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高温,三伏天到了,马上入初伏啦!

持续高温,三伏天到了,马上入初伏啦!
2023年07月09日 11:25 市场资讯

转自:九芝堂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国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头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每年立秋日及其后两天如果出现庚日,中伏就为十天,否则为二十天,所以,大多数年份中伏都为二十天,相应地,大多数年份三伏都是四十天。

三伏时间表

2023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体时间如下: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食俗文化

从秦汉开始,伏日成为饮酒聚会节日。早在西周就有伏日掘井藏冰的做法。约到晋十六国,出现伏日赐冰的宫俗,按地位高低赐冰镇食物。唐代花色品种增多,如“冰盘”、“冰瓜”、“冰宴”。据《天宝遗事》记载:“杨家(杨贵妃家)直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成山,周围于宴席间。”但宋代宫廷赐冰的对象很有限,只有近臣和史官才有受赐的份,其他官员只是放几天假而已。清朝,宫廷三伏赐冰已普及到每一位官吏。据清《燕京岁时记》说:“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顽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

清代民间的三伏凉冰也是丰富多彩。《清嘉录》记载了江浙一带的农人三伏担卖凉冰的情景,其中冰镇食品有“杂以杨梅、桃子、花红之属,俗呼冰杨梅、冰桃子。”《清稗类钞》则记有北京夏日用“冰果”宴客的风俗。其文载:“京师夏日宴客,订盘既设,先进冰果。冰果者,为鲜核桃、鲜藕、鲜菱、鲜莲子之类,杂置小冰块于中,其凉彻齿而沁心也。其后,则继以热荤四盘。”

三伏天天气炎热、暑湿严重,注意养生,不仅防病,还能冬病夏治!下面我们就来科普一下如何科学度过三伏天!

养生法则

1

养心重“养神”

中医认为,夏季炎热,容易心火旺盛,产生急躁、心烦、失眠等症状,因此夏季要注意心神的调养,做到心静自然凉。《老老恒言》中说:“养静为摄生首务。”《黄帝内经》要求“使志无怒”,怒则心火更旺,下汲肾阴,可使肾阴亏耗。《道德经》又说:“不可见欲,使心不乱”,欲望过多,引动心火,要减少性生活。

2  

饮食宜清淡

饮食以清淡为主,比如绿豆汤、红豆薏米水等清热解暑、除湿利尿的食物,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营养要均衡,保证蛋白质、能量的摄入量,多吃点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长夏主旺脾土,孙思邈说“是月土旺,水气不行,宜减甘增苦”。减甘甜是防脾阳过泄,增苦味是祛心火,燥脾湿。可以吃点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苦荞麦都能解暑祛湿。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因此,可多吃山药、大枣、莲藕、木耳等益气养阴的食物。

3

运动要适当

锻炼身体切忌大汗淋漓,更忌运动后立即用冷水冲澡、贪图一时的凉快。因为冷水会让受热扩张的毛孔骤然收缩,使得身体里的热量散发不出,容易导致中暑,也会对心脑血管造成损伤。

4

吹空调要适度

吹空调不可对着颈椎直吹,也不可在大汗淋漓时,直接进入寒冷的空调房;空调温度要适当;吹空调时,也要经常开窗,确保室内外空气对流。中医认为,风寒容易让气血流通不顺畅、凝滞,引起关节痛。应该适当出门活动,出出汗、长长阳气。

5

作息要规律

《黄帝内经》提到夏季要“夜卧早起”,有些人就理直气壮地熬夜,其实并非如此。“晚上最迟不可过子时,也就是晚上11点之前一定要入睡,中午最好睡一觉。”子时(23点至次日1点)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而且睡眠质量高。午时(11点至13点)则要小寐,休息30分钟左右即可,最多不要超过1小时。

6

喝水要及时

当身体特别想喝水时,身体的器官已经在一种极限情况下运行了,也就是说非常缺水了。特别是夏季,这种情况极易导致中暑等情况的发生。所以,最好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及时定时补充水分。多饮用温水,少喝冰冷饮。

7

冬病夏治

夏令三伏,阳气旺盛,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处于"阳盛于外而阴虚于内"的境地,汗液增多,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匮乏的夏令体质特征。在这一阶段,人的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三伏灸或者三伏贴,药效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那么什么是冬病呢?冬病一般是指以下寒气重的状态:手脚冰凉、怕风怕冷;吃寒凉的易腹痛、腹泻;分泌物清稀、脸白、舌苔白;背部酸楚不舒服;遇冷容易感冒、咳嗽、鼻塞、喷嚏等。

辩证用药

三伏天的疾病,多在心、脾二脏。下面分别举例几个心、脾防治中成药。

1.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泻泄,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

2.香砂养胃丸

功能主治: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胃脘满闷或泛吐酸水。

3.归脾丸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

4.保和丸

功能主治:消食导滞和胃。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5.润肠丸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用于实热津亏便秘。

6.天王补心丸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用于心阴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

7.柏子养心丸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安神。用于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

8.安宫牛黄丸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声明:文章仅供交流参考,推荐产品请在专业医师下指导使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饮食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10 博盈特焊 301468 47.58
  • 07-10 航材股份 688563 78.99
  • 07-10 锦波生物 832982 49
  • 07-10 苏州规划 301505 26.35
  • 07-10 智信精密 301512 39.66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