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海外“相残”,这些中企正在行动起来

为避免海外“相残”,这些中企正在行动起来
2024年11月12日 19:07 观察者网

中国企业在海外内卷、内讧甚至正面冲突的事例,这两年频繁发生,不仅造成严重的不必要的内耗,还损害了中企的国际形象,拖累了中企出海的步伐。如果对这种现象追根溯源,不得不说到各行各业的现行国际标准,绝大多数都是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及其巨头公司制定的,他们从一开始就为永葆自己的优势位置,让后来者难以逾越做了精心安排。技术总是在不断发展和扩散,标准也需要与时俱进。在5G技术、自动驾驶、互联网电商等新兴领域,得益于我国相关产业发展成果在国际上产生的强大影响力,有些相关国际标准制定开始由中国主导。

但在更多存量领域,中国企业便属于“后来者”。根据2024年初统计数据,全行业由中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占比仅为2%左右,这与中国在科技创新、市场产销规模等方面的实力远远无法匹配。中国正在向国际标准制定这个关键问题发起攻坚,一些有实力、有抱负的中国企业开始行动起来。

随着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由于国际标准部分缺位或中国在国际标准体系话语权与其科创、市场产销实力不匹配,对相关企业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不容忽视。

不久前,联想向英格兰和威尔士高等法院(EWHC)起诉中兴通讯专利侵权事件,引发全网热议。目前事件结果尚无定论,但可以想见的是,两家中企在海外爆发正面冲突,对双方而言都是一种损失。

今年8月,追觅与石头两家扫地机器人头部企业,同样因专利权纠纷在德国法庭大打出手,最终结果引发全行业反思和警惕。

该案件最终因石头一方缺席德国法庭现场,被判相关产品禁止在德国的销售、使用、进口等。且石头科技的库存,需要交给杜塞尔多夫地方法院警察执行做销毁处理,相关费用由石头科技承担。石头科技还需要以书面形式向其直接客户告知召回所售产品,费用都由石头科技来承担。

在行业看来,类似的商业纠纷看似源自对应领域内国际标准缺失,导致每个地区都有不同准则,当竞争进入白热化,找准机会给对手下点“猛药”的行为虽然不地道,但在相关行业内颇为普遍。

从更深层次来看,造成国际标准缺失或新市场与旧标准不匹配的现状,使中企在出海过程中“自相残杀”,何尝不是旧有国际标准话语权掌控者所出的一记阳谋。

可以说,中企出海过程中遭遇的因标准不一造成巨额损失的事件,早已屡见不鲜。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下称“电子标准院”)数字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董桂官向观察者网分析认为,企业之间因专利导致的互相诉讼是商场常事,欧美国家类似的专利诉讼也不在少数。但透过特定事件,更多的需要看到,如何寻求产业合力强化整体国际竞争力。

比如上文石头与追觅诉讼案例,两家企业完全可以积极通过国际标准的国内归口,寻求推动扫地机器人国际标准研制,借此求同存异,降低企业之间产生分歧、矛盾的可能性,在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上追求更高的技术实现,在标准未规定的技术指标上追求差异化技术优势,整体提升中企的全球竞争力。

困境:话语权与科技、产销实力不匹配

10月14日是第55个世界标准日。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为“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中国主题为“强化标准引领,促进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口号中,既包含了国际标准对发展的引领作用,也不难看出中国对于参与和主导世界标准体系的决心。

事实上,几乎所有行业对此都早有认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发展时期,强化标准引领,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在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话语权的大小不是简单地根据国家或企业间产能、销量、营收、知识产权数目等一连串确定的数字进行同比分配。每一场标准会议都如同一场“技术外交会”,背后是国家间、产业间的技术和利益博弈,更需要高质量的创新和长期坚守。

尤其是中企在科技与市场产销方面后来居上的部分领域,想要在国际标准话语权上打破原有壁垒,更加困难重重。

以扫地机器人领域为例,根据IDC统计数据,2023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市场出货1852万台,中美两国最高,分别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4。

但在国际标准话语权体系中,两国头部企业却不可同日而语。目前,美国厂商iRobot 作为行业的领先者,已参与并主导了多项与扫地机器人相关的国际标准的制定。

例如iRobot 参与制定的《家用和类似用途擦(拖)地机器人》团体标准,适用于具有拖地功能的独立式拖地机器人,以及宣称具有拖地功能的二合一扫地机器人。至今,这个标准都对整个行业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影响深远。

相比之下,与美国企业所占全球市场份额相当的中国企业如科沃斯、石头、追觅、小米、美的等,在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制定的过程中阻碍重重,至今几乎没有话语权。

“由于在机器人领域起步较晚,而且国内企业竞争激烈,头部企业在近几年大规模进军国际市场受阻之后,才意识到国际标准话语权不足带来的危害,也导致中国企业本身在ISO、IEC等国际标准上的布局晚了一步。”科沃斯国际标准研专家尚云告诉观察者网,目前国内仅有科沃斯、石头、美的三家企业进入IEC家用清洁服务机器人工作组,全组约30个人,分别代表全球相关产业不同地区,但目前工作组仍以德国、韩国、美国和英国人为主,组长更是一名韩国庆熙大学教授,该教授背后目前甚至没有任何的相关产业支撑。“三家中国企业明明已经足以代表扫地机器人领域发展的最高水平,所提交的相关提案却因各种因素屡屡被否决。”

事实上这样的情形在整个国际标准体系中十分常见。

根据三大国际组织官方网站及其最新的年度报告,以及美国大西洋理理事会研究报告中的数据,对比中美在三大组织的国际标准化活动情况,不难看出,中美在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参与度在全球均处于前列,相较而言,中国参加的技术委员会数量更多,更加积极参与各个领域的标准制定工作,但参与度高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影响力,真正能反映成员参与和分配标准化资源能力的是秘书处和主席职位,这两项数据中国都弱于美国。

且在众多国际标准原有的话语权体系中,德、英、法等欧洲传统工业强国,加上日本、韩国本身影响力不弱于美国,联合起来形成的壁垒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压力可想而知。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下称“电子标准院”)数字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董桂官向观察者网分析指出,如今随着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中企出海受到来自国际标准方面的影响更加明显。

首先是国际标准中对应产品的标准缺失。国际标准包括安规方面的基础标准,也有不少具体的产品标准和技术标准;整体来看,安规等基础标准是比较完备的,一般配合法令、政策、规定执行,具备强制性;国际标准以技术标准为主,产品标准相对较少;因为国际标准研制周期比较长(一般3-5年及以上),很多新兴的产品长期缺乏对应的产品标准。企业因为产品标准的缺失,很多产品面临无产品标准可依据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下,加之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中企出海就可能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不仅在海外与本土企业竞争中天然处于劣势,而且可能平白增加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其次是国外标准的符合性风险较大。区域性国家集体制定的标准,其标准配合相应国家和地区的法令、政策、规定要求,在对应区域内,其效力基本等同于国际标准,需要做好识别并做好应对;由技术组织制定的联盟标准、协会标准,不同技术组织对标准及相关商标、专利的许可机制不同,当产品涉及相关技术组织标准、知识产权时,要做好重点识别;由技术持有公司制定的私有标准,更需要注意好合规问题,此类涉及知识产权侵权问题时,往往伴随着诉讼、罚款等追加措施,企业面临的成本极高。

此外,还需要留意一些特殊情况,包括特定国家发起的针对我国特定产品、技术的贸易调查等问题,海外布展涉及的相关备案问题,销售平台针对特定产品、技术的规定等等。

遵循规则、参与规则、主导规则

“尽管国际标准的研制周期长、投入大,且回报不是立竿见影的,但长远来看,其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在董桂官看来,对于参与全球竞争的企业而言,国际标准化领域竞争激烈,在自己的核心产品领域,如果国际标准研制无法参与,后续的执行中只能作为标准的执行者,在关键技术指标方面只能被动遵守,最终反映在市场端就会处处受制于人。

一个非常典型案例是DVD产业。1995年飞利浦、索尼公司的多媒体光盘系统MMCD和东芝等公司的超密度光盘系统SD在IBM等计算机公司的大力推动下将两种标准规格进行了统一,经国际官方组织DVD论坛认可,形成了第一代DVD标准规格,DVD开始大规模产业化。

彼时,为了尽快实现工业化,中国迅速成为DVD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也迅速涌现出如步步高、先科、爱多、万利达、新科、TCL等众多耳熟能详的DVD品牌。

据统计,2001年我国DVD产品出口总量达到了1050万台,2002年中国DVD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90%。

但产销量巨大背后存在的严重问题是,DVD的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全部为国外企业掌握,DVD的核心元器件都是从国外进口,在国内只是简单的组装,我国企业基本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渐渐变成了3C专利联盟(飞利浦、索尼、先锋)和6C专利联盟(东芝、三菱、日立、松下、JVC、时代华纳)等国外品牌的“专利提款机”。

痛定思痛,中国在多个新兴领域组建联盟组织,如3C产业的闪联等,通过共同制定有中国自己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提升中国企业的话语权,应对国外竞争。

各领域头部企业也在崛起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标准化制定专业能力以及对国际标准方面的参与度。如家用清洁机器人领域的头部企业科沃斯,早在2009年便由董事长钱东奇亲自带队成立标准化研究工作组,参与到国际标准制定的工作中。

家电巨头美的集团,同样成立了以董事长方洪波为主任委员的集团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建立集团-事业部两级标准管理体系,并成立专职秘书处推进集团技术标准工作,同时发布集团标准化战略。

然而中企凭借强的供应链体系,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在产销方面做大做强相对容易,但要将自身技术和方案上升为国际标准却要困难得多,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坚固的国际标准话语权壁垒的领域。

强如美的集团,近5年研发投入接近600亿元,累计参与制修订2000余项外部标准,几乎覆盖所有家电制造领域,其中也仅有70多项属于国际标准,且绝大多数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

“除了少数新兴产业之外,任何一个领域的‘后来者’想要做大做强,都需要经历从遵循既定规则,到参与规则制定,再到牵头规则的过程,美的也是如此。”美的中央研究院科技与标准总监李猛向观察者网指出,一家企业如果不能参与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制修订,那就只能被动接受;当企业能够参与到标准制修订过程中时,意味着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并能转化成具有市场优势的引领产品;当企业可以牵头一些标准的制修订,则往往意味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可以推进行业的技术进步,为行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这也是包括美的在内所有头部企业努力的方向。

“农村”包围“城市”,增量冲击存量

那么,面对固有的国际话语权壁垒,中企该如何完成从标准的“遵循者”向“参与者”,再到“制定者”这一身份的跃迁呢?

李猛认为,首先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回归自主科技创新本身,这是企业提升话语权的基础。

譬如空调冷媒领域,美的集团创新研发的R290冷媒空调在环保方面远超此前由日企主导研发的R32冷媒,形成了打破原有壁垒的基础,因此美的有了牵头制定IEC国际标准中关于R290环保冷媒相关安全要求的基础。

其次,从市场角度来看,面对欧美先发企业在众多领域组建的话语权壁垒,中企通过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先打开东南亚、中东、非洲及南美等发展中和欠发达地区增量市场,以新的增量市场来撬动发达地区存量市场,最终获得国际社会认可同样不失为一条可行性路径。且这一过程中,也必然伴随着更多新技术、新标准的诞生,用增量技术冲击存量技术壁垒的过程。

在这方面,移动通信领域的成功无疑是一个典型案例,我国在2G、3G、4G、5G的技术标准研制中的标准必要知识产权占比不断增高,也促进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3G跟跑,4G并跑,5G局部领跑的跨越式增长,华为、中兴等一大批全球通信巨头快速成长。

有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从业人员向观察者网分析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以及围绕于此的智能驾驶、电池、换电等服务,能在短短十余年间从起步之初不被看好,到如今称霸全球。有人说这是占了新赛道、填补市场空白的便宜,但根本上,汽车还是汽车,我们何尝不是从欧美日韩等传统燃油车霸主手中虎口夺食?

比亚迪、蔚小理等新兴车企的发展路径,是先从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然后扩张到东南亚、中东,而在扩大增量市场的过程,也是企业重新建立国际标准的过程。最终当增量市场足够大,足以撼动发达地区原有的存量市场时,这些新能源车企所建立的标准便顺理成章成为新的国际标准。

在他看来,特斯拉的成功也是同理。2018年之前,马斯克在美国本土通用、福特等传统巨头以及欧洲、日本燃油车企的夹击下,得不到产业链支撑,只能在“产能地狱”苦苦挣扎,直到被中国政府引进,从中国这一增量市场打开局面,并由此一飞冲天。

另一个通过增量市场冲击存量市场、增量技术冲击存量技术壁垒,从而在国际话语权体系占据一席之地的经典领域是中国家电。

李猛举例称,美的今年上半年联合马来西亚当地政府发布了一项关于冰箱净味的标准,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美的冰箱在深耕马来西亚市场时发现,当地市场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家庭人口众多,对冰箱的要求就是容积和存储量大,冰箱存放物品种类多,因此对冰箱净味的需求就比发达地区更多。“通过对这一市场特征的洞察,加上美的冰箱在净味方面的技术优势,就促成了美的与马来西亚政府的合作,最终联合发布了这一标准,未来还将向其他有需求的国家地区推广应用。”

美的主导的马来西亚冰箱净味标准发布仪式

此外,中企亦不妨寻求建立新的全球性技术组织。董桂官表示,当前主要的全球性技术组织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我国具备产业基础、规模优势的领域,应该积极推动全球性技术组织的建立,进一步寻求产业合力。

目前,国内已经建立了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UWA等全球性技术组织,推动了HDR Vivid等创新技术标准研制和产业化应用,取得了不错的经济社会效益。

政企合作,将“中国标准”变成“国际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在更多行业人士看来,单凭企业自身力量去打破这一壁垒所需花费的时间、资金成本巨大,且各自为战。

为此,企业和政府需要相向而行,形成合力,更多时候需要通过国家机构牵头,企业积极参与,先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为国家标准,再与国际相关组织融合,逐步将“中国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从而使全行业收益。

以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例,董桂官向观察者网介绍称,作为国内微型扬声器领域归口单位,该标委会一直以来致力于支持中国技术团队主导制定相关国际标准,如2020年6月发布的IEC 63034,是我国声学领域首个自主提出、具有技术主导性的声学国际标准,该标准重新定义了微型扬声器的关键技术指标,包含但并不限于阻抗特性、位移、幅频响应、失真和功率等,同时提高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使积极参与其中的AAC(瑞声科技)、歌尔股份等中国微型扬声器头部企业率先受益。

如今,已有越来越多行业头部企业积极参与其中。今年9月,科沃斯和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获批共同主导中国首个商用清洁机器人国家标准制定工作。该标准包含安全、性能等在内的整个产品评估体系的评估方法和限值要求,目的是建立商用清洁机器人产品门槛,规范行业内部竞争,并为国家相关部门抽查提供有利依据。

科沃斯主导的《商用清洁机器人》国家标准制定启动会

同时,科沃斯研发的机器人大模型算法通过国家网信办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成为国内首个家用机器人领域通过备案的大模型算法。

在科沃斯看来,随着国家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相关机构建立国际与国内标准项目同步发展,提升国际国内标准一致性水平方面的大幅改善,优先配合国内归口单位参与和主导相关标准体系的制修订,也是企业标准工作组的主要工作之一。

事实上,早在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就提出要“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关键技术指标的一致性程度大幅提升,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5%以上”;今年3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再次提出“持续开展国际标准跟踪研究,加快转化先进适用国际标准,实现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5%以上”的具体工作要求。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司副司长柳成洋介绍,近年来,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程度持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以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最新趋势和要求为导向设置18项指标,面向26个行业领域的353个对口单位开展考核,34个国内技术对口单位考核结果为一级。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可阻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制造业格局重塑,中国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慢慢进入再创新的阶段,已在不少领域后来居上,甚至在产销等占比方面拥有一定的主导地位,也开始逐渐冲击原有标准中无法适应当前市场需求的部分。

注:围绕标准主题,首先要界定一下标准分类。第一类是国际标准,指的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ITU(国际电信联盟)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标准;第二类是国外标准,指的是区域性国家集体制定的标准,和产品/技术组织制定的联盟标准、协会标准,前者比如欧盟的EN标准,后者比如IEEE标准、3GPP标准、USB标准、MPEG标准等;第三类是私有标准,指的是由技术持有公司制定的标准,比如杜比公司制定的标准等等。为了便于讨论,本文“国际标准”特指狭义的“国际标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18 联芸科技 688449 --
  • 11-15 红四方 603395 --
  • 11-08 金天钛业 688750 7.16
  • 11-08 万源通 920060 11.16
  • 11-08 壹连科技 301631 72.9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