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 戴志锋、邓美君、马志豪
投资要点
核心观点:1、“首单”情结下银行较为积极,首批落地较快,各类型企业均有涉及。2、长期来看,预计企业属性和股息率会成为银行授信的重要抓手,央国企和股息率高于2.25%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此类贷款。
内容梳理:引导金融机构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推动其积极运用回购、股东增持等工具进行市值管理。①上市公司或股东: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和主要股东增持股票需满足基本条件,开立单独专用证券账户。②银行: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可发放股票回购增持贷款,贷款利率原则上不超过2.25%。③央行:回购增持再贷款首期总额度3000亿元,年利率1.75%,期限1年,可视情况展期。
推进情况:“首单”情结下银行积极性较高,首批落地较快,各类型企业均有涉及。截至2024年10月22日,已有29家公司获得回购增持贷款,披露的相关贷款金额已接近120亿元,包括主板公司20家、创业板公司6家和科创板公司3家。企业属性维度,包括央国企12家和民企17家。
未来展望:预计企业属性和股息率会成为银行授信的重要抓手。①利差较薄,要求此类贷款的风险成本较低,预计银行对央国企更为偏好。银行从事该类业务的利差空间最大为0.5%,这就要求银行在发放此类贷款时尽可能压低风险成本,银行在具体操作中可能更为偏好央国企。②对于增持再贷款,股息率是否超过2.25%预计会成为银行的重要参考指标。根据wind,在披露股息率数据的3944家上市企业中,仅1038家股息率超过2.25%;预计这些企业更容易获得增持再贷款。
影响分析:引导积极预期,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平稳可持续发展。(1)引导积极预期,活跃资本市场。再贷款工具能够有效帮助上市公司降低融资成本,积极进行市值管理,稳定或提升股价,从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改善资本市场的整体预期。(2)提高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通过灵活调控资金的投放量和使用周期,央行可以有效提高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而且,政策将有助于引导上市公司提高分红率,吸引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长远发展。
投资建议:政策的发力利好银行基本面和资产质量预期的改善,同时助推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建议关注银行中的核心资产: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二是优质城农商行的基本面确定性大,选择估值便宜的城农商行。我们持续推荐江苏银行、常熟银行、瑞丰银行、渝农商行、沪农商行、南京银行和齐鲁银行。三是经济弱复苏、化债受益,高股息率品种,选择大型银行:农行、中行、邮储、工行、建行、交行等。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经济下滑超预期。
正文分析
事件: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落实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分别明确了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和央行的角色和要求,也对监督管理措施作出相应规定。
1.内容梳理:引导金融机构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推动其积极运用回购、股东增持等工具进行市值管理
上市公司或股东: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和主要股东增持股票需满足基本条件,开立单独专用证券账户。上市公司应当符合《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第八条规定的条件,不得为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且应当披露回购方案。主要股东增持需通过集中竞价方式买入上市公司股票,增持的上市公司不得为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主要股东原则上为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具备债务履行能力,且最近一年无重大违法行为,且应当披露增持计划。申请贷款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应当开立单独的专用证券账户,专门用于股票回购和增持,不得办理转托管或者转指定手续,如与现行规定不符的,可豁免执行相关规定。
银行: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可发放股票回购增持贷款。该项工具仅面向国开行、口行、农发行、6家国有大行和12家股份行等21家全国性银行,故地方性银行、外资行、民营银行无法获得该项业务的资质。21家金融机构自主决策发放贷款的条件及是否发放贷款,应严格确定贷款条件,严格管理贷款资金,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并与一行一局一会建立信息沟通联动机制。贷款利率原则上不超过2.25%,豁免执行利率自律约定。
央行:央行发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再贷款首期总额度3000亿元,年利率1.75%,期限1年,可视情况展期。21家金融机构需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供合格债券或经中央银行内部评级达标的信贷资产作为质押品。
2.推进情况:“首单”情结下银行积极性较高,首批落地较快,各类型企业均有涉及
落地较快,截至10月22日,已披露的相关贷款金额已近120亿元。10月20日,23家沪深上市公司先后发布公告称,公司或大股东已与银行签订贷款协议或取得贷款承诺函,将使用贷款资金实施股份回购或进行股东增持,这是市场首批回购增持贷款案例,标志着从工具创设、制度设计到实践案例的正式落地,涉及金额超100亿元;10月22日晚,又有6家A股公司公告回购增持贷款情况。
板块情况: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均有涉及。在目前已获得回购增持贷款的公司中,包括主板公司20家、创业板公司6家和科创板公司3家。从获取贷款规模来看,主板公司100.7亿元、创业板公司18.7亿元和科创板公司0.5亿元(2家科创板公司未披露获取贷款规模)。
企业属性:央国企和民企均有涉及。在目前已获得回购增持贷款的公司中,包括央国企12家和民企17家;从获取贷款规模来看,央国企66.5亿元,民企53.4亿元。与央国企相比,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较高,对于再贷款有着更加旺盛的需求,同时在该类贷款落地初期,各家银行在对“首单”的追求下积极性也较高,两相结合,在首批落地的此类贷款中,民企与央企取得了平分秋色的结果。
3.未来展望:预计企业属性和股息率会成为银行授信的重要抓手
利差较薄,要求此类贷款的风险成本较低,预计银行对央国企更为偏好。银行从事该类业务的利差空间最大为0.5%,而从ROA拆解的角度,当前上市银行整体的管理费用成本约为0.56%,信用成本约为0.48%;这就要求银行在发放此类贷款时尽可能压低风险成本。从而企业属性可能会成为银行的重要考量标准,银行在具体操作中可能更为偏好央国企,而对民企预计会采取相对审慎的态度。
对于增持再贷款,股息率是否超过2.25%预计会成为银行的重要参考指标。《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利率原则上不超过2.25%,也即只要上市公司股息率高于2.25%,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使用贷款回购和增持股票就是有利可图的,这也是银行决定放贷的重要标准之一。根据wind已披露数据来看,在披露股息率数据的3944家上市企业中,仅1038家股息率超过2.25%;预计这些企业更容易获得增持再贷款。
4.影响分析:引导积极预期,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平稳可持续发展
引导积极预期,活跃资本市场。再贷款工具能够有效帮助上市公司降低融资成本,积极进行市值管理,稳定或提升股价,从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改善资本市场的整体预期。随着市场的回暖,更多资金将主动进入市场,形成积极的反馈循环,提高市场的活跃度,进一步稳固市场信心。
提高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为结构性、临时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和政策执行的效果适时调整。通过灵活调控资金的投放量和使用周期,央行可以有效提高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而且,政策将有助于引导上市公司提高分红率,吸引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长远发展。
5.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投资建议:政策的发力利好银行基本面和资产质量预期的改善,同时助推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建议关注银行中的核心资产: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二是优质城农商行的基本面确定性大,关注估值便宜的城农商行。我们持续推荐江苏银行、常熟银行、瑞丰银行、渝农商行、沪农商行、南京银行和齐鲁银行。三是经济弱复苏、化债受益,高股息率品种,关注大型银行:农行、中行、邮储、工行、建行、交行等。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经济下滑超预期。
(本文作者介绍:中泰证券银行业首席,金融组组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馨茹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