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29日,由《商业周刊》主办的The Year Ahead 展望2025峰会在上海西岸美高梅酒店盛大举办。今年是展望峰会在中国举办的第十年,秉持着《商业周刊》“领先,不跟随”的品牌定位,展望峰会逐渐形成了自身“前瞻,务实和国际化”的峰会特色,成为国内商界和业界独具一格的线下论坛。本届峰会为期两天,由中国与世界、消费与文化、科技与可持续,以及ESG影响力论坛四大部分组成。我们邀请了来自经济、投资、文化艺术、高科技、气候等领域的数十位嘉宾出席,他们在现场独家分享了自己对于所属领域的经历,观察与思考,并带领大家一起,共同展望2025年宏观经济与微观商业机遇。
今年9月,有两个台风登陆了上海市。9月16号“贝碧嘉”登陆上海,9月19号“普拉桑”接憧而至。围绕大家关注的极端天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任国玉分析了极端天气气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什么是极端天气气候呢?极端天气气候是相对罕见的异常大气或气象过程。在特定的地方,他们不一定每年发生,如台风、龙卷风等,可能每隔几年出现一次;或者虽然每年都出现,例如高温、寒潮等,但其发生仍然是历史记录里相对稀少的事件。
以台风为例,观测表明,最近的60余年,西太平洋地区台风生成的频次其实没增加,甚至还略有下降,但下降不明显;东亚地区登陆台风的频次也没有明显的变化;在过去的100多年,在日本、南海和中国香港等地区,台风影响同样没有显著的增多或者减少趋势,多数情况下略有减少。
但是,在上海地区,过去70多年登陆的台风次数确实随时间增加了。自从1949年以来,上海登陆的台风总共有12个,其中7个都是发生在近10年里,说明登陆上海的台风明显增多了。为什么会这样?原因还需要深入研究,但可能同西太平洋海温和东亚大气环流多年代尺度上的自然变率有关系,也可能跟全球气候变暖有一定联系。
关于未来的气候趋势、特别是极端气候趋势,可以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做个展望:未来十年到十几年,由于自然气候变率和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北方极端强降水、大风、雷暴、冰雹、龙卷有可能比过去20年偏多;未来的几十年到上百年,主要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中国大陆地区的高温热浪将增加,强降水也会增加,低温寒潮将减少,沙尘暴也减少。在大城市地区,热事件增多和冷事件减少的趋势会更为明显,短时强降水事件频次上升也更明显,干热(暖)天气会增多。
落实到一个具体的地点或城市,上述不同空间、时间尺度的驱动因子都会起作用,影响就会非常复杂。比如说未来10-30年上海的暴雨和洪涝,就会受到全球气候变化、东亚季风变率、西太平洋海温和副热带高压变率、长江流域降水变化、城市化等多个空间尺度驱动因子的影响,需要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
就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而言,由于气候变暖,大范围强降水事件增多,上海的强降水天气也将增多、增强,同时全球海平面上升还会提升城市内涝风险。
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多年代尺度变率,对上海的降水和强降水会有影响。最近的十余年,东亚夏季风呈现出加强态势,未来十余年可能继续维持较强水平,这会导致北方降水和强降水事件增多,但长江中下游流域降水和强降水事件可能减少,有助于减轻上海暴雨和洪涝的风险。
西太平洋地区热带、副热带海温和副热带高压位置、强度的多年代尺度变率,可能是影响最近十余年台风登陆地点北移到浙江、江苏和上海甚至北上东北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作用可能还会维持一段时期,因此在未来可以预见的几年到十余年,登陆东亚中高纬度沿海的台风次数可能仍较多,这有利于造成上海地区更多强降水。
在更局地的空间尺度上,上海城市化进程对城区降水和短时强降水有重要影响,有助于增加强降水事件强度和频率,减少小雨的频率,致使都市区降水呈现“轻者更轻,强者更强”的不对称性变化。
综合以上各种时空尺度驱动因素的影响,上海都市区未来十余年内短时强降水事件频次、强度有较大可能性出现增加或维持在当前较高的水平上。上海城市洪涝风险需要引起进一步重视。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