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港上市背后:百度的“熬”与“藏”

回港上市背后:百度的“熬”与“藏”
2021年03月28日 17:41 财经杂志

  原标题:行业观察|回港上市背后,百度的“熬”与“藏”

  文|施然

  百度目前三大增长引擎均以AI为底座,三者既各自成体系,又协同承担战略责任。

  2005年百度在美国上市时,创始人李彦宏在纳斯达克大楼前拍了一张游客照。3月23日上午9点,在百度回港二次上市敲锣现场,李彦宏重提这件事情。他说,他是一个旅行者,路的起点是中国,纳斯达克只是其中一站,最后还会回到中国来。

  16年后,百度启动回港二次上市事宜。更早11天的3月12日,百度在香港交易所宣布启动招股,半天时间不到,百度港股发售就获得足够认购,最终认购倍数高达112.01倍。接近40万投资者参与了本次新股认购,大幅超出市场预期。

  这与16年前何其相似。在华盛顿纳斯达克交易所敲钟后,刚刚成立5年的百度市值当天冲上39.6亿美元。

  当时,百度身份是“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公司”,那个时代,是属于BAT的高光时刻。华尔街分析人士当时普遍认为,百度是中国的谷歌。

  不同的是,这一次,百度回港上市的身份定位是“AI生态公司”。今天的百度依然是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但百度更迫切希望外界了解它在人工智能生态领域的多年布局和未来打法。

  2021开年以来,全球资本市场跌跌不休。3月23日,截至收盘,百度港股股价为252港元/股,总市值报7128亿港元。当日恒生指数下跌1.34%。百度在大盘不好的情况下,逆势小涨。

  周五晚间,百度股价走势震荡上涨。盘中狂拉超17%,收涨1.97%。成交额达237.23亿美元,成交额在全部美股排名第二。与高瓴资本联系紧密的雪湖资本对百度下单5000万美元买入。其他机构纷纷跟进,抢购加仓百度股票,女版巴菲特Catherine Wood操盘的ARK再度斥资840万美元加仓3.26万股。分析人士称,百度近期股价筑底形态显著,大基金与投资机构都在伺机加仓购入,等待后续股价再度飙升机会。

  接受作者采访的资本市场人士认为,主流判断上,短期内百度港股股价有望趋稳。港股IPO公司和承销商通常会签对赌协议,协议内容是保证在上市后一段时间内股价的稳定或上涨。

  撇除资本市场的未来表现预期,AI时代的新百度机会和挑战是具化的。

  李彦宏称,以回港上市为节点,百度进入二次创业时期。这个定义建立在百度内部目前已形成共识的“三大增长引擎”基础上:以移动生态为代表的第一增长引擎,以智能云为代表的第二增长引擎,与以智能驾驶和小度、AI 芯片、百度地图等前沿业务为代表的第三增长引擎。

百度三大增长引擎(资料来源:百度港股招股书)百度三大增长引擎(资料来源:百度港股招股书)

  所谓第一条增长曲线,它既是百度的现金牛业务,也是百度目前最成熟的业务。

  “外界普遍认为百度的AI就是智能驾驶”,一位百度资深人士对作者说,“智能驾驶很AI,但这远不是百度AI的全部。”

  此时,在中国,新的科技公司正在崛起,颠覆式创新正在史无前例缩短企业和产品的生命周期。李彦宏说,百度上下要始终保持着创业者“朝不保夕”的危机感,要有在机会面前“临渊一跃”的求生欲和勇敢。

  百度能行吗?结合其过往,我们试图解答以下问题:百度实现U型增长,变化的本质是什么?已经进入成熟期的科技企业如何二次创业?未来百度的增长动力来源于何?想象空间和边界在哪里?

  移动生态低谷中重生

  很长一段时间,外界讨论百度衰落的底线会在哪里。去年3月,百度股价一度低至89美金,市值下滑先后被拼多多、美团、蔚来超过。

  业界多数评价认为,百度此前的境遇,是以业务、战略、企业管理为导向,同时在舆论和竞争的放大之下,出现综合性的结果。

  今天百度的重生,也遵循该逻辑。

  “就像考了差分的优等生,迫切地想要让大家知道,我们一直在努力。”一位百度中层对作者说,百度没有放弃继续往前走。

  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重要入口,开放的生态让内容管控更加复杂,移动生态早期,百度也深受虚假信息之苦,因为没有人理解虚假信息是从哪里伸出的无形之手。

  过去几年,是百度移动的重建期,搭内容、建服务,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打开今天的百度App,搜索框仍然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当用户输入一个搜索词,比如“糖尿病”,最先显示的结果是糖尿病的科普知识,包括概述、病因、症状、就医、治疗、预后、日常和自测。

  如果将页面进一步下翻,你会看到百度百科的链接、以及在线问诊通道百度健康,再往下,是多达上千页的各种糖尿病的信息搜索结果。在被诟病的尤其厉害的医疗领域,百度搜索不再最前搜索页上出现医院推荐,取而代之的,是百度近几年打造的医疗知识、网络咨询、问诊等板块。

  如果将首页往下拉,人们会看到一个二级服务大厅入口。服务大厅集合了百度移动生态上目前所有可以承载的服务内容,涵盖吃喝玩乐、城市服务、出行服务和日常必需服务。

  百度App是百度移动生态的核心。根据百度港股上市招股书信息显示,百度App目前是中国最大的搜索+信息流应用程序。截至2020年12月,MAU(月活跃用户数)约为5.44亿。这意味着,中国14亿人口中,三个人中超过两个人在使用百度App。

  和此前单纯依靠百度搜索竞价排名不同,现在的百度App的战略逻辑是通过百度的AI能力,来自第三方应用程序及网站的汇总内核和服务,将流量直接引向内容生态系统,另一个流量去向,是引向具有类似于本地应用程序体验的第三方内容及服务。

  也就是说,在移动生态这个第一条增长曲线上,百度希望打造一个闭环的流量变现体现。上述百度中层人士对作者说,从结果看,这个体系目前初步形成,但改变是痛苦的,且从目前来看,改变仍在继续。

  一位互联网行业资深人士向作者评价,百度在移动生态上的这套战略打法没有问题,挑战在于如何实施战略路径。“目前百度移动生态的最大进步是各种类型的赛道基本都丰富了,比如信息、知识、电商、健康、短视频等,只不过有的跑得快些,有些还需要再追赶。好处在于生态基本成型了。”

  “百度希望通过积累超过10年的AI能力来完成流量变现闭环,同时通过开放平台来匹配更加长尾的第三方内容及服务,路径和准则的实施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用户在百度自身服务平台(百家号、智能小程序及托管页)搜索到的内容并作出付费行为,百度兜底,如果出现问题,百度客服介入,并先行赔付。”上述百度中层人士对作者表示。整改之后,从用户端的使用体验来看,安全感的加强是最需要做的。

  至于外部第三方内容及服务,上述百度人士表示,除了控制商业推广信息占比比例,加强对“商业推广”字样的标注强度。百度内部也增强了审核力度。

  根据百度招股书此次港股上市募集资金用途的表述,此次募集的资金中,约40%将用于进一步发展百度的移动生态和多元变现。比如,继续改善移动生态的功能及特点,以提高用户的参与度,例如完善百度App功能,巩固百家号账户、智能小程序及托管页。

  再比如,继续投资及购买更为动态和多元化的内容及服务,以建立闭环内容及生态系统,并通过吸引更多的内容服务商和用户,来获取更多第三方授权内容来优化第三方长尾内容。其中,鼓励各种形态的(比如短视频和直播)的高质量内容及丰富知识和信息产品(如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的内容库。

  去年10月,百度打算收购YY直播(欢聚时代集团旗下直播平台)的消息传出,当时,直播领域已经出现并购趋势,不久前,腾讯牵头,推动企鹅电竞与虎牙直播、斗鱼直播合并,虎牙是YY孵化出的直播平台,同时腾讯以8.1亿美元的价格,从YY手里收购了虎牙的股份。

  消息传出后,很多人表示对百度的这个动作看不太懂。有人认为,百度此举在于弥补收入缺口。

  一位接近百度的资深人士向作者表示,这句话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百度收购YY,看起来是一个不太合算的买卖,但如果结合百度在移动生态的上的战略布局,事情就显得顺理成章。“最大的目的还是在于补足百度移动生态上的渠道和形式。”

  百度招股书显示,接下来,百度还会选择合适的目标来进行收购、投资和战略合作。

  作为百度增长的第一条曲线,移动生态体量最大,但改变不容易显得性感。在移动生态领域,百度的二次创业仅仅是一个开端,要让外部彻底改变其认知,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反应在用户体验和资本市场评价上。

  百度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力气去告诉外界,百度的AI能力不仅仅体现在造车上,也不仅仅体现在面向政企的2B市场上,百度的AI能力已经和移动生态紧密结合在一起,并期待通过AI这个技术引擎重新带动百度移动生态驶向更宽阔的赛道。

  这也反向凸显了百度回港二次上市募集资金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百度的“熬”与“藏”

  回顾中国科技公司史上第一次率先拥抱AI转型浪潮的抉择,主动被迫兼有。技术起家的百度,无疑是前者。

  2012年10月,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参加了内部的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识别产品研究会。当时该产品的主导者余凯回忆,那是李彦宏第一次知道深度学习,他非常吃惊,并给全公司写信,让所有产品经理都要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当年12月,李彦宏开始和团队讨论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的可行性。次年7月,这个研究院成立,李彦宏任院长。这是中国公司里的第一个人工智能研究院。

  李彦宏很快将相关技术投入到搜索的核心业务中。2014年的百度内部统计数据显示,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让百度和竞争对手的Diff(different,内部叫Diff)指标提升了若干倍。

  但人工智能的科研,尤其是基础科学研究,是一个冗长寂寞的过程。

  当时一位百度人工智能研究人士透露,百度那些年确实剔除了不少经过验证没有商业化前景的分支项目,到了后期,百度明显加大了在人工智能上的技术投入,包括无人驾驶汽车等长期项目。

  此后,智能驾驶确实成为百度AI技术研究的一个明星项目,这加强了外界对百度AI能力的标签化。加上此后几年的产业布局,百度在智能驾驶领域技术布局最早,投入重大,这一点外界已经没有怀疑。

  IBM研究院一位人工智能专家告诉作者,在早几年,百度是被他们列入竞争列表的唯一中国公司。到了后期,腾讯、阿里和华为等巨头公司和一众AI技术创业公司纷纷从技术到产品,均将AI视为战略级目标。

  百度没有停止对AI的技术投入。根据历年财报公开数据,百度的技术研发投入从2015年开始大幅提升。2015年,百度的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占百度2015年总营收663.82亿元的15%。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已经提升到了18%。

  客观来说,研发投入不仅仅是对AI技术的投入,但自2015年后,百度强化了AI立企的战略,AI技术是百度技术投入的一个重要领域。

  百度做AI是从底层技术做起,AI平台、算法、模型全都涉及,是为数不多的提供全栈AI的公司之一,基础设施包括AI芯片、深度学习框架、核心AI功能及开放式AI平台以协助广泛应用。

  2016年,百度面向开发者开放了飞桨深度学习平台。它可理解为AI世界的操作系统。目前世界上最知名的深度学习平台是谷歌的tensorflow,百度飞桨是国内最早开源的自主研发功能完备的深度学习平台。

  百度还自主研发了中国第一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百度昆仑对数据中心、公有云和无人车测试研发等场景的云端全场景覆盖,也包括了对于常见的开源深度学习算法之外的,大规模语音识别、搜索排序、自然语言处理、自动驾驶、大规模推荐等具体场景的通用性适配。

  而在AI专利方面,百度已经连续三年总申请量、授权量位列国内企业第一。

  这些动作最终帮助百度形成在数字化市场从云到端的完整布局,其核心是超强计算能力、海量数据以及基于大规模神经网络的百度大脑。2020年,百度大脑获得超过30项中外竞赛冠军。

  根据百度港股招股书中表示,募集的资金中,50%用作持续科技投资,促进以人工智能为主的创新商业化。这透露出两个信息:其一,百度将进一步加大对AI技术研发的投入;其二,AI技术的商业化也将成为投入重点,尤其位于第二条增长曲线的云和位于第三条增长曲线上的智能驾驶。

  公有云平台战略几乎是近十年来中美两国科技巨头重兵进入的最核心领域。百度云最早从个人用户市场为切入口,至今,百度云盘依然是中国个人用户使用得最多的云服务。到了2016年,百度才开始将基于AI、面向2B市场的公有云服务逐步上升战略级。

  客观来说,单论公有云服务,百度智能云在中国市场大概位于第四位。但由于百度重视,云业务目前上升势头较快,有望进入第一集团军。目前的情况是,阿里华为以云为切口布局AI,百度则是相反逻辑,以AI为引切入云。

  因此,百度一般对外提“智能云”概念,可以理解为,云业务的发展,对于百度的整体AI战略更加重要,即“云智一体”战略:“智”指百度大脑。作为智能云的核心基础,过去两年,为了满足产业应用的规模化生产,百度智能云提出了AI工业化思路,核心目标是将AI和云更快更便捷用于2B市场。

  此外,时至今日,智能驾驶依然是百度AI落地的重要战略抓手。去年12月15日,百度首次被传将以组建合资公司的形式投身电动车制造,当天股价上涨13.83%。今年年初,一则进军整车制造的官宣消息,让百度股价当天即上涨超15%,市值时隔两年后重回800亿美元。

  招银国际研究部分析师白毅阳告诉作者,直到2020年上半年,市场还是主要关注百度核心(广告+爱奇艺)业务,尤其是对爱奇艺的亏损情况比较担心,因此股价长期处于低估。但是从2020年Q4开始,市场看到百度在AI及自动驾驶上有更多的动作,包括与吉利的合作、示范区数量的增长等等。因此,市场也逐步开始单独给其智能驾驶业务进行估值。看好百度未来在智能终端、芯片、云、算法等方面的生态打造,形成二次增长曲线,支撑其股价上的重估。

  智能驾驶之外,百度将小度、AI芯片、百度地图等业务也列为未来增长曲线上的一环。这些业务百度其实已经布局。

  因此,可以大致得出这么一个结论:百度AI技术能力积累超过十年,十年间从技术研发到全栈布局的脚步基本没有错,它未来是否能够为百度战略贡献匹配其战略角色的应有之力,考验百度战略实施路径的效率和对细分市场的风向把握。

  百度,必须向前走

  2017年,百度决策层提出了“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的新战略,进入新一轮密集的架构调整期。

  外卖和医疗事业部被出售或分拆;搜索业务群AI团队与AI研究院整合成AI技术平台体系;DuerOS团队独立成立度秘事业部,并在随后合并为智能生活事业群组。旨在一步到位实现全自动驾驶的L4自动驾驶事业部成立半年后,走“渐进”路线的L3智能汽车事业部也从地图业务里拆分出来了,加上此前已经在车联网领域布局有智能车载产品CarNet和CarLife,百度为智能驾驶找到了“三驾马车”。

  一段时间内,资本市场上对这个战略架构的调整给予正面反馈。2018年5月,百度市值一度近1000亿美元。

  但调整是痛苦的,不免波折。2018年,百度市值一度蒸发94亿美元。

  根据百度的公开财报数据,百度2018财年总营收为1023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搜索服务与交易服务的组合依旧占据绝对核心,总营收为783亿元,同比增长22%。2019财年,年营收为1074亿元人民币,同比略增2%。调整期渐渐恢复。 

  外界的另一个质疑是,搜索和广告利润能不能为其庞大体量续命到AI变现的那一天。这也是百度二次创业的一个重要命题。

  不是所有的创新都具有颠覆性的。大多数的创新需要持续投入,不断地实践、总结、试错。

  李彦宏曾表示,百度要跑完从大企业到伟大企业的长距离,要有拓展业务的“体力”,更要有坚守简单可依赖文化的“意志”。“大家看到在AI前进道路上,会有各种各样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百度唯一的出路是不断进化,刷新自己,一切清零,二次创业。

  全球商业历史上,不乏“二次创业”的失败者,失败的核心是企业多数是在积重难返时才被迫走出舒适区,更因为将视野囿于补足短板,由此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经营惯性。

  经营惯性的本质是一种路径和能力依赖。

  百度的机会是AI的布局并非一朝一夕,多年技术研发和生态积累给二次创业提供了基石,底牌还在。

  接受作者采访的多位资深人士共同的观点是,今时今日的百度,最大的挑战是能不能自如掌控多业务协同的纵横能力。比如,百度孵化AI业务裂变的能力如何?

  百度的策略是用“技术深度”驱动“产品广度”,以AI为抓手寻求跨行业合作的共赢策略便能够逻辑自治。

  目前,有约20家券商为智能云业务单独估值,中银国际给出达450亿美元的最高估值。百度官宣造车后,相继有21家券商对Apollo单独估值,其中中金提出的最高估值达539亿美元。这两大核心AI业务合在一起就接近900亿美元,任一估值都逼近百度目前市值的一半。

  这一点,资本市场看见了可复制性。

  以造车为例,股价波动表面来看是源于造车消息的推动,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百度AI战略的加速落地、百度宣布以整车制造商身份加入汽车行业。一方面,继续坚持Apollo技术开放平台模式,帮助车企造好车;另一方面则入局整车制造,打造智能化汽车的标杆。

  黎明之前的黑暗最为黑暗,但好在黎明已来。核心业务方面,百度的竞争对手主要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线营销平台和其他搜索引擎,百度需要在用户流量、搜索结果可信度、产品体验和网络安全等方面步步为营。AI方面,AI技术正快速发展,发展方向比较清晰,百度有超过10余年的积累,AI落地也在加速,这些都将影响百度未来的中长期发展及空间。

  好在,百度新的战略产生的投入和收入能衔接上一个时代。“你只能往前走,这样大家才有可能看到一个新的百度。”一位前百度高管对作者说。

扫二维码,3分钟极速开户>>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熠

百度 港股 AI 股价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30 野马电池 605378 --
  • 03-29 科美诊断 688468 7.15
  • 03-29 恒帅股份 300969 20.68
  • 03-29 共同药业 300966 8.24
  • 03-29 华绿生物 300970 44.7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