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防空洞挖出“汉代百科全书”

挖防空洞挖出“汉代百科全书”
2024年09月01日 00:52 三湘都市报
    三号墓木俑出土情况(上图)。     装吊巨椁(下图)。湖南博物院 供图

    三号墓木俑出土情况(上图)。 

    装吊巨椁(下图)。湖南博物院 供图

  1972年,西汉直裾素纱单衣从马王堆出土,时隔千年再次接触到新鲜空气的它未曾想到,它和它的“同伴们”会在考古史上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4000多名学者投身马王堆汉墓研究,出版相关学术著作600余种,发表研究论文7000多篇。

  50年前,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一经问世便震惊全球,被誉为“20世纪中国与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两千年不腐的“辛追夫人”、完整的纺织品及残片、漆木器、简帛文物……三座墓穴,将汉代文明的灿烂保存至今。大量文物带来的除了震撼,还有考验。■通讯员 宋科铖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曾冠霖

  【发掘】

  挖防空洞遇上“怪事”,马王堆汉墓重现

  历经千年的文物,仿佛已经把“脆弱”写在了身上,而决定发掘马王堆汉墓的原因却令人心惊。据曾任湖南省博物馆(后更名为湖南博物院)副馆长侯良的手记记载,马王堆汉墓的发掘正值战备期间,起初是为了挖一个防空洞,但在挖掘途中却遇到了“怪事”。

  “在挖掘的途中,洞顶突然塌方,地下冒出莫名的气体,点火还出现了蓝色火苗。”接到消息的侯良凭借对专业知识的敏感,心中立即敲响了“警铃”,拉着同样在值班的文物修复专家张欣如前往现场。

  经过判断,侯良知道,他们“挖到宝”了,这是一个火坑墓。侯良立即动身,跑到医院门诊部借了一个氧气袋,想要收集气体日后化验。“但是已经过了3天,里面的气体几乎泄漏完了,没有收集成功。”侯良遗憾地表示,“这也成了日后整个马王堆汉墓研究中的重大缺憾。”

  为了不破坏墓穴内的其他文物,侯良等人马不停蹄向上级报告,停止防空洞的挖掘工作,并申请挖掘墓穴。1972年1月16日,马王堆一号墓的抢救性挖掘,就这样误打误撞地正式开始。

  不过,发现“宝藏”的喜悦很快就被现实冲垮。“当时马王堆汉墓的位置正在医院之中,发掘环境也极为复杂。”侯良的手记里记录到,马王堆汉墓的发掘面临着重重困难:人手匮乏、交通不便、阴雨连绵……

  “在挖掘途中,还发现了三个盗洞。”墓穴内是否还会有文物存在,让侯良等人的心悬了起来,但是连续的阴雨不断地拖缓挖掘进度。“好在,等来了支援,1500多名学生陆续到来,冒着雨,抠着土,终于顺利完成了马王堆的抢救性挖掘。”

  晚年的侯良回忆起这一幕依然会很感动:“大多数学生都没有雨具,被淋得七零八落。因为泥土湿黏,在最外层倒土的学生要直接用手去抠下来,一不注意就会被竹篾刺伤……”

  直至1974年1月13日,马王堆一、二、三号墓的发掘工作终于结束。各考古学家与文物修复专家马不停蹄投入了第二阶段——文物修复与陈展。

  【科研】

  从3000到26937,他们一直在不断攻克难关

  马王堆汉墓刚完成挖掘的时候,技术并不成熟,在1973年10月发布的《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与2004年7月发布的《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报告中,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文物“3000多件(套)”。但对马王堆文物的清点、修复、研究从未停止。

  如果说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一具栩栩如生的女尸,给了全世界一点“东方老祖宗”的震撼,那么三号墓发现的大量帛书和简牍,就是让西汉的文明闪耀了全世界。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刚结束两个月,国家文物局就组织成立了帛书整理小组,国内数十位相关学科著名专家汇聚北大红楼。在侯良之后曾接任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并参与了马王堆二、三号墓发掘的傅举有,就是其中的一名。

  傅举有著的《马王堆汉墓》一书中写到,这些出土的帛书简牍内容丰富,被他称为“地下博物馆”。傅举有表示:“帛书金贵又脆弱,要经过大海捞针般的拼接,雾里看花一样的释文,才能让‘地下图书馆’重见天日,古为今用。”

  有趣的是,在研究文物上的文字时,有专家发现“辛追印”上刻的应该是“避”字,而非“辛追”,但“辛追”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说法,想要彻底更改要费极大的工夫,于是更名一事便不了了之。

  除了傅举有,还有无数专家不断投身推动马王堆研究。

  2005年,湖南博物院与中南大学联合共建“湖南省马王堆古尸和文物研究保护中心”,湖南博物院构建古尸保存环境模拟体系,实施“整体—细胞—分子”三级保护模式;2020年,湖南博物院建立了“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2024年,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发端期,到20世纪90年代的过渡期,再到21世纪以来的创新期,对马王堆汉墓的研究一直未曾停歇。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也从3000件(套),增加到了26937件(套)。

  【陈展】

  数字赋能,马王堆文物“活”起来了

  经历了发掘和修复、研究,如何向公众展览,也成为湖南博物院关注的重点。

  如何让马王堆的文物“活”起来?半个世纪以来,湖南博物院在陈列上下足了功夫。1974年马王堆汉墓文物仓库建成,按随葬品、木椁、女尸三大部分展出,脉络清晰,文物丰富。

  1986年,傅举有按发掘经过、墓主人介绍、漆木器、陶器、农副产品、食品等随葬品,丝绸,两幅T形帛画、帛书和简牍,女尸,棺椁等5大部分改陈。1997年,在傅举有带领的设计组设计下,又增加了墓葬的地理位置、传说和历史记载、发掘经过等陈列……

  从1973年湖南博物院建筑面积为3510平方米的新仓库,到如今总建筑面积约9.1万平方米的新馆,马王堆汉墓陈列的文物不断更新换代,展示手段也从最简单的图片加实物展升级到声、光、电并用的智能场景展示。

  办好文物陈列展览,已经成为“博物馆学”中的一部分。“展览始终是博物馆的核心,博物馆的教育是大教育概念。我们有个使命,通过展览给观众带来愉悦与感悟。”马王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李建毛说。

  2024年6月8日,“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在湖南博物院开展,马王堆文化的展览方式再度创新。另外马王堆复原动态展《一念·辛追梦》、与VR技术融合推出沉浸式体验、AI技术融合复原辛追数字人、元宇宙技术融合推出了元宇宙文旅空间和数字藏品……湖南博物院持续在马王堆文物数字化注力,推动着马王堆文物“活”起来。

  回眸50年,马王堆汉墓在一代代文博人和众多领域学者的接力求索下,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日益凸显。“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文化科技深度在数字技术的赋能和湖南数字文博大平台的加持下,马王堆这本汉代文化百科全书一定能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湖南博物院院长段晓明说。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马王堆汉墓 文物 博物院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06 众鑫股份 603091 --
  • 09-03 中草香料 920016 7.5
  • 09-02 慧翰股份 301600 39.84
  • 08-26 富特科技 301607 14
  • 08-23 速达股份 001277 3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