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廖 莹
本报讯 何谓“德清模式”,站在40周年新起点“德清模式”将走向何方?昨天,科技创新“德清模式”40周年座谈会在德清县国际地理信息学院举行,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一起交流探讨“德清模式”的未来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德清砖瓦厂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合办“科研生产联合体”,实现从“烧砖头”到“烧晶体”,砖瓦厂转型为电子器材厂,这就是“产学研”融合“德清模式”的雏形。“从一家砖瓦厂发展成电子信息产业的一线企业,华莹电子与多家高校、院所合作,在科技创新上持续投入资金,资产规模已达到22亿元。”中电科技德清华莹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勇说。
随着全国首家“科研生产联合体”成立,“德清模式”在全县铺展开来。叠加“星期天工程师”的助力,德清培育了一批优秀的乡镇企业,并逐步从浙北农业小县成长为工业强县。40年来,“产学研”融合不断在发展中迭代、在演化中成熟,推动“德清模式”从“点上先行探索”到“全域创新突破”,从“科研联合体”到“区域创新共同体”,从“探索创新模式”到“打造创新生态”,从“追赶科技创新步伐”到“走向科技前沿领域”,引领县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德清模式’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敢想敢干、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的德清精神。”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莫干山地磁大科学装置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房建成表示,40年前德清一家砖瓦厂敢找到上海硅酸盐所合作办电子器材厂,现在德清县敢主动请缨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战略,这都是“无中生有”。“我就是被这种精神感动的。”他说。如今,房建成院士领衔的地磁大科学装置研究院已引进200名科研人员,其中70%以上是硕士,同时引进6家初创企业,开始科技成果产业化探索。
一个个喜人成果可见可感,“德清模式”持续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近几年,该县落地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成功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国家创新型县等一批“国字号”。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从2014年的2.59%跃升至今年的4.25%,3次获得省科技工作最高荣誉科技创新鼎,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第32位。
“‘德清模式’是无中生有、创中求变的典型案例,敢做别人未做之事、敢闯别人未达之域。”德清县主要负责人表示,站在新的起点,德清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迭代新时代“德清模式”,着力走通“科学到技术到产业”的转化之路,走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模式,奋力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县域高质量发展全优生。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