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着急,再等一等…

别着急,再等一等…
2024年06月18日 18:26 市场资讯

文/子木

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扛不住了》,没想到转发量出奇地高,其实这就是大家对于“一鲸落”之后的共鸣。

万物没有生,只有衰。

倒不是说大家的生活较前几年有了重大改变。该吃的也能吃得起,该喝也能喝得起,只是在信心和预期层面,有些过分的“丧”。

之前大手大脚,而现在多下几次馆子,也要计算一番,出去旅游,能省就省。重大花销更不敢了,更别说投资。

刚刚出炉的5月份社融数据,再一次复述了这个事实。

2024年前五月,住户贷款增加不到9000亿元,但是前五个月我们的住户存款却增加了7.13万亿,存贷之间差距巨大,这还是建立在存贷款利率不断走低的前提下实现的。

一股脑存钱,不贷款,搞得银行压力剧增。

现在银行不仅纷纷下架了高息理财产品,又开启了新一轮降存款利率,6月以来中小银行,特别是农村商业银行,降幅最高达到了60个基点。

按照这个速度,存款利率破1字头也是时间问题。

而且最近很多银行的朋友跟我说,为了放贷款,很多规则已经默认为失效。

比如上海,之前贷款500万买房,审核好几道程序,而现在,贷款1000万,都有银行不做调查的,流水也能操作……

还有一些地方的银行,都开始拒收法拍房;饿。

之前如果你断供,马上就给你发律师函,收你房子,而现在,如果断供,银行会给你打电话,邀你促膝长谈,延期月供行不行,或者降低月供利率也行,只要不断供,啥都好说。

一方面是银行收回房子,远不如之前好出手,另一方面,今年银行普遍“坏账率”太高了。

这里涉及到一个关键词:

资本充足率红线。

一般房贷属于相对优质的资产,银行业务香饽饽,但如果一旦断供,银行接手断供房,也意味着,账面上的资产就会由「贷款」变为「固定资产」。

而像房子这样的固定资产,就没法划为银行的一级资产,即使是最后法拍了,收回了部分现金流,但一级资产的数量还是大打折扣的。

一旦银行的一级资产量大幅降低,就会影响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踏破了红线,事儿就大了。

银行会面临着信用调降,很多业务被迫终止,包括国际结汇这种目前最赚钱的业务。

其次全球授信额度也将大打折扣。银行再出去跟别人借钱时,就会被拒之门外,而对内跟上面拿钱时,也被划为了劣等生。

最重要的是,银行还可能因为这事儿,要对之前的债务和新增债务追缴担保品……这对经营效率是致命的打击。

所以最近还有一个新闻是,很多银行开始大量招聘一种新岗位,“高级催债人”。

之前银行都是跟第三方企业合作催收,而现在亲自下场,组建庞大的催债团队。

看了一眼招聘信息,工资挺高,但要求也不低,要求学历必须本科以上,而且务必有抗压性……

之前欠债人,遇到的可能都是张牙舞爪的暴力催债人,但未来可能都是一个个文质彬彬,有礼貌有教养的大学生,毕恭毕敬来一句:

孔子曰,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讲道理催债,效果怎么样,我觉得有点儿悬。

行情好的时候,银行就是爷爷,对人爱答不理,利率一个比一个高,行情一旦不行了,银行顿时就蔫了,求爷爷告奶奶,让人贷款。

其实银行在央行、金融管理局等大哥面前,一直是弱势群体,而在人民群众面前,一直都是强势群体。现在的低声下气,只不过是特殊环境下的应对手段而已。

这段时间,银行是最好说话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之前买房的利率太高了,就可以主动跟银行聊聊,要么帮助降低一下存量房贷利率,要么选择提前还贷,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世道这么难,谁都不容易。更何况之前银行挺赚钱的,而大家好几年工资都不涨了。

接下来讲讲楼市。正好这几天各大数据都出来了。

经济上,进出口依旧强劲,同比增速很高,而内需层面,无一例外,依旧疲软。

M2增速持续下降,这不是利空,因为我觉得M2增速意义已经不大了,300万亿的货币量足够用,都堆积在银行,流不出去,空转不解决,再发货币也没用,所以可能上面也在有意降速。

M1增速下滑严重,这是很多人没想到的。M1增速下滑,意味着企业活期存款下降,要么企业把钱都存起来了,要么就是没钱了(支付工资),要么就是贷款减少,不愿意投产。

这几天很多专家都跑出来做情绪按摩,甩锅给统计学、计量方法……这有啥好掩饰的,有问题就是有问题,解决问题就好了,最讨厌这种做派,捂住耳朵,盗的一手好铃。

居民都去存钱,还能理解,但如果企业都去存钱了,那问题就大了,这意味着对员工只能“裁员广进”,影响就业率和普罗大众的收入。

所以必须出台有效的政策进行新一轮刺激,央行降息也迫在眉睫,把利率水平全面降下来,让充足的水源进入到企业,避免预期变差的问题。

然而这段时间,却有一些事情不太理解。比如最近开始大面积对企业进行追缴税款了。

维维豆奶的子公司,枝江酒业被核定补缴30年前税费,高达8500万,相当于把一年一半的利润追出去了。

还有企业因为被追缴税款,付不起,直接摆烂躺平,宣布将停产。

中小企业也开始不同程度追缴税款,身边的一些老板都很担心,这些年钱要么花了要么亏了,现在追税就是在追命,毕竟没有一家企业经得起查……

说实话,追缴税款没啥问题,因为大部分企业都在“做账经营”,偷税漏税的也不在少数。

但正确的逻辑,我觉得应该在经济繁荣时期去追缴,那个时候,违规经营企业能缴得起,而且追缴也不会影响公司的策略,下面的就业人员不会被波及。

但如果在蛋糕很小的时候,继续挥棒切蛋糕,那么下面吃蛋糕的人可能都得饿着了。

其次应该对分类追缴,这几年最赚钱的行业并不是制造业,制造业是最辛苦的,利润薄弱。

反观主播、网红、娱乐圈这些具有时代优势,赚钱相对容易的群体,是不是应该重点追缴,可能是一个来钱的好地方。

关于此类话题,不多言,大家都懂。

M1、M2剪刀差持续扩大,对房地产来说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前五月的房地产数据也是预期之中的疲软。

投资端,1-5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0632亿元,同比下降10.1%,销售端,1-5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3664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3%。

比去年差很多。

不过,单5月份数据来讲,商品房销售额是7598亿,比4月好很多。

6月份,前两周,重点50城新房周均成交面积较5月份增长了24%,6月第二周,重点11城二手房成交量同比三连涨。

说明政策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但带动的城市非常有限,目前只有上海、深圳、杭州等强一二线城市,效果出来了,而至于三四线,还在痛苦挣扎。

而且情况越来越危险。

5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425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8%,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同比大增24.6%。

我查了一下,2015年全国房地产库存最高的时候是71853万平方米,而现在显然又创造了商品房库存历史。。。

怪不得前几天,国常会再三强调,要着力推动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继续研究储备新的去库存、稳市场政策措施。

按照这个库存量,地方财政今年这关不好过。

所以我建议,现阶段除了一些房价跌到位,基本面较强的一二线强市,其他城市的购房需求都可以向后延期,国庆节是一个重要节点,到时候会有大量的开发商降价打折,越等买房成本越低。

而且更重要的是,接下来应该还会有救市大招出现。

之前的逻辑是靠外需带动内需,但现在看来,还是太慢了,预期掉的厉害。在这之前还得把内需拉起来,不然下半年千万大学生涌入市场,会卷成什么样,想都不敢想。

而短期内,提振内需最大的载体,可能只有房地产,其他产业一来规模不够,二来效果太晚。

这么看,政策想象力空间又大了很多。

山东某城8.5%首付比,广东某城房贷三年免息,央行发债下场收房,这些都可能持续升级。

只要低血糖挺过下半年,等对面高血压扛不住,开闸放水,一切逻辑就能再次走通。但恰恰是黎明前的黑暗最难熬,2024年下半年注定不平凡,可能一不小心就会载入史册。

国内的、国外的,目前一切都走向了无序,乱麻交织,风声鹤唳,这时候太考验手段和决策了。

本文完,如果喜欢,请点个赞。加入子木研习社,每天我会在里面分享更多财富逻辑和信息差,实时解读分析,一起日富一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房地产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