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1 IBC 电池通过改变结构提升效率,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技术
与 TOPCon、HJT 等其他晶硅电池的钝化思路不同,IBC 电池主要通过结构的改变来 提高转换效率。IBC 电池(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指交叉背接触),是指正负金属电极 呈叉指状方式排列在电池背光面的一种背结背接触的太阳电池结构。IBC 电池正面无金属 栅线,发射极和背场以及对应的正负金属电极呈叉指状集成在电池的背面。这种正面无遮 挡结构完全消除栅线电极造成的遮蔽损耗,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入射光,从而有效提高电 池效率和发电量。
IBC 电池既可使用 N 型、也可使用 P 型硅片作为衬底,以 N 型硅衬底为例的 IBC 电池 结构如下: (1)前表面为磷掺杂的 n+前场结构 FSF(Front Surface Field),利用场钝化效应降 低表面少子浓度,从而降低表面复合速率,同时还可以降低串联电阻,提升电子传输能力, 可通过磷扩散或离子注入等技术形成; (2)背表面为采用扩散方式形成的叉指状排列的硼掺杂 p+发射极 Emitter 和磷掺杂 n+背场 BSF。p+发射极 Emitter 的作用是与 n 型硅基底形成 p-n 结,有效分流载流子,可以 通过硼扩散或旋涂等方式制备;n+背表面场区能够与 n 型硅形成高低结,增强载流子的分 离能力,可通过磷扩散或离子注入形成;背面 p/n 交替的叉指状结构的形成是 IBC 电池的 技术核心,可通过光刻、掩膜、激光等方法实现。 (3)前后表面均采用 SiO2/SiNx 叠层膜作为钝化膜,抑制 IBC 太阳电池背表面的载流 子复合; (4)前表面常镀上减反射层,提高发电效率; (5)金属接触部分全都在背面的正负电极接触区域,也呈叉指状排列。
受益于正面无栅线的结构设计,IBC 电池转换效率更高、组件封装简单方便且美观。 (1)更高的转换效率:有效提升短路电流 Jsc、开路电压 Voc 以及填充因子 FF。 1)正面无栅线遮挡,可消除金属电极的遮光电流损失,实现入射光子的最大利用化, 较常规太阳电池短路电流 Jsc 可提高 7%左右; 2)由于正面不用考虑栅线遮光、金属接触等因素,可对表面钝化及表面陷光结构进行 最优化的设计,可得到较低的前表面复合速率和表面反射,从而提高开路电压 Voc 和短路 电流 Jsc; 3)正负电极均位于电池背面,不必考虑栅线遮挡问题,可以对金属栅线结构做最大程 度优化,例如适当增大栅线宽度、优化栅线形状以降低电池串联电阻,并增强对长波光子 的背反射功能,从而提高电池填充因子 FF 和短路电流 Jsc;
(2)组件封装更为方便灵活,避免常规的复杂封装流程。常规电池在组件封装过程 中,需要用涂锡带从电池片的正面焊接到另一块电池的背面。IBC 电池由于其正负电极均 排布在电池背表面,可以避免常规的复杂封装流程,降低自动化生产的难度,从而提高生 产率。该结构特点还可减小电池片的间隔距离,增大组件的封装密度,进而提高光伏组件 单位面积的发电量。
(3)外形美观,尤其适用于对双面率要求较低而对美观度有一定要求的分布式场景。 IBC 电池组件封装可以尽可能减小电池间隙,提高单位面积电池密度,并且正面色调更均 匀美观,适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具有很好的商业化前景。
2 制备工艺流程复杂、成本高,进入壁垒显著提升
IBC 电池的生产制造难度大、壁垒高,主要体现在: (1)对基体材料要求较高,需要较高的少子寿命。因为 IBC电池属于背结电池,为使 光生载流子在到达背面p-n结前尽可能少的或完全不被复合,就需要较高的少子扩散长度。 (2)对前表面的钝化要求较高。如果前表面复合较高,光生载流子在未到达背面 p-n 结区之前已被复合掉,将会大幅降低电池转换效率。 (3)制备工艺流程复杂、生产成本高。需要通过扩散掺杂、钝化镀膜和金属化栅线 等工艺在电池背面制备出叉指状间隔排列的 P 区和 N 区,分别形成金属化接触和栅线,过 程中需要进行多次掩膜和光刻。
IBC 电池的衬底硅片要求更高的少子寿命。由于其器件结构的特殊性,IBC 电池前表 面的光生载流子必须要穿过衬底远距离扩散到背表面的 P-N 结才能形成有效的光电流,从 而需要保证前表面的光生载流子在运动到 P-N 结之前不被复合,因此要求衬底材料中少子 的扩散长度比器件厚度大,并且电荷的表面复合速率低。相比于 P 型衬底晶硅电池,N 型 晶硅电池少数载流子寿命更长、对杂质容忍度更高、更易于钝化、电学性能更优异。为提 高转化效率,IBC 太阳电池的硅基体一般选用高质量的 N 型直拉单晶硅片。
IBC 电池量产工艺的核心在于,如何低成本地在电池背面制备出呈叉指状间隔排列的 P 区和 N 区,以及在其上面分别形成金属化接触和栅线。相较于其他晶硅电池技术,IBC 电池工艺流程更为复杂,且不同厂商采用制备工艺差异化程度较高。IBC 电池量产工艺的 核心难点,在于如何低成本地在电池背面制备出呈叉指状间隔排列的 P 区和 N 区,以及在 其上面分别形成金属化接触和栅线,重点主要集中在扩散掺杂、钝化镀膜、金属化栅线三 个方面。业内企业曾尝试过掩模光刻、离子注入、炉管扩散、CVD 原位掺杂、激光掺杂等 不同的设备和工艺,来制备 IBC 电池背面 P 区和 N 区。
(1)P-N 结制备难度大,激光法加速产业化。IBC 太阳电池常见的定域掺杂方法为掩 膜法,背面一般可采用光刻法、印刷法、激光法等方式形成叉指状的 p+区和 n+区。光刻 法复合低、掺杂类型可控,但是成本过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印刷法成本较低,但对电 池背面图案和栅线的设计要求非常高,存在丝网印刷的对准精度问题和印刷重复性问题; 激光法工艺简单,可有效解决印刷法的局限性,但需要注意激光加工带来的硅片损伤,且 需要精准对位。
(2)前表面钝化要求高,带正电的薄膜如 SiNx 较为适合。IBC 电学性能受前表面影 响更大,表面钝化要求更高。对于晶体硅太阳电池,前表面的光学特性和复合至关重要。 在电学方面,和常规电池相比,IBC 电池的性能受前表面的影响更大,因为大部分的光生 载流子在入射面产生,而这些载流子需要从前表面流动到电池背面直到接触电极,因此,需要更好的表面钝化来减少载流子的复合。为了降低载流子的复合,需要对电池表面进行 钝化,表面钝化可以降低表面态密度。表面钝化通常有化学钝化和场钝化两种方式。带正 电的薄膜如 SiNx 较适合用于 IBC 电池的 N 型硅前表面的钝化。
(3)背面电极要求精准对位,金属化通常采用丝网印刷、蒸镀、电镀等方式。 IBC 电池的金属化之前一般涉及打开接触孔/线的步骤,N 和 P 的接触孔区需要与各自 的扩散区对准。IBC 电池的栅线都在背面,不需要考虑遮光,所以可以更加灵活地设计栅 线,降低串联电阻。但是,由于 IBC 电池的正表面没有金属栅线的遮挡,电流密度较大, 在背面的接触和栅线上的外部串联电阻损失也较大。金属接触区的复合通常都较大,所以 在一定范围内(接触电阻损失足够小)接触区的比例越小,复合就越少,从而导致 Voc 越 高。因此,IBC 电池的金属化之前一般要涉及到打开接触孔/线的步骤。另外,N 和 P 的接 触孔区需要与各自的扩散区对准,否则会造成电池漏电失效。 金属化通常采用丝网印刷、蒸镀、电镀等方式。随着丝网印刷原辅材料和设备的不断 优化与更新,IBC 太阳电池背面电极的精确对位问题已得到解决,这也给背面设计优化与 成本控制提供了很大空间,丝网印刷方式优势逐渐显现。另外,蒸镀和电镀也被应用于高 效电池的金属化。ANU 的 24.4%的 IBC 电池即采用蒸镀 Al 的方法来形成金属接触。而 SunPower 更是采用电镀 Cu 来形成电极。 按照电极设计的不同,IBC 电池可分为无主栅、四主栅、点接式三种。IBC 电池的核 心技术之一是其背面电极的设计,因为它不仅影响电池性能,还直接决定了 IBC 组件的制 作工艺。IBC 电池包含无主栅、四主栅、点接式三种类型。
3 兼容并蓄的平台型技术,TBC 和 HBC 电池提效前景广阔
IBC 电池的提效方向,现阶段主要为提高 IBC 太阳电池的钝化效果。除了对现有工艺 (如前表面场、选择性掺杂和先进陷光技术等)的优化外,IBC 太阳电池技术与光电转换 效率提升方向可以分为两种: (1)通过提高 IBC 太阳电池的钝化效果提效。包括叉指背接触异质结(HBC)电池 和多晶硅氧化物选择钝化背接触(POLO-IBC/TBC)电池,主要在于应用载流子选择钝化 接触可以抑制少数载流子在界面处的复合速度,从而有效提高 IBC 太阳电池表面钝化效果。 (2)作为底电池应用于叠层电池中提升光利用率。随着钙钛矿电池技术的发展,随 之衍生的钙钛矿 IBC 叠层太阳电池(PSC IBC)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成为突破晶硅电池 光电转换效率壁垒的重要选择。其主要技术在于具有高带隙的顶部电池能够吸收短波长的 光,具有低带隙的底部电池则可以对长波长的光进行吸收,从而使叠层太阳电池能够更大 程度地利用太阳能,提高 IBC 太阳电池的短路电流。
TBC 电池和 HBC 电池技术前景广阔。随着设备成本的下降和工艺的成熟,IBC 电池 逐步形成三大工艺路线:1)以 SunPower 为代表的经典 IBC 电池工艺;2)以 ISFH 为代表 的 POLO-IBC 电池工艺;由于 POLO-IBC 工艺复杂,业内更看好低成本的同源技术 TBC 电 池工艺(TOPCon-IBC);3)以 Kaneka 为代表的 HBC 电池工艺(IBC-SHJ)。目前,经典 IBC 电池获取的效率溢价,难以覆盖增加的成本,该工艺路线竞争力逐步减弱,业内已将 目光投向更有前景的 TBC 电池和 HBC 电池技术。
3.1 TBC:目前性价比最高的 IBC 电池工艺路线
TBC 电池结合 IBC 电池高的短路电流与 TOPCon 优异的钝化接触特性,从而获得更 高的转换效率。TOPCon 电池正表面存在较高的金属接触复合,TBC 电池不存在该问题。 将 TOPCon 电池钝化技术用于正面无遮挡的 IBC 太阳电池,能在不损失电流的基础上提高 钝化效果和开路电压,从而获得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受益于 TOPCon 电池工艺的成熟,TBC 工艺成为目前性价比最高的 IBC 电池工艺路 线。目前 TBC 电池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在背面电极隔离、多晶硅钝化质量的均匀性以及与 IBC 工艺路线的集成等。当前制备 TOPCon 电池的关键设备 LPCVD/PECVD 已经成熟,推 动 TOPCon 电池整套量产工艺成熟的同时,带动了 TBC 电池工艺的成熟。SunPower 和国内 尝试量产 IBC 电池的企业,纷纷向该技术路线转型。
TBC 电池不仅能够应用于 N 型晶硅基底,也可以应用于 P 型基底,在光电转换效率 提升和成本降低方面都有巨大潜力。 (1)P型硅衬底:2018年,ISFH公司采用区熔(FZ)法制备的 P型单晶硅片将 POLO 技术应用在 IBC 阳电池上进行钝化,在 4cm2电池面积上获得 26.1%的 POLO-IBC 太阳电池 光电转换效率,但此结构制备流程相对复杂,并且使用多次光刻和自对准的工艺。为简化 工艺,2019 年,ISFH 公司在 p-PERC 技术基础上增加多晶硅沉积设备,在常规 CZ 法的掺 镓 P 型单晶硅片上制备 POLO-IBC 电池,获得 21.8%的光电转换效率。这种方法与目前常 规产线兼容性高,但光电转换效率较低。
(2)N 型硅衬底:2018 年,天合光能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法对 IBC 电 池的 BSF 进行多晶硅隧穿钝化,仅通过调节湿法工艺使其与原始 IBC 电池工艺相兼容,在 6 英寸硅片上实现了 IBC 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由 24.1%到 25%的技术提升。
3.2 HBC:新一代最有发展潜力的晶硅电池工艺路线
HBC 电池将 HJT 电池技术和 IBC 电池技术有机结合,利用 HJT 电池结构非晶硅优越 的表面钝化性能,并借鉴了 IBC 电池结构正面无金属遮挡的优点。与 IBC 电池结构相比, HBC 太阳电池采用氢化非晶硅(a-Si∶H)作为双面钝化层,在背面形成局部异质结结构, 基于高质量的非晶硅钝化,获得高开路电压。与 HJT 太阳电池相比,HBC 太阳电池前表面 无电极遮挡,采用减反射层取代透明的导电氧化物薄膜(TCO),在短波长范围内光学损失 更少,成本更低。
HBC 电池具备大短路电流和高开路电压的双重优势,代表着晶硅太阳电池的最高光电 转换效率水平。2014 年 4 月,日本松下将 IBC 技术与 HJT 技术结合,在 143.7cm2的 N 型硅 片上实现 25.6%的电池转换效率,为当时在标准测试条件下世界最高转换效率;同月,日 本 Sharp 在 3.72cm2小硅片上,制备出转换效率达到 25.1%的 HBC电池样片;2016 年 9 月, 日本 Kaneka 宣布在面积为 180cm2 的 HBC 电池结构上实现了世界最高转换效率 26.33%; 2017 年 8 月,Kaneka 又将该记录提高至 26.63%,为目前晶硅太阳能电池研发效率的最高水 平和记录。
HBC 太阳电池兼具 IBC 太阳电池与 HJT 太阳电池在结构与工艺上的难点,主要体现 在工艺流程复杂、设备昂贵、配套工艺及辅材要求高: (1)需要掩模、开槽、掺杂和清洗才能完成制备背面 PN 区,制程复杂,比如 Kaneka 的方案,就高达 8个工序,涉及 5个不同设备,制程复杂而昂贵,而主流 PERC 电池只需 一道炉管扩散工艺就完成 P-N 结的制备;(2)本征和掺杂非晶硅镀膜工艺,工艺窗口窄,对工艺清洁度要求极高; (3)负电极都处于背面,电极印刷和电极隔离工艺对设备精度要求高; (4)低温银浆导电性弱,需要跟 TCO 配合良好,壁垒高供给少; (5)低温电池制程,客户端需要低温组件封装工艺配合。 HBC 电池量产有待时日,未来降本方向在于提效的同时简化和减少工艺步骤。所有背 接触结构的实现通常都会增加整个制造过程的复杂性,且背接触方案的工艺实现需要合理 的图形化方案和精准的掩膜对准技术,未来最佳的解决方案是通过简化和减少工艺步骤来 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 HBC 电池的转换效率,以及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4 Maxeon 率先开启产业化,国内龙头加速差异化技术量产
IBC电池技术起源于 1975年,Maxeon公司前身 SunPower率先开启产业化进程。1975 年,Schwartz 和 Lammert 首提背接触式光伏电池概念,最初应用于高聚光系统中。1984 年, 斯坦福教授 Swanson 研发了 IBC 类似的点接触太阳电池,在聚光系统下转换效率 19.7%; 并于 1985 年创立 SunPower,研发 IBC 电池。2004 年,SunPower 采用点接触和丝网印刷技 术研发出第一代大面积的 IBC 电池 A-300,电池效率为 21.5%。2007 年,SunPower 研发出 可量产的平均效率 22.4%的第二代 IBC 电池。2014 年,SunPower 公司在 N 型 CZ 硅片上制 备第三代 IBC 太阳电池,最高效率达到 25.2%。2020 年,SunPower 分拆为 SunPower 和 Maxeon,由 Maxeon 负责 IBC 的电池组件的研发和生产。 国内企业坚定选择差异化 BC 电池路线,商业化进程提速。2017 年,天合光能公司通 过自主研发,在 6 英寸的 N 型单晶硅上实现了 24.13%的 IBC 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2019 年,黄河水电公司建立国内首条 IBC 电池量产线,获得 23.7%的量产 IBC 太阳电池光电转 换效率。此后,隆基绿能推出 HPBC 电池技术,并在 2022 年实现西咸 15GW HPBC 电池产 能的投产,量产效率超 25.5%。爱旭股份珠海首期 6.5GW ABC 电池项目实现投产,平均量 产转化效率达到 26.5%。
4.1 Maxeon: 率先实现 IBC 技术量产,组件溢价超 0.27 美元/W
Maxeon 是美国上市、全球领先的电池组件厂商,TCL 中环为第一大股东。2020 年, TCL 中环与道达尔(Total)达成合作,分拆 SunPower,参股在新加坡注册成立 Maxeon (MAXN)。Maxeon 承载 SunPower 除美国和加拿大以外的全球生产(包括专利)和销售业 务,拥有 SunPower 马来西亚及菲律宾电池工厂、中国电池及组件合资公司工厂(环晟光 伏)、墨西哥组件工厂、以及遍布世界的销售中心、新加坡总部以及研发中心等实体。公司 掌握全球 IBC 及叠瓦专利体系,享受美国扶持政策,欧美渠道及品牌优势显著。截至 2023 年 2 月 24 日,TCL 中环持股比例达到 43.46%,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Maxeon 是全球 IBC 电池技术的奠基者和领军者。1984 年,斯坦福教授 Swanson 研发 IBC 类似的点接触太阳电池,并在 1985 年创立 SunPower,研发 IBC 电池;2004 年, SunPower 菲律宾工厂(25MW 产能)规模量产第一代 IBC 电池,转换效率最高 21.5%,组 件价格 5-6 美金/瓦。2023 年 6 月,Maxeon 公开全尺寸 Maxeon 7 组件口径效率测量值达到 24.7%,该数据已由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确认。其次,现有产品中,已经 开始向欧洲发货的 Maxeon 6 组件效率为 23%,安装工作已经开始;并且,公司的 Maxeon 3 组件 24%的效率版型可在 2023 年第四季度发货。
IBC 组件产销规模达到 GW 级,较常规组件溢价超 0.27 美元/W。截至 2023 年 6 月, 公司 IBC 电池产能为 1GW,并有 500MW 规划产能预计 2024 年释放。2019 年以来,公司 持续保持 GW 级的 IBC 组件销量。由于 IBC 组件发电性能优异、外形美观,超额溢价显著, 2020 年以来较海外组件均价高出 0.27 美元/W 以上。
4.2 隆基绿能:后续投资计划内项目均采用 BC 技术,HPBC 实现 GW 出货
隆基绿能推出的 BC 技术路线是 HPBC(Hybrid Passivated Back Contact,高效复合 钝化背接触技术)。基于 BC 技术平台,结合自研创新复合钝化技术,公司独创 HPBC 电池, 并打造新一代 Hi-MO X6 组件,具有美观、高效、可靠、智能的特点;根据功能特性及应 用场景分为探索家、科学家、极智家和艺术家四大产品系列,满足全球多元化市场需求。
目前公司新一代 HPBC 电池量产效率突破 25.5%,HPBC+电池效率突破 25.8%,组 件最高转换效率也已提升为 23.3%。公司最新推出的 Hi-MO X6 组件搭载的 HPBC 电池, 基于 BC 技术平台,是以电池正面无栅线为核心特点的新一代高效电池技术。结合公司创 新自研的复合钝化技术,优化升级电池的光线吸收、光电转化和电流传输能力,最终能大 幅提升电池的转换效率。因此,搭载 HPBC 电池技术的隆基 Hi-MO X6 组件产品,拥有高 效率、高可靠性、高美观性,同时也能够给客户带来更高的价值。 良率方面,目前公司 HPBC 已经达到了 95%的良率,已经符合公司指标。未来随着经 验的积累,公司会继续提升该产品的良率水平,预计会达到 96%、97%甚至 98%。
BC 产品专利布局完备,构建深厚技术护城河。公司在 BC 产品上已经进行了非常完备 的、大量的专利布局,从电池到封装环节,公司在这项技术上总共有超过 100 项的专利, 有利于公司技术的保护。 坚定看好 BC 技术,后续投资计划内项目均采用 BC 技术。公司认为在未来的 5-6 年 (2028-2029 年),BC 电池会是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包括双面和单面电池。公司已经扩产 的项目有超过 30GW 的 HPBC 电池和 30GW TOPCon 电池,目前已经投产,均处于产能持 续提升的阶段。预计西咸 HPBC 电池项目将在 2023 年年底全面达产,TOPCon 电池项目预 计到 2024 年第一季度末实现全面达产。对于公司后续投资计划内的项目,公司都会采用 BC 技术,同时将会按照公司已公布的建设节奏进行投产。
HPBC 当前主推分布式场景,未来会推出面向地面电站的双面 BC 产品。从分布式应 用场景来看,HPBC 单面发电优势相较其他单面光伏产品非常显著。但目前 HPBC 组件做 成双面产品,较市场上先进 TOPCon 产品没有明显竞争优势,且目前公司 HPBC 电池产能 受限,因此暂不主推 HPBC 在双面组件的应用市场。HPBC PRO 版本将会在单双面组件市 场都具有竞争力,所以未来公司会推出面向地面电站的双面 BC 产品。 2023 年上半年,隆基 HPBC 出货量接近 1.5GW。初期公司 HPBC 产能非常有限,所 以主要销往欧洲和澳洲市场。随着公司 HPBC 电池产能的快速提升,该产品会在全球范围 内销售,在国内市场上公司将 HPBC 产品主要作为一种分布式屋顶产品来销售。 接连签订 HPBC 组件大单,出货有望迎来高增期。公司通过实施海外业务拓展和组织 变革,业务遍及全球 150 余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起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和多样化产品和 服务,积累并形成了短时间内无法被其他竞争者复制的市场渠道和客户资源。2023 年 10月 12 日,隆基绿能与总部位于德国的合作伙伴 Solar Express 签署了一项 1GW Hi-MO X6 三年供应框架协议。自此,双方将携手并进,共同加速推进德国分布式光伏的发展。10 月 18 日,隆基与总部位于德国的合作伙伴 PVI GmbH 签署 1.5GW Hi-MO X6 框架协议。
4.3 爱旭股份: ABC 电池及组件加速投产,转换效率全行业领先
深耕太阳能电池片领域 14 年,推出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 ABC 电池技术。公司基 于光伏产业链多年的技术积累及对光伏技术发展的深刻理解,通过深度研发和技术创新, 不但成功突破了全背接触电池的技术壁垒,还全球首创光伏电池无银化技术,推出了拥有 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 ABC 电池技术。ABC 电池采用全新的背接触电池结构设计,正面无 栅线,在呈现天然甄黑美观性的同时,也实现了全面积受光、全背电极、全背钝化接触等 多项创新技术突破。公司开发的电池无银化技术解决了低成本规模化量产、双面发电、效 率提升等问题,同时也为公司下一步开发的其他特殊应用场景奠定了良好基础。
ABC 电池及组件加速量产,珠海首期 6.5GW 电池项目顺利落地。公司新一代 N 型 ABC 电池技术标志性项目珠海首期 6.5GW ABC 电池项目已于 2023 年上半年实现投产,平 均量产转化效率达到 26.5%。此外,公司宣布投资建设珠海 3.5GW 电池扩产项目及 10GW 配套组件项目、义乌 15GW 电池及配套组件项目和济南 10GW 电池及配套组件项目。至 2023 年末,公司预计将完成珠海首期 10GW 年产能电池及配套组件项目的建设,并力争实 现义乌 15GW 年产能电池及配套组件项目的建成投产,建成后公司将形成 25GW 的 ABC 电池及组件年产能。
ABC 电池及组件效率全行业领先。截至 2023 年 8 月末,公司 ABC 电池平均量产转换 效率已达到 26.5%,ABC 组件量产交付效率可达 24%。ABC 组件功率、可靠性等指标皆通 过了第三方权威认证测试机构德国 TÜV 集团的相关认证。根据欧洲光伏权威机构TaiyangNews 发布的《全球高效量产光伏组件效率榜单》,公司 ABC 组件自 2023 年 3 月起 蝉联榜首位置。
ABC 组件兼具高功率、低衰减、温度系数好、正面美观无栅线等优异性能,在全生命 周期中的发电量较同面积 PERC 组件提升 15%以上。ABC 组件在 182mm 硅片尺寸下的 54 版型组件交付功率达到 465W,较常规 PERC 组件高 40W 以上;72 版型组件交付功率达到 620W,较常规 PERC 组件高 60W 以上;量产效率可达 24%。依托革命性的创新设计和卓 越的产品性能,以及显著的美观度优势,2023 年 4 月,公司 ABC 组件荣获德国红点产品 设计大奖(Red Dot Design Award),成为全球首个 XBC 类光伏组件获奖产品。
ABC 组件可满足户用、工商业分布式场景和地面电站场景。公司研发团队针对户用、 工商业及大型地面电站等典型场景,基于客户的价值创造开发出不同的产品。过去 BC 类 组件被定义为是效率最高的单面电池,不能双面发电,而爱旭宣布将在 2024 年推出双面发 电组件,双面率不低于 55%,将极大地拓展 ABC 组件的优势场景。爱旭将于 2023 年四季 度大规模展开地面电站市场推广工作,优先聚焦中国、欧洲的高价值地面电站场景,以大 客户直销为主要销售模式,通过为客户提供高功率、高质量、低衰减组件,提升电站整体 投资回报率。
全面推进国内外渠道合作,ABC 组件在手订单充足。截至 2023 上半年,公司已在德 国、荷兰、英国、意大利、新加坡、日本等 9 个国家设立海外子公司,同时持续布局欧洲、 亚洲、大洋洲、南美洲等区域的海外销售网络。公司与德国 Memodo 集团签订 1.3GW ABC 组件供货协议;与荷兰 LIBRA 集团签订 650MW ABC 组件供货协议;与荷兰 VDH SOLAR 签订 520MW 的供货协议;与比利时 Gutami 签订供货协议;与英国最大光伏经销商 Segen 签署 100MW 的 ABC 组件产品分销协议;与捷克 25 ENERGY、也门 SAHARA 等公司亦达 成欧洲区域产品销售协议,与丸红技术系统株式会社、WWB 株式会社、IGUAZU 达成日 本市场产品销售代理合作。 国内方面,公司与快易光伏、福建融信创富数字能源技术、深圳市华塔材料等达成国 内 ABC 组件分销合作,与珠海华发集团签署 400MW ABC 组件合同,中标鹤洲北 380MW 滩涂电站项目,将在 2023 年内进行交付。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