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作!中信证券280亿级配股获批,券商龙头意欲何为?

大动作!中信证券280亿级配股获批,券商龙头意欲何为?
2021年11月16日 16:29 市场资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证券之星

  说起中信证券,普通投资者的心情是复杂的。但如果回归到券商行业本身,中信证券又是无可争议的行业龙头。

  而这个行业龙头,最近有一个大动作。

  中信证券大动作

  1115日,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了中信证券的配股申请。中信证券拟配股募资不超280亿元。其中拟使用不超190亿元用于发展资本中介业务。

  其实早在今年3月份,中信证券这个配股募资方案就已经公布。

  当时,中信证券披露的再融资方案显示,此次中信证券将采用101.5的比例向A股及H股股东进行配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80亿元,为公司自2002年上市后金额最高的一笔再融资。

  不过一直以来配股募资的方式就比较有争议。一方面是因其自身带有的“强制性”,另一方面则是会在短期内稀释不参与配股的股东持股权益。

  在配股募资的消息公布后,中信证券A股的股价在31日和2日连续两日下跌。今日中信证券股价同样大跌,跌幅达4.80%。

  其实中信采取配股融资而不是定增、可转债等方式,应该是考虑到大股东目前持股比例本来就不高,如果采取定增和可转债方式股权会进一步被稀释。因此选择配股是目前相对比较好的融资方式。

  打造“航母级”券商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中信证券此次募资用途中,资本中介业务占据了绝大部分。不超280亿元的总募资额,有190亿元用于资本中介业务。

  对此,中信证券表示,随着金融供给侧改革和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进程提速,客户在风险管理、全球资产配置、策略投资等方面的需求迅速增长,资本中介业务成为公司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的重要载体。

  资本中介业务具有客户广泛、产品丰富、利差稳定、风险可控的特征,是中信证券近年来重点培育的业务方向。中信证券在资本中介业务领域建立了较强的竞争优势,业务规模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收益互换、股权衍生品等创新型资本中介业务已成为中信证券重要的业务增长点。

  中信证券这次如此大手笔的配股募资,除了要支持其资本中介业务发展,更重要的是原因是为了集中力量,打造一家航母级券商。

  在此次配股募资的必要性上,中信证券表示是“响应国家战略,打造‘航母级’券商”。中信证券称,公司作为证券行业龙头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不断夯实自身资本实力,抓住资本市场以及证券行业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

  而对于券商这类资本密集的行业来说,资本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家券商的竞争力。

  券商股价为何疲软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三季报,券商行业公司普遍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整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近九成券商营收实现同比增长,仅5家券商营收同比下滑。

  与去年相比,行业龙头中信证券的营收规模再上一层楼,其去年同期刚跨过400亿元门槛,今年已经向600亿元的营收规模挺近,与第二名海通证券拉开超230亿元的差距,龙头领先优势愈加明显。

  在净利润方面,2021年前三季归母净利润排名前五的券商分别是中信证券为176.45亿元、海通证券为118.26亿元、国泰君安116.35亿元、华泰证券110.49亿元、广发证券86.41亿元。

  而和业绩不相匹配的是券商股的股价表现,虽然时不时的会表现一下,但总体来看,股价比较疲软,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申万宏源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有两个方面原因导致了这个现象。一方面,由于券业已经经过了前期的大发展,眼下进入了一个调整阶段。加之券商杠杆率与往年相比有所下降,其突破性发展的可能并不是很大,这就遏制了市场与资金对券商未来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的想象。

  另一方面,今年改革的力度与往年相比有所收缩,所以券商股也受到了影响。”

  最后券商股本身也比较特殊,有着强周期性,资金与投资者对于市场的预期将会影响他们对券商股的看法。对券商股的市场预期一般都是超前的,券商业绩如何与股价涨跌的直接关联性不大。

  券商的未来在哪

  那么券商的未来又将如何发展?又是否还值得关注呢?

  目前证券公司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收入主要来自经纪、投资银行以及自营业务,盈利模式单一,传统业务竞争不断加剧。

  随着客户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客户对证券公司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证券公司中介服务的功能,拓展中介服务的内涵和价值,未来证券行业的盈利模式将发生改变。

  一方面,证券行业的盈利模式将会从通道收入模式向资本收入模式转变。整个行业的马太效应就进一步加强,优质客户、资本都将向头部优质龙头集中。

  另一方面,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或将向买方转型。东方证券副总裁徐海宁指出这个判断来自于四个方面:

  一是中国居民财富配置结构的转变,由实物资产向金融资产转移趋势明显。近几年公募基金产品规模快速增长,公募基金已经成为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标的。

  二是理财产品净值化。今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收官之年,理财产品净值化下,产品销售逻辑从产品导向转为客户导向,由交易通道等要素转向投资逻辑和顾问服务。

  三是“基金挣钱、基民不挣钱”的行业痛点。过去二十年,国内公募基金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6.2%,但整体基金投资者的收益却远远落后于这个水平,投资者表现出持有时间短、追涨杀跌、频繁交易等行为。如何将基金收益转变为投资者收益,是行业长期发展要解决的问题。

  四是机构与客户探索长期价值共生的机会。卖方财富管理的未来就是价格战,买方财富管理才能为客户和机构提供长期价值共生的机会。

北交所新股首日最高涨近500%,立即开通权限>>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冯体炜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18 炬芯科技 688049 --
  • 11-18 三羊马 001317 16
  • 11-17 华塑股份 600935 3.94
  • 11-17 金钟股份 301133 14.33
  • 11-16 云路股份 688190 46.63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