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增加了这样一条内容,即‘国家鼓励公民、组织合法收藏,加强对民间收藏活动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同时,法律还允许收藏者通过多种规定内的渠道购买收藏文物,这拓宽了民间收藏的合法渠道,保障了收藏者的合法权益”
《法治周末》记者 肖莎
《法治周末》实习生 祁嘉隆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近日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该法将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
资深民间收藏市场专家刘霞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修订后的文物保护法在民间收藏文物方面新增了一些重要内容,在民间收藏领域引发热议。
“新法增加了这样一条内容,即‘国家鼓励公民、组织合法收藏,加强对民间收藏活动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同时,法律还允许收藏者通过多种规定内的渠道购买收藏文物,这拓宽了民间收藏的合法渠道,保障了收藏者的合法权益。”刘霞说。
进一步规范民间收藏的“可为”和“不可为”
刘霞告诉记者,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细化了民间收藏者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得文物,这将更全面地保障民间收藏者的权益。其第六十七条规定,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组织可以收藏通过下列方式取得的文物:依法继承或者接受赠与、从文物销售单位购买、通过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以下称“文物拍卖企业”)购买、公民个人合法所有的文物相互交换或者依法转让、国家规定的其他合法方式。
《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还新增了这样一条保护收藏者权益的内容:文物销售单位销售文物、文物拍卖企业拍卖文物,应当如实表述文物的相关信息,不得进行虚假宣传。
在黑猫平台上,记者看到了类似投诉。2023年6月,有人投诉称,自己先后通过网络拍卖从某文物商店处竞拍了6件商品,竞拍时,主播宣称3件藏品均到清代,保真保老,另外3件藏品文物商店也均标注清代。之后,该收藏者通过各方渠道勘定,所购藏品为赝品。
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将对这一现象进行明确规制。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还有一些没有文物交易资质的企业,自称文物商店或进行文物交易,通过虚假宣传等方式欺诈消费者。
公开资料显示,自2019年2月起,苏某、杨某等人注册成立西安某艺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70元至150元的价格低价进购“建国徽宝”“抗战徽宝”“领袖诗词金书”等工艺品,对外吹嘘工艺品的价值和收藏意义,明明是价值90元至150元不等的大理石摆件,刧被宣传成价值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的文物或“国宝”,骗取全国223名老人共计560余万元。
刘霞说,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也进一步明确了哪些文物禁止交易,从年代到品类,都给出了更加明确的指导。此次修法,在禁止买卖的文物品类中,新增了“外国政府、相关国际组织按照有关国际公约通报或者公告的流失文物”这一类。
在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中还有这样的内容,国家鼓励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组织将其收藏的文物捐赠给文物收藏单位或者出借给文物收藏单位展览和研究。国家禁止出境的文物,不得转让、出租、抵押、质押给境外组织或者个人。
“这样的规定不仅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防止珍贵文物的流失,同时也为民间收藏者提供了明晰的操作指南。民间收藏者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文物市场时,可以依据新规进行判断和决策,从而更好地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刘霞补充。
民间收藏也要注意文物的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
资深收藏家祁鑫向《法治周末》记者谈道,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明确强调了对文物的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这是对传统文物保护理念的重要更新。在过去,文物保护往往更侧重于对单个文物的保存和修复,而忽视了对文物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的深入挖掘和传承。新法施行后,这一状况将得到改善。
“这种立法思路要求民间收藏者以及美术馆机构不仅要关注文物的物质形态,更要注重其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传承与弘扬。未来可以鼓励民间收藏者以及美术馆机构更多地参与到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工作中,通过参与文物保护项目、举办文物展览、开展文物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民间收藏者以及美术馆机构可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祁鑫说。
通过公开资料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民营或私人美术馆在通过优秀的展览输出以及文化梳理,在文物收藏以及文化继承方向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比如,近两年来,民生现代美术馆策划的大型展览《文明的印记》以及《驼铃声响》特展,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同时,在祁鑫看来,强调文物整体保护以及活态传承也就意味着,为了防止建设性破坏和过度商业化,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对民间收藏者的行为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范。在收藏和交易过程中,民间收藏者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文物的安全和完整。这不仅包括保障文物的物理安全,如防盗、防火等,更包括对其历史文化信息的完整保存,例如,切割、拼接以及恶意修补等破坏文物本身原始形态价值的,或曲解作品含义、恶意编排作品内容、损害其历史文化价值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民间收藏会在先天上面临专业知识以及资源缺失的问题。许多收藏者往往是半路出家,缺乏系统性的知识以及学习,可能仅凭一些非专业的书籍或电视节目来接触收藏,但这些渠道往往难以提供全面与准确的知识。由此,许多民间藏家在面对真品文物时,也可能因为专业知识的缺失,将真品误认为赝品,从而使得民间文物流失或破坏。”祁鑫说。
不少地方也在开展民间收藏的知识普及活动。比如,11月26日,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人民政府举办了2024年度民间收藏品公益鉴赏活动,鉴赏活动开设陶瓷、玉石、金属器、杂项4个门类,文物专家们现场为藏者答疑解惑,对藏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给出客观的鉴赏意见。
“民间收藏者要意识到,收藏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传递,要避免盲目跟风以及市场性的投机行为,要树立对于收藏的正确认识以及态度,要承担起保护以及欣赏收藏品的意识。”祁鑫同时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这也可以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觉地保护文物、传承文化。
责编:肖莎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