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对话】解析出海产业链:哪些产业具备出海优势,未来前景如何?

【深度对话】解析出海产业链:哪些产业具备出海优势,未来前景如何?
2024年06月17日 11:40 金融界网站

转自:金融界

本文源自:金融界

6月14日,电池ETF(561910)基金经理许荣漫受邀参与同花顺《云播TALK》栏目,与申万宏源研究A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傅静涛一起,深度解析国内企业出海及投资机会。

直播嘉宾:

申万宏源策略首席分析师 傅静涛

招商基金基金经理 许荣漫

《云播TALK》是一档由同花顺云播出品的财经聊天室栏目。主旨为“聚焦财经热点事件对投资市场的影响”。嘉宾包罗首席经济学家、百亿基金经理、新财富首席分析师、行业专家、投资用户等。

观点精华:

1、申万重点行业营收变化的宏观驱动力正在发生变化,过去大部分行业的驱动力都是地产。但最近三年,多数行业的主要驱动力切换成了出口和制造业投资,包括强周期的煤炭、钢铁、有色、化工。

2、目前A股盈利处于磨底阶段,出海业务正向反馈更为明显,按照海外营收占比分组,2024一季度高海外营收占比企业无论是营收增速还是净利润增速都明显更高。

3、新能源方面,国内电池头部企业全球市占率超三分之一,龙头地位稳固。美IRA法案明确锂电材料本土化考核、锂电产业链关税调整等,有望加速相关企业海外建厂节奏、多元化合作方式。

4、中国医疗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政策端仿制药带量代购,保资金腾笼换鸟,创新方向成为企业发力的核心。在出海方面,中国医药出海拥有工程师红利、庞大的临床研究人口基础、以及中国药企跟进式创新等优势。

5美联储降息之后,美国经济预期下修。届时中国出口企业的竞争优势将于出口预期的持续改善叠加中国企业出海的投资机会将有更充分的演绎。

直播实录:

1国内企业走出国门的主要原因

傅静涛中国企业通过出口参与国际竞争自来有之,从周期和一般制造,再到先进制造和新经济,中国很多产业的发展都走过了“进口为主 —技术突破国产替代 — 份额提升规模扩张 — 出口参与全球竞争”的路径。

最新的变化是2022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把工厂设在海外,形成海外产销体系,具体而言,我们认为有三个驱动力:

第一:国际环境的变化,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波动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第二,国内竞争太过激烈。出海是在增量市场中竞争,有望获得更高回报的空间。

第三,中国企业出海也是实现产业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行之举。

许荣漫

第一核心在于海外庞大的市场,国内的市场相对来说较为饱和或者说增速放缓,企业出海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海外是有非常庞大的市场可以去拓展的。

第二,从生产要素成本角度看,过去我们人力资源优势、原材料、能耗等优势突出,承接了很多海外转移产能。伴随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要求,生产要素成本提升上去之后,企业要保持产品竞争力及利润水平,需要走出国门寻找更便宜的劳动力因素或者供应链体系。

第三:产业转移,过去是低端产能从发达经济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但在这一轮转移进程中,我们不仅面临低端产能转移到东南亚,也面临制造业回流发达经济体。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产业出口会受到一定影响,包括像很多领域加征关税等。新背景下,靠传统出口其实很难满足新趋势,倒逼国内企业积极寻找应对方式,把生产线转移到海外,形成出海新趋势。而且像拉美、东南亚市场需求处于持续提升过程中,对于国内企业而言,一方面可以去欧美市场,另一方面还可以拓展新兴市场,扩大企业出口面。

2当下出海产业链为何受大家关注?

傅静涛大家关注出口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出口和出海对总体经济影响的权重提升。我们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老范式向新范式的过渡期,这背后是房地产周期不复弹性,中国经济新范式有待确认,曾经以地产、财政和信贷为主要矛盾的中国经济研究框架也需要调整。中国经济新范式的分歧并不大:先进制造保障出口竞争力,支撑外循环;消费服务拉动居民支出,支撑内循环。未来中国经济好,应该是出口好,消费好。

我们已经观察到,申万重点行业营收变化的宏观驱动力正在发生变化,过去大部分行业的驱动力都是地产。但最近三年,多数行业的主要驱动力切换成了出口和制造业投资,包括强周期的煤炭、钢铁、有色、化工。

中观上,出海确实是A股景气行业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市场寻找投资机会的重要抓手。2024年一季报看,A股景气细分行业集中的方向就是三个,第一个就是出口链,还有消费品和算力。A股涉及出海的企业,营收增速中枢高于总体,而盈利能力从2023年开始逐季改善。在总体业绩趋势偏弱的背景下,出口链或是稀缺高景气的重要方向。

许荣漫宏观经济环境看,相比于消费、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情况,出口率先复苏,海外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景气度好于预期,美国制造业周期与库存周期预期回暖,带动市场对外需与出口的关注上升。从最近的4月经济数据来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6.7%,超预期。

分行业来看,出口相关行业(汽车、运输设备等)工业增值加持续保持高位。从企业基本面角度看,当前A股盈利处于磨底阶段,出海业务正向反馈更为明显,按照海外营收占比分组,2024一季度高海外营收占比企业无论是营收增速还是净利润增速都明显更高。

3中国企业出海具有哪些优势?

傅静涛:我认为中国制造业出海优势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制造能力和供应链优势,作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产品生产国,中国拥有完善的产业链、丰富的产品种类、充足的生产能力和显著的国际竞争力。中国企业即便出海,根基仍然是中国制造。

二是能源价格和物流体系,中国制造业在能源价格、通信和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较低的能源成本和高效的物流体系,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强大的竞争力。

三是技术和创新能力,凭借改革开放的长期积累,中国制造业已经从劳动密集型向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转型,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并在多个产业和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国际竞争力。

四是全球化管理和本土化发展,随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和技术革命的推进,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国际市场中高端需求的增长以及国际贸易供应链和物流体系的不断优化升级,必将会有更多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加速制造业出海布局。

五是成熟的商业模式,在强大供应链的基础上,中国一些行业的商业模式也趋于成熟。中国的一些商业模式是非常领先的,比如互联网和电商的一些玩法,效率非常高。

荣漫:非常认可傅总的观点。中国企业在供应链体系、价格、产品性能等方面具备优势,我国制造业规模位居世界首位,2022 年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为 30.7%。

我们拥有较低的生产要素成本,然后有着高效率的这个生产制造能力、配套能力、产品持续升级能力,同时我们也有着非常完善或者是成熟的配套体系和供应链体系,从而让企业能够生产出品类非常丰富、性价比非常高的商品,以及我们所说的这种创新商业模式,为企业的出口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和土壤。

4、重点行业出海现状许荣漫:

新能源方面,国新能源车出口销量持续提升,新能源车销量从2021年的31万辆增长了接近3倍,占比也从2021年的15%提升至2023年的 25%,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均价从2018年的1.8万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2.4万美元,涨幅33%,随着新能车产品力持续提升、成本下降,预计未来出口规模和销量占比有望持续增加,从出口地看,亚洲和欧洲占中国汽车出口量的70%。除整车出口外,1-4月动力电池累计出口37.1GWh,累计同比增长8.2%,国内电池头部企业全球市占率超三分之一,龙头地位稳固。美IRA法案明确锂电材料本土化考核、锂电产业链关税调整等,有望加速相关企业海外建厂节奏、多元化合作方式。

家电方面中国家电企业占据全球家用电器市场份额的60%,家电产能占到全球的60%-70%,中国家电品牌已经取代日韩企业成为全球家电市场的主导品牌。2023年中国家用电器出口量37.2亿台,同比+11.2%,出口额6174.2亿元,同比+9.9%,2024年1-3月,中国家用电器出口量9.5亿台,同比增长23.7%,出口额1584.6亿元,同比增长15.9%,主要系海外需求复苏、产品升级和跨境电商带动,同时企业端也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创新药:近年来,中国医疗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政策端仿制药带量代购,保资金腾笼换鸟,创新方向成为企业发力的核心2018年以来中国本土创新药审批速度、上市数量大幅提升,技术方向上在快速跟进创新、组合疗法、适应症拓展等领域进展较好,逐步进入商业化兑现阶段。

从需求端看,海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创新药支付能力强、市场广阔,创新药出海方式逐步跑通,包括授权海外的(License-out)、自建海外团队的商业化模式,近几年国内药企对外授权项目数量明显增加,交易额也在快速提升。

对于中国的医药企业能不能走出去?或者是它的哪一些品类能够走出去?回答这个问答,也可以回到中国医药的优势上。

第一个工程师红利,工程师红利更强调的是人员的总体素质,国内其实有着非常丰富中高素质人才,包括产学研体系,供应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第二庞大的人口基础,给临床研究及产品的推广升级提供了大量的患者数据。

第三,中国企业跟进式创新,这块我们有比较多的经验和优势,我们也能够去做比较前端的研发,一个差异性互补,或者是能够推出更多品类新药去满足海外市场。所以我们也看到这几年其实中国的一些单抗、双抗、ADC,然后卡替细胞疗法等等也是在逐渐的走出国门,走向欧美市场,去获取海外非常大的一个市场空间。

5、创新药出海,会和其他行业有什么不同?

许荣漫出海形式差异较大,一般而言,创新药是大单品的策略,如果有一款比较好的单品,放量空间会比较大。

目前创新药企跑通有两种形式:

一种形式是lesson out,也就是研发到一定阶段,授权给到海外机构作进一步临床研究及商业化推进,企业可以获得首付款,也会约定后续到临床二期或者三期,再支付一定的金额,等到商业化之后,也可以拿到一定销售比例,这种方式对中国企业来说,资金回流速度较快,确定性也提升了很多。

第二种形式是,中国创新药企把产品临床都做完,自建销售团队去海外上市。

目前创新药出海,以第一种为主,lesson out金额也从2021年的80亿元,提升到2023年的480亿元的金额,提升速度非常快。

6出海未来展望及投资机会

傅静涛:选择出海企业,需要关注几方面的能力:

第一是本土化运营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海外市场的环境和规则与国内市场存在差异,企业需要具备适应和应对这些差异的能力。

第二是产品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企业出海,产品和技术的竞争力是基础。另外,本身已具备一定海外业务比例的企业成功率理应更高。同时体系化推进出海战略的企业,或有更高的成功率。

最后,或可关注新兴市场营收占比较高的出海企业。

从时间上看,当前出口链处于Alpha向上,而Beta改善持续性存疑的阶段。二季度出口增速可能继续改善,而三季度出口增速可能边际回落。海外经济方面,美国经济韧性逐步松动的方向是既定的。这种情况下,中短期出口链标的的股价向上弹性可能有限。而更有利的时间窗口,应该是美联储降息之后,美国经济预期下修,有拐点预期之际。届时中国出口企业的竞争优势将于出口预期的持续改善叠加。中国企业出海的投资机会,将有更充分的演绎。

电池ETF基金全称:招商中证电池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上述观点、看法和思路根据截至当前情况判断做出,今后可能发生改变。对于以上引自证券公司等外部机构的观点或信息,不对该等观点和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做任何实质性的保证或承诺。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做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

中证电池主题指数(CS电池指数)近五年表现分别为36.08%(2019)、140.43%(2020)、52.43%(2021)、-30.22%(2022)、-33.08%(2023)。中证电池主题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和发布。指数编制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确保指数的准确性,但不对此作任何保证,亦不因指数的任何错误对任何人负责。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基金投资收益的保证或任何投资建议。

来源:招商基金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驱动力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