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研报】新能源汽车加速普及下,这一赛道价值量暴增三倍!龙头市占率已超30%,还刚拿下特斯拉和上汽集团的超级大单
【硬核研报】军工长牛序幕已拉开!中金高喊投资主线已找到,这家资产规模全国第一,收入全球第六的巨头就是核心资产?
证券市场红周刊 记者 | 曹井雪
“当前5G板块的利空消化已经比较充分了,板块整体已经调整到位,甚至有不少标的已经处于被低估的状态。”
身背5G标签的通信板块去年一度在二级市场高歌猛进,随后陷入很长时间的沉寂当中。2021年,这一颇受争议的焦点板块是“江郎才尽”,还是有了新的想象的空间了呢?
带着这些问题,本期《红周刊》邀请到了天风证券通信首席分析师唐海清来剖析5G板块在牛年的投资机会。
他指出:“去年板块的调整主要系国内外的科技争端造成的,随着国产替代的发展,未来5G领域被技术‘卡脖子’的情形会越来越少;此外,5G板块中的主设备板块已经进入盈利阶段,而且估值也处于历史低位,这一板块具有很大的投资价值。”
但这类公司通常都有多重属性。“研究时最核心的首先要看公司各类业务的利润结构占比;其次,要关注每个业务的成长空间,例如公司包含的几类业务,未来3~5年有怎样的成长性,会产生多大的规模;第三是公司的综合业绩成长速度。”他强调。从过去12年通信行业指数看,春节至两会之间通信指数上涨概率高达92%,一季度通信指数上涨概率接近60%。
“5G宣布商用”时机已相对成熟
板块调整到位 部分标的被低估
《红周刊》:对于5G板块的发展阶段,市场上存在诸多争论:有的观点认为当前处于商用期,有的则认为当前处于建设期。您认为当前处于怎样的阶段?场景落地与基站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唐海清:这两种说法都没有错,目前,5G基站在大规模建设,而且也已经开始了商用。2020年底,基站建设数量已经超过70万个,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一、二、三线城市。许多海外运营商建设了几千家基站就已经宣布商用了,相比之下,我们国家宣布商用的条件已经成熟。
应用的落地和基站建设之间的关系,用“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形容比较贴切。基站会推动应用发展,而应用的发展也会倒逼基站的建设。5G从建设到应用需要经历网络建设、终端普及后才开始应用;但是大家经常提到“4G改变生活、5G改变世界”也就意味着5G的应用更加多元化,与生产、生活、消费的相关度更高,随着爆款应用的产生,对基站的需求也会更大。
《红周刊》:回归到二级市场表现,去年下半年开始,5G产业链相关股票都经历了大幅调整,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目前调整到位了吗?
唐海清:2020年全年,通信板块的涨幅在各行业中排在倒数第2的位置,这主要由于中美之间的对抗和摩擦,像美国出台了很多对国内科技公司打击的政策,“卡脖子”的结果直接导致了市场对板块未来的确定性产生了担忧。
我们认为,当前板块的利空消化地已经比较充分了,板块整体调整到位,甚至有不少标的已经处于被低估的状态。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产业端已经全面恢复,5G的国产方案也已经完善。
《红周刊》:近期,很多人提到5G的低估契机,而此前这类公司的成长属性则更被关注。您认为当前5G产业链的投资机会有多大呢?
唐海清:5G产业链中,不同子板块的公司有不同的特点,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它们也有不同的投资属性。对于基站建设相关的公司而言,上游的PCB、滤波器等处于建设的高峰,它们投资的黄金时段基本已经结束,而接下来将会是主设备领域业绩向好的阶段。
此外,随着市场渗透率的提升,整个终端产业链也将进入业绩向好的阶段。值得注意的是,终端的变革还在继续,例如我们目前看到的5G手机的形态,不一定是最终5G手机形态。在终端的变化和成长中,还会带来新的投资机遇。像近期比较火热的新能源车,会经历从电动化到智能化的过程,未来一定是无人驾驶的,所以车也会成为5G重要的终端。
因此,5G的应用不仅局限在手机,包括车、电视等,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有相关应用产生,它是与各行业的结合,这一过程蕴含着成长性的投资机会。
《红周刊》:5G和新能源车是国内科技发展的两大重要方向。但在过去一年,市场给予了新能源车板块较高的估值,但是却没有给予5G板块同样高的估值,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唐海清:过去一年消费和新能源板块表现较好估值较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现在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话语权越来越重,尤其2020年是基金爆发的大年,机构投资者更加追求确定性。而5G由于中美之间科技对抗,不确定性较大,因此机构投资者的配置比例较低,所以估值也没能上升。而消费板块由于业绩确定性高,长期可持续性较强,吸引了机构投资者前来布局,最终拉高了估值。
另一方面是长期的成长空间。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比较低,所以拉长时间来看,随着渗透率不断增加,相关公司的成长空间也会很大,所以市场也会给予更高的估值。5G板块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像基站产业链、终端产业链本身就处于升级换代阶段,虽然渗透率也在提升,但是在原来的业务占比已经较高的情况下,成长空间就有限了。不过5G中也存在一些“从无到有”的公司,例如陶瓷滤波器、高频覆铜板等,过去也经历了这个过程。包括成长性较强的如物联网模组移远通信,市场也给了较高估值;未来具备大空间的终端应用类公司,市场应该也会给予较高估值。
国内技术被“卡脖子”的情况或将缓解
主设备盈利预期值得关注,长期关注应用发展
《红周刊》:那么,您认为2021年投资这一板块的主线是什么呢?
唐海清:5G的投资要分为网络端和应用端两大领域来看,网络端的主设备到了利润兑现的年份,其投资价值机会需要关注。而终端应用方面,5G用户在2021年后会大规模增长,终端迎来持续放量阶段。应用则即将迎来爆发期,3G、4G时代都存在的视频类的应用会继续强化,工业互联网/无人驾驶等这类此前没有的应用则会加速发展。
《红周刊》:您能否具体阐述一下主设备这一子板块具体的投资逻辑呢?
唐海清:首先是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力的提升。3G、4G都是国外先建,我们后建,而5G则是中国最先开始建设的。我们的主设备技术产品是优于国外的。而且我们的产品还有性能强、性价比高、服务好的特点,这些都有利于中国主设备厂商在全球的竞争中获得更多市场份额,中国的龙头公司可能会成为全球龙头。
其次,主设备在2021年有望实现盈利的兑现。2020年主设备的价格出现下降,所以相关公司的盈利压力比较大。但是我们预计2021年,设备价格会相对稳定,而且由于2020年基站的大规模建设,5G基站产业链的成本会下降,这更强化了我们对主设备的盈利预期。
最后,国内外的5G建设都处于发展阶段,未来对于主设备的需求还处于一个上升周期,所以未来全球对于主设备的需求量还会进一步增加。
《红周刊》:那您认为主设备的需求增长周期会持续多久呢?
唐海清:我判断至少还有3~5年的投资周期。3G、4G的投资周期大概2-3年就结束了,但是我们认为不能用这个历史数据来预测5G的投资周期,因为在此之前,3G/4G国外先建设,同时以国外技术为主,中国本土公司的市场份额并不大;而中国则是最先建设5G的国家,所以随着全球的建设,国内厂商的份额也会提升,这会使得公司成长周期被拉长。
具体到每家公司,公司是否拓展了其他的成长领域也会对公司的成长周期带来影响。例如华为除了主设备外,手机等其他品类也发展得非常好,这会大大拉长公司的成长周期。
《红周刊》:此前,主设备的龙头公司由于受国外技术“卡脖子”情况影响了发展。未来,外部环境对主设备的影响是否会有改善呢?
唐海清:未来技术“卡脖子”的情况可能会得到缓解。首先,对比历史上各类与美国和解的公司,目前包括中兴通讯在内的主设备公司的合规体系、发展体系都相对完善,未来再受美国打压的概率变小。再者我国目前在大力完善自己的自主可控能力,相关公司的进步也飞快,5G的大部分领域已能自主可控。
《红周刊》:从短期、中期、长期的投资角度,您如何判断5G概念股的投资机会呢?
唐海清:短期来看,5G板块已经调整很久了,许多公司已经处于历史估值的下限,而且部分公司的业绩表现也非常好,板块整体迎来估值修复的机会,例如主设备、光模块、物联网模组。此外,短期内,行业的相关政策、主管部门对于科技领域的扶植和政策倾斜也值得关注。
中长期来看,流量的持续增长、应用的持续发展是我们关注的方向。例如,光模块从100G到400G的升级;从网络建设到终端应用的发展,模组到各个域的应用,例如AR、VR、智能汽车等;受益于5G的平台,例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述这些都是值得长期关注的领域。
5G平台型公司需要居安思危
手机形态巨变会产生下一个卓越公司
《红周刊》: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卫星(天际)互联网是不是5G未来发展的一大方向?
唐海清:卫星互联网是5G应用的一个补充。这在国外比较适合,它们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私有,许多地方建立路上的网络设备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它们通过卫星来解决问题,网络用起来还比较流畅;但是对于我国而言,陆地的光纤网络更可靠、更稳定、容量更大,也适合人员密集的区域,而卫星通信的容量较小,可以覆盖一些广袤的地区以及人口稀少的地方,所以仅仅是一种补充作用。
《红周刊》:对于5G应用中的平台型公司来说,例如苹果、阿里、腾讯等会不会是最受益的一类呢?
唐海清:目前还处于不确定状态。这类公司会去布局5G相关的应用,具体是否能够前瞻性地打造出这些应用还是未知。从当前情况看,苹果在终端这个领域中的终端生态建设是具有明显优势的,例如有iwatch以及新宣布的造车等都能拓展应用场景,目前腾讯和阿里从移动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的态势还不错。
它们在5G时代发展的不确定性还来源于其他公司的成长、弯道超车,例如抖音、快手这类短视频平台,未来在5G流量速度更快的情况下,竞争优势也很明显。
《红周刊》:不过,5G领域还没有出现苹果、腾讯这类卓越的公司。您认为在5G时代,成为卓越公司需要具备哪些基因呢?
唐海清:不同领域会有所差异。例如在网络侧的主设备,华为、中兴通讯肯定是其中的龙头,这非常明确。而其他硬件领域,如PCB等龙头的形态也基本已经明确。而终端领域,此前已经经历一个与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本的龙头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已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苹果、华为、OPPO等公司。
未来手机的形态可能还会有更大的改变,未来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及时推出新手机形态的公司,可能会一飞冲天。然后在应用侧,未来会出现爆款应用,谁能看得更长远同时最有定力就存在更大的成功可能,就会跻身到卓越公司的行列。
(本文已刊发于2月20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责任编辑:凌辰 SF179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