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戏领域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成长为全球人工智能(AI)芯片的霸主,英伟达的成功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这背后离不开其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对于行业发展的前瞻性判断,屡次带领公司攻坚克难,并以创纪录的速度开发出轰动业界的产品。“每一次重大的计算转变,黄仁勋都做好了准备。他早早布局并投入巨资,所以始终领先一步。”《英伟达之道》作者金泰(Tae Kim)表示。
金泰曾任彭博新闻社科技观点专栏作家,现为《巴伦周刊》资深科技作家。他从20世纪90年代起密切关注英伟达,是少数几个可以提前获得产品资料和简报的记者之一。在新出版的传记中,他深入分析了英伟达30多年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各个时期的核心产品研发与企业战略。在金泰看来,英伟达的成功并非偶然。黄仁勋别具一格的领导风格以及对技术创新的持续投资,使得英伟达能够多次绝地反击并最终战胜竞争对手。
如果用一句话,你会如何描述“英伟达之道”?在快速发展的科技行业,为何英伟达的企业文化能得以保持?
金泰:如果要提炼“英伟达之道”,我会说它包括强烈的工作热情、对顶尖人才的培养,以及快速高效的工作方式。这三个方面是英伟达成功的基石。
这种企业文化之所以得以保持,是因为黄仁勋从一开始就在,而且每当他看到有人不符合这种有效的文化时,他会公开纠正。这是关键的一点,大多数公司更注重保护高管的面子,而黄仁勋选择公开指出错误,使团队能从中学习。这与大多数公司的文化截然不同。我认为这也是亚洲文化的一部分,即努力工作,非常诚实、直率和直接,就像亚洲父母一样,他们希望了解你做错了什么,以及如何学习和改进。这就是黄仁勋对英伟达所做的。
过去30年,英伟达的长期战略有何演变?哪些决策对公司的成功至关重要?
英伟达的战略在演变中保持了一致性。最初,他们的首款芯片NV1由于功能虽多却不精,未能获得市场认可。黄仁勋从这次失败中学到,必须专注于核心优势并将其发挥到极致。因此他们决定专注于制造性能最强的显卡,并直接针对市场进行推广。此外,黄仁勋还意识到软件和开发者关系的重要性,他投入巨资培训工程师,并派遣他们与视频游戏开发商合作。虽然这耗费了英伟达大量资源,但他预见到,一旦游戏开发者习惯了英伟达的软件和库,就更可能开发出与英伟达显卡兼容的游戏。
这一策略不仅适用于游戏,也适用于AI。大约15~20年后,黄仁勋用相同的策略推广CUDA和AI软件库。他总是思考如何将过去的经验应用到新领域,并在证明有效后不断重复这一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黄仁勋将图形芯片的产品更新周期从18个月缩短到6个月,以超越竞争对手;现在,他也将AI处理器的开发周期从2年缩短到1年,使竞争对手很难跟上英伟达的步伐。
你认为黄仁勋是一个有远见的人吗?他实际上并没有预见到AI的爆发,却成功抓住了机遇。
黄仁勋确实具有远见,但他并不能精确预测到大事的发生。他创立英伟达时就看好PC游戏市场的增长潜力,相信3D图形芯片的需求将激增,总有一天这个市场会变得非常庞大,只是不知道具体何时会到来。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CUDA上。即使当时华尔街质疑CUDA损害了英伟达的利润,黄仁勋坚持认为他所说的“加速计算”——并行工作的GPU——会成为计算机的未来。他预见到总有一天,AI、高性能计算、物理模拟、药物发现等领域都将转向这一方向,他必须为此建立基础。所以当ChatGPT出现时,英伟达的AI 芯片已经针对Transfomer架构和大型语言模型进行了优化。每一次重大的计算转变,黄仁勋都做好了准备。他早早布局并投入巨资,所以始终领先一步。
英伟达的成功能否被复制?
目前,其他公司在AI领域与英伟达竞争十分困难,因为英伟达已深耕10~15年,所有AI程序都针对其芯片进行了优化。这里的“优化”意味着人们尝试过各种方法,遇到过问题,修复了错误,积累了大量经验以及丰富的程序和库资源。这使得英伟达的产品成为企业进行AI项目的首选,因为可以避免重复过去的错误。
但下一次计算转变总会发生。就像个人电脑时代英特尔和微软表现出色,移动操作系统时代苹果和iOS领先一样,现在,英伟达在AI数据中心的计算转型中占据优势。当下一个大趋势来临时,那些能够像英伟达一样创新、快速行动,并且比所有人都更努力的公司,将更有可能成功。
许多科技巨头的领导者,如英伟达的黄仁勋、苹果的乔布斯、特斯拉的马斯克等,已成为其企业文化的象征。这种领导者与企业文化高度绑定的关系有哪些利与弊?未来没有黄仁勋的英伟达会是什么样?
拥有这些领导者的明显好处在于,他们的商业和技术天赋以及创新能力对公司大有裨益。老实说,我不知道没有黄仁勋的英伟达会怎么样。好消息是,黄仁勋沉迷于工作,他热爱英伟达,所以我认为他短期内不会离开。但这最终会是一个大问题,总有一天英伟达将不得不寻找一个继任者。
我认为苹果找到了合适的人——蒂姆·库克(Tim Cook)。但大多数人也同意,在乔布斯之后,苹果没有那么强的创新力了。库克在管理公司的财务方面做得很好,推动了公司的成长。但乔布斯在推出iPhone、iPod、iMac、Macintosh这些划时代的产品上更具创新性,库克尚未做到这一点。
科技公司是否应由有技术背景的人担任CEO?目前,许多公司倾向于选择CFO或COO作为领导者,你怎么看这一趋势?
这确实是一个趋势,我对此非常反对。拥有MBA和财务背景的人往往只关注数字,比如如何提高利润,这与科技公司CEO应有的思维方式完全相反。他们应该始终专注于思考技术创新。像黄仁勋、英特尔的安迪·格罗夫(Andy Grove)、苹果的乔布斯,他们总是极度担心被颠覆,因为他们了解历史,知道大型科技公司会如何被拥有更好产品的小型创业公司打败。黄仁勋说过,不投资就等于死亡。财务出身的领导者可能会削减投资以提升利润,但这在科技行业是行不通的,必须持续投资以抓住技术变革。
问题在于,非技术背景的CEO无法识别和投资于技术新趋势。我不是说百分之百的情况下都这样,但历史上许多科技公司都曾因市场营销人员或财务人员担任CEO而遭遇灾难,曾担任苹果CEO的约翰·斯卡利(John Sculley)就是典型例子。科技公司需要懂技术的CEO,但并非所有工程背景的CEO都能胜任。需要的是像黄仁勋和乔布斯那样具备技术思维和商业天赋的人才,他们的技术背景是成功的基础。
英伟达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什么?它在人工智能浪潮中的优势地位还能持续多久?
英伟达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芯片供应不足,尽管其产品需求旺盛。这一问题可能需要一两年来解决。我们正处在一个长期的计算转型期。微软和英特尔在计算机革命中的主导地位持续了10~20年。当前,大家都在将预算从CPU转移到英伟达的GPU上,这一趋势才刚刚开始,预计还将持续数年。
人工智能之后,下一个激动人心的科技趋势是什么?英伟达将如何把握机遇?
我认为接下来的两大趋势都与AI紧密相关,这也是黄仁勋特别关注的领域。首先是数字生物学(digital biology),即将AI技术应用于药物发现。我们可以将过去10~20年的临床试验数据输入到庞大的AI服务器系统中,计算出各种可能性。可以想象,几年后,我们可能只需将疾病输入计算机,就能计算出最佳的药物来治愈它。
其次是机器人技术。随着AI模型对物理世界的理解加深,结合大型服务器的模拟和计算能力,我们将能够开发出能在工厂和家庭中执行体力劳动的机器人。如果能够制造出成本2万美元的机器人来完成搬运、清洁和产品制造等任务,这将极大地减轻人类的劳动负担,标志着技术的重大进步。撰文/陈佳靖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