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如单方解约风波:卷入市场逆流的前任宠儿

自如单方解约风波:卷入市场逆流的前任宠儿
2024年05月30日 15:37 市场资讯

  来源:对数

  昔日资本市场的宠儿

  在房地产市场风云变幻的当下,一度备受瞩目的长租公寓品牌“自如”,近期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风波之中。

  近期社交平台上频繁曝光的自如批量单方解约房东事件,不仅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也让自如这位昔日资本市场的宠儿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作为背靠链家、贝壳的长租公寓运营商,自如拥有的平台实力、资本实力属于行业头牌。只不过,在行业监管越来越严格、发展越来越规范之时,自如发展的黄金期恐怕已经过去,自如的资本故事也越来越难讲了。

  PART 01 

  单方解约风波

  市值哥的一哥们最近也遇到了这档烦心事,房客提前退租,整个小区出现了降租,空置期也进一步延长,想着找自如,省省心吧。

  可原本是为了省心,不承想,最后链家门店告知市值哥,自如不收房了。和链家小哥交流下来,才发现,时代的齿轮,终于把善于“算计”的自如给碾压了。

  “很难上市,外加库存积压庞大,所以自如停止收房,只有去库存,至于合同时间长的,自如就会开启单方解约。自如实在太重了,前几年租赁市场好,大刀阔斧的收,这两年租金水平下滑,自如房源缺乏优势,即使没有租客,也要向房东支付房租,所以没法操作下去了”哥们交流时,那一脸的无奈都要溢出来了。

  而在各种社交平台上,遇到同类问题的房东还数不胜数。从最开始的协商降租,再到延长空置期,一年延长36天,当房东不同意以上协商的时候,自如就启动单方解约的流程,在完成单方解约前,房东的房租就会暂停支付,等最后解约后才会统一支付。

  虽然自如愿意付两个月的房租作为违约金,但要扣除一个月的保证金,算下来只有一个月的房租。

  与此同时,自如所谓的“省心”和“全线上简化流程”,对房东也展现得淋漓尽致:有房东在没有同意解约的情况下,被APP自动走完了解约流程。

  面对这样的局面,房东们要么将自己的交涉过程进行分享,要么就投诉给媒体,希望媒体能够仗义执言。其中北京新闻广播新闻热线就接到了众多市民反映,自己作为房东,与租房平台——“自如”签订了租赁合同,如今在租期未满的情况下,自如单方面提出要么降房租、要么解除合同的“二选一”方案。而在经过采访之后,发出了“要么降租,要么解约”,退租潮下的自如能否“自如”……的疑问。

  对此行业人士直言,自如近期因市场环境变化,不得不采取批量单方解约房东的措施。这一决策背后,反映的是出租市场的下滑对自如租金收入造成的压力。

  统计数据显示,4月全国大中城市租金继续回落,2024年4月全国大中城市租金挂牌均价为34.93元/平方米/月,环比下降0.59%,同比下跌1.37%。4月租金下滑的态势仍未扭转,今年以来,全国租金总体呈现下滑局面,截至4月,环比呈现三连降,同比六连降。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下降得更为厉害,同比出现了“十连降”。

  当然,市值君认为这种“租金”降温从另一方面也是公租房、廉租房等供应量不断提升所产生的效果,也让更多离开家乡发展的人才在租房成本上得到实惠,降低外来人才的生活成本。

  反观自如,其收房的高峰期2017-2018年,算是房租近年的高位,2019年,自如宣布管理房源数量突破100万间。二房东困在100万套房里也开始埋下伏笔,还记得当年我爱我家原副总裁胡景辉曾对外表示:“以自如、蛋壳公寓为代表的长租公寓运营商,为了扩大规模,以高于市场正常价格的20%到40%争抢房源,人为抬高收房价格。”

  其实我们也发现,自如的商业模式从另一方面讲也是为了拥有足够房源基础上实现“定价权”,如果市场持续火热,他的模式不仅可以盆满钵满,更是成为这个领域的核心角色。但是,如今自如却遭到当年“野心”的反噬,我们需要更客观地看待和敬畏市场。

  如今,这位手握大量出租房源的二房东,在市场环境变化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此前的高租金,也只能不得不通过解约房东来应对租金收入下降的风险。

  图片来源:自如官网

  PART 02

  4年未获融资

  回顾自如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作为长租公寓市场的领军品牌,曾经受到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

  华平投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腾讯等知名投资机构纷纷为其注入资金,助力其快速扩张。特别是在2020年3月,软银愿景基金更是向自如投资了高达10亿美元,进一步彰显了资本市场对自如的认可与期待。

  然而,自那次融资之后,自如并未再披露新的融资进展。而此前时不时冒出来“在IPO路上的”市场传闻,在进入2023年底后,也开始销声匿迹了,至今仍未传出递表的确切消息。

  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在长租公寓市场相继出现暴雷事件的背景下,一级资本市场对自如等企业的态度变得异常谨慎。对于依赖高杠杆运营的自如来说,缺乏资本的支持,无疑增加了其发展的风险,也让其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资本市场需要有新的故事,自如也在重新撰写新的故事——

  一方面,自如在大规模与原有业主解约,另一方面,自如正在加强与增益租业主的合作。

  从自如官网上可以查询到,“增益租”业务模式包括装修和出租两个板块。装修业务由自如提供、业主付费;出租由自如负责,承诺给业主保底收益,对年度租金总额超出保底租金的增益部分,由自如和业主按约定比例分成。

  在自如的宣传中,“增益租”模式具有租金无差价、无空置期、收益有保底、年度有分成等优势,构建了自如与业主的全新合作关系,更具抗风险能力和收益增值能力。

  而这更像是自如想摆脱重资产形象、转型轻资产的表现。但这个新故也不好写,已有不少业主反映自如“增益租”存在装修质量差、增益分成没保障等情况。海报新闻就报道深圳自如被指房屋装修存在多重问题,业主不满后单方解约还要求业主支付装修费的情况。

  出租市场的下滑对自如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租金收入的减少,原来的商业模式和资本股市就显得捉襟见肘了。现在单方解约房东,力推新业务,可能是自如在市场压力下的一种自救行为,但这也无疑给其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自如的单方解约事件可谓是市场和资本双重压力下的一次反噬。

  LAST

  所有行业都会有一个周期,只是周期长短不一。链家可谓是幸运的,不仅享受到了行业发展的红利,贝壳也在美股市场一度超过900亿美元市值,现在回落至200亿美元左右的位置,也是资本的态度。

  我们曾经认为自如的模式很有机会,但怕的就是太重,可是不重他就没有优势,如果这个周期过去了,即使终究会反弹,他也可能停步在这个山坳里,因为太重了。

  现在他开始尝试“减重”发展,市值君能感受到他没有了当年的豪气,毕竟市场的教育代价太大了。

  自如或许会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符号,一个极具争议的符号。

  这个符号是否会反噬贝壳?让我们持续关注。

  END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何俊熹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