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固态电池上车元年渐近:产业链各方动作明显加速 全固态仍是“持久战”

半固态电池上车元年渐近:产业链各方动作明显加速 全固态仍是“持久战”
2021年12月13日 16:38 财联社

投资研报&决策商城双12大促,满1000减500!股民五大福利,捉潜力股这几招就够了!一触即“发”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科创板日报》(编辑 郑远方),随着年关将至,近半个月来,当升科技赣锋锂业等多家公司流出固态电池新动向,消息频率较此前明显上升。

  例如,今日,北汽蓝谷在互动平台透露,公司目前已完成第二代固态电芯开发、电池系统台架测试验证及整车(ARCFOXαT)搭载验证。第三代固态电池技术也在规划中。

  就在上周五,工信部公示《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51批)。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批次相比,本次半固态电池(混合固液电解质锂电)首次配套亮相——东风E70搭载由赣锋锂业供应的半固态电池,预计该车型将在春节前交付。

  此外,明年蔚来全新车型ET7也将搭载半固态电池包,而2022年也由此被看作“(半)固态电池上车元年”

  固态电池凭什么能成为“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下一个选择?

  眼下,业内两大主流路线便是磷酸铁锂及三元电池,但两者都逃不开安全性及续航里程两个问题。

  一方面,液态电池的安全性能始终是行业关注的一大焦点,针刺试验几乎成为了每一场电池新技术发布会的“保留节目”,而其液态电解液也被看作起火自燃事故背后的元凶。

  另一方面,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5/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需分别达到400Wh/kg及500Wh/kg。不过,即便是采用硅基负极而得以大幅提升能量密度的液态电池,也难以迈过500Wh/kg这道“坎”。

  在这两个问题面前,固态电池是当下最近的一条路。

  其在能量密度、输出电流稳定性、服役寿命、体积等方面均具备优势,而最突出的优势便是安全性及续航里程:固态电解质不可燃、耐高温、无腐蚀、不挥发;另外数据显示,其续航时间可达传统液态锂电池的2-3倍。

  然而,从大众、宝马等主流车企的研发进程来看,固态电池的量产应用大多都要在2025年或之后才可实现。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特聘教授菅野了次上周五表态中时间也类似,其认为全固态电池在5年以内实用化的可能性很高。

  换句话说,短期内,全固态电池仍无法大规模量产。

  因此,蔚来ET7、东风E70所搭载的“半固态电池”部分减少电解液用量,采用部分固态电解质,由此作为折中方案,成为迈向全固态这一技术之前,可以率先完成的一个“小目标”。

  不过,即便实现量产,固态电池的未来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先不说离开实验室后,固态电池锐减的功率密度;充放电循环中电极膨胀,以及快充性能欠佳的问题,也会让多数消费者摇头。

  而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预计,全固态电池要实现产业化、并对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仍需十年左右。而现有的锂电技术,包括液态电池及半固态电池,在2030年前仍将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年终理财爆款福利!领取8%+理财券,每日限额2000份,先到先得!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冯体炜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15 善水科技 301190 27.85
  • 12-15 长江材料 001296 25.56
  • 12-15 炬光科技 688167 78.69
  • 12-15 内蒙新华 603230 11.15
  • 12-14 凯旺科技 301182 27.1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