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杨煜 每经编辑 梁枭
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公司治理质量的持续提高。
“公司治理以投资者保护为主要宗旨,发展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必须把完善公司治理作为核心工作。”12月17日,中国公司治理50人论坛第五届主题论坛期间,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教授说。
如何评价当前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质量?论坛期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分类指数报告No.23(2024)》(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15—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总指数持续上升,但在2023年首次出现下降。
分指数来看,相较于2022年,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指数均值、董事会治理指数均值、企业家能力指数均值、财务治理指数均值有所下降,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均值和高管薪酬指数均值出现上升。
其中,上市公司企业家能力指数长期处于偏低水平。对此,报告提出重视“劳动雇佣资本”的新公司治理理念,激发企业家人力资本。高明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是资本雇佣劳动,但现在资本市场很发达、成熟,资本相对于劳动来说变得丰裕了;从国际趋势来看,随着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企业家成了稀缺资源,“这个时候不是企业家找资本,而是资本主动去找能为其带来价值增值的企业家,而这样的企业家是稀缺的”。
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5061家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指数的平均值为56.92分,以60分为及格线,2023年及格的企业有1610家,及格率为31.81%,无论是指数均值还是及格率较2022年均出现下降。
从构成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指数的四个分项指数,即知情权、决策与监督权、收益权和维权环境来看,决策与监督权分项指数最低,均值仅为42.32分,比上年大幅下降6.07分;其次是收益权分项指数,均值为45.34分,比上年提高0.27分;知情权和维权环境两个分项指数较高。
报告还列出了构成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指数的部分指标的表现。例如,2023年,预告业绩与实际业绩一致的公司占比仅有7.47%,这可能使投资者对公司绩效产生误解,甚至误导投资者;此外,实行累积投票制的公司占比仅为44.36%,这意味着中小投资者参与董事会治理的机会还不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个地区的上市公司中,东部地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水平连续十年位居第一。从上市板块看,沪市科创板近四年都位居第一,北交所近两年均排名最后。
高明华表示:“提振投资者信心必须把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置于核心位置。要高度尊重中小投资者的决策与监督权,以及收益权;要淡化‘控股’一定要‘控权’的观念,以避免股东纷争以及由此对中小投资者造成的侵害。”
为此,报告建议,应该强化知情权,这是中小投资者理性投资的基本前提;切实落实决策与监督权,这是中小投资者参与治理的有效机制;完善收益权制度,提高分红比例,这是提振中小投资者投资信心的重要保障;优化维权环境,降低维权成本,这是中小投资者权益实现的必要机制安排。
企业家能力指数以总经理(CEO)为评价对象。报告显示,长期以来,中国上市公司企业家能力指数均值偏低,从2011年到2023年,该指数均值连续在40分以下,2023年平均值为31.45分,比2022年下降1.34分。
报告认为,企业家能力指数一直偏低,一是由于经理人市场不健全,以及董事会不能独立选聘总经理,从而难以选择到更有能力的总经理;二是现有激励和约束制度,以及总经理的附属地位或非独立性(授权不足),使得总经理的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以构成企业家能力指数的部分指标为例,2023年,总经理来自外部选聘的公司占比仅有10.79%,反映经理人选聘的市场化严重不足;总经理担任过3家及以上企业总经理的公司占比仅为10.97%,反映总经理的履职经验存在较大局限性。
报告认为,随着数字经济和高新技术的深入发展,知识和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企业家等高能力人力资本作为知识和技术的载体,将推动公司治理范式发展以“劳动雇佣资本”为主,这将极大地激发企业家潜能。
高明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过去是资本雇佣劳动,但现在资本市场很发达、成熟,资本相对于劳动来说变得丰裕了;从国际趋势来看,随着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企业家成了稀缺资源,“这个时候不是企业家找资本,而是资本主动去找能为其带来价值增值的企业家,而这样的企业家是稀缺的”。
责任编辑:何俊熹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