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被低估的菜市场

那些年被低估的菜市场
2021年03月10日 08:00 秦朔朋友圈

投资研报

【新能源汽车每日动见】1-2月新能源乘用车数据解读:分化是最大看点

【碳中和动态分析】这家硅料企业2020年业绩暴涨3倍!复合材料龙头公司中复神鹰拟科创板IPO>>

【硬核研报】“超级材料”成为真皮的最佳替代品!赛道冠军已切入百亿车用市场,机构高喊盈利能力及利润体量领跑行业的龙头可享受估值溢价

【硬核研报】产能扩张潜力足!价格中枢稳定上移,业绩弹性有望释放,这只二线龙头还有超3成上涨空间

 

 

来源:秦朔朋友圈

·这是第3811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4k+ ·

· 水姐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认知鸿沟

菜市场在人们心目中,总有两极化的印象。在普通民众心中,可能是污水、异味等脏乱差的所在,早已被排除在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之外;但在文艺人的心目中,它却是某种带着乐趣甚至信仰的“圣地”。

比如,诗人、作家汪曾祺就曾写道:“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还有,美食家蔡澜也说过,“认识一个地方的文化,最好的地方就是菜市场。”“逛菜市场是最享受的时刻,买菜是一门艺术。”他还在散文集里总结过菜市场的三大魅力:第一,菜场的风格更为个性,也更为悠闲,好比走进一家字画铺,亦或是古董大卖场,尽可以从容不迫地慢慢挑选;第二,它是启发烹饪灵感的圣地;第三,它最能反映当地的民生。

而在客观理性的学者心目中呢?法国著名学者、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费尔南·布罗代尔曾经说过:“没有市场就没有城市。”华南理工大学张丽斯根据菜市场的公共特性,将之形象比作城市“磁场”。菜市场展现的是城市的一种生机,是大家希望看到的一种热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陈宇琳认为,相对于封闭的厂房、漂泊的工地,菜市场的环境更有利于商户和居民、菜市场内部商户社会融合,是农村商户市民化的有效途径。总之,菜市场有非常重要的经济、社会价值。

简而言之,菜市场的价值被远远低估了。

国情

中国的菜市场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先来看几组重要的数据:

1、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39397个菜市场,其市场总规模近5万亿。对比之下,2019年中国服装(包括童装、男装、女装、配饰、袜类等市场规模仅为2.19万亿元。可见,菜市场是一个长期被人忽视、但市场规模和影响力均根深蒂固的业态。

2、根据不少来自第三方报告的数据,菜市场占据中国生鲜销售70%左右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很多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新型零售业态渗透程度低,人口基数却很大。十八大以来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超过60%,“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将在60%-70%之间,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让更多乡镇人口向小城市流动,也为菜市场带来了持续增长的需求,这也是菜市场仍然是低线城市主要生鲜消费渠道的原因,从长期来看,菜市场仍然是一个好生意。

3、尽管市场达到了万亿量级,但我国的菜市场极度分散。各级政府国有资本经营着约50%的菜市场,这其中95%的持有者拥有小于3个菜市场;民营地产公司经营着约30%的菜市场,这其中也是95%的持有者拥有小于3个菜市场;民营承包公司经营着约20%的菜市场,这其中99%的持有者拥有小于2个菜市场。产权的分散,带来了购物体验上极大的差异,也给规范管理带来了难题,菜市场本身就具有典型的区域特征,因人而治、因地而治的属性明显,这意味着并没有一种模式可以实现管理上的“通吃”。

……

随着2020年疫情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巨头们纷纷占满生鲜零售市场的表层部分。中国是个多元的消费市场。“一个中国,四个世界”,认识中国的关键视角,就是知道中国的复杂性、多元性、阶段性、分级性。比如,城市与农村、区域差异等等,而城市是分线的、阶层也是分化的。在生鲜消费领域而言,现代零售渠道、新兴零售渠道难以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

互联网整合了一部分容易快速转化的份额和流量,但菜市场因其分布的社区附着原始性、固定人群粘性、分散化服务多圈层性、充分调动劳动力核心优势等等,依然是未来五年甚至十年的社区零售和生鲜消费的主流业态之一。

换句话说,没有任何创新的模式,能够完全颠覆这样一个占据了普通人生活购物最主要渠道、市场规模高达数万亿元、又遍布于中国大大小小城市的古老业态。它不应该被低估,也不应该淹没在一片表面光鲜的创新零售业态中。

民生与烟火气

菜市场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它最重要的价值是什么?笔者认为,主要是它涉及几大核心发展问题,具有“社会连接点”效应:

1、基础设施。衣食住行是最基本的民生,民以食为天,菜市场满足的是人们最根本的饮食供应,它是三公里生活圈的线下生鲜的重要出口,这是所有人都需要、也无法回避的生存需求。

2、就业。菜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众多城市周边农户、商户的安身立命之所;菜市场也是大城市里农民工就业的主要领域之一;它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是其从业者背后数千万家庭生活的“根”。菜市场不仅让更多人有的买、也让更多人有的卖。

3、食品安全。菜市场是保障亿万群众餐桌安全的基础设施,涉及到传统的食品安全问题;在后疫情时代,它还承担了卫生防疫的职责,是防范公共卫生风险的关键环节,涉及更大范围的健康问题。

4、社交。菜市场是社区的“茶水间”,是邻里交往的重要空间,有些摊位甚至是几代人的传承,街坊邻居都认可,有熟悉感和亲切感。菜市场还是中老年人重要的生活场景,是社区里“老街坊们”情感连接的承载,是社区生命力的体现。

5、文化。有人说,菜市场是一个城市的味道所在,了解一个城市的过去需要去看它的博物馆,要了解一个城市的现在,则要去看它的菜市场。菜市场是了解一座城市文化和生活底色最直接的入口,它是城市治理的重要末梢,也是一个城市形象的基本面。其次,菜市场承载着中国老百姓关于“家”的文化,它用丰富和新鲜的食材满足了老百姓对“回家吃饭”的向往。

6、公平。菜市场是任何人都有条件进入,心里没有隔阂感,没有任何排他性、几乎没有门槛和要求的公共场所,体现了城市公平、多元和正义。

以上6个方面,是菜市场的民生和社会价值,是任何时代都需要的属性和功能。菜市场可谓是“最不可或缺的民生基础设施”和“城市烟火气的存在”,这些功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会改变的。

它也是政府和市场都希望发展起来的、双向利好的领域。近几年,国务院、商务部、发改委都在出台相关文件,以深圳、天津为代表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实施创新方案,推动菜市场转型、改造、升级、智慧化等等。

各方痛点

菜市场要与时俱进,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菜市场的主要问题特征可以归结为一盘散沙,各方痛点鲜明。

首先,从政府的角度来看,由于菜市场规模和产权过于分散,政府最关注的重要问题如食品安全监管、应急保障、民生维稳等很难管理渗透到末梢。近几年来,考虑到城市的市容市貌、城市更新和安全等因素,政府一直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升级改造菜市场,但它们显然需要更专业的管理者来解决这些末梢问题。

第二,从菜市场产权方的角度看,大部分菜市场的运营思路还是物业收租的思路,几乎无其他形式的商业运营方式和方法。如今,随着新经济的发展,零售业态更加丰富,传统菜市场受到了诸多方面的冲击。当人们的买菜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菜市场如果不进行有效改革,份额只能被日渐侵蚀。对大多数产权方而言,他们手里的菜市场大多签了十几二十年的长约,现状宛如是握着一堆不断贬值的长期资产,让他们不得不焦虑。

第三,从菜市场的商户角度看,由于其分散经营,孤立决策,决策也缺乏数据支撑,面对新经济业态的冲击,他们即使有心改变现状,也没有核心武器,同时,菜市场又是这群人最根本的安身立命之所,他们急需现代化的赋能手段。

第四,从消费者的角度看,随着生鲜零售线上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消费升级、购物理念的改变,消费者更加关注的是菜市场的实际购物体验。现在菜市场的消费者多为中老年人,而中国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服务体验的配套性依然差距明显。

做独秀的网红还是做普适的数字化?

针对以上现状及痛点,笔者认为有两个拯救方向。一个是个性化的转型改造升级方案,它可以不断推出新的网红、先锋和典型,让菜市场从民众沉闷的、糟糕的印象中脱颖而出,活化出新印象,在国际国内都有“网红化”“旅游名片化”的美好实例。比如:

意大利新特斯塔丘市场强调对新鲜食材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关注线上宣传其百年以上悠久历史和文化,做内容建设为主;

日本南清里道驿建设集农副产品销售、采摘、餐厅于一体的综合体验区,打造作为旅游目的地游玩一整天的菜市场

国内也有了案例,比如北京三源里菜市场,汇集了全球好货,背后蕴含的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连接的力量。

作为城市旅游名片的菜市场可能是解决方案之一,但这种做法更像是一个打造实体标志,来不断产生虚拟的影响力,但是因为“标志”自带的稀缺属性,对实际的民生及就业的影响有限。一个现实情况是,一个城市可能只有一个这样旅游名片版的菜市场,否则这种“名片”效应也就不复存在。那对这座城市的其他菜市场而言,它们的升级之路会在哪里?什么才是能让每个菜市场都受益的普适性方案?

面对“一盘散沙”的菜市场经营管理现状,大数据时代,多种成熟的、有共识的、有中国市场优势的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芯片等前沿技术,是最直接的良药。某种程度上说,如今这个时代,什么都不是数字化的对手,除了数字化自己,用数字化改造菜市场是可以畅想并实现的。

传统产业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是十九届五中全会之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更深层次的领域进军的普遍共识和方略,各地均有案例。比如重庆正在用数字经济的思维,促进传统工业转型,强调产品创新智能化、工厂运行智能化、经营管理智能化、供应链智能化演进。又比如传统农业领域,如今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猛,渗透率已达到36%,但农业只有8.2%,传统农业领域的数字化改造在两会期间也在被广泛重视。

针对菜市场各方的痛点,数字化赋能最直接的受益者将是政府和产权方。科学的管理方式可以对菜市场卫生、硬件设施、人防安全设备、防疫防控措施等提出量化要求,从而让每一步的管理都清晰到位。数字化也可以提升经营智能化,无论是食品溯源、商户交易、商户管理还是品类规划,都可以从传统人力监管升级为大数据智慧监管。

有了这些基础,菜市场内的业态丰富性也更容易扩充,如此一来,作为线下最大流量聚合的菜市场将成为社区Mall一般的存在,不仅让老百姓买菜更安心,提供服务更多样,也解决了政府和产权方、经营方的长期管理和增长痛点。

如果这种数字化能力也能赋能给商户,后者将拥有市场趋势洞察、消费者喜好、行情波动等数据,通过数据更好地帮自己做出更为精准的决策,从而在这个任何事都“互联网+”的时代里,不会被“后浪打在沙滩上”。

而对于每个普通消费者而言,当菜市场变得智能起来,环境也越来越友好,购买体验的提升将成为公共服务进化的体现,而这种新的体验,也让年轻人多一种探究新生活形态的可能性。

数字化的菜市场不仅是一个好生意,更是一个好基建,它的未来是对一座城市、一方百姓和一众从业者最真诚且持久的答案,它可以是一个长青的业态、一类生活方式、一地文化或是一种生存手段,但它的根本是对所有人能成为一个更好的存在。

扫二维码,3分钟极速开户>>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菜市场 数字化 业态 商户 民生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11 九联科技 688609 3.99
  • 03-11 线上线下 300959 41
  • 03-10 长龄液压 605389 39.4
  • 03-10 爱科科技 688092 19.11
  • 03-10 同力日升 605286 15.0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