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策略:什么是成长牛股的稀缺性基因?

安信策略:什么是成长牛股的稀缺性基因?
2020年02月18日 19:57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原标题:【安信策略 重温经典】成长牛股的基因及估值溢价商榷

  来源: 陈果A股策略

  1、成长牛股的基因及估值溢价商榷

  “资源稀缺并不可怕,就是怕有稀缺心态”,行为经济学家穆来纳森和认知心理学家沙菲尔在著作《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中如是说到。这句话放在A股上,或得改改,资源稀缺与稀缺心态两者均有,但哪个更重要则见仁见智。回望A股市场二十多载历史,总有一批股票在资源稀缺和稀缺心态的共同作用下以惊人的涨幅为市场留下深刻的印记,被众人冠之以“牛股”。而牛股的稀缺性更使得后来者孜孜不倦地追求和探索。虽然,这些寥若星晨的牛股诞生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的叠加,但爆发看似偶然,其实背后存在着必然的推动力。

  本文将以此为切入口,研究成长牛股稀缺性的基因与影响因素,并尝试提出衡量成长股稀缺性衡量手段以及具体的估值溢价方法,敬请广大投资者关注。需要提醒的是,在这里,我们认为成长股是那些在某个历史时期处于新兴领域,行业高速发展,未来成长空间巨大的公司,例如TMT行业、医药、电子和军工行业为主的新兴行业。

  具体而言,我们将着重解释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1. 什么是成长牛股的稀缺性基因?

  2. 影响成长牛股的稀缺性的因素有哪些?

  3. 如何给予成长牛股稀缺性估值溢价?

  正文目录如下:

  核心结论如下:

  我们认为成长牛股稀缺性最首要的是商业模式的稀缺性,其次是在行业竞争格局中的地位,最后才反映到公司经营的基本面上。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投资者的稀缺心态。

  其中,基本面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视角:1、就成长速度而言,持续增长比高增长重要,例如老板电器;2、就盈利能力而言,ROE重要,ROIC比ROE更重要,例如亿联网络;3、就现金流管理能力而言,投资现金流导致的困境要比经营现金流与筹资现金流严重得多,例如乐视网(维权);4、就成长速度和现金流管理能力而言,没有现金流支撑的净利润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例如蓝色光标;5、就成长速度和盈利增速而言,归母净利润增速持续高于ROE是一个衡量公司规模扩张能力的好指标;6、结合三者来看,经营现金流增速(相对)》营业收入增速(相对)》净利润增速(相对)》净资产增速能够较好综合描述成长牛股稀缺性的静态财务指标体系。

  在目前的定价模式上,传统的DCF、DDM和PE等大多只考虑到成长型股票的财务基本面,并不能完整体现稀缺性标的的特征。因此,我们将以上三个因素,商业模式、市占率和基本面作为稀缺性因子纳入估值考量之中。

  我们将就典型的成长行业(TMT+电子+医药+军工)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在纳入商业模式、市场占有率和基本面后,我们发现当前相当一部分成长股的低估空间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计算机、电子、传媒板块的成长风格股票被低估的程度更为明显(具体个股名单和相关数据请联系对口销售)。具体结论如下:

  1. 国防军工及传媒是两个对市场订单比较敏感的行业,其他主要成长风格行业的市场份额因素并不能为其估值溢价提供明显正面效应;

     

  2. 以依靠资本开支扩张为主导的成长驱动型模式在计算机行业有较大优势,而其他成长风格行业更加适合通过回报驱动型模式取得高于行业平均的估值溢价;

     

  3. 杠杆模式方面,医药生物明显偏向高杠杆模式和国防军工明显偏向低杠杆模式,其他主要成长风格行业的杠杆使用模式方面并无对估值溢价的突出贡献;

     

  4. 资产配置方面,除国防军工明显偏向于重资产模式,主要成长风格行业更适合采用轻资产模式取得高估值溢价;

     

  5. 在单独各个成长风格行业中,归母净利润增速对于个体企业的估值溢价皆无明显贡献(但都有微弱的正面关系),说明目前估值中已基本将归母净利润增速纳入估值溢价的考量。

  ■风险提示:经济增长不及预期、海外政治风险、指标选择和量化模型存在误差

  1.1 

  什么是成长牛股的稀缺性基因?

  从经济学的定义而言,稀缺性是指在特定时空里,相较于人类欲望的无限增长而言,特定资源的总体供给远远不足。在资本市场里,稀缺性是指资源由于供给与需求中存在的不对称,所带来的在资本市场中的投资机会。结合A股市场,我们认为成长牛股稀缺性最首要的是商业模式的稀缺性,其次是在行业竞争格局中的地位,最后才反映到公司经营的基本面上。

  商业模式的稀缺性主要表现价值创造资源配置盈利驱动方式的不同。早在专题报告《如何看清和把握成长股基本面估值》中,我们提到彼得林奇大获成功的核心原因在于基于经营模式的不同将股票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是快速增长股、稳定增长股、困境反转股、隐蔽资产股、周期性股、缓慢增长股,通过科学有效的分类,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特征与趋势。其中,对于成长股,也就是所谓的快速增长股而言,我们认为其稀缺性首要以商业模式为核心。当一家成长型公司拥有独特的且站得住脚的商业模式时,意味着商业赛道上基本没有竞争对手,市场开拓与规模扩张将变得容易,未来的成长空间巨大,资本市场给予的估值溢价也会水涨船高。具体而言,商业模式的稀缺性可以表现为价值创造、资源配置与盈利驱动方式的不同。我们分别以A股上市公司三六零分众传媒以及苏宁易购来进行说明。

  • 我们以奇虎360为例来说明盈利驱动如何展示商业模式的稀缺性。一般盈利驱动可以分为收入驱动模式与利润驱动模式。前者可分为“薄利多销”和“厚利少销”,后者则主要指成本驱动和收益驱动。[1]对于前者而言,资产周转率和利润率的选择在商业模式设计中应当考虑而且必须妥善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赚大多数人很少的”,甚至“免费”等互联网思维的出现已向世人昭示出定位大众、快速高效的数量推动型模式或将成为未来商业模式的主流。以奇虎360为例,早前杀毒软件行业中有两大巨头,瑞星和金山,它们的盈利靠的是杀毒软件销售,竞争的焦点也就是在于产品定价。而360采取免费商业模式,即“Freemium”即“Free(免费)+Premium(增值服务)”,通过开放免费的服务吸引用户,在此基础上建立盈利模式。通过高性价比颠覆了人们“便宜无好货”的传统观念,为360赢得了庞大的客户群体。(根据wind数据,2017年中国互联网安全软件和杀毒软件总覆盖人数分别为2.42、1.08亿人,360安全卫士和360杀毒的总覆盖人数几乎与之持平。)360在推出360安全卫士之后,用户可以直接在安全卫士中找到并下载软件,每次下载时被下载软件方都要向360支付0.5至1.0元不等的代理费,通过巨大的用户基数放大形成高额的利润。

  • 同时,我们以苏宁易购为例来说明资源配置如何展示商业模式的稀缺性。一般而言,资源配置可以分为资产配置、资本配置与资本密集度。[1]其中,资产配置是指所谓轻/重资产模式;资本配置即为高/低杠杆比率;虚实资源配置也就是所谓资本/劳动密集型。就资产配置来看,通常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企业大都采用轻资产模式,尤其是电商领域,以阿里巴巴为首的轻资产模式一直是行业内的标杆。然而,也有以京东、苏宁易购为代表的另外一批电商反其道而性质,以偏重或重资产模式运营,并取得成功。以苏宁易购为例,除了同样自建物流体系以外,与京东的重大区别是苏宁易购同时拥有线上和线下的营销渠道,通过完善其线下门店网络布局,不断提升其流量运营能力。具体来说,苏宁易购在线下拥有直营店、苏宁小店、家电3C家居生活专业店、苏宁红孩子母婴店、苏鲜生超市点等合计共4000多家,活跃用户数5078万人。在偏重资产模式的运营思路指导下,苏宁易购在整合线上线下门店和物流运输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却是其他同行业公司所不及的,目前行业内尚无其他企业能够在该领域与苏宁形成实质竞争。

  • 最后,我们以分众传媒为例来说明价值创造如何展示商业模式的稀缺性。根据戈登模型,企业价值的驱动有三个因素:成长性、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和公司自由现金流量。其中,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与风险融合产生第一种价值创造模式—回报驱动型,其财务特征是营业收人增长率较低而营业利润率较高;风险和成长性融合产生第二种价值创造模式—成长驱动型,其财务特征是营业收人增长率较高而营业利润率较低。[1]而我们认为最好的商业模式即能够实现风险、成长性与平均资本成本的平衡。以分众传媒为例,其主营业务是媒体广告业务,2017年占总营收的近80%。分众的楼宇媒体,目前覆盖120个城市,110万块电梯海报,18万块电梯电视,5亿人次城市主流人群的日均到达,被誉为“中国最具品牌引爆力的媒体平台”。自2015年借壳上市以来,营业收入年度同比增长分别为15.07%、18.38%、17.63%;营业利润率为40.54%、42.13%、60.30%;加权平均成本则在3.6%左右(工商银行为3.19%,万科为4.59%)。

  成长牛股稀缺性的第二个层面便表现在公司在行业竞争格局中的地位。我们认为一方面可以表现为市场份额,也就是行业集中度;另一方面则可以则是市值,即在资本市场受认可的程度。

  • 龙头即稀缺,成长牛股稀缺性体现在所谓的“显性冠军”和“隐形冠军”。隐形冠军是由赫尔曼·西蒙在其著作《隐形冠军》中提出,所谓“隐形”是指在全球范围内这些企业并非众所周知,主要由于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冠军”是指这些企业占有着较高的市场份额,有着独特的竞争策略,往往在某一个细分的市场中进行着专心致志的耕耘。显然,所谓“显性冠军”和“隐形冠军”也就是行业及细分领域的龙头。换句话说,龙头就是稀缺。目前,A股大多数成长牛股均处于隐形冠军阶段,例如人工智能龙头科大讯飞、国内基因测序龙头华大基因、国内领先的精密光电薄膜元器件制造商欧菲科技等,还有少数正逐渐从隐形冠军走向显性冠军,例如国内最大安防视频监控龙头海康威视等、国内显示器面板龙头京东方A等。从行业层面来看,新经济领域行业集中度并不高,国防军工(以营业收入衡量CR4为34.77%)、计算机(29.16%)、医药生物(23.03%)、传媒(22.53%)等均属于分散竞争型,且市场占有率超过5%的股票均不超过8个,市占率不断提高的企业也是少之又少。以计算机行业为例,市占率超过5%的企业只有四家,紫光股份(0.09)、航天信息(0.07)、同方股份(0.06)、浪潮股份(0.06),市占率连续三年提高的有紫光股份、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科大讯飞和新大陆,近10年区间涨幅分别为422.62%、1415.31%、1269.20%、615.28%和249.66%,领先多数同行业股票。相比美国来看,近年来TMT类行业集中度(CR4)均维持在50%左右,因此从长期来看,国内大多数成长型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催生出更多的牛股。

  • 稀缺是涨出来的,高市值一定程度体现成长牛股的稀缺性。A股一直流传着一句名言“当一只股票超过一定市值时,也就有了稀缺性”。这句话看似随意,但是仔细研究也能发现其中的道理。在A股市场,市值的确是一个稀缺性的指示器,因为其代表着资本市场受认可的程度,与市场投资者的稀缺心态相关。一般而言,必需消费、可选消费、TMT、中游设备在市值分别达到800、800、400、400 亿后,就可以被视为稀缺标的。我们以500亿为阈值,当前A股500亿以上的股票也只有252支,占全部A股的6.94%,包括电子行业的海康威视、京东方A、三安光电蓝思科技立讯精密大华股份歌尔股份、欧菲科技、东旭光电(维权)大族激光,通信行业的中国联通中兴通讯亨通光电,计算机行业的科大讯飞、紫光股份等。这些股票市值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其稀缺性来源也不尽相同,在市值偏小时稀缺性依靠业绩支撑,在市值成长过程中稀缺性依靠创新支撑,而在市值成长后期稀缺性则大多依靠自身市值进一步突破,这也就是我们常用国际对标的理论支撑。

  成长牛股稀缺性的第三个层面也就是公司经营所呈现的基本面上。在专题报告《如何看清和把握成长股基本面估值》中,我们便提出成长股的基本面分析需要以商业模式为核心,以成长速度为关键指标、兼顾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管理能力。在此,就不再赘述,仅简要提一下我们对于成长牛股稀缺性在公司财务上的几点认识(后续也将发布相关专题报告,敬请广大投资者关注。):

  • 就成长速度而言,持续增长比高增长重要,例如老板电器;

  • 就盈利能力而言,ROIC比ROE更重要,例如亿联网络;

  • 就现金流管理能力而言,投资现金流导致的困境要比经营现金流与筹资现金流严重得多,例如乐视网;

  • 就成长速度和现金流管理能力而言,没有现金流支撑的净利润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例如蓝色光标;

  • 就成长速度和盈利增速而言,归母净利润增速持续高于ROE是一个衡量公司规模扩张能力的好指标;

  • 结合三者来看,经营现金流增速(相对)》营业收入增速(相对)》净利润增速(相对)》净资产增速能够较好综合描述成长牛股稀缺性的静态财务指标体系。

  回顾历史来看,成长牛股的稀缺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宏观来看,是时代发展的趋势造就的绝对的供需缺口变化;从中观层面而言,是行业变迁的规律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诉求使得部分企业拥有动态壁垒。从微观层面,是市场环境变化与投资者的稀缺心态。

  从宏观上来讲,时代发展的趋势造就的绝对的供需缺口变化是决定成长牛股稀缺性的内在前提。张瑞敏曾经说过:“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自改革开放至今,时代变迁带来的人口结构、经济发展模式、市场制度的改变孕育着“转瞬即逝”的机会,使得把握住时代造就“稀缺性”机会的企业能够站上“浪潮之巅”,从而孵化出一批快速成长的标的。从2000年之后的传统消费领域,到2005年之后的地产领域,再到2013年以创业板为代表的科技领域,最后到2015年至今的新兴消费领域,均体现时代发展的趋势造就的绝对的供需缺口变化是决定成长股稀缺性的内在前提。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领域推动成长牛股稀缺性的来源并不一致。

  对于消费成长牛股,传统领域稀缺性主要依赖掌握稀缺资源的同时满足需求者多元化的品质需求;在新兴消费领域,主要来自内容和情感价值。

  •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速到来预示着中国未来储蓄率将下降,消费率将上升。同时,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虽然面临经济结构转型的阵痛,我国经济总量仍保持着较快的增长,经济总量迅速增长使得人们收入得到了切实的提高。1980年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速基本都在6%以上,2017年人均GDP已超过5万元,而城镇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达到了3.2万元(约合4900美元)。人们的收入尤其是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使得消费升级的潜力在不断提升。根据马斯洛需求模型,人们在实现了较低需求之后会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比照美国、日本等国的经验来看,随着人均收入的快速提升,会带来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比重明显上升,消费内含的附加值提升,消费需求差异化加大。在“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类成长股若要具备稀缺性不仅限于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更主要在于满足多元化的品质需求,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对于物质产品更为严格的要求,内容是其生存之道;二是对于产品背后带来的情感价值的期待。

  传统消费类成长股中,受益于消费升级以及资源稀缺,如早期片仔癀东阿阿胶等“类茅台”个股通过掌控稀缺资源和品牌设定来谋取二级市场的“稀缺溢价”。

  • 以东阿阿胶为例,其主营产品阿胶作为一款滋补中药,其产量受制于核心资源驴皮的供应。公司通过鼓励农户散养、自建养殖基地和海外进口驴皮的方式,首先保障上游原料的供应,并且通过文化营销和价值回归的方式,一方面结合《神农本草经》将阿胶定位为“滋补上品”,向消费者传递滋补养生的理念,从而开创相关的养生消费人群。另一方面采取大幅提价的战略,出“九朝贡胶”等高端产品,促进产品价值的回归,塑造消费者心目中高端补品的形象。供给有限加上公司长期对于品牌价值不断推广,市场对于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不断提升,逐步占据市场主要份额(另一竞争对手福胶为非上市公司)。我们认为,正是这种上游资源把控能力以及独到的品牌价值使得市场能够逐步认识到其稀缺价值,估值从2014年的最低15.84回升至21左右。

  在新兴消费类成长股中,如三七互娱掌趣科技等,它们的稀缺性在于用内容满足人们除最基本“吃穿用行”以外更高级的情感需求的存在,获得了大量对产品背后的情感渴求的用户。

  • 以掌趣科技(300315)为例,公司主营游戏开发、代理发行和运营,是中国领先的移动终端及互联网页面游戏开发商、发行商和运营商。拳皇98、全民奇迹是掌趣游戏研发里程碑式的产品,让掌趣感受到了市场对于这一领域的热烈回应。游戏文化的舞台反映着玩家们多样的个性和兴趣,玩家们可以在这个舞台上恣意宣泄他们再现实世界中的压力、发现真实的自我,从而实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高需求——自我实现。但是不难发现,大多数游戏产品生命周期短、用户黏度低和内容开发难,使得市场热度“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究其原因,是内容具有快速消费化的固有缺陷。因此,新兴消费领域成长牛股要具有稀缺性,往往要采用外延式并购以及资源整合,吸纳更多优质内容整合到自己的产品中,不断扩大产品覆盖范围,从而降低了盈利的波动性。

  对于科技成长牛股,其稀缺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随着人口红利逐步消退,存量时代的稀缺价值在于突破产品同质化倾向,在科技浪潮的大趋势下依靠研发打造出“爆款”,从而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并获得排他性。另一方面,在全球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消费需求将会推动技术不断进步,而科技突破又将会刺激不同行业内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 在科技类成长股中,我们以中科曙光(603019)为例,公司的蓬勃迅猛发展正是顺应了移动互联网的趋势以及各类消费者对于数据处理的更高要求。随着数据大爆炸时代将人类带入EB级的时代,信息量的快速增长对于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提出更高的要求。中科曙光作为亚洲第一大高性能计算机厂商,掌握了大量高端计算机领域的核心技术,在芯片,高端计算机,云虚拟,云管理,高端存储,云应用等领域均有布局,成为国内唯一一家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安部等国家重要部门以及电力、航空航天等国家重大战略性领域提供信息服务的供应商,由于信息贮备的复杂性和不可替代性,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客户粘性。同时,作为国内有强劲科研实力的企业,公司致力于布局未来科技发展的风口——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芯片研发公司寒武纪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二级市场中有着确切人工智能概念的业十分罕见。作为一家既背靠中科院拥有强大研发实力、又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个股,自然备受资本市场的青睐,寄望于重现美股IBM和Dell的当年奇迹,自上市之后短短一年多,PE上行至最高386.96,远远高于计算机行业平均估值。

  从中观层面而言,成长股的稀缺性在于其善于在摸索其行业变化规律中拥有动态壁垒。根据伊扎克·爱迪斯对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概述,一个行业从出现到退出社会经济活动一共会经历四个明显的阶段: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对于处于成熟期的A股权重股,因其较大的市值以及多年的积累,应对行业行业波动风险的能力、由规模经济带来的上下游议价能力、产品的多样化水平、大而可持续的市占率等明显强于或高于其他企业,从而具有了稀缺性,我们称之为静态壁垒。而对于成长期的成长股而言,其稀缺性在于其善于在摸索其行业变化规律中形成的动态壁垒。所谓“动态壁垒”,指的是企业在多变的行业环境中快速反应、抢占市场、不断变革的能力,使得公司成长中能够拥有动态护城河。具体而言,以科技类成长股为例,动态护城河主要来自于以下三大要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科技研发,马太效应。

  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是形成成长股稀缺性的关键环节。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指出的那样:“业务中明显的物理增长前景并不会为投资者转化为明显的利润。”同时,马丁在《怎样给成长股估值》中谈到投资者经常认为任何一个业务快速增长的企业都是一个好的成长型企业。实际上,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毫无疑问,成长对于长远的价值创造来说是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一个站得住脚的商业模式。

  • 一个站得住脚的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可以被解释为防止被潜在竞争对手反噬甚至将其逐出市场的能力,或者让消费者形成不愿改变供应商的习惯。对于前者而言,书中以当时风靡一时的氟西汀为例说明,氟西汀由美国立来公司开发并生产,在1987年获得美国食物药品局的批准。立来公司氟西汀的年销瞥额最多达到28亿美元,这主要归功于由FDA所指定的监管障碍。2001年8月,这一竞争性障碍在Barr获得FDA销售一般氟西汀的批准之后便一去到批准两年之后,氟西汀的销量比其顶峰时期暴跌了77%。后者则以Facebook取代.MySpace为例:.MySpace从2005年仅为200万的账户,3年之后快速增长至2亿多账户。尽管如此,据报道,该公司的收益及利润均下降,而且有可能不得不裁员.这一下滑趋势表明,公司的商业模式缺乏客户粘性,而客户粘性对于保持持续竞争优势来说是必要的。Facebook取代MySpace,成为社交网络之首选,Facebook在全球拥有5亿多名用户。Facebook的商业模式足够差异化,能建立高度客户锁定。

  研发投入是身处新兴成长行业的上市公司形成稀缺性的必备条件。对于像TMT等新兴成长型行业,在股市中的稀缺性往往与知识产权相联系,即一旦新产品研发成功,公司可以在相当一段长的一段时间内独享该领域的市场并形成垄断,进而获得较高的定价权和市场份额,比如昂贵的进口专利药、一款火爆的手游等。当我们进一步比较高研发支出占比的企业与行业估值,可以发现长期深耕研发并取得成果的企业往往具有较大概率获得市场估值溢价。通过筛选所有A股中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超5%、连续三年ROE超20%的个股,我们得出相关个股相对所属申万行业皆存在平均64%的稀缺性估值溢价,侧面印证了我们的观点。

  • 安科生物(300009)为例,公司是国内最早的基因工程研发企业之一,多年以来高度公司高度重视产品研发,研发投入持续保持快速增长,2016 年研发费用接近 0.8 亿,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 9.2%,远高于行业平均不到 5%的研发费率。公司技术人员的数量也持续增长,2016 年达 306 人,占公司总员工的比例接近 20%。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成果,成功研发了生长激素粉针、重组人干扰素等产品。在研产品中,已有生长激素水针进入报产阶段,长效生长激素等多种产品进入 III 期临床,形成了丰富的产品梯队。值得注意的是,生长激素市场目前有市场主要由安科生物(29%)、联合赛尔(42.7%)、LG(15.8%)和金赛药业(8.6%)四家企业占据,国内A股市场仅有金赛药业的母公司长春高新一个竞争对手,具有相对稀缺溢价,随着公司临床试验的通过以及市场对于生长激素需求的提升,公司的估值从2015年9月初的48.84快速提升至2015年底的139.74,可见投资者对于其稀缺性的认可。

  当成长型公司具备持续的竞争优势并有强大的研发能力时,后续稀缺性的形成主要来自资源配置效率诉求所带来市场自发形成的马太效应。由于竞争的存在,任何一个崭露头角的高利润商业模式一旦出现往往会引起后进者的对于产品的模仿,故从行业发展趋势而言,配置效率提升的诉求将会使得资源不断向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倾斜,形成成长牛股稀缺性,形成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主要的逻辑有两点:第一,市场进入存量竞争的白热化阶段,倒逼成长强者推出的产品必须追求精品化,以争夺消费者稀缺的注意力,这样一来销售费用以及研发投入势必将持续加大,其他企业由于缺乏资本支持其生存空间逐渐被挤压离场,行业准入门槛将不断提升;第二,先行者优势以及研发的巨额投入会带给消费者超出产品本身之外的更多的效用,从而形成企业独特的无形资产“品牌”价值,品牌价值会使得企业在渠道、牌照等方面相较于其他落后企业取得更多优势与资源,规模效应则加速行业进一步两极分化,从而使得马太效应越加明显。

  • 以早期云南白药(000538)作为医药类成长股的例子,云南白药自2005年切入日化产品牙膏以来,作为一名跨界的成长型公司,却缔造了5年成长为十亿级品种,进入牙膏行业前3甲(高露洁、云南白药、佳洁士)的传奇,其中公司的品牌价值与高市场集中度带来的稀缺效益是导致其成功多元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公司高度重视细分市场的覆盖,分别推出金口键(保护牙龈)、朗健(去牙渍)、益生菌(平衡口腔菌群)等不同系列以及针对孕妇、儿童等不同人群的细分产品,通过强大的市场覆盖率在消费者心中形成较强的品牌竞争力。在药企跨界进军牙膏市场之后(片仔癀推出了主打深养清火的片仔癀牙膏、三精制药推出了抑菌消炎的三精双黄连牙膏),从大多数药企生产的牙膏品种来看,多数产品的卖点都定位在消炎抑菌,缺乏稀缺性的竞争成为痛点,云南白药牙膏主打牙龈止血、治疗口腔溃疡的功效不仅与白药“止血愈伤”的品牌形象契合,更是在当时以口腔清洁、口气清新为主的牙膏市场开辟蹊径,成功打造出了稀缺性壁垒,故而实现对许多老牌产品的“弯道超车”,十年以来云南白药牙膏销售额年均复合增速约46%,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从微观层面看,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与投资者的“稀缺”心态也是决定成长牛股稀缺性变化的重要因素。

  • 我们以IPO政策和独角兽回归为例来说明市场环境的变化如何影响成长牛股的稀缺性。我们关注到2017年IPO审核通过率较往年显著下跌,从下半年至今IPO审核持续趋紧,2018年上半年两市首发企业IPO通过率仅略超五成(51.79%),远低于2013年以来平均84.96%的审核通过率,使得场内TMT类成长股公司稀缺性更加突出。同时,未来海外科技股出现回归潮与大批独角兽粉墨登场也会降低成长牛股稀缺性,例如三六零、工业富联宁德时代等登陆A股也将使得场内优质成长型公司得到有益扩充。

  • 投资者的“稀缺”心态也是左右成长牛股“稀缺性”的重要因素。某些成长牛股可能本身的确具有稀缺性,但是投资者对其稀缺性的评估可能会高于合理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的心态也就左右了成长牛股的“稀缺性”。一方面是这些成长牛股在供给和需求的不匹配造成的;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投资者相信这些成长牛股在未来能够更“牛”。前者主要体现在这些成长牛股IPO上市的时候,例如暴风集团(维权)上市连续35个涨停板,宁德时代上市接连8个涨停板等,但是这真的是由其成长的本质和稀缺特点导致的吗?其实更多的是由投资者的稀缺心态导致的,观察新股价格走势就可以看出,当股价泡沫开始增多,市场便开始对其进行价值重估,股价会出现回落并回归合理值。之前热门的富士康上市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对于后者,则主要表现在部分投资者在行情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类比思维。以恒瑞医药为例,恒瑞医药是仅有的十年十倍并超过千亿市值的国内医药第一股,也是成长股中的超级大牛股,市场曾以“国内辉瑞”一直进行类比。目前恒瑞医药市值超过2000亿人民币,为辉瑞的六分之一,但是2017年恒瑞医药营业收入不足150亿元,而辉瑞全球营收超过500亿美元,为辉瑞的二十分之一,可见投资者稀缺心态对于恒瑞医药市值支撑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

  根据前文的定义,我们认为成长牛股稀缺性最首要的是商业模式的稀缺性,其次是在行业竞争格局中的地位,最后才反映到公司经营的基本面上。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投资者的稀缺心态。因此,稀缺性估值溢价来自于商业模式市场占有率财务基本面与投资者的稀缺心态。在目前的定价模式上,传统的DCF、DDM和PE等大多只考虑到成长型股票的财务基本面,并不能完整体现稀缺性标的的特征。因此我们将以上三个因素,商业模式、市占率和基本面作为稀缺性因子纳入估值考量之中。其中,我们认为投资者的稀缺心态会随着资本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波动,是属于非理性溢价,在这里我们不予讨论。

  • 商业模式:我们认为当代新型商业模式核心在于其整合聚拢下游分散的需求的能力。具体来说,企业利润始终来自于其下游需求,单个企业面对的下游需求的放大正是企业增量价值的源泉。纵观整个市场,多数新型商业模式都能够使企业的下游需求得到快速放大,抢占传统的企业市场,特别是在互联网盛行的当代市场环境中,互联网相关的商业模式使薄利多销的策略盛行,让企业可以更快的扩大其用户基数,实现快速发展。

  • 市占率:在企业拥有了可以站得住脚的商业模式后,下一项任务就是取得市场,即抢占利润来源。新型的商业模式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以惊人的速度扩大其势力范围的广度和深度,我们选取市占率作为衡量股票稀缺性的指标。

  • 基本面:在商业模式站得住脚并且取得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之后,企业盈利性、成长性和现金流状况的提高一定会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认为企业基本面的改善和提高是股票稀缺性的结果。

  如何将商业模式进行财务量化?我们认为商业模式虽然本身由企业战略决定,但财务特征与商业模式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部分财务指标可以成为商业模式运行过程的会计表达,是商业模式的外部样貌。考虑到市场占有率和基本面均可进行在财务报表上获取并纳入估值模型,因此,如何将商业模式从抽象的文字概念转化为可比较和计量财务数据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而言,我们根据学术论文《基于财务视角的商业模式研究》得到的启发并结合自身的研究发现,从盈利驱动资源配置价值创造股权结构四个维度建立相关指标的商业模式财务量化框架。下表汇总了我们对商业模式、市场占有率、财务基本面的指标化构建和具体解释。

  在为四个维度选取合适的候选指标后,我们可以开始构建基于行业和个股特征的量化模型来探究各行业成长牛股关键决定因素的影响程。读者可以在附注部分浏览具体的量化建模结果。

  通过对各个影响因子与以市盈率同行差额为指标的估值溢价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我们将就典型的成长行业(TMT+电子+医药+军工)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在纳入商业模式、市场占有率和基本面后,我们发现当前相当一部分成长股的低估空间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计算机、电子、传媒板块的成长风格股票被低估的程度更为明显(具体个股名单及相关数据请与对口销售联系)。具体结论如下:

  1. 国防军工及传媒是两个对市场订单比较敏感的行业,其他主要成长风格行业的市场份额因素并不能为其估值溢价提供明显正面效应;

  2. 以依靠资本开支扩张为主导的成长驱动型模式在计算机行业有较大优势,而其他成长风格行业更加适合通过回报驱动型模式取得高于行业平均的估值溢价;  

  3. 杠杆模式方面,医药生物明显偏向高杠杆模式,国防军工明显偏向低杠杆模式,其他主要成长风格行业的杠杆使用模式方面并无对估值溢价的突出贡献; 

  4. 资产配置方面,除国防军工明显偏向于重资产模式,主要成长风格行业更适合采用轻资产模式取得高估值溢价; 

  5. 在各个成长风格行业中,归母净利润增速对于成长股的估值溢价皆无明显贡献(但都有微弱的正面关系),说明目前估值中已基本将归母净利润增速纳入估值溢价的考量。

     

  利用我们的模型,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成长风格股票现阶段的行业估值状况:

  • 生物医药行业中:15支目前估值溢价被低估,17支估值溢价被高估,行业基本处于估值合理阶段;

  • 通信行业中:37支目前估值溢价被低估,37支估值溢价被高估,行业基本处于估值合理阶段;

  • 计算机行业中:104支目前估值溢价被低估,70支估值溢价被高估,行业整体处于被低估阶段;

  • 国防军工行业中:17支目前估值溢价被低估,17支估值溢价被高估,行业基本处于估值合理阶段;

  • 电子行业中:79支目前估值溢价被低估,58支估值溢价被高估,行业整体处于被低估阶段;

  • 传媒行业中:60支目前估值溢价被低估,46支估值溢价被高估,行业整体处于被低估阶段。

  参考海外成熟市场对于成长型稀缺性标的的定价模式。近年来A股持续吸引海外资金涌入,A股国际化趋势变得日益明显。故而,我们推测未来会有更多的海外资金进入市场,对A股原有的估值生态造成显著影响,稀缺性估值溢价或将进一步像国际靠拢。

  同时,由于各个国家国情以及行业成熟度、盈利能力的差异,各国相对应的估值也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们选取了美股相关行业的龙头与上述各行业稀缺个股的市盈率进行相对比较。在此着重对于TMT、医药等行业进行估值溢价的剖析,发现在TMT以及医药行业A股相对于美股均存在着较高的稀缺溢价。具体而言,在TMT领域投资者给予中国稀缺性个股以明显的成长溢价,由于中国顶级的计算机软件服务企业在海外上市,导致A股的公司除了享受成长溢价以外同时也享受着有投资标的有限以及优质壳资源所带的“稀缺溢价”。在医药行业,由于部分资源以及研发配方的独占性,相对较高的估值溢价体现出A股投资者极大的投资热情。另外,人口老龄化预期、传统医药企业转型预期、医改整合预期以及美股映射预期共同将行业的估值不断推高。在传媒行业,由于证监会财务门槛限制,使得标的的相对稀缺性显著抬高中国传媒行业的市盈率水平,远高于美国。

  回溯市场发展的历程,我们认为:稀缺价值是动态变化的,无论是时代红利、渠道优势,亦或是品牌形象、制度利好,都无法为企业带来一劳永逸的投资价值和估值优势。简而言之,稀缺性的核心因素已然从过去的“物尽其用、铸山煮海”,向今后的“居安思危、因势利导”转变。随着市场制度的完善、行业更新迭代的加速、国际竞争者的加入等因素,单一的垄断型资源优势注定将无法成为市场认可其稀缺价值的理由,唯有把握时代趋势,一手开拓市场、创新需求,一手腾笼换鸟、提升有限资源的配置效率,才是真正的“稀缺标的”。

  本报告中采用的多元回归线性方程来衡量成长牛股稀缺性的估值溢价,所以最终结果或有一定局限性,主要在于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以及稀缺性心态无法量化等,敬请读者注意。同时,分行业构建的估值溢价模型所产生的R Square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说明除去市场随机因素干扰,估值溢价的相当一部分可以通过本模型进行解释。

  (具体量化过程、个股名单和相关数据请联系对口销售获取)

  具体操作如下:

  •  初级样本选取中信成长风格的所有股票,继而剔除数值缺失样本和个别指标异常的极端样本,剩余766支成长风格股票,并按照TMT+电子+医药+军工6个行业分类标准予以分行业研究。

  •  考虑到具有超越行业固有商业模式并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是估值稀缺性的根基,所以我们先将市盈率及其他研究指标的行业平均值求出,计算出具体股票各个指标与行业平均的相减差距。同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对各个影响因子与以市盈率同行差额为指标的估值溢价进行量化建模,从而发现其影响力大小。

  1.3.4.1. 医药生物板块成长股估值溢价分析

  商业模式方面,我们可以从构建的模型中得出,高权益乘数明显支撑了企业的高估值溢价,意味着高杠杆模式往往受到生物医药板块投资者欢迎。生物医药板块估值溢价与过往分红率之间的关系为正,意味着回报驱动模式在医药行业有主导影响。此外,总资产周转率对生物医药行业的正面影响是所有选取行业中最突出的,意味着轻资产模式在医药行业易于产生高估值溢价。

  市场占有率方面,生物医药板块估值溢价与市场份额关系为负,意味着单纯扩张市场在生物医药行业并不能带来高于行业平均的估值溢价,主要原因是该行业产业链较长且较复杂,从上游的原料甚至科研院所专利到中间的化学药和中成药,再到以医疗机构和零售两大终端为主的经销商,最终到消费者,这期间的市场占有率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回报,相反,对于那些掌握特有产品尤其是有专利保护的产品的生物医药企业,其丰厚的利润率及强大的议价能力往往可以带来较高估值。

  财务基本面方面, 速动比率与估值溢价关系略微为负,意味着医药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并非投资者给予估值溢价的主要因素。

  1.3.4.2. 通信板块成长股估值溢价分析

  商业模式方面,我们可以从构建的模型中得出,通信板块估值溢价与资本开支扩张联系不强,意味着投资者对于通信板块成长风格企业的资本开支扩张并没有给予很高估值期望。而高权益乘数对企业的估值溢价略微有负面影响,意味着高杠杆模式在通信板块会引发投资者的不适。通信板块估值溢价与过往分红率关系略微为正,意味着企业分红对通信板块成长股投资者的估值判断有一定影响

  市场占有率方面,市场占有率与估值溢价有微弱的负面关系,可以得出市场份额并非重要因素

  财务基本面方面,应收账款周转率在通信板块是一个明显的负面因素,低应收账款周转率将伴随相对较高的估值溢价。而高净资产收益率则是一个对估值溢价产生正面影响的因素

  1.3.4.3. 计算机板块成长股估值溢价分析

  商业模式方面,计算机板块估值溢价与资本开支扩张趋势关系为正,意味着以研发开支为主的资本开支扩张可以为公司带来高估值。我们还发现高权益乘数也明显利于计算机板块企业的估值溢价,显然计算机板块的成长股投资者对于公司的财务杠杆使用较为推崇。此外,高机构持股比例也是正面估值因素之一,可见股权集中模式有利于计算机板块高估值溢价的产生。总资产周转率对计算机板块的估值溢价也有正面贡献。意味着计算机行业的投资者倾向于轻资产模式。主要原因是互联网市场最重要的并非是当前收入,而是收入的变化趋势,轻资产模式有利于计算机企业灵活转变策略,发掘新的盈利增长点

  市场份额方面,市场占有率并未提供正面支持。

  财务基本面方面,速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是明显的正面因子,对企业高估值溢价提供了有力支撑。

  1.3.4.4. 国防军工板块成长股估值溢价分析

  商业模式方面,机构持股比例也对国防军工企业的估值有着正面影响。意味着股权集中模式更有利于军工企业的估值溢价,军工企业往往有国资背景,主要股东本身便会带来重要订单。此外,高权益乘数不利于军工企业提高且估值吸引力,高财务杠杆显然在军工行业不受欢迎。资本开支扩张对于企业估值溢价也有负面影响,显然回报驱动模式在国防军工板块更容易取得高估值溢价。总资产周转率与估值溢价关系强烈为负,意味着在国防军工板块重资产模式更加受到欢迎

  市场份额方面,我们发现国防军工板块市场份额对于企业估值溢价有着直接贡献。考虑到国防军工行业主要订单来源于政府,其客户资源是决定军工企业生存及发展的关键因素,故市场份额直接影响投资者的估值心态。

  财务基本面方面,速动比率与估值溢价关系为负,意味着投资者认为这一板块的企业可以牺牲一部分短期偿债能力以取得高额股东回报

  1.3.4.5. 电子板块成长股估值溢价分析

  商业模式方面,我们可以从构建的模型中得出,电子板块估值溢价与资本开支扩张负相关,意味着投资者对于电子板块成长风格企业的资本开支扩张并没有给予高估值期望。而高权益乘数却明显支撑了企业的高估值溢价,意味着高杠杆模式是影响通信板块估值的关键因素。

  市场份额方面,过高市场份额略微对估值溢价有负面影响。

  财务基本面方面,高速动比率和较高归母净利润增速对于估值溢价有明显正面贡献

  1.3.4.6. 传媒板块成长股估值溢价分析

  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和机构持股比例对传媒企业的估值有着正面影响。意味着股权集中模式更有利于传媒企业的估值溢价。通信板块估值溢价与过往分红率关系显著为正,意味着企业分红对传媒板块成长股投资者的估值有重大影响。投资者对传媒行业的分红回报十分看重。

  市场份额方面,市场份额同样对传媒企业的估值有着正面影响,市场影响力确实是投资者考量传媒行业估值溢价的重要因素

  财务基本面方面,应收账款周转率对传媒板块估值溢价有明显的正面贡献。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王帅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03 聚杰微纤 300819 15.07
  • 02-27 雪龙集团 603949 12.66
  • 02-26 瑞玛工业 002976 --
  • 02-19 建业股份 603948 14.25
  • 02-17 紫晶存储 688086 21.4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