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厦门11月30日电 (杨伏山 戴佩琪)来自全国各地相关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教育部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共建单位等代表,30日相聚厦门,共同探讨储能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发展的挑战,共寻新的机遇和发展。
2024年全国储能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研讨会暨教育部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2024年年会在厦门举办。 中新网记者 杨伏山 摄
2024年全国储能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研讨会暨教育部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2024年年会当天在福建厦门开幕。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孙世刚担任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主任黄震,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主任徐春明担任大会共同主席。
由厦门大学主办,厦门大学能源学院承办,教育部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嘉庚创新实验室、国家能源用户侧储能创新研发中心(筹)、先进储能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新能源产业技术开发基地、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进电化学储能技术协同创新平台等协办的本次大会,旨在进一步深化交叉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三融一体”人才培养新模式,统筹推进储能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教育、科技、人才、学科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大会汇聚福建省科技厅高技术产业发展处、福建省发改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厦门市科技局以及全国各地相关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教育部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共建单位150余名代表参会。
近年来,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储能领域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已逐步建成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新型储能产业体系,成为全球最大规模新型储能应用市场。储能是加快推进碳中和进程、推动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和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推进,储能技术作为新型能源体系中的关键支撑,储能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显著。
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尤延铖在开幕式上致辞说,厦大能源学院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于2020年获批,2022年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作为唯一的储能类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厦门大学是虚拟教研室的牵头单位,孙世刚院士是虚拟教研室带头人,储能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他表示,厦门大学愿意与大家一道,携手同行,致力于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新能源与储能复合型人才。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主席、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孙世刚教授作了题为《氢能:长时储能与电化学关键技术挑战和研究》的专题报告,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陈海生研究员作题为《中国储能技术与应用最新进展》的专题报告。
当天,大会还举行了教育部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共建单位授牌仪式及共建行动启动仪式、“AI赋能教育教学:教育部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教师AI助手——储储AI助教”发布会、全国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报告发布会。
研讨会上,来自南方电网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多家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专家、学者、业界代表先后发言,就储能系统安全、储能系统运行、新型储能技术、储热技术、飞轮储能技术、储能PCS技术、全钒液流电池技术、寒地长时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储能科技攻关、储能电站智慧运维、储能人才培养及产教融合、国家一流课程建设与申报、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建设、新形态AI专业建设、储能专业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等热门话题与全体参会人员进行交流分享。(完)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