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D业务收缩、SPD规模未起 塞力医疗陷资金困局

IVD业务收缩、SPD规模未起 塞力医疗陷资金困局
2024年06月21日 01:28 21世纪经济报道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2024年以来,塞力医疗(维权)(603716.SH)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已进行五次股权质押融资,困囿于资金链紧张的现状显而易见。

  日前,该公司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赛海(上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海科技”)将补充质押70万股,已累计质押公司股份1580万股,占其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为73%,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7.85%;赛海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温伟累计质押2495万股,占其合计所持股份的79.77%,占公司总股本的12.39%。

  此前,塞力医疗还通过借款、资本化处理应收账款、临时使用闲置募集资金等方式缓解资金压力。

  然而,在多种操作下,塞力医疗突破了合规的底线。2023年9月,塞力医疗因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被上交所通报批评;2022年塞力医疗对联营企业应收款缺少审计证据、2024年涉嫌信披违规被立案调查,结合上述情况,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已连续两年对该公司出具强调事项段保留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频繁动用各类资金的背后,是塞力医疗主营业务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市场订单不足,公司一方面面临着集约化IVD(体外诊断产品)业务缩水的困境,另一方面又必须着力扩大集约化SPD(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业务规模。

  据统计,2021年至2023年,塞力医疗的扣非净利润连亏约3.84亿元,营收则从26亿元降至20.06亿元。若该公司下一个年度扣非净利润仍然为负,且审计报告给出“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的判断,或面临被ST的命运。接下来,如何提高主营业务竞争壁垒、扩大市场规模,进而解决资金困局、扭亏为盈?或是塞力医疗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集约化IVD业务是塞力医疗上市初期就从事的主营业务,即向医疗机构提供医学临床诊断仪器和配套检测试剂构成的统一检测系统,销售配套诊断试剂和耗材等。该种商业模式下,营业收入主要由销售差价与测试数结算的仪器使用费构成。

  随着IVD市场规模的扩张,塞力医疗业绩不断上涨,总营收从2016年的6.27亿元上涨至2019年的18.3亿元,归母净利润从2016年的6891.7万元上涨至2019年的1.1亿元。

  然而,2019年,医疗体系改革,“集采平台”“两票制”“耗材零加成”等系列政策相继推出,使得IVD业务的利润空间缩减。2023年,塞力医疗集约化IVD业务营收7.19亿元,同比下降30.9%,在总营收中占比为35.86%。

  塞力医疗在财报中解释,部分IVD业务到期后未做续约安排。同时,由于集采等政策原因,部分客户收入额出现一定幅度下降。

  此外,据悉,塞力医疗已经选择性地终止部分IVD业务和单纯销售业务。提及原因,该公司指出,与部分客户应收账款回款时间过长有关,为减少垫资压力,适应公司战略转型。

  公开资料显示,集约化IVD业务是医疗器械流通的一个分支,属于重资产、重运营的行业,行业整体回款周期较长,对资金链要求较高。因此,应收账款高、回款难成塞力医疗亟需解决的难题。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塞力医疗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应收账款原值约为17.78亿元,坏账准备约2.52亿元,账面净值约15.2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76.07%,占合并报表资产总额的45.66%。

  值得注意的是,从行业水平来看,塞力医疗所属行业应收账款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2023年,润达医疗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约为60.57%,合富中国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约为67.70%。

  然而,短期内,塞力医疗无法立即改善应收账款现状。据2022年塞力医疗对监管函的回复,在周转效率上,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242.24天,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49。

  塞力医疗在年报中进一步指出,公司主要客户是医疗机构,受国家医保结算影响,账期较长,使得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023年,塞力医疗对医疗机构的应收账款约16.48亿元,坏账准备1.91亿元;非医疗机构应收账款约0.76亿元,坏账准备约0.25亿元。

  提及回款措施,塞力医疗指出,“公司将对无法协商一致的客户启动诉讼程序,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回款问题,相应前期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可在收回当期冲回,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款力度将极大缓解资金的压力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从而提升公司净利率。”

  还需注意的是,与高应收账款并存的,是信用减值问题。“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公司持续面临行业竞争与产品价格下行压力,且下游医院客户医保回款慢传导至公司应收账款持续回款不畅,使得信用减值损失不断加大。”评级机构中证鹏元指出。据财报,塞力医疗2023年信用减值损失达8006.81万元。结合流动性压力,股权质押比例偏高等问题,中证鹏元将塞力医疗主体信用评级结果从“AA-”降至“A”。

  在IVD业务利润收窄的大背景下,成本管控成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塞力医疗则向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SPD)迭代升级。2021年,该公司制定的经营模式为“医疗检验集约化IVD+医疗耗材集约化SPD”的双主业模式,加上三方独立实验室和自主研发生产线。

  从销售额来看,2021年,塞力医疗集约化SPD业务增长势头较好,收入约6.93亿元,同比增长95.63%。然而,近两年,该公司集约化SPD业务增长缓慢。2023年,塞力医疗SPD业务营收约7.41亿元,同比增长7.5%。

  值得注意的是,在营收增幅放缓的情况下,该公司集约化SPD业务成本却不断增长,2021年成本约为6.21亿元,同比增长97.69%;2023年成本约为6.68亿元,同比增长7.62%。

  随之而来的则是塞力医疗集约化SPD业务毛利率不断下降。2020年,该公司集约化SPD业务毛利率约为11.35%,2021年约为10.41%,2023年约为9.9%、比2022年减少0.06个百分点。

  事实上,在行业层面,集约化SPD业务正处于高速发展期。《2023中国公立医院医疗器械SPD市场分析报告》指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我国开展医疗器械SPD的医疗机构已达1800家。按照公立医院11746家的数量进行推算,当前我国医疗器械SPD项目在全国公立医院的渗透率为15%,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过,从市场格局方面来看,89%的SPD项目由医疗器械商业企业作为运营商,国药、上药、华润、九州通等占据主要份额。

  “公司2017年就开始着手布局推广SPD模式,但受近几年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公司部分SPD项目目前整体处于投入建设期,项目进度延后,规模效应尚待体现。”塞力医疗表示。

  路在何方?从已有的动作来看,一方面,塞力医疗瞄准了县域医共体建设需求,挖掘更多的下沉市场;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增加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竞争力,走科技道路脱困。2023年,该公司研发费用约4321万元,同比增长46.74%。

  还需注意的是,不断开拓空白市场的同时,公司的内部控制和运营管理风险也在加大。塞力医疗指出,“‘两票制’实施后,公司通过渠道并购、空白市场开拓、战略合作相结合等方式加强了全国终端渠道的有效覆盖,同时整合后运营管理复杂度增加,对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和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若未来相应子公司或业务发现减值迹象导致计提商誉减值损失,会对公司业绩产生直接影响。”

  财报显示,2023年,塞力医疗对云南赛维汉普科技有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损失861.33万元;对子公司山东润诚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计提商誉减值损失1253.99万元;对子公司武汉汇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计提商誉减值损失1406.92万元。该三项减值损失合计金额为3522.24万元。

  集约化IVD业务收窄、集约化SPD业务规模未起,摆在塞力医疗面前的最紧迫的问题之一或是:持续投入的钱从哪里来?

  首先是借款。截至2023年年末,塞力医疗的短期借款约4.44亿元,货币资金仅为2.79亿元。不得不提的是,银行短期借款带来的利息费用也是发展要面对的难题,据不完全统计,塞力医疗近三年累计的利息费用达2.58亿元。

  对应收账款进行资本化处理是一种方式。早在2021年,塞力医疗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应收账款转让类资管、信托产品的方式进行融资,总额度不超过人民币2亿元,期限不超过24个月。不过,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塞力医疗仅在2021年底进行过一次应收账款资本化处理,即将合计8367.02万元的应收账款债权转让给浙江泉溪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泉溪资管”),成交价格为7964.10万元。

  然而,由于泉溪资管未收到应收账款,提起诉讼,并将塞力医疗作为案件第三人。通过与泉溪资管协商,塞力医疗又约定以原价回购应收账款,并向泉溪资管支付在应收账款受让及出售期间产生的费用为402.92万元。整体来看,塞力医疗欲通过资本化处理应收账款缓解资金紧张的措施效果不佳。

  股权质押融资又是一种方式。据公告,赛海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温伟未来半年内到期的质押股份数量为1055万股,融资余额2500万元;未来一年内到期的质押股份数量为710万股(不含半年内到期质押股份),对应融资余额2011万元。

  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也是一种方式。该公司今年4月份的一则公告显示,2023年先后五次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补血”,其中,第五次共使用约3.9亿元闲置募集资金临时补充流动资金,截至今年4月底还剩余3.74亿元尚未归还。

  然而,在多种操作方式下,塞力医疗突破了合规的底线。2023年9月,塞力医疗发布公告称,上交所对塞力医疗、其控股股东赛海健康、实际控制人暨时任董事长温伟及有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的决定。据悉,该次纪律处分的原因为塞力医疗存在将公司资金拆借给第三方,最终流转至控股股东赛海健康及实际控制人温伟,构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具体来看,2020至2022年期间,塞力医疗控股股东赛海健康通过公司或合并报表范围内子公司以项目保证金、借款或可转股债权形式将资金汇入第三方企业,同时公司及子公司与该第三方企业签订相关协议约定借款利率并付款。此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累计发生额合计约3.71亿元。针对资金占用等相关问题,中审众环在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财报审计中发表带强调事项段的非标意见。

  为了避免被ST的命运,塞力医疗能做的是加强主营业务竞争力,找到更多市场订单。然而,市场开拓、技术研发等均需要资金的投入。

  塞力医疗在年报中指出,未来,公司拟通过多渠道融资方式,扩展融资来源,降低对银行的依赖,以减少对单一融资渠道变化引发的系统性风险,通过充足的资金支持公司扩展业务范围。此外,公司计划将储备的投资项目特别是标的项目得到市场认可估值增加的项目,比如塞力斯生物、武汉金豆数据、四川携光等,加强市场推广与沟通,出让公司持有的股权,以换取投资收益。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郝欣煜

融资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