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惊现“坏账多米诺”,谁是下一个倒下的?

光伏惊现“坏账多米诺”,谁是下一个倒下的?
2024年10月25日 11:56 市场资讯

资金链断裂,谁才是光伏赛道的真正买单者。

 撰文 | 小村

 出品 | 光伏Time

这是一场由设备厂商与跨界者共同出演的商业悲剧。在这场利益博弈中,没有体面。

10月21日,已经事实性破产的电池厂商聆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ST聆达”)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设备巨头捷佳伟创和常州捷佳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捷佳伟创子公司)联合发起的《提货催告函》。

发送提货催告函一般发生在提货时间已经超过合同或约定的期限,卖方可以通过发送催告函要求对方尽快提货,以避免额外的保管费用或影响后续的业务安排。

然而,这份提货催告函注定无法得到回应。对资金断链已久的ST聆达来说,这批设备几乎没有提货可能。

此次交易可以追溯到2022年10月。当时,捷佳伟创与ST聆达签订了《购销合同书》,向金寨嘉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金寨嘉悦”)提供货物及车间工艺调试服务,最初合同总价为人民币7.21亿元,后来,双方通过补充协议将合同总价变更到7.93亿元。这对当年营收只有60亿元的捷佳伟创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不过,捷佳伟创很快发现这笔生意并不好做。ST聆达2020年便开始动工建设的新产能直到2023年也不见落地。订单虽然签了,但迟迟不见推进。

终于2023年9月,在资本市场长期失意的ST聆达艰难支付了1.7亿元。相对应的,深圳捷佳伟创及常州捷佳将34台设备交付至金寨嘉悦指定地点,该34台设备的合同总价款合计人民币7217.1万元。

这批设备对应的金额对比7.93亿元几乎不值一提,捷佳伟创对这笔拖延已久的生意或许已心生戒备。

2023年末,金寨嘉悦陆续有停产消息传出,捷佳伟创意识到这位客户问题的严重性,再次与金寨嘉悦签订补充协议。

补充协议约定金寨嘉悦在已交货的34台设备货款扣除完毕后,金寨嘉悦已支付的剩余合计人民币9791.96万元的合同款项直接作为《购销合同书》项下全部未出货设备的定金,适用定金罚则。这也是ST聆达内斗的主要由来。

同时,金寨嘉悦需于2024年6月15日前完成所有设备的提货,如金寨嘉悦未能在约定时间内支付剩余设备采购款且未完成提货,构成违约。

果然,捷佳伟创的担忧应验了。2024年,ST聆达融资再次失败,由于资金链断裂不可能再向捷佳伟创支付哪怕一块钱。

ST聆达在今年10月21日,最新发布公告中提到,捷佳伟创及其子公司提出行使合同权利,将没收ST聆达子公司金寨嘉悦支付的全部定金人民币约1.01亿元,并声明将保留追索超出定金部分的呆料损失的权利。

看似捷佳伟创凭借自己的小心挽回了部分损失,但有线索显示其中过程比想象中更为复杂。

今年8月,在ST聆达的董事会上,董事柏疆红一连对多项议案投出了反对票。其中,《2024年半年度报告全文及摘要》的反对理由为捷佳伟创合同预付款转定金属于违规行为,不同意计提。

ST聆达的内部矛盾在利益纠葛下呼之欲出。在资不抵债的节点,柏疆红的反对并非没有意义。预付款是买方支付给卖方的部分货款,用以保证后续货物或服务的交付。

既然双方交易没有完成,这笔钱如果是预付款,那么需要先退还ST聆达。捷佳伟创想要ST聆达赔偿违约损失就需要另外起诉,要想在众多背景复杂的债主中脱颖而出,其难度可想而知。但将预付款转为定金可以帮助捷佳伟创在破产清算程序中优先获得赔偿。

但无论如何,ST聆达及相关人员都无法从明面中获益,究竟为什么要以这种形式优先把钱赔付给捷佳伟创?或许如柏疆红所说,这是一场精心密谋的监守自盗,又或许这是捷佳伟创小心博弈的结果。

但可以预见的是,双方在这场纠葛中都有巨大损失,这场事件可能只能用“两败俱伤”来形容——双方都深陷其中,无法全身而退。

又一笔坏账?

对ST聆达来说,这种并不体面的利益纠纷并不陌生。

自2024年3月15日金寨嘉悦新能源开启了长达半年的停产。至此,ST聆达的债偿能力损失殆尽,债主纷至沓来。

自停产以来,ST聆达已发布过7次关于公司及子公司对外诉讼的进展公告。仅8月,ST聆达及子公司就以被告身份,新增诉讼仲裁案件11起,涉案金额合计约为6951万元,其中不乏民间借贷纠纷。

相比较之下,捷佳伟创此时才行动已是“仁至义尽”,但足够致命。

ST聆达表示,本次定金被没收事项将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影响较大,公司在前期半年度报告中已确认损失68,890,338.05 元的基础上,在第三季度报告中继续确认相关损失。本次定金被没收还可能会导致子公司金寨嘉悦二期TOPCon电池生产项目终止。公司将积极与深圳捷佳伟创及常州捷佳创沟通,寻求妥善解决方案,并采取必要措施以减少损失。

对行业来说,ST聆达的起落过程太过标准,几乎可以充作探究近几年行业发展脉络的标本。

在过去的几年里,光伏行业太过疯狂。行业上下几乎没人对市场的波动保留敬畏之心。行业过于相信资本的推动力,认为只要融资和借贷顺利,便能打造出下一个光伏巨头。

在盲目自信的氛围中,资本热钱疯狂涌入光伏赛道。许多企业快速扩张,新增产能成了行业的常态。融资手段丰富多样,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甚至是民间借贷都成为公司扩产的工具。资金一旦到位,工厂动工,产能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当市场行情转冷,供需失衡日益加剧,需求端无法消化激增的产能,光伏企业的盈利能力急剧下降。那些依赖融资、借贷快速扩张的企业,发现自己陷入了无法回避的财务困境。

巨额的债务利息日渐压迫企业的现金流,库存积压成为公司手中的“烫手山芋”,难以变现。资金链一旦断裂,原本扩张迅速的企业顷刻间陷入流动性危机,犹如纸糊的巨人,摇摇欲坠。

ST聆达是众多失败跨界者中不起眼的一个,却为行业里大多数企业敲响了警钟。

风险可控?

如今,面对光伏行业的复杂局面,形势已经不容乐观,但问题是,谁将在风险高筑的时候买单?

没有人愿意情愿为这场系统性风险买单。下游企业如此,设备厂商更是如此。

捷佳伟创通过分期付款、严控订单流程等手段尽量降低了流动性危机的爆发几率。捷佳伟创的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1-3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高达18.95亿至21.15亿元,同比增长55%至73%。其中,第三季度的贡献尤为突出,利润占比超过42%,这得益于公司手中订单在报告期内被顺利验收并转化为收入。

捷佳伟创曾表示,公司采取了“分级”策略,根据客户的不同经营状况,对付款比例进行调控,设备发货前通常能收到60%左右的款项,以降低资金回笼风险。这无疑是明智之举,规避了客户经营不善带来的拖欠风险。

这样亮眼的数据和谨慎的策略表面上让人觉得稳中向好,然而背后的流动性风险依旧高悬。其应收账款和存货激增,早已超出正常水平,形成了明显的“合同负债”——这意味着大笔资金并未真正落袋为安,更多的只是停留在账面上,等待未来的订单完成、客户付款。一旦市场环境或客户运营出问题,这些账面上的资产随时可能变成呆账。

截至2024年中,捷佳伟创应收战况36.7亿元,对比2023年末的29.18亿元有所上升,存货规模也由2023年181.1亿元上升至216.37亿元。综合来看,捷佳伟创回款问题越发严重。

电池设备从发货至客户正式验收的周期较长。过程中需要客户完成安装、测试、验收等一系列步骤,才能确认收入。

因此,这些尚未确认收入但已经发出的商品会被记录在存货中,直到客户正式确认验收。也就是说,发出的设备在账面上依旧归属于公司的存货,而非已完成的销售。

正如行业内其他巨头一样,捷佳伟创曾对下游客户的大规模扩产抱有过高期望,进而采取激进的产能扩充和预付款策略,换取“高增长”。然而,行业风向转变,需求下滑,企业的“账面繁荣”将成为巨大的潜在风险,首当其冲的便是这些被高估的合同负债。

这不仅是捷佳伟创面临的难题,整个行业都在步入一场风险博弈中。当所有人都以为能够通过扩产、融资、借贷撑起巨头梦时,谁能意识到,当资金链紧绷到极致时,市场中根本没有任何一方愿意心甘情愿成为最后的“买单者”。

(转自:光伏Time)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捷佳伟创 多米诺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25 港迪技术 301633 37.94
  • 10-25 健尔康 603205 14.65
  • 10-22 科拜尔 920066 13.31
  • 10-21 强达电路 301628 28.18
  • 10-18 拉普拉斯 688726 17.5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