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文梅 北京报道
2024年11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和北京基业长青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办的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4年会在浙江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圆满举办。
本次年会以“信任与高质量的慈善”为主题,是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连续举办的第十六次年会。千名公益伙伴相聚杭州,与会者既有基金会工作者,也有来自其他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高校、媒体等各界人士。两天时间,参会伙伴通过2场主论坛、14场平行论坛、1场慈善市集和1场晚会等活动,分享经验与成果,与新老朋友深入交流,直面信任挑战,共论高质量的慈善。
信而后立:筑牢高质量发展之基
面对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基金会和公益组织如何克服困难、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本次年会重点讨论的话题。
在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民政部原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孙伟林看来,公益慈善需要坚持多元、开放、合作、共建,增进互信,团结上下游,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共成都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成都市社会工作协会会长江维认为,信任和空气一样重要。信任是社会资本中最为重要的元素,我们需要构建普遍的社会信任,促进广泛的社会合作。
开幕主论坛圆桌对话探讨了基金会管理条例修订如何助力高质量的慈善。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专家、苏州大学红十字国际学院客座教授刘忠祥表示,基金会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监督管理和培育发展、预防和追责这三组关系。广东省法律援助基金会秘书长吴婧建议,修法应当重视基金会行业自律,可以学习借鉴其他自律机制较为成熟的行业,在行业内部消化风险。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副院长周俊认为,把行业自律搞好,增加监管部门对基金会行业的信任,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关于行业自律,《中国慈善家》总编辑刘婉媛认为,如果没有好的行业自律,就会有严格的监管。如果没有建立在规范管理基础上的合作,行业生态就会恶化。如果没有好的行业生态,行业机构之间的良性共创以及公众对慈善公益的信任,也就无从谈起。
广州市海珠区满天星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首席执行官梁海光在年度观察中分享了当前中小型公益组织面临的挑战,他认为,不管是自律还是他律,合理地监管对行业的信任建立非常重要,我们只有重视它,努力做得更好,才能赢得更多的信任,让公益生态变得更好。
自律得自由。在“规范募捐新浪潮下,公益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平行论坛上,相关方联合发布《共建卓越·公益筹款伦理自律行动倡议书》,呼吁募捐主体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坚守筹款伦理追求,通过卓越的筹款行动增进社会信任。
浙江省民政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浙江省社会组织总会会长江宇表示,浙江将持续深化社会组织领域改革创新,通过规范化、透明化、专业化的管理,让基金会更具活力、更具公信力、更具社会影响力。
以人为本:彼此看见,让力量发生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研究所所长向荣认为,对公益组织而言,最大的问题,是看不见人;一旦看见,力量就会发生,就有更多的可能性。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指出,过去是解决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问题,接下来就是进城的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留不住、回不去的问题,这是我们新时代的农民问题,也是公益组织的人一定要思考的问题。
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表示,推动共同富裕,缩小收入差距,要把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作为重中之重。通过赋能、平权,给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这与公益组织、慈善事业有很大的关系。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原一级巡视员孙桢表示,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星球级别的气候危机,面对这一危机,慈善资金将扮演重要角色。中国的慈善资金应当面向全球南方,配合我们的产业投资和技术“联合出海”,落实当地人民群众真正的福祉。
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创始人陈行甲认为,公益慈善不是少数人的全力以赴,而是多数人的力所能及。我们是这个高速发展时代的“断后者”,我们应当看见、听见和陪伴那些没有登上发展快车的“落伍者”。
在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项目总监曹帆看来,高质量的慈善应当把受益人的需求放在首位。科技公司持续向公益行业释放数字能力,公益行业也会反过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践行科技向善。
青海省民和县孝康养老服务中心主任李晶认为,无论什么样的技术工具,最终都要为人服务。我们的服务需要在技术的助力下更加有温度。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宇珊相信,一线的伙伴是社会议题最有效的解决者,因为他们最接近受益者、最接近一线、最接地气。希望将来有更多的基金会与伙伴可以做到地位上的平等、关系上的信任以及全面的陪伴,让资方和受助方相互成就、共同成长。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教授唐昊的观点是,公益慈善最大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如果只关注到问题本身,相当于医生只看到治病,没看到救人。只有公益人、捐赠者都能够从项目中获益,都能够收获到自己的价值,公益事业才能够永续发展下去。
阿里巴巴合伙人、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半暖公益发起人闻佳说,公益是一件值得一生追寻的事情。她呼吁,公益行业从业者应当得到尊重,可以过体面的生活,做可持续的公益,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多元共创:扎根社会议题,一起面向未来
多元共创,是基金会论坛年会的特色。变局时代,社会议题也更加复杂多样。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新兴科技,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与解决,是本次年会关注的另一个重点。
“AI赋能公益新生态”、“多元力量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乡村的根与魂——青年治村和文化兴村”、“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与机遇”、“多方联动,让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触手可及”、“大龄孤独症的全局与破局”、“应急慈善与社会力量参与灾害应对”等等,近50家承办方一起共创了14场平行论坛,就高质量的慈善进行了深入探讨。
“打开投资于人的想象力,创造5%的改变”平行论坛,将对话空间开放给参会者,邀请大家一起共创论坛,为公益实践者打开了充分的表达和对话空间。
深圳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黄晨乐呼吁,面对行业存在的问题和现象,我们能做的事情是不要停止据理力争和积极主动沟通。往前走一步,才有可能看到更多的希望。
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能力支持业务总监王龙玺认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公益。正因为还有许多不完美,我辈才应该分外努力,既能在战略上长期主义,又能在战术上只争朝夕。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4年度轮值主席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姚瑶表示,基金会论坛是行业的平台,16年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成员和伙伴的信任。基金会论坛存在的意义正如LOGO里的“C”字:connection连接、communication交流、consensus共识。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为本次年会提供志愿服务的100多位志愿者中,不少都是来自杭州师范大学的在校学生。在两天的志愿服务工作中,他们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展现了杭州这座城市的志愿精神。本次年会还开展了由众多公益伙伴共创的慈善市集和晚会活动,呈现多元的公益慈善面貌,让参会者从不同角度了解公益前沿和公益人风采,也让参会者有更多机会互动交流。
此外,本次年会平行论坛还发布了多份报告或指南,包括《中国基金会有效资助研究报告暨指南》《公益慈善下的社会化动员模式报告》《适应气候变化的自然灾害应对策略研究与实践》《适应气候变化的自然灾害应对策略与路径(手册)》《基金会合规指南》《基金会探索筹款新领域——遗产捐赠的实践与思考》《2024年度公益行业薪酬与人才管理实践报告》等,以期有力支撑基金会和相关机构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决策和行动。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