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江海证券发布美容护理行业研究报告,报告指出7月京东美妆护肤销售额增速显著,外资品牌中国区业务承压。
就在几天前,资生堂股价一度崩溃。公开消息显示,8月8日,东京证券交易所股市开盘后,资生堂的股价一度大跌16%触及跌停,截至收盘,股价跌15.52%;8月9日,资生堂的股价继续下跌,截至收盘,股价跌约12%,两日累计跌幅为25.72%。
下跌原因是由于业绩断崖式下滑,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99.9%,中国市场失速。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经济形势仍处于调整期,人们在避免大宗消费的同时,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要求也在降低,消费降级成为大趋势,这也给国内性价比较高的自主品牌创造了发展契机。
国货崛起速度加快
根据青眼情报数据显示,1-7月,京东美妆护肤类目的销售额达239.91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7月份京东美妆护肤类目的销售额达28.14亿元,同比增长37.4%。
单7月抖音化妆品类目(护肤、彩妆/香水、洗发护发、身体护理清洁)GMV超155亿元,同比增长24.7%,环比下滑13.02%。其中,护肤类目GMV超80亿元,同比增长22.94%,环比下滑22.42%。
分品牌来看,珀莱雅和欧莱雅GMV分别实现1.23亿元、1.22亿元,同比增长199.63%、33.88%。
一直以来,我国皮肤护理市场主要由外资品牌占据,欧莱雅、兰蔻、雅诗兰黛、资生堂、爱茉莉等国际大品牌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国货护肤品则经常被批“不好用”、“容易过敏”、“国货买多了就知道中国人之坑中国人”,甚至大部分国货产品频频出现在护肤博主的“避雷清单”里。
国货真的是“雷”么?
从网络上总结消费者对国货品牌的看法不难看出,“重营销,轻研发”已是大部分国货的痛点。如,某国产护肤品牌精华液主打补水保湿,彭弹肌肤,但大部分网友的使用感却是“用完该款产品,感觉毛孔能插秧”。
宣传效果与实际出入大,业内人士坦言称,国内部分化妆品集团的研发成本占比普遍较低,甚至不足5%,且部分公司近几年的研发费用还在不断下降,甚至降幅超过20%。相比之下,国际公司在基础理论到成分研究、技术应用到功效临床验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领先优势。
随着消费降级,以及人们对高性价比的追求愈加强烈,近年来国货赛道也越来越卷,在外资大牌无法以价格取胜的时候,国货品牌为抢占市场份额,纷纷推出高性价比新品,提升市占率和销售业绩。
数据显示,国内品牌如珀莱雅、薇诺娜等近几年市场份额逐步提升,珀莱雅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1.1%提升至2022年的2.5%,薇诺娜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0.6%提升至2022年的2.4%,国产护肤品牌崛起速度加快。
国货与大牌位置调换
资生堂业绩的大幅下滑,除了“核污水事件”导致人们对日货的抗拒之外,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已出现可以挑战国际品牌的护肤美妆集团。
在财报中资生堂表示,由于旅游零售、中国、美洲市场的疲软,资生堂集团旗下部分主要品牌的销售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负增长。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资生堂销售额为5085.36亿日元(约合249.08亿元人民币),同比微增2.9%;1—6月,公司核心营业利润193亿日元,同比减少88亿日元,同比下跌31.3%;营业利润亏损27亿日元,同比减少164亿日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99.9%,上年同期为118亿日元。
部分主要品牌SHISEIDO、NARS、IPSA等产品线呈现不同程度下滑,分别下滑6%、7%、23%。
与之相反的是,曾在夹缝中生存的国货品牌在生产质量上的不断投入,愈加收获了消费者的认可,人们对国货品牌的信心不断增强,令其与国际大牌的市场位置发生调换。
数据显示,2023年,珀莱雅营收规模达89亿元,坐上国产美妆行业的头把交椅。在淘系平台的美容护肤/美体/精油品类TOP20销售额排名中,排名第一的为珀莱雅,榜单中同比销售额增长超三位数的品牌均为国产品牌。另从最新业绩数据来看,珀莱雅一季度营收、净利润分别增长34.56%、45.58%。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5169.0亿元,同比增长6.4%,2025年有望增至5791.0亿元。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以及审美意识、悦己意识增强等因素驱动下,国内化妆品消费持续攀升,未来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将会迎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