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记者:安宇飞
在非洲的坦桑尼亚、肯尼亚、加纳等国,随便走进一户人家,几乎都能看到科达制造提供的建筑陶瓷。在泰国、新加坡、巴西,比亚迪的电动车已穿行在大街小巷……“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千千万万的中国企业走遍全球各地,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能。
目前,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主力军。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10日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近2.9万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外贸总值的45.4%,较2013年提高了6.2个百分点。其中,中国民营企业对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超过1.5万亿美元,占同期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的53.7%。
一件件“中国制造”产品在海外热销,一座座海外工厂拔地而起,“海陆空”立体式出海的中国企业,正成为“一带一路”沿线的点点星光,无数星光汇聚,连成了各国经济携手共赢的璀璨星河。
产品出海紧锣密鼓
10月10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小漠国际物流港,海风吹拂。伴随着轮船进港的鸣笛声,一艘蓝白相间的“庞然巨物”缓缓停靠码头。这是外籍汽车滚装船“梦幻兰花号”,将搭载约3400辆比亚迪汽车前往以色列。
目前,比亚迪已成为以色列汽车市场的“新秀”。在今年9月,比亚迪ATTO 3(国内名为比亚迪元PLUS)凭借1108辆销量成为以色列市场的单车型销量冠军。今年1月至9月,比亚迪ATTO 3在以色列连续霸榜全车系单车型销量第一。
在以色列市场的出色表现,只是比亚迪全面进军海外市场的亮点之一。今年9月,比亚迪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28039辆,同比大幅增长超2.6倍。在泰国、新加坡、巴西、瑞典等国,比亚迪都多次拿下月度纯电动汽车销量冠军。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2023年9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已接近20万辆,车辆主要通过陆运和海运两种方式进行运输。其中,陆运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车辆主要通过中欧班列发运。
据了解,2021年5月,比亚迪正式宣布“乘用车出海”计划,将挪威作为开拓海外乘用车业务的首个试点市场。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目前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已进入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足迹遍布全球超5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已成为比亚迪发力海外市场的重要目的地。
比亚迪相关负责人表示,“共建‘一带一路’的十年,也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十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海,‘中国品牌’和‘中国技术’也日渐在全球范围传播开来,这促进了比亚迪在技术创新、产品革新、品牌竞争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使得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最终获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比亚迪的成绩,也是中国汽车出口强势崛起的缩影。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9月,中国汽车出口44.4万辆,同比增长47.7%,已经连续两个月出口超40万辆。今年1月至9月,中国汽车出口338.8万辆,同比增长60%。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已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出口数量占比近一半。
中国汽车远渡重洋的背后,既有像比亚迪一样“正面冲锋”的车企,也有华为这种提供“辅助”角色的公司。
据华为云方面介绍,华为云打造的KooVerse全球一张存算网,已覆盖全球29个地理区域、83个可用区,打造全球50毫秒低时延体验圈,满足车企全球业务部署,助力车企走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华为多年的全球合规经验,能直接为车企出海保驾护航;全球4个区域服务中心、170多个本地服务中心,4万多名服务工程师,各种本地经验等分享,将进一步助力车企实现本地化、全球运营一体化。
作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汽车的出海热潮可以被看做中国商品加速出海进程的标志。除了汽车之外,在衣、食、住、行各个领域,中国商品都深度走进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在非洲,时常能看到当地人使用一种有照明功能的风扇,这是中国企业小崧股份结合当地需求提供的创新型产品。
小崧股份执行总裁陈开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非洲是14亿人口的大洲,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电力设施建设较为薄弱,我们从非洲代理商处了解到,今年以来非洲各地持续出现电力短缺,年初,南非一度因频繁限电而进入‘国家灾难状态’。供电不足、经常大面积停电,意味着对多功能、低功率的生活家电有很大的需求。我们接收到代理商反馈并做了市场调研,了解到非洲市场的家电产品功能比较单一。结合当地情况,我们把现有产品改良,大胆将风扇和灯结合,开发了多个具有储能属性的多功能应急产品。小崧应急产品也顺利地打入非洲市场,夜灯风扇、移动风扇等都是小崧在‘一带一路’海外市场的热销产品。”
目前,小崧股份的小家电业务主要集中在海外市场,今年上半年外销收入占整体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70%,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是其海外营收的重点区域。陈开元表示:“小崧在共建国家主要布局移动照明和风扇,在满足当地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也逐步布局空气净化器、种植机等提升生活品质的家电。公司小家电类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市场份额占比在5%-50%不等。”
整体来看,“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中国商品”。产品出海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不仅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业绩增长引擎,也切实解决了共建国家的商品需求,形成共赢。
制造出海打通
“深层连接”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企业的出海也逐渐从“平面化”的产品出海,走向“立体式”的制造出海、工厂出海。
比亚迪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海外市场,我们积极与当地优质的合作伙伴和经销商展开紧密的合作,同时还将在泰国、巴西建设自己的工厂,这为我们开拓并深耕本地市场提供了机遇。”
据了解,今年7月,比亚迪宣布在巴西投建由三座工厂组成的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总投资额约45亿元。3月份,比亚迪首个海外乘用车生产基地泰国工厂奠基,规划年产能15万辆,预计2024年正式投产。
中国企业为何积极建立海外工厂?比亚迪负责人表示,“本土化是深耕市场的重要条件,能让企业走得更远更稳,契合当地消费者需求、满足当地用车习惯、建设本地化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能让消费者更加信赖我们的品牌和产品。”
实现“制造出海”的不仅仅是中国车企,更有建材领域的企业。科达制造董秘李跃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科达制造有两大业务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迅猛,一个是陶瓷机械业务,一个是海外建材业务,建材业务集中在非洲。”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科达制造建材机械业务实现21亿元的营收,其中陶瓷机械业务海外接单占比超过60%,非洲及土耳其、沙特等地区订单增长超30%。
从海外建材业务来看,上半年科达制造该业务整体实现营收19.07亿元,同比增长25%。李跃进表示,“海外建材业务基本上全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目前是跟战略合作伙伴在非洲肯尼亚、加纳、坦桑尼亚、塞内加尔、赞比亚5国合资建设运营6个生产基地。”
制造出海带来的亮眼增长背后,是许多员工常年“征战”海外市场的拼搏奋斗。李跃进称,“科达设备业务‘走出去’的时间比较久,我们设备销售的对象主要是那些投资厂区,除了设备销售外还要进行后续服务,我们就有很多服务人员在海外。有这样的海外团队,像我们这样的中国企业才能有如此的海外成就。”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非洲生意可能不好做,工人效率也低、难管理,但李跃进认为这属于“刻板印象”。“我们在非洲的第一个项目,2016年在肯尼亚,实现了当年铲土、当年建成(工厂)、当年(实现)收益的成就。这背后除了借助中国基建能力之外,当地也提供了政策支撑,创造了一个当时可以称为‘奇迹’的速度。”李跃进说。
为了更好地了解海外员工的需求,中国企业也需要积极学习各地的文化。李跃进表示,“我们本来会为员工增加一些饮食福利。刚开始我们就按自己的想法,在早餐、午餐给员工加餐。但当地的饮食习惯和节奏跟国内不同,有些员工可能一天就吃两顿饭,所以我们加餐但他们可能没有吃的习惯。如果不了解当地文化,就很难因地制宜制定福利措施。包括员工的工作模式和方式,都需要根据当地文化去进行匹配。”
除了文化差异外,对于经济发展和市场的差异,出海企业也需要拥有更清晰的认知。陈开元表示,“国内基建相对完善,对小家电的需求以提升生活品质为主,国内客户要求小家电不断迭代创新,客单价也较高。部分‘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基建相对薄弱、电力短缺,家电的作用主要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要求物美价廉,加上跨文化的影响,两地的贸易、结算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
“通过我们长时间走访,与当地经销商和客户密切沟通后,针对需求与其他国际市场不对等的情况,小崧股份将国内美好舒适生活概念的产品引入共建国家,同时注重成本的优势,满足产品刚需的同时让共建国家人民享受到不一样的美好舒适生活。”陈开元说。
一座座海外工厂,正在变成一架架“桥梁”,连通起中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在连通中形成合力,在交融中促进发展。
“向外走”成为必然抉择
为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会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目的地?
比亚迪相关负责人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领域的投资需求潜力巨大,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车企提供了众多机遇。作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持续布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市场,通过行业领先的技术创新和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有效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陈开元表示,“人口决定了消费需求,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口年轻化、增速快,人口红利期较长,中国持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拓展双边经贸联系,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将促进国际经济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李跃进认为,中国传统行业“向外走”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为国内市场已经发展较成熟、相对饱和。面对这种情况,传统行业无外乎两个方向,其一是跨界转型,选择符合国家未来发展需求的赛道进行转型,其二就是“走出去”,把市场变大,从中国市场走向全球市场。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这十年来,一个个或大或小的企业已经在“一带一路”市场取得成绩。2013年到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无论是在工程机械、建材、农业等传统行业,还是在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5G等新兴产业,中国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积极携手促进合作,互惠共赢谋求发展。
这十年来,一个个中国商品乘船出海,一座座海外工厂拔地而起,见证了一个个中国企业将“一带一路”谋篇布局的“大写意”细化成了线条精密的“工笔画”。而中国企业出海的脚步不会停下,它们将像水滴一样汇成广阔大海,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如浪潮般奔涌向前。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