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实施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2024年12月29日 07:39 媒体滚动

转自:湖州日报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对于我市来说,深入实施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担当,更是抢抓政策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契机。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规定动作迅速到位、自选动作精准突破,优化顶层设计,强化精准施策,全力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形成了“最湖州”的四大体系。一是构建了“1+3”更加高效的工作体系。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成立设备更新专班,下设项目组、金融组、政策组,分别由经信、金融、财政部门牵头负责,常务副市长定期召集会议研究推进事宜,解决过程中的堵点问题。二是构建了“一体三翼”更加系统的政策体系。在全省率先出台《湖州市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形成了“财政+金融+标准”的配套政策。实施“131”金融支持计划,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和设备更新再贷款。三是构建了“四向十法”更加精准的推进体系。针对不同行业及重点,精准实施正向引领、反向督促、高位对标、外拓市场四条路径,创新运用补助激励法、标准引领法、供需对接法、龙头带动法、内生倍增法、贴息撬动法、租赁拓市法、保险兜底法、诊断服务法、标杆示范法等“十法”推进。四是构建了“四链千企”更加便捷的服务体系。围绕产业链金融链供需链技术链,统筹八大新兴产业培育和八个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聚焦设备更新项目、融资需求、设备供应商等“六张清单”,实现规上企业设备更新资金、技术、需求等全流程便捷服务。

  当前,大规模设备更新正成为城市竞合的主战场,无论是短期扩投资稳增长,还是长期促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城市竞争看,是资源要素再分配。随着“两新”工作全面铺开,国家密集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谁能获得更多资源,谁就能在新一轮产业发展中取得优势。能否抓住机遇,关乎湖州未来。从产业转型看,是新旧动能转换再提速。当前,我市正处于传统产业转型的阵痛期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拐点期,大规模设备更新创造了政策空间、减轻了转型负担,更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遇。从市场布局看,是生产力再重构。大规模设备更新推动形成了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我市要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生态优势,带动产业链项目引育。从企业发展看,是涅槃蝶变再启程。当前,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是制约企业积极性的关键问题,而财税、金融等各类扶持政策密集实施,有效降低企业转型风险,因此设备更新也为企业转型开启了窗口期。

  在当前经济运行大背景下,调研发现设备更新面临诸多新堵点:一是宏观政策与市场反应不匹配。国家先后推出1.5%的再贷款贴息、15%的超长期国债补贴等政策,但审核要求高,能获得支持的企业较少;再贷款补贴后仍有2%至3%的利率,企业获得感不强。二是微薄利润与高额投入不匹配。企业利润率下滑是影响设备更新的关键因素。当前企业订单面临数量与单价双下滑的不利态势,盈利困难,当务之急是要保生产、保市场、保员工、保现金流,难有资金改善生产线。三是金融放水与企业口渴不匹配。金融是撬动企业设备更新最好的杠杆,但有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的局限性,缺少抵押物的企业很难贷到款。四是政府服务与企业所感不匹配。当前制约企业设备更新意愿的主因在市场不振,而供需对接、海外展会等帮扶措施的范围和精度有限,成功案例不多。企业设备更新需要土地、能耗等要素保障时,由于政策限制无法供给,造成项目实施难。

  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下一步既要把握眼前,也要着眼长远,既要猛药去疴,也要固本培元,从政策端、产业端、金融端、服务端协同发力。

  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统筹好示范性与普惠性。一要以财政专项破“点”。参照国家、省级专项资金操作模式,强化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导向,更加突出由点带面的引领作用。二要以产业基金提“线”。进一步扩大产业基金的规模和支持范围,在支持新兴产业项目引进基础上,向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改造、创新创业项目成果转化等领域加大支持力度。三要以金融贴息扩“面”。进一步发挥“财政撬动金融、金融撬动市场”的杠杆效应,降低金融贴息门槛,扩大政策支持范围,推动金融支持扩面提效。

  进一步强化产业协同,兼顾好拓市场与提质效。一要为新兴产业蓄“势”。重视新兴产业从0到1的科创转化与技术储备,加大对科研转化、技术研发、产品开发的支持力度,以新产品新技术塑造新优势,打开新市场。二要为传统产业育“新”。助推传统产业出海拓市,统筹国内外资本、链接各行业商会,建立海外市场调研、配套建设及营销、技术、法律、金融等体系化出海支持。三要为供需对接搭“桥”。从“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供给逻辑转变为“企业点单、政府上菜”的需求逻辑,围绕企业具体需求,靶向链接市内外资源,逐步从供需对接向产业导入延伸。

  进一步强化金融赋能,发挥好灵活性与撬动性。一要以金融助力降成本。优化金融风险管控机制和产品结构,打通金融流向实体“中梗阻”。二要以金融助力拓市场。探索以融资租赁助推产品拓市,推动本土产品供应商纳入融资租赁公司的产品供应网络,把金融通道转变为市场销售渠道。三要以金融助力去风险。探索推出保险产品,特别是企业在新产品开发、海外市场供给、产业链协同创新等领域,强化金融保险的兜底作用,降低企业风险。

  进一步强化涉企服务,匹配好供应端与需求端。一要深化涉企“一件事”改革。聚焦企业设备更新,围绕涉企审批全面梳理服务事项,就如何解决设备更新共性问题为企业提供指引,推动服务前置。二要完善回收利用体系。进一步完善淘汰设备的回收利用体系,帮助企业推动淘汰设备梯次利用或报废处理,提取设备的剩余价值,减轻企业资金负担。三要优化资源要素供给。探索实施要素联审联保机制,强化项目的联合评审,推动规划、土地、资金、能耗等要素协同,对要素受限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确保要素高效配置。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06 惠通科技 301601 --
  • 01-06 思看科技 688583 --
  • 12-30 赛分科技 688758 4.32
  • 12-30 钧崴电子 301458 10.4
  • 12-24 星图测控 920116 6.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