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科创板16个月股价涨近7倍,百利天恒筹划赴港IPO,或刷新近年创新药企上市募资纪录

登陆科创板16个月股价涨近7倍,百利天恒筹划赴港IPO,或刷新近年创新药企上市募资纪录
2024年05月19日 09:11 独角兽早知道

科创板有望迎来第15家“A+H”两地上市的企业。

5月13日晚间,百利天恒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助力公司国际化业务的发展,更好地利用境内境外融资平台,夯实公司快速发展的资金储备,支持公司众多创新产品在欧、美、日及其他国际市场的全球开发,大力推动实施公司成长为在肿瘤用药领域具有全球领先优势跨国药企(MNC)的战略,公司正与相关中介机构就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的相关工作进行商讨。

截至5月17日收盘,百利天恒-U(688506)报191.24元/股,市值766.87亿元。

综合 | 公司公告 证券日报 第一财经

编辑 | Arti

公开资料显示,百利天恒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生物医药企业,公司聚焦肿瘤治疗领域,进行突破性创新。

5月13日早,路透社旗下IFR报道称百利天恒已聘请高盛和摩根大通为其安排香港上市事宜,交易最早可能在明年初进行,融资额在5亿美元左右。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5月14日,科创板已有14家企业成功实现“A+H”两地上市。若港股上市成功,百利天恒将成为科创板第15家同时实现A股、港股同时两地上市的企业。

从现金储备情况来看,百利天恒的融资需求似乎并不迫切。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高达58.12亿元,是2023年末的14.83倍。

百利天恒证券事业部总监陈雪玉表示:“港股上市只是公司全球化的第一步,根据公司跨国药企转型的需要,未来可能会有多地上市和其他资本市场运作的可能。”

百利天恒拥有丰富的药物研发管线、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完善的商业化运营体系,市场潜力巨大。赴港IPO有助于公司引入国际资本,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规模和研发水平,加速其产品和业务的全球化进程,加强国际化业务拓展。此外,公司积极筹备赴港IPO,也是对国家相关政策的积极响应。

在经营业务方面,百利天恒通过多年深耕,已经在ADC等最具潜力的新兴治疗领域处在全球领先水平,并于去年实现了我国首款双抗ADC药物成功“出海”。

回溯往期公告,2023年12月中旬,百利天恒与全球肿瘤医药领域跨国巨头药企BMS就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双抗ADC(BL-B01D1)抗肿瘤药物达成独家许可与合作协议,潜在总交易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

据悉,上述交易刷新了全球ADC类药物单品交易总价的纪录,也创下国内创新药License out交易的首付款及总交易额双项纪录,是我国首款成功“出海”的双抗ADC新药。最新消息显示,2024年3月份,百利天恒已收到由BMS支付的8亿美元首付款。

陈雪玉表示,全球化是百利天恒发展的方向,也是公司未来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公司与BMS的合作是中国医药企业与海外大药企的一个里程碑交易,有助于中国医药企业实现产品的全球价值,并通过合作加强全球化的综合实力。

从2023年年初至今,百利天恒的市值一路从128亿元飙升至如今的746亿元,期间涨幅高达482.81%。

不少创新药企都会选择重要管线达成里程碑的时点启动融资计划。百利天恒与百时美施贵宝的交易或许已经证明BL-B01D1的销售潜力。

BL-B01D1系目前全球独家处于临床阶段的可同时靶向EGFR和HER3的双抗ADC药物,主要作用于实体瘤,目前获批临床试验的适应症已经达到8项。

除了BL-B01D1,百利天恒还在挖掘ADC药物的更多可能性,涵盖了实体瘤和血液瘤。

目前百利天恒的ADC管线下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的还有作用于乳腺癌、胃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实体瘤的BL-M07D1(HER2-ADC),作用于三阴乳腺癌、肺癌、胃癌的BL-M02D1(TROP2-ADC),作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BL-M11D1(CD33-ADC),作用于胃癌、胰腺癌等实体瘤的BL-M05D1。

其中,BL-M11D1(CD33-ADC)正是百利天恒旗下ADC管线中为数不多瞄向血液瘤领域的在研药物,正处于I期临床研究阶段。BL-M11D1对标的同类药物,是辉瑞的Mylotarg(Gemtuzumab ozogamicin),其用于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是第一个获得FDA批准的ADC药物。

从百利天恒历年的财务数据来看,其亏损正在持续放大中,2019-2023年,百利天恒的收入分别为12.07亿元、10.13亿元、7.97亿元、7.033亿和5.619亿;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3812万元、-2504万元、-1.54亿元、-3.366亿元和-8.127亿元。

对于2023年的亏损,百利天恒在财报中指出,主要因为报告期内临床三期开展,继续投入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研究,公司研发费用持续增长。

2023年底,其经营活动现金流为6.15亿,比上年同期减少3.56亿;研发投入合计为7.46亿,比上年同期增加了98.98%;研发投入占经营收入比例为132.81%,比上年同期还增加了79.49个百分点。

百利天恒在财报中指出,研发费用高企主要系报告期内新药研发项目持续推进,试验检测费、知识产权使用费增幅较大,以及研发人员增加导致薪酬增长所致。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百利天恒营收达54.62亿元,同比激增4325%;净利润高达50.05亿元,同比增长3100%。此外,Q1百利天恒现金流量净额为53.79亿元,截至2023年年底为-6.15亿元。

营收、净利双双大增,现金流充盈的原因,即在报告期内收到了BMS首付款。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的药企出海案例中,对外授权形式多为授出大中华区之外的研发、生产、商业化权利,无须承担产品生产、临床试验等相关成本,亦无须为商业化结果负责,首付款及后续可能产生的里程碑收入均表现为净利润。而百利天恒的License-out模式则有所不同,根据协议,SystImmune与BMS将分担BL-B01D1全球开发费用,以及在美国市场的利润和亏损。这意味着,未来几年百利天恒依然需要维持高额研发费用,公司需要在资金方面提前进行筹划。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药企 科创板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