引言:近期A股市场资金流入有所回暖,ETF年初以来流入已超3000亿元,外资也重回流入。我们系统性梳理了近期资金面的四个关注点,供各位投资者参考:
一、ETF:市场核心增量资金,年初以来流入超2000亿
年初以来市场波动加剧,多数资金风险偏好承压之下,ETF成为最重要的增量资金之一。历史上看,ETF一直是各类投资者逆向布局A股的重要方式。年初以来市场赚钱效应不佳、风险偏好回落,以沪深300、上证50为代表的宽基类ETF再度成为投资者青睐的布局途径。截至2月8日,今年股票型ETF净流入规模已达3237亿元,其中宽基类ETF流入3286亿元,占全部流入规模的101.5%(其余股票型ETF整体呈小幅净流出)。
拆分来看,中大盘ETF、双创ETF、红利低波ETF年初以来获流入较多:
宽基类ETF中,年初以来沪深300(+2104.7亿)、科创/创业(+351.7亿)、上证50(+261.7亿)和中证500(+233.7亿)类ETF流入较多。1月下旬前后,以沪深300、上证50为代表的大盘ETF获资金流入较多。而到了春节前最后一周(2月8日当周),以中证500、中证1000为代表的中小盘ETF获流入显著提速。
行业/主题类ETF中,红利低波类ETF(+95亿)年初以来获流入较多,而消费医药、TMT等ETF遭小幅流出。由于风险偏好承压,部分投资者或将行业/主题类的仓位转到布局更加均衡的宽基ETF或防御属性更强的红利低波ETF。
值得注意的是,沪深300ETF成交活跃度大幅创下历史新高。往往在市场阶段性回撤较大的时候,资金借道沪深300ETF布局的意愿会显著增强,对应300ETF成交额往往也会显著抬升。
后续来看,当前市场处于高性价比的底部区域,政策性资金及各类中长线资金预计仍将借助ETF入市布局,贡献重要增量。
一方面,以汇金为代表的政策性资金是市场重要的维稳力量。2月6日,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公告称,“近日扩大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增持范围,并将持续加大增持力度、扩大增持规模,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过去半年间,政策性资金已经三次宣布入市,分别是2023年10月11日汇金宣布增持四大行股份、2023年10月23日汇金宣布买入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2023年12月1日央企资金国新投资公告增持央企类ETF。预计后续政策性资金仍将作为重要的维稳力量,且入市途径也将从之前蓝筹ETF为主逐渐扩大到以中证500、中证1000为代表的中小盘宽基ETF上。若后续市场波动再度加剧,政策性资金流入维稳仍然可期。
另一方面,各类中长期资金也有望更多借助ETF布局A股资产。以险资为例,人身险公司在2023年Q2-Q3期间股票投资占比整体震荡,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抬升较多,显示险资更多借助基金布局权益资产。从各大蓝筹ETF披露的持有人情况中,也能印证险资增持的趋势。
二、北上资金:近期转为流入,交易占比显著抬升
春节前北上资金连续回流三周,宣告单边流出或已结束。去年8月2日至今年1月19日期间,北上资金单边流出累计超2200亿元,对市场造成较大压制。而1月下旬以来,北上资金连续回流三周,共计已超380亿元,基本结束了前期单边持续流出的态势。从滚动30日净流入来看,2月以来该指标也已经转正。结合过去几年的经验来看,北上资金结束大幅流出、转为流入后,后续流入往往具备较好的持续性,如2022年5月、2022年11月。
对于市场而言,随着近期北上资金定价权边际抬升,北上资金转为流入对市场的提振也预计较大。过去两年,北上资金成交额占全A的比例多处于10%-14%上下徘徊。而自去年12月以来,虽然A股成交活跃度不高,但是北上资金交易占比大幅攀升至近20%,对于A股市场的定价权也迎来边际提升。因此,北上资金成交占比抬升的当下,其转为流入对于A股市场的提振也预计较为明显。
后续来看,国内经济稳健修复、汇率压力显著缓解等积极因素有望支撑外资继续回流。历史上看,北上资金流入与国内PMI和国内汇率的强弱均呈较强正相关。一方面,当前我们已看到中国经济压力较大的时候或已经过去,基本面边际企稳的迹象在持续增加,后续若复苏持续得以印证,以配置盘为主的外资有望进一步回流A股。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复苏预期升温叠加美元走弱,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的阶段预计已经过去,对于外资流入有望构成提振。不过,考虑到年内美联储降息节奏仍存变数、中美利差收敛有限、海外步入“大选年”等因素,北上资金流入的持续性与强度仍待观察。
三、私募、险资:仓位已经处于历史底部
去年下半年以来,以私募、险资为代表的绝对收益资金也纷纷降低仓位。截至2023年12月底,两类资金的权益仓位均已降至历史底部水平。近两年市场波动加剧,保险、私募等绝对收益资金纷纷选择控制仓位,以降低净值波动风险。而随着市场回落至低位,当前该类绝对收益资金的仓位也已经降至历史较低水平。后续随着风险偏好回暖,该类资金仓位抬升的潜在空间较大。
保险资金方面,截至2023年12月底,险资运用余额达到27.67万亿,其中股票和基金投资规模为3.33万亿,占比为12.02%,已经连续五个月回落,当前仓位水平处于2016年以来5.2%的底部水平。随着股权风险溢价再度回升至较高水平,保险资金增配股票资产的意愿整体再度抬升。
展望未来一段时间,险资低位增配权益资产值得期待。1)资产端方面,当前全A风险溢价仍处于2010年以来90%以上分位的历史高位。对于注重投资安全边际、逆向特征明显的险资来说,其在高性价比区间具备配置意愿预计保持较高水平。2)负债端方面,2023Q2以来保险累计保费增长稳健,保费收入增速与险资运用余额增速呈较强正相关性。预计负债端维持稳健增长将持续推动险资扩容;3)此外,监管层鼓励险资增配权益资产的政策持续出台,叠加IFRS9会计准则逐步落实,险资增配以高股息板块为代表的权益资产仍是大势所趋。
四、回购:节奏显著提速,远超季节性水平
2024年以来共计242家上市公司发布股票回购预案或有公司股东提议发布回购预案 ,节奏远快于过去几年。具体而言,2024年以来发布的204起回购预案中,有121起仍是预案状态,11起通过股东大会,69起正在实施,3起已经完成;另外还有44起上市公司股东提议发起预案,预计后续也将逐步落地。在242家已发布或提议发布回购预案的上市公司中,有125家已经发布2023年年报/快报/业绩预告,公司数量占比达51.65%。
2024年上市公司回购有明显的超季节性特征。从2018-2023年的数据来看,A股市场股票回购具有明显的月度效应。4月和8月通常是上市公司回购的高发期,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年报和半年报陆续发布,业绩状况得到确认。不管是从平均数,还是中位数角度,2018年-2023年期间,1月和2月回购预案发起数量在所有月份中排名倒数前二。而2024年回购预案的发起则呈现明显的超季节性。
从回购目的来看,其一,市场弱势震荡,公司通过回购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以期提振股价;其二,2024年以股权激励方案/员工持股计划为目的的公司回购或成为市场主流,指向公司对未来业绩改善有信心;其三,近期国资委两提“市值管理考核”,回购或将成为央企国企管理市值的重要举措。2024年以来,市值管理为目的的回购预案数量占全部预案数量的比重大幅提升至6.86%,超过2023年一倍有余(2023年占比为3.16%),是近6年来的新高。
总结:中长期资金陆续布局,静待资金面合力形成
当前来看,私募、险资为代表的绝对收益资金仓位已经处于历史低位,政策性资金与中长期资金借道ETF加速低位布局,外资也明显转为流入,A股市场资金面供需偏紧的问题已在逐步缓解。参考历史,多数资金的行为模式更偏“右侧”,即市场情绪回暖、赚钱效应回升后逐步加仓流入。春节前几个交易日,市场情绪已经逐步回暖,后续各类资金风险偏好也有望随之提升、加仓带来增量资金。
后续来看,建议关注两方面积极信号是否可以持续:
一方面,资本市场政策效果有望持续显现。无论从资金供给端还是需求端而言,下半年以来发力的一系列“活跃资本市场”政策已经取得显著成效,近期证监会也再度密集发声、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相关政策基调延续有望提振投资者信心、支撑资金面供需回暖。
另一方面,外资回流、中长期存量仓位抬升的节奏对市场来说至关重要。当前基金发行偏缓、市场风险偏好仍待系统性回升的问题尚未充分解决。从历史来看,基金、私募、理财、散户等多是市场同步或者右侧资金,只有赚钱效应逐步积累,内资资金才有望逐步回流。因此,若能够看到外资持续回流、保险等中长期资金的仓位低位抬升,市场资金面压力有望得到进一步缓解,其他资金的信心也有望受到提振。
附录:重点资金月度跟踪
1、历史经验和指标可能存在失效风险;2、不同区间统计可能存在结论差异风险;3、因数据不完备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误差的风险。
证券研究报告:《近期资金面四个关注点》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2月16日
报告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金麒麟分析师)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
程鲁尧(金麒麟分析师)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21120004
研究助理:
陈东元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