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滁州市实现生产总值1972.0亿元,同比增长5.3%;
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61户,新投产入规26户,总数2722户,稳居全省第2位;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56户,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
“四个一百”工程完成亿元以上新开工、新竣工、新投产、新达产项目分别为133个、103个、73个、45个;全市技改投资增长68.5%,高于全省38.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
全市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487户、居全省第3位;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8家,居全省第3位;
……
一组组数据、一项项成绩,串起了滁州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的铿锵足迹。这背后也离不开滁州因地制宜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努力。
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产业作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近年来已成为安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滁州市的主导产业、主攻方向。
聚力打造“世界光伏之都”,全球光伏20强企业有10家在滁州落户。
在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标准化生产车间,智能制造生产线正有序运转,橙色的机械臂快速完成精细操作,物流机器人来回穿梭搬运太阳能电池片。该公司公共关系部负责人欧阳建波介绍,公司主要生产高效太阳能电池片,选择滁州,是看中这里聚集的光伏相关企业,产业链比较完善。
据了解,滁州市以“沿链谋划、龙头牵引、完善配套、集群发展”的思路,构建起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玻璃、边框、封装胶膜、焊带、储能电池等较为完整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跃升。如今,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已经成为滁州“首位产业”,隆基绿能、东方日升、正泰、捷泰、中润、亿晶光电等头部企业持续扩大在滁投资,正合力朝着打造“世界光伏之都”目标全速前行。
截至目前,滁州全市已建成光伏玻璃产能717万吨、光伏组件产能62.6GW、光伏电池片产能62GW;连续3年举办全国光伏行业大会。
光伏产业迅猛发展是近年来滁州市“新三样”活力澎湃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滁州市深入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在全省率先建立八大产业链链长制,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增强产业吸引力,推动重点产业做大做强。
居“八大产业链”之首的光伏产业发展势猛。目前,全市动力电池产业产量稳居全省第3,新能源汽车产业规上(限上)企业数位居全省第3。
以“链长制”为抓手,其他产业项目也在持续跟进。7月下旬,滁州市招商引资“夏季攻势”行动中,凤阳县15个项目集中签约,八大产业链项目15个,占比100%。今年1至6月,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91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77个,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175个。从结构看,新引进制造业项目278个、占比95.5%;新引进八大产业链项目233个、占比80.1%。
加快建设新项目的同时,滁州市也在不断向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全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今年上半年,滁州市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滁州经开区、滁州高新区获评2024年省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新建5G基站789个,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近9200个;新增省级智能工厂3个、绿色工厂13个、数字化车间16个。
无论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都离不开新技术的攻关和人才的培养。上半年,滁州市持续优化研发创新平台培育,新增市级工业设计中心23家。在人才引进培养上,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8336人,新引进大学生1.3万人、院士等高层次人才310人,实施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项目53个,新获评省级产业人才团队数、项目数均居全省第1位,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最佳引才城市”,系全省唯一。
放眼滁州,一个个项目加速推进,一条条产业链条变长变宽,一个个市场主体活力满满,彰显着这座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活力之城的独特魅力和卓越眼光。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40627/655959900_20240627.png)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