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策略会跨年专场:12月31日(周四)20:00-1月1日(周五)00:30跨年专场,冠军基金经理农银汇理赵诣,招商白酒基金经理侯昊,工银瑞信单文,私募大咖王庆、陈宇、李金龙等,与你过一个不一样的跨年!点击查看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中金策略
波诡云谲的2020年即将翻篇,2020年中国股市行情已经定格为牛市,更准确地说是结构性牛市。不知道此时读者如何感受,尽管2021年尚未可知,想到2020年即将结束,我此刻有瞬间的如释重负之感。
对全球与中国经济以及资本市场,2020年必将又是载入史册的一年。估计多少年以后,人类的后代可能还会像当前人们回溯1918年西班牙流感疫情及历史上更久远的疫情一般,回望2020年人们一度经历的惊恐、焦虑、波折和混乱。百年一遇的疫情象一面镜子,映出人间百态,照出这个世界和人性的阴暗与光辉,缺憾与美丽,严酷与温暖。
作为市场策略分析师,经历2020年市场跌宕起伏的同时,我也时刻在见证历史。充满紧张和焦虑,却也颇多收获。暂且忽略资产价格涨跌的细节,先来简单看看一位市场策略分析师如何度过极不平凡的2020年。
2020年的第一个交易日我带着当时刚结束的2019年牛市的些许喜悦与乐观,期待2020年,发布了我的第五个的年度十大预测:《2020年十大预测:“新”为主线,“老”择时机》。紧接着我带着对新年的憧憬,从北京出发前往东京,停留开会三日后赶赴上海,停留一日后返回北京。不想,那是2020年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境外的差旅。1月份的市场其实并不算差,海外资金大幅净流入A股。
1月底左右疫情形势已经开始恶化,2月2日我们发布《疫情对市场及盈利的影响分析》,当初还是将它类比2003年“非典”,并根据“非典”的经验总结出疫情影响的“三个阶段”,得出疫情对一季度非金融盈利的负面影响可能在20-30个百分点。
2月份中、下旬疫情迅速演变,并已经开始在海外蔓延。我们开始意识到问题可能并没有“非典”那么简单,可能这是一次可以类比二十世纪全球三大疫情规模的疫情。3月2日,我们在系统性地梳理了1918年、1957年及1968年的三大疫情后发布《二十世纪全球三大疫情及对当前的启示》,并同时发布《配置“纯内需”应对海外疫情升级》的主题报告。
3月份海外疫情持续升级引发市场空前波动,VIX指数盘中一度达到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顶峰时期的水平,美股一周之内几次熔断,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在海外市场收盘及国内收盘后发布我们的市场快评、更新我们的观察和观点。那段时间,每天既对疫情的冲击紧张焦虑,也为经历百年一遇的疫情带来的新鲜感与好奇而兴奋。回顾来看,全球市场的转机出现在3月23日附近,当时美联储已经宣布无限量化宽松并积极为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我在3月24日A股收盘后发布题为《“巨震尾声”,四大配置方向》的快评。
4月份后中国疫情更加明确地见顶回落,海外疫情也在加速演绎市场虽有波折但情绪在逐步恢复。4月初政府发布新型城镇化相关及要素市场改革的重要文件,可能意味着中国以进一步改革和开放的举措应对疫情冲击及百年未有之变局的思路初现雏形。4月底我在WIND平台召开题为《疫情顶,市场底》的主题投资者会议。
5月份中国疫情明确见顶、复工复产深化,海外疫情也出现暂时见顶趋势,推迟的中国两会也在5月份召开。复工复产的深化也使得我们开始担心异常的政策应对可能会逐步退出,对债市有一定影响,我们在5月7日发布大类资产配置更新《将利率债下调至标配》。两会前后“港版国安法”的通过也一度引发海内外投资者的关注。与此同时,市场也较为关注海外疫情演绎对全球产业链及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我们在5月18日在持续跟踪中国产业趋势的基础上发布《产业链会转移出中国吗?-全球变局中的中国产业趋势系列二》深度主题。
6月份,我们已经隐约感觉到在局部行情演绎后,市场情绪在进一步恢复,居民资金入市的现象有所抬头,市场可能从局部行情向整体行情演绎。我们在6月11日发布了《迎接居民资产配置的拐点》深度主题,在梳理对比国际经验、中国的现实以及趋势的基础上,判断中国居民家庭资产配置可能正在经历从配置实物资产到金融资产、从低风险金融资产到中高风险资产配置的转变的拐点,并开始推荐龙头券商。上证指数发布30周年,我们发布《为何经济规模持续扩大而上证指数多年不涨》的主题研究。临近年中,当时市场还在担心下半年美国大选、中美关系及秋冬二次疫情的冲击,我们于六月下旬发布中国市场下半年展望:A股《有“惊”无“险”》,港股《新经济将继续领涨》,并提示下半年“新老配置更加均衡”。
7月海外疫情也暂时明确见顶,前半段中国市场开始加入上涨。我们在7月12发布报告《“行稳”方能“致远”》,当时A股日成交量迅速上升到高位、换手率大涨,表明当时短期情绪已经有极度过热现象。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海外资金开始持续回流海外中资股市场。
8月份开始部分老经济板块的补涨开始更加明显,全球市场开始出现了一定的从领先的成长风格往落后的价值风格转换的迹象。
9月初我们开始提示《三季度看平,四季度看涨》。同时中金研究部在彭博士带领下发布大型主题研究《数字经济:下个十年》,我们也发布《数字经济:十大趋势》的策略主题研究。其间政府发布QFII/RQFII新规,继续降低海外投资者投资境内资本市场的门槛。
9月底的市场较为低迷,A股连续调整。我们在10月发布《不确定性逐步明朗》、《四季度积极布局》(10月12日)等报告和快评,重申无须悲观,提示复苏交易占主导,并继续提示新能源汽车、光伏及汽车家电等板块机会。
11月份研究部联合发布年度展望《2021:虚实收敛》,11月与12月大部分时间,我进入了一轮密集的与投资者路演与交流汇报。
另外,我们从2014年开始仿照公募基金的方式管理的A股及港股模拟组合,在我们每周A股及港股的周报中公开,并在WIND终端同步开放,已经到第七个年头。今年A股及港股模拟组合分别有约60%/80%左右的表观收益。我们一直在力求做有框架、有格局又能落地、接地气的策略研究,2020年对我们也是一次大检验。
站在2020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回首,2020年的资本市场就像一部情节跌宕起伏、节奏紧张的电影,身处其中“惊心动魄”,经历之后颇有“劫后余生”的庆幸。
回头来看,胜利属于现实的乐观主义者。经历了2020年的这一切,这个世界正在逐步迈入后疫情时代,人们带着些许暂时的欣喜和释然,也带着种种依然待解的问题。
2021年即将到来,投资者将面临怎样的2021年,有哪些谜题尚待解答?我根据最近两个月来与各类投资者密集的沟通简要梳理典型问题如下,这些可能也会是我们2021年研究的重点。
“核心资产”在2021年还会继续表现吗?目前市场机构头部化、头部机构持股集中化,未来是否有踩踏的风险?全球股市成长风格持续跑赢价值风格,已经持续多年,自下而上的“赛道研究”在中国市场似乎已经成为共识,是否会成为未来长时间的“常态”?中国市场持续的选股超额收益是常态吗,如果不是,还可以持续多久,结束后资产配置的格局会发生什么改变?这里面是否蕴含着风险?策略分析是否跟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已经“无用”和“沉沦”?
目前偏周期的板块还有多大表现空间,大宗商品2021年将如何表现,偏低估值的地产及金融有机会吗?
2021年金融条件收紧、政策退出,可能与历史上的收紧,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年底投资者普遍的仓位和风险偏好如何,市场还有多大空间?
什么时候市场风格可能重新回到新经济板块,目前成长股、新经济板块的高估值,将如何演化?
怎么看待未来港股与A股的相对表现,目前A股已经连续两年结构性牛市,2021年还会继续走牛吗?
美元还会继续贬值吗,人民币还会继续升值吗?
外资在目前阶段如何看待A股,MSCI指数在2021年会增加A股纳入比例吗,如何看待外资未来继续流入A股的情况?
如何看待近期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反垄断政策以及对金融科技的监管?
疫情还会在2021年带来哪些影响,中美关系及更广的世界格局在2021年及往后将如何演变,对中国有何影响?
对于上述问题,部分我们已经有初步的答案,部分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我们会按照惯例发布我们的第六个年度的十大预测,下面是我们年初发布的2020年十大预测,一并供参考。
感谢大家对中金策略研究持续的支持和关爱。2021年是中国农历牛年,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牛年牛气冲天、有牛市般的收获!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逯文云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