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服务场景建设论坛暨三晋AI智习室产品发布会在山西太原举办,大会聚焦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场景内的发展与应用。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的积极作用,不断推动AI与教育深度融合,其中,云网能力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
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
随着信息技术迭代,人工智能、VR、AIGC、远程访问等技术在教育界开始盛行,许多学校进入到数字教育转型期。
例如,北京市第二中学经开区学校通过融合AI技术,充分运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工作。该校设立了AI教学分析及研究专业教室以及沉浸式数字课程体验馆,还搭建了可为学生自动评分并提供及时反馈的AI朗读亭等。
此外,湖南师范大学引进云视图研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的全息互动教学系统,以裸眼立体显示效果和全息虚实融合教学的高沉浸感,进行场景再现。这打破了传统教室的空间限制,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为教学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另外,石河子大学在“模拟电子技术”中指导学生通过远程访问,成功控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实验室设备,并完成了模电实验。而兰州理工大学的学生则可在线上参与东南大学国家虚拟仿真项目“国际工程风险智能预警与应对虚拟仿真实验”。这些远程教学,正是数字化教育在西部地区普及的实证,为我国平衡各地教学资源树立了良好典范。
中国电信深耕教育数字化建设
在教育数字化进程中,身为央企的中国电信也积极发挥平台与技术优势,打造了多种智能软硬件产品。
例如,中国电信推动北斗卫星与通信技术结合,推出了北斗天翼智能学生证,通过北斗卫星导航连接AGNSS、WIFI、基站和蓝牙等多重定位技术,对学生行踪实现厘米级定位。
在AI大模型训练热潮下,中国电信亦推出“精准教学大模型”,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整套覆盖课堂学习、课后作业以及考试评估的全方位解决方案。据统计,该模型能够为教师减少高达70%的评阅工作量,并针对不同学生特点生成个性化评估报告,以人工智能助力因材施教。
中国电信“云+AI”的实际应用,极大程度地帮助中小学实现了教学工作的云端管理和共享。例如黄石市实验中学平安校园系统就利用大数据智能识别技术,对楼道拥挤等危险情况进行精准辨识,并第一时间发送防踩踏预警,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优化数字身份,智联学习环境
在人工智能时代,想要健全完备的数字化教育体系,就应该利用好数据要素,并充分发挥云网融合的优势。
首先,应在教育层面融入智慧教育理念,让更多教育机构接受并实践数字化迭代相关工作。除了对软硬件平台进行优化外,也可给予一定政策优惠及资源支持。
其次,要让数字身份与物理身份联动互促,建立数字档案以便激发全域效能。这就需要推动不同教育机构的数字身份互认机制,可利用5G、物联网等技术增强身份认证的权威性,让数字身份像身份证一样可靠。
最后,在加强AI教育建设的同时,应搭建云网智联的学习环境,使得教育大模型能够在云端高效流动,这对于AI教育来说至关重要。同时,资源可以通过云网在不同地域、不同教育机构之间共享,进一步推动数字教育时代的公平性。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