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宏观熊园团队:2024年地方“两会”9大信号(附21张详表)

国盛宏观熊园团队:2024年地方“两会”9大信号(附21张详表)
2024年01月31日 21:12 市场资讯

专题:2024券商龙年热点行业投资机会大扫描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2024年地方“两会”9大信号(附21张详表)【国盛宏观熊园(金麒麟分析师)团队】

  熊园观察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 博士

  国盛证券宏观分析师,朱慧(金麒麟分析师)、杨涛(金麒麟分析师)

  事件:截至2024年1月30日,31省市“两会”均已开幕,全国“两会”将于3月4-5日召开。

  核心结论:2024年各省“两会”总体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主基调,即政策大方向偏扩张、偏积极、偏刺激,具体有9大信号,尤其是GDP目标总体仍偏高、大省挑大梁等。继续提示,鉴于近期降准、核心城市再松地产等,进一步指向形势比人强,对政策可以乐观点。

  信号12024年各省将全力稳增长、稳信心、防风险、促改革、抓落实

  信号22024年全国GDP目标大概率定为5%左右的偏高水平,经济大省“挑大梁”。

  信号3各省稳增长抓手:稳地产、扩基建、促消费,“三大工程”是关键

  信号4稳就业仍是硬要求,就业目标与2023年接近。

  信号5产业政策发展和安全并举,关注粮食安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数字经济。

  信号6改革提速,半数省计划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十多省提及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信号7区域政策继续强化,抓手在于“乡村振兴、县域经济、都市圈城市群”。

  信号820多省提及防风险,主要聚焦金融、房地产、地方债。

  信号9其他关注:双碳延续强调“有序”;重视社会风险、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报告摘要:

  信号12024年各省将全力稳增长、稳信心、防风险、促改革、抓落实。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一致,各省强调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具体措施包括扩内需、强产业、促改革、扩开放、防风险、稳信心,也会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策落实落地等。

  信号22024年全国GDP目标大概率定为5%左右的偏高水平,经济大省“挑大梁”。31省市中,4省上调、11省持平、16省下调,多数省份GDP目标为5%5.5%6%31省市GDP目标的加权平均为5.4%,较2023年微降0.2个百分点;过往与全国目标一致或接近的北京、上海均为 5%左右;经济大省GDP目标过半上调或持平。

  信号3:各省稳增长抓手:稳地产、扩基建、促消费,“三大工程”是关键。

  >稳地产2024年各省在房地产领域关注两大任务:构建新发展模式、化解地产风险。多数省份都未提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企稳回暖等,而是强调通过推进“三大工程”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构建新发展模式,同时积极化解房地产风险、促进平稳健康发展。这背后是地产市场客观形势、未来发展方向都有了显著变化。

  >“三大工程”:广州等15座超大特大城市的“三大工程”筹建计划陆续出台,已披露的保障房筹建目标合计超48万套,多数城市仍未明确披露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基建的具体规模等详细信息,后续需要继续跟踪。继续提示:“三大工程”是2024年稳增长、稳地产投资的关键,预计有望额外拉动地产投资1万亿左右,推动地产投资跌幅收窄。

  >扩基建:2024年各省加权平均的固投目标增速为5.9%,较2023年回落2.5个点,主要应还是对此前过高的地产投资预期的修正,并不意味着2024年最终实现的固投增速也会随之下降。考虑到“三大工程”政策支持逐步落地,预计2024年固投增速仍有可能小幅提升。基建仍是政策重要抓手,老基建仍是发力重点,新增关注减灾救灾、算力中心基建。

  >促消费:2024年各省加权平均的社零目标增速为6.5%,较2023年下调1.3个点,主因基数提升。按照2023年经验测算,2024年目标对应的社零增速是6%左右,这与我们年度报告测算的5.8%较为接近。结构上,大宗消费(如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家电等)、线下服务消费(旅游、餐饮、健康养老等)仍是政策重点支持方向。

  信号4:稳就业仍是硬要求,就业目标与2023年接近。多数省份的失业率目标为5%5.5%以内或左右,15省新增就业目标1017万人,均与2023年接近。各省强调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服务,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公益性岗位开发、就业见习、以工代赈等提振就业。

  信号5:产业政策发展和安全并举,关注粮食安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数字经济。

  >延续强调粮食&能源安全:其中,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包括26省提及粮食安全、超20省设粮食产量目标或要求粮食产量只增不减,重点在于“增面积、建良田、用良种、强农机、推技术、防旱涝”。此外,产量大省也有意打造区域粮仓或农业强省,如山东“齐鲁粮仓”、江苏农业强省、安徽“千亿斤江淮粮仓”、吉林“千亿斤粮食”等。

  >科技自立自强:产业链安全的关键是科技自立自强,几乎所有省市延续强调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也更为强调以科技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18个省市在全社会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专精特新”企业数、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指标方面明确量化目标。此外,北京、四川等近10省市也提及改革优化鼓励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

  >现代化产业体系:各省均强调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2022GDP12省中,广东、浙江等8省将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列入2024年前3大重点任务,抓手在于推动制造业集群式、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现代服务业提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地也强调要壮大优势产业,如安徽“壮大汽车‘首位产业’”,浙江、西藏培育龙头、助力企业上市等。

  >数字经济:几乎所有省市对数字经济发展提出明确规划,更为强调推动数据资产入表和一体化算力网络建设。浙江、湖南等近10省市对数字产业相关规模有明确目标,如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等。此外,北京、山东将开展数据资产化试点,北京、安徽多地将“推动算力中心、数据训练基地、国家区块链枢纽节点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

  信号6:改革提速,半数省计划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十多省提及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新一轮国企改革:超半数省市将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包括“加强管理、管控风险、做强主业、提质增效”,也会有系列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如广东明确围绕食品、新能源等开展;此外,各地也将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等。

  >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广东、四川等近10省围绕预算管理与绩效、事权与支出责任、转移支付等展开,广东、北京也强调用好政府投资基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各省侧重强化金融监管、健全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机制等,旨在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及化解地方金融机构风险;资本市场建设方面,山西将加强上市公司培育,“深入实施企业上市倍增计划,培育30家以上重点上市后备企业”。

  信号7:区域政策继续强化,抓手在于“乡村振兴、县域经济、都市圈城市群”,可关注福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从城乡看,超20省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包括稳定粮食产量、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建设,也更为强调挖掘县域经济潜力;从区域看,区域内以都市圈、城市群促进协同发展,区域间深入推进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雄安新区、成渝经济圈建设,福建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如“依法依规放宽台资台企市场准入限制”。

  信号820多省提及防风险,主要聚焦金融、房地产、地方债。四川、贵州等近20省强调防范化解地方债风险,延续控增量、化存量,贵州还提出“优化债务结构,压降债务成本”;山东、江苏等近20省强调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包括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监测、压实金融风险处置责任等;江苏、河北等13省强调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完成全年保交楼目标是重中之重,也更为强调“头部房企”“重点企业和集团”风险监测和防范化解。

  信号9:其他关注:双碳延续强调“有序”;更为重视社会风险、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双碳“有序”推进:延续“有序;积极稳妥”推进双碳,“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近半数省市约束性指标目标为完成国家任务,但推进钢铁、石化、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更为积极,也要用好北京绿色交易所、广东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等。

  >更为重视社会风险:1/3省市也强调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稳定社会风险,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以积极预防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

  险提示:外部环境、政策力度、地缘博弈等超预期变化。

  正文如下:

  截至130日,全国31省市均已召开“两会”,通过地方“两会”,我们可以明确2024年各地政策发力方向和特点。本报告从经济目标、各地稳增长的意愿和抓手(地产、基建、消费)、就业、产业政策、区域政策、重点领域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以及防风险等方面进行梳理。总体看,各地“两会”都延续了2023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的主基调,即:全力稳信心、稳增长。具体看,有9大信号

  信号1:2024年各省将全力稳增长、稳信心、防风险、促改革、抓落实

  各省份普遍将提振信心、稳增长作为2023年的重点工作。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一致,全国多数省份都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如北京“以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提振市场信心”,具体举措仍围绕扩内需、促改革、扩开放、稳地产(“三大工程”是重中之重),也会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民企信心、激发民企活力。

  重点省份看,如2022GDP占比近7成的12省(湖北目前公开信息暂未涉及2024年重点任务),广东、浙江等8省均提及现代化产业体系,江苏、北京等6省市提及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江苏、浙江、上海等6省市将稳经济、扩内需列入前3大重点任务,北京、广东首位依旧分别是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更好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支撑带动,此外,浙江首位是提升政策引导保障成效。

  信号2:2024年全国GDP目标大概率定为5%左右偏高水平,经济大省“挑大梁”

  截至130日,已有31省市召开“两会”,并公布了2024GDP增速目标:

  >从平均增速看31省市中,4省小幅上调GDP目标,11省维持不变,16省小幅下调,31省市算数平均的GDP目标增速为5.65%,较2023年下降0.3个点,其中:最高为西藏、海南的8%左右、最低为天津4.5%左右,其余省份的GDP目标为5%5.5%6%

  >从加权增速看31省市2024年加权平均的GDP目标增速为5.4%,较2023年下降0.2个百分点。参考我们去年报告《2023年地方“两会”的9大信号》中的分析,近年来,各省加权平均GDP目标普遍高于全国目标,比例稳定在1.1倍左右,则预计2024年全国GDP目标增速仍维持5%左右。

  >从重点省份看,过往与全国目标一致或较接近的北京、上海均为5%左右,也指向2024年全国GDP目标增速大概率也为5%左右,与2023年持平。

  >从经济大省看,以2022GDP10为基准,GDP目标方面:46%左右、35.5%左右、25%以上、15%;相较23年,浙江、江苏2省上调,广东、山东、四川3省持平,湖北、河南、福建、湖南、安徽5省下调(但均为5.5%左右或6%左右)。

  信号3:各地稳增长抓手:稳地产、扩基建、促消费,“三大工程”是关键

  1稳地产:构建新发展模式、化解房地产风险,“三大工程”是关键抓手

  房地产方面,各地关注两大核心任务:构建新发展模式、化解房地产风险。

  >各省市房地产领域的表述基本延续了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即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对比以往表述,2023年多数省份都会强调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企稳回暖等;而2024年多数省份都未提房住不炒,而是更加强调通过推进“三大工程”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以及化解房地产风险、促进平稳健康发展。背后是房地产市场客观形势、未来发展方向都有了显著变化。

  “三大工程”是2024年稳增长、稳地产投资的关键,规模有望达万亿,推动地产投资跌幅收窄。我们在近期报告《测算:地产超跌了吗?“三大工程”管用吗?》作出测算,城中村改造预计年均投资5000-10000亿,保障房建设预计年均投资2400-5600亿,“平急两用”基建预计年均投资1500-3200亿。综合看,“三大工程”有望额外拉动地产投资1万亿左右,推动地产投资跌幅收窄。

  超大特大城市的“三大工程”筹建计划已经陆续出台,仍需继续跟踪。截至30日,已有北京、上海等15城对“三大工程”作出部署,其中部分城市披露了具体筹建规模,目前已披露的保障性住房筹建目标合计超48万套,但多数城市并未明确披露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基建的具体规模等详细信息,后续需要继续跟踪。

  2、扩基建:固投目标增速调降,主因地产投资预期修正,最终固投增速仍可能提升

  2024年各省加权平均的固投目标增速明显回落,主要应是反映地产投资预期的修正,基建仍需继续发力。近两年均公布了固投目标增速的共18个省份,2024年加权平均的固投目标增速5.9%左右,较2023年的固投目标增速8.4%回落2.5个百分点。

  考虑到2023年固投目标增速与2022年接近(详见《2023年地方“两会”9大信号》),而最终全国实现的固投增速为3%,较2022年回落了2.1个百分点,主因地产投资跌幅超预期。今年各省下调固投目标,主要应还是对此前过高的地产投资预期的修正,并不意味着2024年最终实现的固投增速也会随之下降。考虑到“三大工程”政策支持逐步落地,预计2024年固投增速仍有可能小幅提升。

  老基建仍是发力重点,新增关注减灾救灾、算力中心基建。从各省基建相关表述看,老基建仍是发力重点,除了交通(高铁、高速公路、机场、轨道交通等),水利(水库、运河、现代水网等),能源(煤电、水电、储能等),今年多个省份着重提及了减灾救灾基建;新基建除了5G、特高压、充电桩等,多个省份新提及算力中心建设。

  我们继续提示:2024年经济压力仍大,基建仍是政策重要抓手,但受制于地方债务化解仍然严格,基建投资可能高位小幅放缓。

  3、促消费:社零目标增速调降,全年增速可能6%左右

  2024年各省加权平均的社零目标增速普遍回落,主因基数提升,全年增速可能6%左右。近两年均公布了社零目标增速的共有17个省份,其2024年加权平均目标增速6.5%左右,较2023年的7.8%下调1.3个百分点,主因应是基数提升。2023年全国最终实现的社零增速是7.2%,若按照相同比例测算,2024年目标对应的社零增速是6%左右,这与我们年度报告《向波动要收益—2024年宏观经济与资产展望》测算的5.8%较为接近。

  大宗消费(如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家电等)、线下服务消费(旅游、餐饮、健康养老等)仍是重点方向。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智能家居、绿色建材等大宗消费是传统的消费政策抓手,2024年多个省份都继续推出针对上述领域的促销补贴措施。此外,健康养老、文娱旅游、餐饮等消费也是重点发力方向。

  信号4:稳就业仍是硬要求,就业目标与2023年接近

  就业目标保持稳定。多数省份的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均为5%5.5%以内或左右,总体情况与2023年相差不大。新增就业方面,15省明确提出了2024年的新增就业人数目标,合计新增就业1017万人,也与2023年接近。

  具体措施方面,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公益性岗位开发、就业见习、以工代赈等举措提振就业。

  信号5:产业政策发展和安全并举,关注粮食安全、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自立自强、数字经济

  1粮食安全重在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山东、江苏多省致力于打造区域粮仓或农业强省

  粮食安全方面26省提及粮食安全、超20省设粮食产量目标或要求粮食产量只增不减,重点在于“增面积、建良田、用良种、强农机、推技术、防旱涝”。此外,产量大省也有意打造区域粮仓或农业强省,如山东“齐鲁粮仓”、江苏农业强省、安徽“千亿斤江淮粮仓”、吉林“千亿斤粮食”等。

  2产业链安全的关键是科技自立自强,多省部署优化鼓励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

  几乎所有省市延续强调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也更为强调以科技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18个省市在全社会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专精特新”企业数、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指标方面明确量化目标。具体手段上,各省重点在于,继续推进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

  此外,北京、四川等近10省市也提及改革优化鼓励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如北京“完善人才落户、住房等支持政策,给予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西藏“确保今年财政科技投入实现翻一番”,四川“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落实并不断完善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江苏“深化科技及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预计也是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一大看点。

  3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是重点领域,也打造新质生产力

  总体看,几乎各省均强调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2022GDP12省中,广东、浙江等8省将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列入2024年前3大重点任务,抓手在于推动制造业集群式、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现代服务业扩规模、提质量,加快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外,各地也强调要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包括安徽要“乘势而上壮大汽车‘首位产业’”,贵州“做强现代能源产业,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浙江、西藏均提及培育龙头企业、助力企业上市等。

  4继续大力推进数字经济,推动数据资产入表、算力中心建设是看点

  总体看,几乎所有省市对数字经济发展提出明确规划,重点依旧在于“大力推进”和“持续深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数字政府建设,也更为强调推动数据资产入表和一体化算力网络建设。浙江、湖南等近10省市对数字产业相关规模有明确目标,如西藏“数字经济增加值均增长10%以上”,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湖南“数字经济增长15%”等。此外,北京、山东将开展数据资产化试点,北京、安徽、河北多地将“推动算力中心、数据训练基地、国家区块链枢纽节点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

  信号6:改革提速,半数省计划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十多省提及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促改革应是2024年重点工作,从各省部署看,各省基本均提及新一轮国企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以提振市场信心。2024年超半数省市将开展新一轮国企深化改革提升行动,抓手在于“加强管理、管控风险、做强主业、提质增效”,近10省市提及要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尤其是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具体方式包括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如广东明确将围绕食品、新能源等领域开展。此外,各地也将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继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农村改革等。

  北京、江苏等7省市也部署了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其中: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各省围绕预算管理与绩效、事权与支出责任、转移支付等展开,广东、北京也强调也用好政府投资基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各省侧重强化金融监管、健全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机制等,旨在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及化解地方金融机构风险;资本市场建设方面,山西也将加强上市公司培育,“深入实施企业上市倍增计划,培育30家以上重点上市后备企业”。

  信号7:区域政策继续强化,“乡村振兴、县域经济、都市圈城市群”三大方向,可关注福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2024年,各省基本都将从两大维度继续推进区域政策:

  >从城乡看,超20省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包括稳定粮食产量、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建设,也更为强调挖掘县域经济潜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把更多资源、资金、项目向县城倾斜”。

  >从区域看,区域内以都市圈、城市群促进协同发展;区域间,深入推进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协同和雄安新区建设、成渝经济圈建设,以及福建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包括“依法依规放宽台资台企市场准入限制”等。

  信号8:20多省提及防风险,主要聚焦金融、房地产、地方债

  总体看,防风险仍是底线,重点依旧是房地产、金融、地方债务风险。具体看,四川、贵州等近20省市强调“积极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除了延续严控增量、化存量外,贵州提出“打好盘活、重组、增收节支组合拳,优化债务结构,压降债务成本”,辽宁强调“统筹化债资金资产资源和政策举措”等;山东、江苏等近20省强调“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抓手包括加强金融监管、金融风险监测、压实金融风险处置责任等;江苏、河北等13省强调“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完成全年保交楼目标仍是重中之重,也更为强调“头部房企”“重点企业和集团”风险防范化解。

  信号9:其他关注点:双碳延续强调“有序”;社会风险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1双碳延续“有序”推进

  多省市强调继续“有序;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近半数省市约束性指标目标为完成国家任务,但推进钢铁、石化、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更为积极。具体看,除了继续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外,所有省市均强调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如用好北京绿色交易所、广东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江苏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等市场化交易,重庆、海南等大力发展绿色制造、装配式建筑。

  2更为重视社会风险

  1/3省市也强调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稳定社会风险,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以积极预防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

  险提示:外部环境、政策力度、地缘博弈等超预期变化。

  联系人:熊园,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朱慧,国盛宏观分析师;杨涛,国盛宏观分析师;刘新宇(金麒麟分析师),国盛宏观分析师;刘安林(金麒麟分析师),国盛宏观分析师穆仁文(金麒麟分析师)国盛宏观分析师;薛舒宁,国盛宏观研究员

  相关文章:

  [1]《新思路、新对策—逐句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3-12-31

  [2]《向波动要收益—2024年经济与资产展望》2023-12-04

  [3]《形势比人强—降准“降息”的5点理解》2024-01-24[4]《北京上调GDP目标,37城大多高于5.5%》2024-01-22

  [5]《测算:地产超跌了吗?“三大工程”管用吗?》2024-01-21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4年1月31日发布的报告《2024年地方“两会”9大信号(附21张详表)》,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

  熊园        S0680518050004        xiongyuan@gszq.com

  朱慧        S0680523090002          zhuhui3@gszq.com

  杨涛        S0680522070001        yangtao3123@gszq.com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2-21 龙旗科技 603341 --
  • 02-08 肯特股份 301591 --
  • 01-30 诺瓦星云 301589 126.89
  • 01-30 上海合晶 688584 22.66
  • 01-29 成都华微 688709 15.6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