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白马股”普利制药遭立案!兴银基金旗下4只产品刚买入就“踩坑”

医药“白马股”普利制药遭立案!兴银基金旗下4只产品刚买入就“踩坑”
2024年06月18日 19:40 市场资讯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独角金融

  制药界的“白马股”、海南知名药企普利制药(维权)(300630.SZ),最近风波不断。

  6月17日,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证鹏元”)对普利制药主体信用等级和“普利转债”信用等级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而上一次的评级时间是在2023年6月20日,评级展望结果为“稳定”。

  中证鹏元也给出了列入信任观察名单的理由。主要原因是,因普利制药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度报告,被证监会立案,并自5月6日起开始停牌。

  不仅如此,早在4月16日,普利制药发布的公告显示,海南证监局对公司出具责令改正措施决定,在现场检查中发现公司2021年、2022年年度报告中营业收入、利润等财务信息披露不准确而需要自查,但自查整改需要一定时间。

  2023年,因以合成生物学法布局司美格鲁肽原料药和制剂,普利制药股价两个月之内上涨接近60%,一时间成为制药界的“白马股”

  未如期披露年报后果很严重,如在股票停牌后两个月内仍未披露,普利制药将被*ST。截至6月17日发稿前,上述财报依旧“难产”。

  那些曾寄希望于普利制药的股民和投资机构,承受着账户资金缩水的压力。从普利制药公募基金持股情况看,3家公募一季度持有该公司51.49万股股票,其中,兴银基金旗下4只产品刚在一季度买入43.49万股,持股占比达84.5%。

  持仓被证监会立案、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兴银基金投研风控又是否存在漏洞?

  1

  6只基金重仓买入,4个月股价下跌46%

  最好的情况,普利制药2023年年报在股票及普利转债停牌两个月内披露,且被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意见,则平安无事。相反,普利制药将面临着被“披星戴帽”的风险。

  普利制药管理层与审计机构就财务问题还处于僵持阶段。审计机构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表示,普利制药尚未向其完整、及时地提供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重要审计领域审计所需文件资料,也未向其提供2023年度财务报表。

  1992年7月,普利制药在海口市成立,注册资本为4.36亿元,是一家以从事医药研发、注册、生产和销售为主的企业,公司销售产品主要为处方药,涵盖抗过敏类药物、非甾体镇痛抗炎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消化类药物等、心脑血管类、造影剂类、急救药类等领域。

  2023年,公司因以合成生物学法布局司美格鲁肽原料药和制剂,导致股价在两个月之内上涨接近60%,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根据天眼查信息,普利制药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范敏华,持股32.77%,朱小平持股6.87%。范敏华还是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朱小平未在公司任职。2017年3月28日,公司登陆创业板。

  上市以来,2017年至2020年,普利制药的营收、净利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但业绩增速自2018年后逐年放缓。

  2021年、2022年,普利制药营业收入分别为15.09亿元、18.06亿元,营业收入增速依次为26.94%、19.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17亿元、4.21亿元,净利增速依次为2.25%、0.96%,可见其业绩承压。

  2023年前三季度,普利制药的业绩突然“变脸”。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2亿元,同比下降1.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4亿元,同比下降11.23%。

  从股价表现看,自上市以来,普利制药股价曾在2021年5月27日站上巅峰,当日收报55.04元/股。但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该股一路震荡下滑。

  今年年初至今,普利制药股价下跌46.26%。1月1日开盘,该个股报价22.98元/股,停牌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4月30日),该股收报12.35元/股,目前总市值为55.79亿元。

  在普利制药股吧中,有网友评论称,“6.30(6月30日)一切水落石出”,“历时2个月,历史问题的21年-22年报都改不好”;也有网友认为“应该是可以出报告的,要是出不来报告拖也没意义。”

  截至4月30日,普利制药股东人数约42000名。一旦走向退市,又该如何赔偿股民的损失?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徐劲律师发表专栏文章指出,根据证券虚假陈述新司法解释,已明确取消前置程序,投资者因上市公司虚假陈述导致损失,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可索赔损失范围包括投资差额损失、印花税及佣金损失。

  自上市后,普利制药被一众公募争相竞逐,且均为明星公募机构,2023年末,持股该公司的公募有23家,包括中欧基金、广发基金、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建信基金、招商基金、农银汇理基金、圆信永丰基金等,总计50只基金持有该股。

  到了一季度,仅6只基金持仓普利制药,其中华夏基金和农银汇理2只基金选择继续“坚守”,而兴银基金旗下4只产品一季度买入43.49万股股票,持股占比达84.5%。

  面对普利制药被立案,如果未如期披露财报,还面临着披星戴帽的风险,接下来基金经理们又该如何选择?2024年二季度的产品报告披露后,将会给出答案。

  而医药股又是否值得长期持有?早在2022年1月的兴证家族财富办公室家族客户峰会上,兴业证券自营分公司副总经理徐佳熹曾对《上海证券报》表示,医药投资应跟随产业趋势,在行业变革中把握新机遇。在投资方面,他称,除重点关注一线大龙头企业外,也可自下而上找寻各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小龙头。

  2

  8年“老基”亏损1604万元靠4次分红摆脱清盘风险

  兴银基金旗下4只重仓普利制药的产品,分别为兴银丰盈灵活配置、兴银鼎新灵活配置、兴银先锋成长混合、兴银研究精选股票,持股数量分别为12.31万股、12.09万股、9.85万股、9.24万股,占基金净值比例分别为3.59%、3.78%、3.88%、3.85%。

  兴银丰盈灵活配置A长期业绩表现较好,自2015年6月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超过90%。今年以来该基金累计收益率下跌2.11%,在同类2294只基金中,排名1301位。

  重仓普利制药的4只基金,均由基金经理孔晓语管理。孔晓语2019年8月加入兴银基金,至今已经将近6年时间。进入兴银基金的当日,孔晓语就开始接管兴银丰盈灵活配置A,同年11月管理兴银先锋成长混合A和C。

  2023年6月,兴银丰盈灵活配置增加了C类份额,由孔晓语担任基金经理,又在2023年3月、10月接管兴银研究精选股票、兴银鼎新灵活配置混合;截至目前,在管4只产品总计规模2.06亿元。

  兴银研究精选股票A业绩表现相对落后,截至2024年6月14日,该基金成立3年多净值累计下跌21.46%,同类排名942只基金中,排名第391位。

  兴银基金旗下4只产品一季度刚刚买入的普利制药却被立案,还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兴银基金合规风控又是否存在漏洞?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分析认为,部分基金“踩雷”,与对上市公司调研力度不充分、没有做到分散资产配置的策略。基金重仓某家公司,如果遇到股价大涨,有利于提升基金净值。但是,如果遇到股价大跌,那么可能会导致基金“踩雷”,遭到净值大幅波动的风险,对基民切身利益造成损失。基金经理在重仓某家上市公司之前,需要做好充分调研工作,并了解好公司合规性、经营稳健型等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由孔晓语管理的兴银丰盈灵活配置,2023年总计亏损1604万元,而基金公司收取了约60万元的管理费。也就是说,从单只产品的业绩看,基民亏损,但基金公司却“旱涝保收”。

  2019年三季度末至2023年一季度末的15个季度,兴银丰盈灵活配置规模一直低于5000万元。尽管该基金曾在2020年一季报中表示,公司已决定与代销机构进一步合作、加强营销,解决低于五千万元的情形,但并没带来实质效果。2023年二季度,这只“迷你基”获得了机构青睐,实现了“命运”的转折,避免了清盘风险。

  2023年上半年末,兴银丰盈灵活配置规模增至1.08亿元,一个季度规模增长8倍。在此期间,该基金个人投资者持有比例由100%降至7.45%,机构投资者买入,持有比例由0%增至92.55%。

  就在个人投资者大规模退场机构资金买入后,兴银丰盈灵活配置2023年进行了4次分红,总计分红金额1058万元,这无论在兴银基金在管的88只产品(A、C类份额分别统计)中,还是放到整个权益市场,都实属罕见。

  4次分红也是出手“阔绰”。根据分红方案,前两次该基金每10份基金份额分红1.05元,后两次分别按0.96元和0.35元进行分红。

  什么样的基金才能分红?有业内人士称,公募基金分红有三个条件,一是基金当年的收益应先弥补上一年度亏损后,才可进行当年收益分配;二是成立以来没有实现亏损,三是基金经理如果找不到特别好的资产,会采用分红的形式将资金分给投资者。基金分红对于基民来说,起到了落袋为安,被动减仓、提升基民持基体验。

  根据基金合同规定,基金收益分配方式有两种,包括现金分红与红利再投资。如果投资者没有选择,则基金将默认为现金分红的分配方式。同时,分配后基金份额净值不能低于面值。

  2023年上半年,兴银丰盈灵活配置净值达2.09元,并在同年上半年实现了约273万元的利润。2023年6月1日,该基金给投资者进行了第一次278万元、紧接着在2023年6月26日进行第二次约279万元的现金分红,两次分红总金额达557万元。

  大手笔分红也无可厚非。按照该基金合同规定基金分红的原因中,包括弥补投资者2022年亏损179万元的损失。但下半年利润亏损的情况下,依然进行了2次总计501万元的分红。

  南京农行一位理财经理对《南京日报》表示,基金分红的前提是基金必须盈利的,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能把收益部分落袋也是不错的选择。

  截至2023年12月末,兴银丰盈灵活配置单位净值为1.69元,与前一年末的单位净值相比,下降0.43元。主要原因是,基金分红并非都是额外的投资收益,这部分收益原来就是基金单位净值的一部分。因此,基金在分红过后,净值往往也会出现相应的降低。

  “大手笔”分红后,规模再次下滑。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兴银丰盈灵活配置混合规模由2023年末的9700万元降至6100万元。

  3

  固收基金扛大旗

  兴银基金成立于2013年10月,曾用名为华福基金,2016年更名为兴银基金,由华福证券和国脉科技(002093.SZ)分别持股76%和24%。

  成立至今已有十年,兴银基金曾有过三次规模快速扩张。

  一次是2015年二季度末至2016年四季度末,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将规模从50亿元以下提升到600亿元以上。但随后几年规模始终未能突破700亿元,并在2019年三季度末降至300亿元之下。

  第二次是2020年三季度末至2022年三季度末,2年时间里,兴银基金从一个300亿公募冲到800亿级别的中型公募。

  第三次是从2023年末至今,兴银基金规模冲至千亿以上。

  作为“券商系”公募基金,兴银基金一直高举固收类产品的大旗,而权益类基金一直面临规模偏小的尴尬局面。

  截至一季度末,兴银基金管理基金规模1238.87亿元,其中债券型基金规模660.94亿元,货币型规模545.97亿元;混合型、股票型规模分别为23.66亿元和8.3亿元。

  固收类产品中,由基金经理李文程管理的业绩可圈可点。

  从履历看,李文程厦门大学金融学硕士,13年固收投资交易与策略研究经验,历经三轮债市牛熊。在管基金8只,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合规规模105.47亿元。

  在近几年波动较大的市场中,李文称的业绩开始显露山水。

  Wind数据显示,2010年1月8日至2024年4月23日,李文程管理下,兴银中短债A累计上涨15.03%,居同类前1/5。

  2023年5月末,兴银基金迎来了新董事长吴若曼。吴若曼有着多年的金融业背景,丰富的管理经验,历任贵州省档案局科员,深圳特区证券公司襄理,南方证券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蔚深证券有限公司副总裁,光大证券(维权)总裁助理兼基金业务部总经理,光大银行资产托管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兴业银行期货金融部总经理、资产托管部副总经理、总经理,兴业期货有限公司董事长

  新董事长上任时表示,兴银基金将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持续合规经营,不断丰富优化产品布局。从规模增长情况看,兴银基金2023年实现了快速发展。

  不过,2023年,该公司有4位基金经理离职,高于行业平均的1.8人。同时,权益基金作为兴银基金的短板,且1位基金经理在管的4只权益基金同时“踩雷”医药股,接下来如何消化给权类基金带来的不利影响,最终还是要用业绩说话。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