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报道与写作的尴尬

商业报道与写作的尴尬
2024年11月26日 14:02 市场资讯

1.

拿到湛庐12月份要出版的《英伟达之芯》(英文版名字叫the thinking machine,Stephen Witt著),我一度以为这只不过是又一本应时之作。

在英伟达超越微软和苹果成为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之后,势利的媒体和出版商们突然发现,已经创业30多年的黄仁勋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于是,是层出不穷的溢美之词和匆忙拼凑的传记。

但是读完之后,我知道这本书显然区别于那些为了赶上热点匆忙写出来的书。威特认真地围绕着黄仁勋和英伟达的发展历史,以及这家公司为何能够在这一轮人工智能热潮中成为最大受益者,做了大量的采访。

他甚至把最后一次访问中黄仁勋对他的不满写了出来。当时他试图引导黄仁勋讨论机器和人工智能可能对人类的威胁。结果黄仁勋开始向他发泄怒火。

“他的话语中流露出愤怒与厌恶。他开始以对待叛逆少年的口吻训斥我。他坦言,他曾对我抱有厚望,如今却大失所望。我耗费了他的时间,也浪费了大家的时间…黄仁勋以责备、愤怒与轻蔑交替的语气,质疑我的专业精神、采访方式,以及对项目的投入程度。他指责我企图对他进行精神分析,表示他多么反感回答我的传记作者式问题,尤其是那些试图挖掘他心理状态的问题…他暗示我的问题很愚蠢,形容它们乏味至极…”

我理解,这是记者试图表示自己独立性的努力。尽管在写这本书的过程里,他要仰仗于黄仁勋的配合,以及英伟达为他安排各种采访。但是他要表明,自己仍未完全屈服于黄仁勋的魅力,他也没有因为需要黄仁勋和英伟达在写作中的配合而放弃独立性。

(后来搜了下作者的名字,发现我其实看过他的第一本书,写音乐产业的:《音乐是怎么变成免费午餐的》。)

2.

说到这里,就必须提到商业记者/作者可能不愿意被人知道的秘密。那就是:那些对自己作品有追求的记者/作者,始终都处在一种紧张之中。

他们必须要做采访,而且是越多采访越好,如此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要写作的对象。

他们的写作对象也知道这一点。尤其是像黄仁勋这样的顶级企业家。所以,企业和企业家完全可以用拒绝采访作为武器,来跟记者/作者讨价还价,希望他们最后出现在你的文章和书籍里时,是一种对他们更加有利的形象。

当然,我理解这可能不仅仅局限在企业和企业家身上。所有需要通过采访来完成的作品,都会面对这个问题。

所以,我挺喜欢的记者李海鹏说过一句话:记者要仰仗他人的善意。因为没有人必须要跟你交谈。

还有一个故事。历史学家陶涵(Jay Taylor)曾经接到中国台湾有关部门的邀请,希望他来写一本《蒋经国传》。陶涵说,我没有办法保证我一定会把蒋先生写成一个正面形象。有关部门的领导非常自信地回答:没有关系,你会发现他就是。

当然,你可能会问:难不成记者/作者就是纯心要做坏人,一定要把对方不好的地方写出来?

当然不是。这绝对不是要抱有恶意。(除了调查和扒粪报道之外——调查和扒粪报道对于人物采访的要求和对方的配合度我理解也没那么高。)

但记者/作者要努力避免自己变成对方的PR机器。否则的话,他们的工作也没有意义。只需要企业或其他受访者把自己的宣传稿分发一下就可以。他们要努力写出来他们看到的真实。

每个人对真实和客观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是否有恶意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

3.

另一个更不愿意提的秘密是钱的问题。

在出版和媒体行业没有被新媒体冲击之前,它们自己就有很好的商业模式,自然不用担心采访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以及记者/作者本人的报酬。虽然那个时候也不乏有记者/作者愿意跟企业和企业家来做钱的交易。但是有尊严的记者/作者都不愿意做这种事,有尊严的出版和媒体机构也都有严格的纪律要求这一点。

现在就不同了。有尊严的作者和有尊严的机构都变得越来越少。

如果你看到有一篇文章或者书过于离谱,那大概率它本身就是企业付钱的宣传产品,在利益和尊严里,更多地偏向了前者。

最好的模式,当然是你写出来的书,仅仅靠读者付钱买,就能够满足你。或者你的节目仅仅靠品牌商冠名,就足以做下去。

但是对于新作者而言,这会越来越难。以书为例,出版行业本身就在下行。看书的人越来越少。再加上还有微信读书(不要理解为单纯diss,我也是用户)。

所以我估计,大概率跟我年纪差不多大的商业非虚构写作者,仅仅靠自己,不用收企业的钱,也能够独立完成作品,应该是最后一代了。

引用芒格老先生的话说,我个人认为这是人类文明的损失,但是我也知道这毫无办法。(芒格指的是传统媒体机构的败退。)

4.

回到《英伟达之芯》,看完这本书,真的很羡慕美国记者,仍然有能够接触和采访一个话题几乎所有前沿人物的能力,从黄仁勋,到杰夫里·辛顿,再到张忠谋。当然更别提其他英伟达的员工和高管、芯片行业其他参与者、人工智能革命的其他影响力人物。

我理解,除了个人努力,一个原因是他们的出版与媒体,仍然还保有自己残存的独立性;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他们仍然对叙事抱有一丝敬畏。

所以,黄仁勋可以发泄自己的不满,但是这本书仍然保住了 。

(转自:李翔李翔)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黄仁勋 企业家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02 先锋精科 688605 --
  • 11-29 博苑股份 301617 --
  • 11-26 科隆新材 920098 14
  • 11-25 佳驰科技 688708 27.08
  • 11-22 英思特 301622 22.3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