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学,新材料,新蓝海

新化学,新材料,新蓝海
2022年01月26日 08:00 诗与星空

原标题:新化学,新材料,新蓝海 来源:诗与星空

  据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我国GDP总值高达114.3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8.1%。折合18万亿美元,已经非常接近美国同期的GDP22万亿美元。

  中美的GDP计算方式不完全相同,比如不上班的家庭妇女,在中国的GDP计算方式里,并不体现其中,而在美国的GDP里是要按照一个估值计入GDP。

  即便是按照现在的计算方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8年,中国GDP总量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让人感到分裂的是,抱怨生意越来越不好干的,大有人在;但是,星空君做学术尤其是搞化学的朋友中,闷声发大财也越来越多。

  到底哪儿出了问题?

  很多人忽略了一件事,中国正在向智能制造快速转型,顺应这个转型趋势的,会越来越好做,逆潮流的,则会越来越难做。

  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些年,科技的内核却发生了变化。

  随着中国从人口红利向工程师红利转型,科技的内核也从进口高端设备转移到了科技人才。星空君认为,现阶段,不花大力气花大钱吸收、留住人才的企业,和20年前不进行产业升级技术改造的企业是类似的,终将被时代淘汰。

  这才是有的行业觉得步履维艰有的行业乘风破浪的根本原因。

  化学博士们都去什么行业创业了呢?

  新材料。

  01

  隆华科技的业绩预报

  从应用范围来说,新材料的覆盖面比较广,从芯片制造到国防科技,几乎方方面面都有涉及。在A股中,有一家上市公司的新材料业务很广阔:包括电子新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节能环保。

  这家公司叫隆华科技(300263.sz)。

  2022年1月16日,公司发布业绩预报,称净利润增加20%-40%。

  1、电子新材料主要是靶材产品。

  公司的高纯钼靶材已广泛应用于G2.5-G11全世代TFT-LCD、AMOLED等半导体显示面板溅射镀膜生产线,是京东方、天马微电子、 TCL华星、台湾群创以及韩国LGD等多家全球主要面板企业的主要供应商。

  2、高分子符合材料主要面向飞机、舰船、海洋工程、轨道交通等领域。

  公司旗下有三家高分子复合材料子公司,分别从事相关领域产品的生产。

  3、节能环保方面主要是生产相关设备。

  面向石油化工行业以及市政行业,公司有两家子公司从事设备的生产制造。

  公司名下26家子公司,但绝大多数规模非常小,只有两家营收过亿。这也是新材料业务当前的一个缺点:业务体量比较小,行业分散,客户不固定。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个市场远未饱和,也是创业者的机遇。

  02

  警惕商誉风险

  公司产品线比较繁杂,是因为子公司多,而子公司大多是并购而来,给公司带来了巨额的商誉。

  资产负债表显示,商誉高达6.49亿。商誉来自并购的八家子公司,其中有三家已经部分计提了商誉减值准备。

  并购中电加美形成了2.4亿商誉,2017年的年报显示,根据管理层批准的中电加美未来5年的财务预算,将整个企业视同一个资产组,采用未来现金流法( DCF)对包含中电加美商誉在内的资产组组合可回收金额进行了预测,同时北京国融兴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对中电加美的股东权益市场价值进行了评估,报告号为国融兴华咨报字[2018]第100002号。经过测试,商誉减值23,800,000.00元。

  星空君掐指一算,5年期限已到,2021年的年报审计,是不是又到了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时间了?

  2017年,中电加美营收3.74亿,净利润3500万;2021年半年报中,中电加美营收只有8794万元,净利润1906。

  简单测算,2021年全年的业绩,大概率不及2017年,进一步计提商誉减值准备从而影响公司业绩的可能性比较大。

  根据会计准则,商誉发生后不得摊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商誉减值测试,发现商誉减值迹象后要计提商誉减值准备,从而减少利润导致“暴雷”。大部分上市公司通常不会对商誉主动测试,多在事务所审计年报的时候“无征兆”的突然出现。

  03

  钱去哪儿了?

  2018年以来,随着并购业务的不断增加,公司的资金越来越紧张。

  曾经很少借钱的隆华科技,到了2021年长短期借款和应付债券已经从2017年的6200万左右剧增到近14亿。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诗与星空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诗与星空

  庞大的投资性支出,耗尽了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但并购来的这些企业,实际创效能力并不强。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上,就是公司的自由现金流表现非常差。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借钱扩大生产规模是一把双刃剑。

  在投资者的压力下,上市公司都有成长性的迫切需求。除了做大做精原业务来扩大业绩外,并购往往是见效最快的方式。

  但并购的风险也往往比较大,很多上市公司并购子公司后无法有效整合资源,导致新业务每况日下,反而成了累赘。

  并购的资金来源一般有三种,一是自有资金,这种并购风险最小,即便是并购失败,对公司的经营不会有太大影响;二是增发,用股东的钱,这种并购需要证监会审批,手续繁琐,流程漫长,动辄以年计;三是从金融机构借款,这种方式短平快,但风险也最大,一旦并购失败,借钱导致的本息还款支出会成为沉重的负担。

  隆华科技的利息支出已经从2017年300万左右激增到2000万以上,融资成本压力骤增,虽然利润看起来还不错,但2018年以来,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每况日下,公司的资金入不敷出。

  业绩优异的背后,资金链压力越来越大。

  04

  债权投资背后

  2020年,公司斥巨资1.3亿购买了中国银行中信银行的定期存单。一买就是三年,年利率3.8%。体现在报表中,是债权投资。

  在全年利息支出超过2000万的同时,公司竟然去存定期,这是什么神操作?

  年报中,公司一行小字透露了玄机:大额存单公司已与银行签订质押合同,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存单与进出口银行签订质押合同,办理贷款。

  也就是说,公司的信用资质,无法和进出口银行直接签订信用合同,只能先把钱存到别的银行,然后拿到进出口银行质押才能办理贷款。

  之所以要去进出口银行贷款,主要和公司的海外业务有关。从销售构成看,公司每年约有几千万的销售额销往国外,按规定可以享受进出口银行的优惠贷款。但这种操作恰恰说明了公司资金链压力巨大。

集虎卡,开鸿运!最高拆522元惊喜福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新材料 并购 GDP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2-08 华兰疫苗 301207 --
  • 02-07 中触媒 688267 --
  • 02-07 合富中国 603122 4.19
  • 01-28 坤恒顺维 688283 --
  • 01-27 粤海饲料 001313 5.3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