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票市场,股东增减持是常见现象,但IVD行业从去年9月份开始,多家IVD企业发布增减持公告,密集程度在行业内少见。
特别是多家新冠受益公司,在这段短短时间内,甚至有的股东违规也要减持,这背后有什么隐情呢?
以下列举了几家IVD企业这段时间的增减持汇总,虽有部分增持,但增持金额远远小于减持金额。
圣湘生物和之江生物是公司和控制人增持,投资人撤退。万孚生物和明德生物是大股东和投资人一起撤退。
这几家公司的股价都已经从高点回调不少,圣湘生物、之江生物、万孚生物股价从高点回调分别达到:70%、55%、53%。
在这情况下股东现在还纷纷减持,那是不是可以理解对公司短期的前景不是很有信心,新冠检测已经带不动股价的上涨,要先落袋为安了?
一、新冠检测市场基本到了天花板
3月份随着国内新冠抗原检测的推行,原以为国内将迎来市场的爆发,抗原检测市场将打开。
但随着获证企业数量大增,中标价格的不断降低,以及核酸常态化检测方案,新冠抗原检测场景被压缩,市场规模不明确。最近7家公司抗原检测试剂被撤网,也体现了有的公司对这块业务重视程度的降低。
虽然核酸检测还是现在抗疫的主要检测手段,15分钟核酸检测网络的建立,圣湘生物预计核酸检测需求量较去年将整体提升3-4倍。但10、20混1这些混检方式的进一步普及,以及集采价格下降,相应的试剂销售额增幅预计不大。
另外现在多地多地已明确不能过度防疫,新冠检测的市场增长潜力已经不高,基本到了天花板。
二、第二曲线增长乏力
2021年,圣湘生物股权激励设定了两个指标。其一,战略产线业务(即不含新冠、检测服务、经销仪器、技术服务、生化试剂、经销试剂业务的营业收入)2021年和2022年的战略目标分别为7.4亿元、10.1亿元;其二,研发注册数量未来四年平均每年要取得7项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圣湘生物2021年战略产线业务收入只有7.5亿,刚好贴着目标走,可见之前的转换并不是很好。
2021年,圣湘生物的研发投入达到1.87亿,但仍然不算多,而且分散在多个赛道,大部分还处于研发和审核阶段,要达到量产收益,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在2019年,之江生物还只是个总营收2.59亿元的“小公司”,公司的优势产品是感染性疾病分子诊断检测,市场整体体量较小。
公司布局的肿瘤伴随诊断还未产业化、药物开发方面还在在靶点筛选阶段。公司计划的股权激励更注重产品开发,对销售额关注更少,也体现了公司对接下来几年的保守。
万孚生物介绍公司2022的计划是:除了继续守住胶体金、荧光的基本盘外,将在化学发光、分子诊断、病理等技术平台重点发展。但病理的免疫组化染色机PA3600,分子诊断的优博斯U-Box都是刚拿注册证不久,还处于市场孵育阶段。
公司在业绩会也有介绍今年1季度常规业务的表现比预期稍弱,加上2季度疫情影响,全年常规业务堪忧。
三、IVD的估值体系发生变化
国内新冠试剂检测试剂能大规模使用,是国内IVD多年发展的结果,这发展有目共睹。
不过也让投资者看到IVD的低门槛,普通项目已经很难吸引投资者,随随便便弄个POCT和分子诊断公司就能找到融资的时代过去了。
IVD的估值体系已经发生了转变,新冠业务占比较少的两家企业,艾德生物常年PE在70以上,现在是46,安图生物常年PE在60以上,现在只有26。
这些受到新冠检测影响较大的企业,估值更难把握,在看不清楚估值时,暂时退出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四、写在最后
新冠检测打开了IVD赚快钱的潘多拉盒子,对市场机会的关注度大幅提升,都在努力寻找市场中下一个可能赚快钱的机会,猴痘病理出现时,国内几十家企业纷纷研发和注册猴痘检测试剂,怕错过任何一次机会。
随着疫情的发展,再像九安医疗、热景生命、东方生物这些企业一样拿到新冠检测大单的可能性越来越低,现在减持或许是个好时机。
新冠检测带来的业绩爆发,并不是技术革新带来的市场,希望这些IVD企业借助在新冠检测中赚到钱,更多投入到研发中,回归到产品+学术的道路,在IVD的更多细分领域实国产化,吸引资本回归。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