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佳英 广州报道
目前,我国约有超过1亿睡眠呼吸障碍患者,中重度者达六七千万,但是不少患者并未得到诊断。多数肥胖的中老年人容易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但病征也出现于儿童、青少年和育龄期人群。
近年来,肥胖与睡眠障碍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临床发现,肥胖患者容易出现睡眠障碍,而睡眠障碍也可能成为肥胖的诱因。多位专家表示,睡眠障碍这一临床医学“夜间盲区”对健康的影响正日益受到关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睡眠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睡眠质量下降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也可能引起心血管问题,比如高血压、冠心病;此外,糖尿病、肥胖都和睡眠呼吸暂停有关系。”在12月7日举行的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睡眠呼吸学组会议和第2届睡眠心肺功能障碍诊治新技术学习班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高和指出。
肥胖与睡眠障碍联系紧密
睡眠障碍作为一种病因复杂、表现多样化的健康问题,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这一系列病因中,肥胖与打呼噜的关联尤为引人注意。
临床专家指出,二者实际呈现出一种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相互加重的关系。
据高和介绍,睡眠相关疾病,特别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出现呼吸问题,初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度打鼾,但随着病情的恶化,可能逐渐发展为间断的呼吸暂停。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王玲进一步指出,肥胖症患者由于疾病表现个体差异,加上睡眠监测检查手段的不同,其夜间呼吸困难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发病率也各不相同。对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肥胖症患者,如高血压或糖尿病时,采用动态心电联合 = 3 \* ROMAN III类呼吸监测设备监测夜间呼吸功能,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伴发率89.6%,这类患者往往存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呼吸功能的通气、换气障碍。超重、肥胖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士,具有睡眠相关呼吸功能障碍的高风险。
王玲特别强调,肥胖患者在白天还可能出现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呼吸功能障碍表现为白天清安静状态二氧化碳潴留,还伴有肺动脉高压,这一病症的死亡率较高。
高和介绍,近年来的国内外流行病调查数据显示,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其中,男性患者约占24%,女性患者虽然相对较低,但也有约10%的发病率。睡眠呼吸暂停会影响正常呼吸,扰乱睡眠结构,降低睡眠质量,进而可能引发焦虑、抑郁、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以及肥胖等一系列问题。
在心血管病患者肥胖合并呼吸暂停综合症的治疗方面,王玲指出,很多人并未将肥胖和睡眠相关打鼾憋醒视为疾病,如果同时合并心血管疾病例如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危险分层将归类为高危或极高危。此外,由于文化和观念的影响,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肥胖患者在出现症状之前,可能已伴有夜间呼吸功能障碍,由于个体耐受性差异,他们可能并不觉得身体有问题,因此也不寻求医疗帮助。
针对这一问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吴平生认为,对于打呼噜的病人应进行积极的宣传教育,鼓励他们进行检测和治疗。部分病人因怕麻烦而不愿前往医院进行检测,但打呼噜实际上是一种可以治疗和预防的疾病,不应被忽视或避讳。经过检测后,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减肥、使用呼吸机或药物治疗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心衰病人在使用呼吸机时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因此需要通过医生的综合评估来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方式。
多位专家强调,结合临床医学、运动医学和睡眠医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对睡眠障碍的成因进行细致区分——是由于身体器官组织结构功能异常引起,还是由于情绪心理问题引起——这对于节约医疗资源、减少医患矛盾以及提高医疗诊疗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跨学科合作做好睡眠管理
目前,通过减肥、生活方式的转变、规律运动及饮食调整等手段来减轻打呼噜症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广东省在此领域已率先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在2014年取得RPST证书独立开展睡眠监测,2017年开展睡眠心血管多学科诊疗模式。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早在二十余年前便成立了呼吸生命监测科,专注于对病人进行夜间呼吸状况的密切监测,并依据监测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调整生活方式和采用呼吸机辅助等。
吴平生指出,当前已有部分药物被批准用于辅助减肥,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部分患者在接受这些治疗后,不仅成功减轻了体重,还显著改善了心血管健康状况。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仍有一部分肥胖患者面临着减肥难题,亟待更为高效、多样的治疗手段。
王玲进一步介绍,一项夜间睡眠心肺功能检查的新技术有望大幅提升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心血管危险分层和心血管事件二级预防的诊疗效率。这项新技术以动态心电联合呼吸功能检测的便捷形式呈现,相较于传统的多导睡眠监测,其操作更为简便,身体负担少可以减少漏诊,患者甚至可以在家中完成检测。
该技术适用于评估睡眠呼吸机心血管获益的人群,结合心电机械效应与自主神经调控心肺耦合效应的生理机制,选取任意夜间5分钟,该技术在判断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的准确度超过95%,人机一体化的基础上评估睡眠呼吸机治疗前后病情改善情况客观、可行性、重复性好。
在基层慢性病管理方面,基层医疗机构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跨学科合作正逐渐成为睡眠疾病管理的新趋势。以广州市越秀区珠光街社卫中心为例,其2023年老年人体检数据显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3%以上,高脂血症患者比例更是达到了68%,糖尿病患者占比超过20%,肥胖率也超过了11%。
广州市越秀区珠光街社卫中心主任陈健英表示,这些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因素与睡眠呼吸暂停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且该疾病的高危人群正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因此,基层医疗机构亟需与专科医院及医联体单位紧密合作,共同开展有效的防控工作。
在基层健康管理中,生活方式干预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涵盖了心肺评估、精准运动处方的制定、积极的营养干预(如膳食食谱调整)以及戒烟、减重等关键措施。同时,基层医疗机构还与医联体单位保持联动,对患者进行持续的监测和闭环管理。然而,陈健英也坦言,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和资源有限,需要与上级单位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机制。
此外,尽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管理已经推进多年,但人群的知晓率仍然不足,健康科普的普及工作仍显薄弱。对于高血脂、高尿酸血症、肥胖等代谢性问题,公众在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特别是在生活方式干预方面。例如,许多患者在初期并无明显症状,但健康问题已然存在,却因担心终身服药而抗拒治疗。同时,患者在改善生活方式和服药依从性上也存在诸多误解,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化管理。
针对疾病年轻化这一趋势,陈健英提出了“管住嘴,迈开腿,保持心情愉悦”的建议。心理社会因素也是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需保持自我平衡。这是现实且简便的慢性病防控有效手段。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