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国家试点落地青岛。
日前,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做好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的通知》,明确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的区域由上海扩大至北京、天津、青岛、深圳、苏州等18个大中型城市。
同时,适当放宽股权投资金额和比例限制,将表内投资占比由原来的4%提高到10%,投资单只私募基金的占比由原来的20%提高到30%。
目前,我国共有5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为五大国有银行旗下全资子公司,均成立于2017年,分别为工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农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中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建信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交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何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根据2018年6月出台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试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指主要从事银行债权转股权及配套支持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股东为境内商业银行。
此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债转股”。
2021年12月,《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出台,鼓励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业务范围内,在上海试点开展不以债转股为目的的科技企业股权投资业务,并在股权投资业务当中建立符合早中期科创企业投资特点的融资和激励约束机制。
再到如今试点范围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股权投资“活水”,尤其是对科技创新的投资“活水”,也浇灌到了青岛。
01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活水”几许?
五大国有银行,五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背后是难以忽视的海量金融资源。
据《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出资人解读报告2024》统计,2021年至2024年1月末,5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累计出资约2073亿元,其中工银投资累计认缴出资高达900多亿元,平均每年投资150亿元,逐渐成为一级股权投资市场的重要出资人。
今年8月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在北京启动,设立的首只股权基金总规模20亿元,重点支持北交所上市前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日前,该基金已完成首单项目某芯片企业的投资决策。
从体量来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是在当下愈发谨慎的投资领域,不可忽视的“活水”主力军。
比体量更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五大国有银行的全资子公司,其背后的高质量资源发现、链接能力。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科技金融基础扎实、客户资源丰富、风险识别能力较强、产品体系相对完善,不仅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发现能力强,对于跨行业、跨领域的高质量资源的链接能力也强,在促进资金加速向新质生产力流动的同时,还将成为区域经济重要资源配置引擎。
股权投资不仅是一种资本运作,更是一种对未来经济形势、行业发展方向的前瞻性思考与判断。
扩大试点地区范围,有利于发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和企业重组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为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提供更多机会,促进“长钱”入市,畅通“资金—资本—资产”循环,更好地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股权和债权融资服务,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加快科技金融发展。
对于正在着力深化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的青岛来说,本次试点落地,是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强市的一次国家机遇。
02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如何与青岛“相遇”?
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要通过试点的扩大,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尤其是科创投资的发展之路”。
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通过内部投贷联动,将更好地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股权和债权融资服务,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加快科技金融发展。
这与青岛的城市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在《青岛市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强市行动计划(2024—2028年)》中,明确提出要“综合运用股权投资、基金等多元化方式,撬动企业、社会力量投入科技创新”,“鼓励创投风投机构投早投小投科技”。
科创投资,资本和项目是硬币的两面。对于青岛的企业来说,试点落地带来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对于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来说,来到青岛最重要的就是要发现那些优质的科创项目。
从科技创新的基础来看,青岛实力雄厚、积累深厚:全国唯一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崂山实验室,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3个“国字号”产业创新平台,叠加29所高校、38名住青“两院”院士、678位国家级人才,280余万人才总量,奠定了坚实的创新基础。
从产业来看,青岛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的产业链,已累计培育190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6835家“专精特新”、19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3年,青岛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630亿元。而青岛的发展目标,是到2028年,实现科技型企业数量翻一番,超过2.2万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总量翻一番,超过800亿元。
在青岛,资本能够找到足够多的创新场景,实现价值增值的双向奔赴。
03
青岛科技金融,灌溉新质生产力
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一头连着资金供给,一头连着发展需求。本次试点落地青岛,其突出意义就在于,青岛的科技创新力量,有了金融活水“国家队”的更多扶持,这是青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机遇。
事实上,作为全国首批科技金融试点示范城市之一,青岛近年来已经通过创新实施科技信贷“白名单”制度、科技金融投贷联动模式、科技金融特派员专项行动等一系列创新政策,以“真金白银”支持创新主体。
2023年,青岛科技信贷“白名单”覆盖超9100家科技企业,投放信贷超860亿元。科技金融特派员专项行动,累计培养科技金融特派员330余人,服务企业7000多家,帮助企业获得融资支持280亿元,辅导6家科技型企业成功上市。
在今年发布的《青岛市2024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春雨行动”实施方案》中,部署开展的“八大行动”,排在首位的就是“科技创新发展金融赋能行动”——聚焦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需求,打造多元融资渠道,调节资金流向科技领域。
今年8月份,青岛又出台了《加强科技财政金融协同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设立市级财政科技股权投资专项,聚焦关键技术攻关、产业化示范等重点领域,以股权投资形式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
同时,青岛还要提升市科技创业孵化股权投资资金规模,采取“股权投资+无偿补助”方式,通过股权直投或参股赋能基金等形式,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平台等载体持股孵化,投资科技成果项目中试、工程化和产业化,引导科技团队创办科技企业。
对于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来说,青岛的实践,也可以转化为他们发现青岛创新资源、优质项目的渠道和入口,让“国家队”的金融活水更精准流入青岛科技创新项目之中。
又一国家试点落地,金融与科创碰撞,会在青岛书写怎样的新故事,值得所有人期待。
本期责编美编 :刘启悦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