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中考、高考出分季,总有高分考生报考职业院校的新闻引发热议,今年也不例外。
日前,杭州一名602分的高考考生被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设备与控制技术专业录取,而该校今年录取的最高分是608分。无独有偶,今年广州海珠区一名中考考生以659分的成绩报考了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三二分段专业。
这背后,除了个人兴趣,就业和发展前景是他们权衡的主要因素。
教育部统计则显示,截至2023年7月1日,全国已有2951所高职学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共计就业559.7万人,就业率为98.34%。其就业率一直以来都高于普通高校平均值。上述广州那位考生之所以报考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就是因为看中了这个专业未来好就业的优势。“现在广州的地铁线网越来越密集,我觉得这个专业非常有发展前景,我相信自己的直觉。”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职校与企业通过共建订单班、产业学院等方式定向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进该企业实习、工作,因此也有“入学即入职、招生即就业”的说法。一些特色职校更有对口优势,比如上述广州中职考生计划对口升读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广铁集团联系紧密,毕业生近四成进国企,以至于有网友戏称“毕业进广铁”。
广东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毕业生就业质量优,连续多年保持就业去向落实率90%以上。如何继续保持优势,如何发展与新质生产力更加匹配的职业教育体系?如何培养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对职业院校而言都是重要命题。
“技工荒”情况依然存在
在东莞市技师学院的实训课上,学生们穿着工作服和安全帽站在实训设备旁,听完老师讲解后自己上手操作,这种专注的状态让徐子舰很是满意:“制造业企业就喜欢这样的学生,目标明确,很早就清楚自己未来要干什么,对自己的职业规划非常明晰。”
作为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新能德科技”)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徐子舰对接过的学校不计其数。今年,他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推进公司与东莞市技师学院共建产业学院的相关事宜。
这家隶属全球排名第一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供应商新能源集团(ATL)的全资子公司,主要研发制造锂离子电池,年产值超150亿元,是东莞市高新企业与倍增企业。公司现有员工1.3万余人,近年来由于产能扩张、技术升级的需求,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逐年上涨。
“随着智能制造、产业数智化升级推进,现在很多制造业企业往自动化和技术型企业转型升级,公司对一线生产工的需求越来越少,主要由中职或初中毕业的员工来担任;同时,需要更多做设备调试维护、产品分析改善、管理等工作的技术工,由技校、高职的毕业生来担任,掌握更高的技术含量及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对于技工院校、大专院校生的需求只会多不会少,今年招1000人,明年可能招2000~3000人。”徐子舰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说。
他还提到,校招生经过试用期后工资会到7000~8500元,技术达到一定要求后有调薪晋升,大部分校招生经过一年左右,总体年薪可达13万元。(注: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东莞市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0574元。)
一方面,产业升级、企业转型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另一方面,“技工荒”早已是长期存在的全国性问题。有预估称,中国制造业在2025年的人才缺口将高达3000万人,特别是高级技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一些职业院校、企业也了解到,近几年的毕业季,制造业企业缺人、抢人的状况仍较突出。
东莞发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需要大量技术人才支撑。今年6月,在东莞举行的一场技师人才对接会上,本地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技术应用、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人才需求倍增,智能制造类对应岗位人才供需的比例甚至达到10∶1。
广州提出“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做好数字化、低碳化两篇大文章。今年4月发布的《广州企业紧缺急需职业(工种)目录(2024年)》显示,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电子专用设备装调工、汽车生产线操作工等先进制造业职业工种,互联网营销师、人工智能训练师、区块链应用操作员等数字职业工种,都面临着人才缺口。
据广东省教育厅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广东全省共有职业院校(不含技工学校)467所,在校生219.06万人。其中,中职学校372所,在校生96.51万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91所,在校生119.51万人;本科高等职业院校4所,在校生3.04万人。
尽管职教人才规模庞大,但是新旧动能转换下,广东对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的需求愈发急切。
“造飞机的人才与设计飞机的人才,同样重要。”一名长期研究职业教育的专家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顺应新质生产力的要求,需要培养能够利用现代技术、适应现代高端先进设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新’的劳动者。广东职业教育仍需通过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
精准培养产业所需人才
相比普通本科院校,职业院校学生拥有更突出的技能优势,主要通过产教融合中接触到实际的工作环境和项目,?积累大量实际操作经验而获得。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包括人才培养、赋能企业等维度。人才培养有订单班、现代学徒制、产业学院等模式,后者有项目制、组织比赛等方式,以解决企业实际生产中的需求和难题。
具体如何培养?
新能德科技可以说是比较深入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企业。据介绍,该公司一般跟学校开展订单班的同时就会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订单班的学生会在最后一学年或半年到企业实习,全部包实习+就业。实训基地是把公司设备捐给学校,学生上专业课做实训可以操作、对接公司的工程人员,相当于缩短了上岗后的技术培训周期。产业学院可以理解为校外学院,学生在大一和大二上学期会在学校完成课程,大二下学期的专业课转移到企业,提前感受生产文化、工作氛围等,最后一年再直接实习,也就是说包上课+实训+实习+就业。
“目前公司招聘的技工、大专院校的1000人,几乎都是我们跟几所学校有定向的这种产业学院、冠名班订单班进行输送的。”徐子舰表示。
再如深圳职业技术大学。该校联合世界500强企业或头部企业共建特色产业学院,目前已建成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比亚迪应用技术学院、大族激光学院、大疆无人机学院等18个特色产业学院,覆盖学校70%以上专业。
以该校汽车与交通学院为例,据官网介绍,其建立有103个挂牌校外实习基地,与比亚迪股份、深圳腾讯科技、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浙江大华技术、深圳地铁等行业领军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培养学生,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学院与比亚迪等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标准、专业标准,实现产学共融,数百名学生分布在比亚迪各事业部工作。
目前,广东高职院校联合行业企业已共建共管526个现代产业学院。在探索“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模式上,广东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全省共有57所高职院校与202家企业、53个载体在310个专业点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招生计划1.1万人,校企协同精准支持在职员工提升学历和技能;大力推广订单培养、委托培养等模式,全省职业院校开设订单班超过4000个。
除了这种直接的人才联合培养,学校每年动态化调整人培方案、与企业对接生产难点时把握未来人才培养需求,这些也是职业院校精准按照产业企业所需人才培养的途径。
一名佛山高职教师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提到,其所在学校每年新生入学前都会进行产业行业等调研,形成当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再找行业专家论证是否贴合行业最新需求以及可行性,通过论证后才会确定下来,等新生入学后宣讲。同时会通过校企合作中企业的新需求,也可以洞悉人才需求的趋势和方向,从而再调整。
当前各地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广东多所职业院校也正积极研究调研,同时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从今年年头到现在,申报各类新质生产力相关的教研项目非常火。放暑假前,学校也给各教研室布置了任务,研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下,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人员的核心能力是否又有变化,是否需要据此优化专业建设。”该教师称。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每年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超过1000万。“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一体化的职业学校体系基本建成。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是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目前甚至有本科生“回炉”读职校增多的现象。
对职业院校而言,需求永远在变,产教融合既要坚持初心和本色,更要应变求新。这才是保持就业率高企的核心“秘籍”。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