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陆晓芬
本报讯 秋风十里,稻香蟹肥。在湖州,滚滚稻浪下藏着不少致富“玄机”——稻蛙共生、稻鳖共生、稻虾共生等新型综合种养模式带来“一田双收”的良好效益,成为一道高效生态农业“新丰景”。
位于长兴县和平镇城山村的浙江长兴稻蛙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稻蛙种养基地,近日基地工作人员手拿竹竿,将黑斑蛙赶至网笼,提笼、挑选、打包、称重,一箱箱黑斑蛙将被送往各大市场。
“稻田不施农药,害虫由养殖的黑斑蛙负责‘清理’。而黑斑蛙的销售,更为种粮带来额外收益。”公司负责人吴传意介绍,目前,该公司共有6个稻蛙基地,实际种养殖面积约800亩,年产商品蛙在50至60万公斤,预计亩产效益2万元。在今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创新大赛中,该基地稻蛙共生模式荣获二等奖。
田还是那块田,变的是种田的理念。我市通过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大力推进新型综合种养模式,到今年底,全市综合种养面积可达22万亩。目前,全市已培育省级稻渔综合种养重点示范县5个,创建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38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在吴兴区的尹家圩粮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基地里,记者看到了“一田多收”的新可能。3500亩的成片稻田里,跑道型的养殖区面积不大,却活力无限。“4月下旬投放鲈鱼苗,每条跑道投放1万尾,近期准备分批捕捞上市。”基地负责人孙建龙说,另外一片稻渔综合种养区,6月底放养了小甲鱼,明年4月上旬再放养小龙虾。他算了一笔账,小龙虾、鲈鱼、甲鱼轮番上市,生态种养的稻谷品质更好,每亩总产值超过1.5万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