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窝案里那些看不见的“微生物”

茅台窝案里那些看不见的“微生物”
2020年07月14日 07:08 杭州日报

  沪指3400点上热点轮动加快?牛市仍在,调仓最佳时机来临,你还在等什么?点击立即开户,3分钟极速响应,助你直通“牛市”!

原标题:茅台窝案里那些看不见的“微生物” 来源:杭州日报

  酒香旁边有酒财,酒缸外边是染缸。7月1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深度关注”:13名高管接连落马,“茅台窝案”警示“靠企吃企”依然严峻。说的是,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张家齐、茅台学院副院长李明灿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审查调查;自2019年5月茅台集团原党委副书记、董事长袁仁国被通报“双开”至今,茅台集团及其子公司已有至少13名高管被查,其中包括总经理刘自力等。

  为此,该报道连发三问:茅台“靠酒吃酒”腐败的根源在何处?存在哪些制度漏洞?管理混乱背后是怎样的政治生态?

  曾几何时,在生产和消费两端,茅台酒都变成了“权力酒”。今年1月15日人民日报报道,深圳市一家国有企业,在五星级酒店举办年终述职会,光茅台酒就喝掉16万元!报道问:这喝的是“快乐酒”还是“腐败酒”?消费茅台酒的,有不少涉嫌腐败;生产茅台酒的,更是出了一窝腐败高管。“腐败领头羊”就是茅台集团原董事长、“一把手”袁仁国。长期以来,重大事项全由他一个人说了算,他还把持着茅台酒销售大权,一边靠“批酒”大肆谋取私利,一边把茅台经营权作为搞政治攀附、捞政治资本的工具,大搞权权、权钱交易;同时他还大搞“家族式腐败”,仅其妻子和儿女染指权力、违规经营茅台酒,就获利2.3亿余元……这里的腐败静悄悄,茅台利益成了私相授受的“私器”。

  被尊为“国酒”的茅台酒,是中国第一名酒,在全世界都是“唯一品”――天下茅台,独此一份。一直以来茅台酒都属于卖方市场,其股价也屡创历史新高。作为贵州遵义仁怀市茅台镇的特产,茅台酒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传统工艺不仅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还被确定为国家机密加以保护。工艺之外,极其重要的是,当地有着独特的自然微生物环境,而离开了那样的环境条件,即使是一模一样的原料和工艺,也无法生产出那样的茅台酒。与那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生物群落相似,茅台窝案里同样有诸多隐蔽的、看不见的“微生物”,幸而在反腐败的高压下,一些腐败的“酒蠹微生物”露出了原形;但是,还有不少深层次的、无形的腐败“微生物”,需要进一步予以揭示。

  “靠企吃企”“靠酒吃酒”的腐败根源在何处?其关键“微生物”,就在于“仕场经济”四个字。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一些国有企业领导人悄悄把国企变成了“仕场经济”,亦即“官场经济”“权力经济”,也就是通过权力化公为私的经济。我们知道,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取决于市场体系和法治体系的健全程度,两者越健全,资源配置能力越强,市场经济的水平就越高;而“仕场经济”则是大权独揽的权力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本质完全背道而驰。茅台酒是稀缺资源,权力也是稀缺资源;越稀缺,越能够从中谋利。在“仕场经济”中,茅台酒不仅构建了一个利益王国,更是构建了一个权力王国;“仕场”权力的“微生物”,于是渗透到了每一个有利益的角落……

  大权独揽的政治生态,缺乏有效的制衡和监督,让“茅台官”们拥有了以权力为核心的“绝对酒力”,然后就是“绝对酒力”导致绝对腐败。所以,反腐防腐,最终一定要落在制衡权力的最优制度设计。茅台酒的兴起、“茅台官”的倒掉,再也不能成为两道并行的风景线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腐败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21 国联证券 601456 --
  • 07-20 爱博医疗 688050 --
  • 07-20 建霖家居 603408 --
  • 07-20 力鼎光电 605118 --
  • 07-16 国光连锁 605188 4.6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