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年度峰会精华回顾第三弹:大制造篇

浙商年度峰会精华回顾第三弹:大制造篇
2020年12月29日 23:59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2021策略会跨年专场:12月31日(周四)20:00-1月1日(周五)00:30跨年专场,冠军基金经理农银汇理赵诣,招商白酒基金经理侯昊,工银瑞信单文,私募大咖王庆、陈宇、李金龙等,与你过一个不一样的跨年!点击查看

来源:浙商证券研究所

大制造分论坛

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大制造分论坛的众位嘉宾从国际关系/国防、光伏设备、工程机械、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展望未来,精彩纷呈!

邱世梁

(浙商证券联席所长、大制造组负责人)

机械国防

> 国际形势:疫情后的国际局势

余南平(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教授)

体内容,欢迎与浙商机械国防组电话沟通。

余南平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教授)

> 光伏平价:需求爆发精彩纷呈 

张治雨(杭州瞩日能源总经理)

在海外疫情的背景下,今年光伏行业火热,下游需求爆发。核心是低利率环境和大尺寸等技术的进步。

光伏行业加速扩产,行业将酝酿着巨大的供求矛盾2020年是光伏行业加速扩产的一年,低利率环境导致需求大爆发。明年不管硅片、电池、组件都有超过300GW产能,但硅料端仅能满足约190GW的需求。2021年整个行业将酝酿着巨大的供求矛盾,我们需要从中挖掘一些特殊的机会。

拥硅为王,谁能拿得到硅料,就能赢得供应链的保障。根据目前行业统计,未来三年各家已签硅料订单总计超150万吨,且明年已有97%的硅料产能被长单锁定。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拥硅为王,明年可能会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利润从下游各环节向硅料端迁移。

张治雨

(杭州瞩日能源总经理)

> 光伏设备:异质结设备引潮流 

葛民 (金辰股份首席运营官,前梅耶博格中国区总经理)

PERC电池在未来的几年仍然将是终端市场主流需求的产品,但是量产的电池效率提升节奏将逐渐放缓。

N型技术产业化脚步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成熟,是未来晶体硅电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TOPCON技术是对现有PERC产能效率提升、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最有效途径。

HJT异质结技术、以及后续的叠层电池的产业化,将会为光伏开辟下一个快速增长的电池技术通道。

未来一段时间,TOPCON和HJT会是一种螺旋交替性、互相竞争的方式,共同向前发展。

金辰股份作为光伏组件设备龙头,切入高效电池片设备领域,同时布局TOPCON和异质结设备。未来的高效电池和组件是紧密相关,两者完全不能脱离。作为组件设备厂商,如能同时理解电池的技术发展,又能把握组件技术的发展,这样将能够不断的创新,把握时代赋予的机会。

葛民

(金辰股份首席运营官,前梅耶博格中国区总经理)

> 工程机械:如何打造全球龙头 

(工程机械资深专家)

海外市场值得期待:工程机械龙头品牌挖掘机在海外市场具备较强的产品竞争力,未来随着渠道建设和品牌度提高,工程机械龙头海外市场资源投入增加,海外市场值得期待。

海外市场竞争力:国产工程机械龙头产品在耐久性、可靠性、经济性和作业效率与国际品牌比肩,在渠道和品牌方面存在相对劣势,但是海外代理商已经取得诸如印尼合资模式的成功经验,未来有望复制推广。

海外市场取得突破:目前,挖掘机分线经营,2020年在海外市场萎缩下滑的情况下,工程机械龙头品牌海外销量仍然保持增长,预判海外销量有望超10000台。在主要的区域,比如东南亚的印尼和泰国市占率已经领先,欧美市场也在持续拓展,未来今年有望维持较高增速,持续取得海外市场突破。

> 2021策略:中国制造:高端化、全球化 

邱世梁(浙商研究所联席所长、大制造组负责人)

王华君(浙商机械国防首席)

2021年:国内大循环,疫情后全球复苏,2021年将延续较高景气态势

2019年第四季度开始,工业机器人、叉车等反映制造业景气度的指标趋势开始向上。在经历2020年第一季度新冠疫情冲击后,加上疫情中被压制的需求释放,中国装备制造业在2020年第二、三、四季度再次进入上升通道。

未来一段时间国家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叠加2021年疫情后大概率的全球复苏,我们认为2021年制造业有望延续自2019年四季度开始的上升趋势。其中:

1、工程机械:行业竞争力整体跃升;中国冠军向世界冠军挑战

2、光伏设备:“平价”时代扑面而来,迎“异质结”+ “大尺寸”大潮

3、锂电设备:未来五年全球市场复合增速36%,中国具备全球竞争优势

4、检验检测:行业具备持续增长潜力,龙头优势凸显

5、工业气体:千亿市场空间,国产龙头正在崛起

6、消费升级:升降桌、全地形车、电踏车、电动医疗进入成长期

重点三一重工上机数控迈为股份捷佳伟创晶盛机电先导智能华测检测杰瑞股份杭氧股份捷昌驱动国茂股份航发动力

国防装备:2027年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指引,2021年景气持续向

国防实力需与第二大经济体相匹配,加强练兵备战,重点武器装备有望保持20%以上的增长。重点看好导弹、发动机/无人机/飞机、国防材料/国防ICT。

重点洪都航空/航发动力/中航沈飞/中航飞机/内蒙一机/红相股份/盟升电子/利君股份

王华君

(浙商机械国防首席)

汽车

> 汽车软件:盈利模式展望

董渊文(黑莓QNX大中华区首席代表)

(1)汽车电子分工模式的变化趋势:由传统的链状模式Tier2供给Tier1集成商,Tier1最终供给主机厂,到当前及未来的星性结构,以主机厂为中心,直接对接所有Tier2及Tier1;

(2)汽车电子热点的趋势变化:从中控娱乐系统、车联网、大尺寸的全液晶仪表,到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异构系统的智能数字座舱,再到自动辅助驾驶,再到整车域控制器等;

(3)汽车电子系统域控制器趋势:目前主流三域控制器架构,包括高性能计算、智能数字座舱和自动驾驶;

(4)关于数字座舱域控制器的现状:目前高通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绝大多数主机厂都使用黑莓QNX系统作为数字座舱基础软件,占近乎完全的市场;

(5)L3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的方案现状:目前市场主要特斯拉自研芯片、Mobileye、英伟达和高通等,QNX由于功能安全和实时性的特性,目前主流自动辅助驾驶项目的也占有绝大部分份额;

(6)汽车电子系统的安全问题:软件比重增加,系统复杂度提升,汽车电子不仅对实时性有要求,还要保证每一辆车的功能安全和数据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董渊文

(黑莓QNX大中华区首席代表)

> 汽车雷达:竞争格局分析 

楚詠焱(楚航科技CEO)

多种雷雷达的意思是探测和测距,雷达带有主动发射接收的过程。毫米波,超声波,激光和红外由于波长的不同,导致探测的性能都不一样,因此并不存在替代的风险,反而互补的过程。

雷达领域发展趋势:自动驾驶在特定场景最先落地,例如目前的矿区、港区等地已逐步实现自动驾驶,然而这些场景较为单一,传感器的设计研发只要覆盖特定单一的场景即可。未来自动驾驶的落地需要依靠多传感器融合,不存在任何一个传感器可以替代其他传感器。

域控制器对雷达的影响:运算和决策将来的趋势是集成化和边缘化,下一代雷达可能会弱化成感知设备进而减少算法等功能的加成,而大量的算法和决策会转移到域控制器上。

楚詠焱

(楚航科技CEO)

> 2021策略:智能拾级而上 

刘文婷(浙商汽车联席负责人)

(1)总量向暖:随着各地陆续出台限购城市牌照增加+汽车下乡+二手车流通等政策,过去半年销量已实现持续增长,我们预计2021年销量增长11.8%,迎来新一轮汽车销量增长。

(2)自主崛起:自主品牌经历性价比、品性比两轮崛起,再次蓄力加码智能化,以实现价格带向上突破。这里的自主崛起包括造车新势力群雄逐鹿,也包括传统品牌奋起直追。建议关注长城汽车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安汽车上汽集团广汽集团

(3)智能变革:在特斯拉、蔚来等造车新势力入局之下,汽车零部件加速向智能化、轻量化方向升级,重点推荐银轮股份拓普集团宁波高发一汽富维,建议重点关注伯特利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科博达星宇股份

刘文婷

(浙商汽车联席负责人)

>2021策略:电动智能,格局重塑  

王敬(浙商汽车联席负责人)

(1)总趋势:全面复苏。受益于三四五线城市需求复苏,20Q3乘用车销量实现转正,行业迎来2年维度上行周期,预计2021年销量增速14.7%,坚定看多汽车板块。

(2)乘用车:自主蜕变。自主车企经过多年发展,品牌力和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在电动智能化方面,头部自主车企领先合资车企,我们认为随着电动化和智能化渗透率的提升,头部自主车企市场份额将逐渐提高,长期成长空间打开,体现时间价值。重点推荐长安汽车、比亚迪,建议关注长城汽车H、吉利汽车等。

(3)新能源:优质赛道。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驱动力由补贴政策转变为优质供给,随着特斯拉国产,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陆续推出高性价比的电动车,供给改善驱动需求释放,行业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看好高壁垒的动力电池和热管理赛道。

(4)零部件:把握成长。在全球化竞争大趋势下,汽车零部件具有长期成长性,看好电动化、智能化、ASP提升和客户拓展等四条投资主线,重点推荐宁德时代(电新)、拓普集团、精锻科技,建议关注伯特利、科博达、福耀玻璃新泉股份等。

王敬

(浙商汽车联席负责人)

>新能源热管理:未来空间几何? 

许琳(浙商汽车研究员,7年热管理领域工作经验)

油电对比,差异显著。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包含空调系统和三电热管理,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空调系统制热模式差异大,目前主流为PTC制热,节能要求下热泵比例提升、制冷剂迭代成趋势;三电热管理为新生系统,增量件为电磁阀、水泵、水冷板。

系统集成,技术多样。特斯拉专注结构创新,大众选择冷媒迭代,豪华品牌使用间接式热泵,新势力系统定点。外资龙头掌握核心零件,具备系统设计能力。内资厂商从增量件出发,侧重阀类、换热器类、泵类及管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再横向切入系统,攻克局部模块。

价值提升,空间广阔。PTC系统5000元,传统冷媒热泵系统7000元,二氧化碳热泵系统超过10000元,相较燃油车ASP2000元,单车价值显著提高。以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0%,中国新能源车汽车渗透率25%计算,全球热管理市场规模1336亿元,中国市场规模670亿元。

许琳

(浙商汽车研究员)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05 天能股份 688819 --
  • 01-04 浩欧博 688656 --
  • 12-31 重庆银行 601963 --
  • 12-31 传智教育 003032 --
  • 12-30 征和工业 003033 23.2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