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保投资者通讯--2024年第6期

中国太保投资者通讯--2024年第6期
2024年07月02日 17:02 中国太保投资者关系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监管动态

国资委:央企原则上不得新设、收购、新参股各类金融机构

6月3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认为,要深入贯彻落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立足出资人定位,修改完善中央企业金融业务监管制度,突出严的基调,做到“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以巡视整改为契机,持续督促企业针对风险问题逐项落实整改措施,切实守住风险底线;从严控制增量,各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得新设、收购、新参股各类金融机构,对服务主业实业效果较小、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原则上不予参股和增持。

金融监管总局:大型保险公司普惠保险考核权重原则上不低于5%

6月6日,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保险公司要建立普惠保险发展领导体制,加强普惠保险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董事会和管理层定期听取普惠保险发展情况。明确普惠保险业务牵头部门,建立推动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机制。保险公司要将开展普惠保险、履行社会责任纳入经营绩效考核,大型保险公司普惠保险考核权重原则上不低于5%。加强普惠保险内控管理,确保经营行为依法合规、业务财务数据真实,并及时识别和防控相关风险。

证监会发布上市险企信披新规:投资收益率调整为三年平均值

6月21日,证监会公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4号——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特别规定(2024年修订)》。其中变化较大的是将投资收益率、综合成本率和综合赔付率披露要求调整为三年平均值,及可以在年报中选择使用分季度披露规模保费或原保险保费收入、利息收入等经营指标的方式代替分季度披露营业收入净利润等财务指标的相关要求,给予一定的信息披露弹性。市场认为,新规有助于投资者更科学地评估上市险企的投资价值,强化对风险管理的信息披露,督促上市险企提升经营的稳健性。

行业信息

金融监管总局:保险业要强化资产负债联动和逆周期监管

6月19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4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表示,保险业仍需深化改革以增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动力:一是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实现降本增效。推动保险业坚持内涵式发展、特色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加快由追求速度和规模向以价值和效益为中心转变。二是深刻把握发展规律,强化资产负债联动。将强化逆周期监管,完善偿付能力和准备金规制,拓宽资本补充渠道。推动保险机构强化资产负债统筹联动,将其贯穿经营管理全链条各环节。三是着力夯实发展基础,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将加快推动健全金融法治,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研究出台推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金融监管总局:鼓励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参与各类业务试点

6月20日,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座谈会在2024陆家嘴论坛期间召开。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在会上表示,希望外资金融机构发挥联通境内外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中资金融机构合作。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持续大力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推动更多金融开放创新举措在上海先行先试,鼓励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参与各类业务试点,为在华外资金融机构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中国太保:保险业做好养老金融要助力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6月20日,中国太保执行董事、总裁赵永刚出席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赵永刚表示,养老金融既是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设施,也是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的支撑力量。其表示保险业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应该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丰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供给,助力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二是发挥跨周期资产配置专业能力,持续为养老资金管理贡献力量。三是发挥长期资金优势,积极布局养老服务。

专题报道

中国太保2023年度股东大会股东问答记录

问题1、近日,上海市委领导来公司调研,提出“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聚焦自身主业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请问公司对此有何应对及规划?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答: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近年来,中国太保始终牢固树立“金融为民、金融惠民、金融便民”理念,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做深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切实发挥保险业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重要作用,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保险金融服务集团,为建设金融强国贡献力量。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以“创新”为驱动,做优科技金融。中国太保积极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保险分散风险的有效机制,为科技研发、成果转换、产业化推广等科技活动和活动主体,提供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不断做优科技金融服务,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科技创新注入更多保险动能。我们为中国商飞、商汤科技等领军企业和重点项目定制保险;截至2023年,投资创新类私募股权基金规模超450亿元。

二、以“可持续”为目标,做强绿色金融。中国太保积极践行双碳国家战略,制定《中国太保集团环境、社会和治理三年规划(2023-2025)》,积极发挥保险在负债端和资产端的专业优势,持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为经济社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助力和支撑。我们签署联合国可持续保险原则、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2023年,我们在进博会举办“驭势笃行 共碳未来”ESG开放论坛,聚焦绿色金融,共话双碳经济。

三、以“惠民”为使命,做实普惠金融。中国太保坚持金融向善、民生为本,发挥风险保障、资金融通、社会管理等作用,从构建差异化、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到助力实体经济繁荣发展,从助力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到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持续做实普惠金融,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我们已经形成“大病医保+基本医保+补充医保+长护险+惠民保+商业医疗险”的完整产品链,大病医保、长护保险分别覆盖1亿人和5000万人。我们积极助力构建城市巨灾保险体系,在发生自然灾害和重大事故时全力展开风险减量管理和理赔救援工作。

四、以“安享”为宗旨,做大养老金融。中国太保从2018年开始布局养老产业,推出“产品+社区+服务”新模式,并聚焦健康老龄化,围绕保险支付、服务赋能和建立生态,构建大健康养老蓝图,推动养老服务效能提升、带动养老产业发展。截至2023年底,我们养老金管理规模超6800亿元;太保家园落地12城14园,已开业社区达8家。

五、以“智能”为方向,做活数字金融。中国太保持续探索数字金融领域,先后启动“数字太保”战略、“大数据”战略,打造行业领先的数智化能力,赋能公司高质量发展。我们基于大模型技术发布上线审计数字员工,已成为日常审计工作等效劳动力。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太保将继续践行高质量发展,做好“五篇大文章”,培育新质生产力,围绕新时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推动保险供给体系和供给能力的优化升级,进一步提高服务国家战略和美好生活的水平。

问题2、2023年公司经营业绩稳健,综合实力稳中有进,2024年一季度公司业务持续稳中向好,请问管理层如何展望全年业务发展趋势?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有哪些?

答:2023年和2024年一季度公司经营业绩持续稳中向好,得益于公司始终坚持价值主线,坚定转型发展,面对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持续做精做深保险主业,聚焦价值创造和关键领域突破能力提升,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稳健经营,保障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公司不断深化对行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握发展与风险、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效益、资产与负债等多重平衡,推动实现各业务板块均衡发展。寿险业务长航转型纵深推进,新业务价值实现快速增长,业务品质持续稳中向好,转型成效逐步释放。产险业务在综合成本优化的情境下实现较快发展,不断巩固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资产管理坚守战略资产配置定力,灵活进行战术资产配置,投资收益率保持稳健。

二是增强专业化能力,进一步发挥主业经营优势。寿险多元渠道建设更进一步,代理人渠道U人力产能继续快速增长,优增优育正在助力绩优队伍规模向好;银保渠道持续深耕战略合作渠道,聚焦队伍专业能力提升,稳步提升价值率水平和新业务价值贡献。产险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更进一步,车险提高优质客户的留存能力,推进新能源车险成本优化;非车险中健康险、责任险业务品质提升助力综合成本持续改善。资产管理进一步加强专业化投研能力建设,择时配置优质资产,发挥权益投资股息价值策略优势,升级符合保险负债特征的跨周期资产配置框架体系。

三是创新驱动,把握金融强国战略发展机遇。大健康加速产服融合和资源共享,打造共生生态和服务闭环,推进健康险业务有品质的稳定增长,增强大健康产业投资协同效应。大区域着力开发重点区域和中心城市的重要战略客户和个人中高端客户,深化产寿协同,加快推进资负协同和产服协同,形成区域发展合力。大数据持续推进科技赋能保险生态,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一线业务场景的应用,全面提升数智化应用水平。

此外,公司将坚定责任担当,持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质效,坚持稳中有进、以进促稳,不断提升综合实力,持续为客户、为股东、为社会、为员工创造价值。

问题3、2023年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并对精算假设进行了调整,请问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对未来公司经营会有怎样影响?

答:关于会计准则切换:根据财政部相关规定,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企业自 2023年1月1日起执行新保险合同准则(IFRS17),同时此前选择暂缓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的保险公司开始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IFRS9)。我司作为A+H+G三地上市公司,于2023年1月1日起执行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实施后,部分指标内涵发生较大变化,营业收入绝对数值大幅下降,净利润波动加大(投资收益波动明显增加)、净资产波动的可能性加大,对公司的负债端经营及资产配置策略等产生一定影响。

关于精算假设调整:公司综合考虑当前和未来的外部市场环境及自身经营情况,并参考行业内含价值评估标准修订项目的测试方案和国内外保险同业的情况,经过审慎评估,在2023年度报告的价值评估内容中使用的风险贴现率假设和投资收益率假设分别为9%和4.5%,较前期略有下降。精算假设调整对内含价值、新业务价值和营运利润的绝对数均有一定负面影响。

总体来看,得益于充分准备,会计准则切换及精算假设调整背景下,公司的主要经营数据保持稳定。有关调整不改变公司坚持保险主业经营、坚持长期主义的基本经营逻辑,不会动摇高质量发展目标和考核评价体系,对公司精细化管理、资产负债匹配等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公司将铆定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优化适应新环境的业务管理体系、资产负债管理等,助力业务的长期、稳健发展。

问题4、近期公司股价表现持续走强,中国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也提到到要加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请问公司今年在市值管理方面将会有何新的举措?

答:2024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针对央企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证监会出台新“国九条”、交易所启动“提质增效重回报”和“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行动等,这些政策就是要通过加强市值管理,引导上市公司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和股东回报,引导资本市场回归价值投资本源,意味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迈入新的周期。

公司认为,市值是评价上市公司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市值管理的核心是价值管理,包括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两方面,价值创造是基础,价值实现是目的。在市值管理方面,公司已经并将持续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持续做优做强公司基本面。面对行业发展周期,公司扎扎实实推进战略转型,聚焦主业、做精专业,坚持“质”“量”并重,围绕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厚内生动力,在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中保持经营核心指标稳中向好,夯实公司市值基础。

二是良好的公司治理带来市值溢价。公司股权结构分散,具备多元化、国际化、市场化的董事会成员构成,建成高效的三会治理机制以及健全的风控一体化体系。

三是不断增强公司透明度的有效性。我们与投资者、分析师、以及监管部门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去年举办多次资本市场开放日,及时汇报公司转型发展的进程。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保险公司的财务信息更加透明、可比,趋势性信息更加丰富,但也更加复杂。去年我们举办了新会计准则主题论坛,今年定期报告发布后我们也进行了专题复盘,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准则切换后的变化,判断公司价值。

四是秉持给予股东长期、稳定回报的理念。自上市以来,公司累计现金分红超1千亿元,2023年度现金分红为每股1.02元。后续,我们将兼顾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股东回报客观需要,继续保持分红水平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公司的股价表现体现了市值管理的成效。2024年,截至5月31日,A股股价累计上涨21%,H股股价累计上涨接近30%。未来,中国太保会继续高度重视股东回报,密切跟踪最新政策变化,不断充实市值管理工具库,用坚实的业绩基础和科学规范的市值管理来回馈投资者。

问题5、今年子公司管理层面临换届,目前推进情况如何?在当前各类政策影响下,公司在市场化人才管理方面是否会有变化?

答:今年集团7家主要子公司有5家面临换届,目前已经完成其中3家。公司严格执行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子公司管理层将根据各自公司章程,依照专业化、市场化原则选聘,按照相关公司治理流程进行聘任,获得监管机构批准后履职,并按规则进行披露。公司基于体系化的制度及机制、分工明确的管理团队开展经营管理工作,确保公司战略推进和业务发展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在市场化的人才管理方面,公司已形成覆盖人才“选、用、育、留”各环节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选”就是面向内外部市场择优选人;“用”就是坚持市场化薪酬用人;“育”就是注重管理团队的梯队安排开展人才培养;“留”就是严格执行考核管理,用市场化方式确定留人或退出机制。面对未来的发展机遇,公司将持续优化长期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丰富和运用管理工具,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