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物体的存在和延续而言,新陈代谢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对于资本市场,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只有真正做到市场“有进有出、优胜劣汰”,上市公司的质量才会得到保障。
业内人士认为,垃圾股咸鱼翻身的可能性是很小的,炒差、炒退往往会遭受现实的严厉教训。投资者应逐步树立起风险意识,理性看待市场炒作行为,做好自我防护,不要盲目跟风“炒差”。
昔日的彩电行业“霸主”
曾风靡一时的厦门彩电生产企业厦华电子,最终还是告别了A股。
6月2日,*ST厦华复牌,正式进入退市整理期,证券简称退市厦华。根据公告披露,退市整理期共有15个交易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2年6月23日,交易期满公司将被终止上市。
据悉,公司曾于1995年在A股上市,上市已达27年。根据公司2021年报显示,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业务,主要产品为肉类产品,包括进口冻牛肉、进口冻猪肉和国内鲜牛肉。
值得一提的是,退市厦华曾是中国彩电行业的“霸主”,?凭借“厦华彩电,华夏精品”、“有了厦华等离子,真想再活500年”,厦华牌电视机曾风靡一时,将TCL、创维、长虹、海尔、海信、康佳等甩在身后。
然而在上世纪末,厦华陷入了多元化扩张的泥潭,其涉足的领域包括手机、计算机、显示器、传真机、系统集成、微波通信设备、电子商务等。这种扩张也致使公司业绩下滑。2000年,公司出现上市后的首度亏损,2003年、2004年继续亏损。
痛定思痛,厦华电子重新确立战略定位,向平板电视转型,利润大增,“起死回生”。
不过好景不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公司2006年至2008年连续三年亏损,被上交所戴上“*ST”的帽子,面临退市风险。2009年,公司业绩转亏为盈,被暂停上市8个月之久的*ST厦华于2010年2月申请恢复上市。
最近几年,厦华一直在重组的路上。仅在2015年,有名有姓的重组对象就多达3个,分别是游戏行业的火瀑云、互金行业的爱财网,以及第三方支付的苹果信息,无一例外,全部流产。
退市厦华从曾经的彩电巨头之一到如今退市,不禁令人唏嘘。
退市环球暴跌超70%
同样是今天复牌进入退市整理期的退市环球,复牌暴跌超70%。
资料显示,退市环球曾用名为宁夏大元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主要从事塑料板材、碳纤维制品和苹果酸及防老剂的生产和销售。
2016年,退市环球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收购环球星光的95%股权、环球星光品牌推广、环球星光美国物流基地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环球星光主营业务为服装设计销售、高端运动服饰代工以及供应链管理。
公司此前已经被立案,今年3月份,因未及时披露资产转让重大进展等,商赢环球股份有限公司资产收购交易对方罗永斌、退市环球实控人杨军等被上交所公开谴责,至今仍未披露2021年年报。
除退市厦华、退市环球外,近日还有新光退(维权)、圣莱退(维权)、腾邦退(维权)、退市昌鱼、德奥退、退市中天(维权)等先后进入退市整理期,而多数退市股在退市整理期首日股价大跌。如新光退昨日进入退市整理期,昨日暴跌暴跌87%,今日还跌停。
A股优胜劣汰良性机制形成
事实上,近些年监管层一直在持续深化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为主线的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持续优化配套规则,强化上市公司信披主体责任,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优化发行、退市等机制。
2020年12月3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发布,并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施行。2021年退市新规就开始显威。数据显示,2021年有22家上市公司从A股市场退市,年退市数量达历史新高。
今年4月29日,证监会还发布了《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为适应注册制改革和常态化退市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退市公司监管,形成有进有出,能进能出的良好生态”,完善退市制度再下一城。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以来触及强制退市指标公司合计超40家,退市公司数量较去年全年增幅已超过100%,更超过新规实施前,2018年至2020年三年期间退市公司的总和。
目前触发强制退市的情况包括四类:交易类、财务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其中财务类指标“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一条,对部分主营业务表现不佳、依靠非主营收入“保壳”的企业最具杀伤力。
总体来看,今年强制退市公司数量创历年新高,常态化退市机制正在形成。随着全面注册制的推行,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垃圾股被市场淘汰。垃圾股退市对投资者也是一种保护,且在一元退市标准之下,投资者也越来越有风险意识和用脚投票的能力,这也是A股市场和投资者不断成熟的一个表现。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